《廣安家鄉記憶》——人傑地靈彭家鄉

2020-12-22 草根一一

「壽理丹冰靈椿永茂

思華瑞貺仙李長春」

彭家鄉位於廣安區西部

緊鄰小平故裡

幅員面積18.9平方公裡

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和鄉村旅遊業發展基礎

一院三進士

文化底蘊濃

位於彭家鄉梯子村的唐家院子,在清朝時,可是出了兩文一武三個進士。

唐家的始祖,原是湖廣填四川時落戶於簡陽的,但後來遇上全國興起反清復明,兵荒馬亂,同來四川的弟兄三人被迫分開,唐家始祖就來到了這裡,修起了現在的這個堂屋,三個進士,就是從這個堂屋裡面走出來的。

唐聘建(音)生於嘉慶元年,進士及第後他沒有選擇做官,而是回到家鄉開設學堂,養育後人。堂屋正大門懸掛的這塊匾,是他起六十一時,時任廣安候補知縣王鳳鳴所贈。匾上書「靈椿永茂」,出自對聯,「壽理丹冰靈椿永茂 思華瑞貺仙李長春」,意為祝他健康長壽、後代昌盛。

最後住在唐家院子的老太爺,在半個月前剛剛搬進了城裡。現在的堂屋缺少維護,已近垮塌,只剩下裡面的一瓦一木,還能映出這裡曾經的故事。

梯子依巖上

路途遠且忙

三百多年前,唐家人還沒來梯子村的時候,這兒就有一條石梯路,依巖而上通往彭家場鎮,這條石梯路除了是梯子村人趕場進城的必經路,周邊崇望等地的居民也要走這裡。

不論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後,每到正月就不斷地有人在這條路上來來往往。其實梯子村不是沒有公路,但由於在2010年以前道路沒有硬化,還是土石公路,加之梯子巖尤其陡坡多,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漿,根本就上不去山,人們寧願走石板鋪設的梯子。

直到兩三年前,這條路徹底沒有人走,本來還能容納兩人並排走的石梯,被瘋長的野草遮蔽了一半。或許不久之後,石梯將被野草全部覆蓋,只存在於人們的代代相傳之中。

產業發展旺

鄉村振興忙

因為具有地處城區周邊的優勢,彭家鄉近年來加大招商引資和返鄉創業工作,因地制宜,做大做強多種特色產業,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全力助推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古佛村因有一尊古佛而得名,但這裡的景象卻處處透露著一個「新」字。稻田養魚是古佛村的重要村集體產業,每年70%的利潤將納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其中的70%作為紅利分配給全體村民。據了解,今年古佛村稻田養魚項目總收入預計30餘萬元,可帶動全村老百姓人均增收800餘元。

今年2月初,備受期待的省道204線花橋至彭家段開工建設,預計2021春節前,棗彭路至彭家場鎮段就能投入使用,極大地方便了返鄉民眾,也為彭家鄉的產業發展創造了更優質的環境。

為貫徹區委五屆十八次全會精神,彭家鄉根據區委對其發展桃李、開花水果產業,配套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的定位,結合實際,強化工作舉措,大力引進業主,計劃在2021年發展李子產業5000畝,建成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023年發展李子產業10000畝,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通過園區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廣安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家鄉青蓮庵瑣事的記憶
    朱文俊青蓮庵也叫青蓮廟,打從我的記憶中,它位於家鄉泗瀝鎮新塘村下李小組村東北的一條田壠上,與過去上翁村去上宋村路及我小時候去鯉魚山方家角塢裡砍柴路的交叉路口上。所以在我的記憶中就留下了這次對青蓮廟的一點模糊的印跡,也是僅有的一次緣分!青蓮廟在我的記中有兩棟房子,姨奶奶家就住在後面的東側廂房裡,整座廟宇坐北朝南,最後的大廳中供俸著五顏六色的幾座菩薩塑像,這就是我那時候僅有的仿仿佛佛的一點記憶了。青蓮廟,建於何時,我卻無從知曉,但卻知道它於一九七一年,因擴隊並社時拆除,其拆除的材料全部用於建造上宋小學。我的村子裡的戲臺也就是那時候一同拆除的!
  • 是你家鄉嗎?
    渝西高鐵的方向有兩個方案:西線方案:重慶-廣安-達州-安康-西安, 東線方案:重慶-萬州-安康-鎮安-西安, 最近,從西渝高鐵重慶到安康段開始測量招標工作, 這意味著馬上開始建設。其中,廣安、達州、萬州三個城市,路徑確定的話,走西線,廣安達州就會受益,走東線,萬州就會受益!
  • 家鄉的小河,童年的記憶
    每個人都會有家鄉的小河的記憶。在我的童年裡,家鄉的小河是特別的清冽,每天下午放學後,我和小夥伴們都會來到小河邊,脫衣褲光溜溜的下河。
  • 我的家鄉美麗的大澤鄉
    在一九八八年的冬天,我出生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東南的大澤鄉鎮,大澤鄉鎮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愛我的家鄉—大澤鄉!我的家鄉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秦朝末年,在我的家鄉大澤鄉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更說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壯語,用作練兵的涉故臺保留至今,被安徽省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有很多遊客前來參觀。
  • 大興安嶺深處家鄉的記憶(上)
    我的家鄉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麓的小鎮阿龍山。如今,我已離開家鄉42年。但家鄉的一切都銘刻在我記憶深處,永遠揮之不去。一在家鄉小鎮的東北方是大興安嶺林區最高山峰之一的奧克裡堆山,西邊貝爾茨河(又名激流河)從南向北流過,阿龍山河由東向西穿過小鎮,兩條河流在西北方匯流,向北流入額爾古納河。西邊的山頂建有地標性建築「防火樓」。登上防火樓遠眺,在群山中巍峨聳立的奧克裡堆山,環繞小鎮的貝爾茨河、阿龍山河,連同小鎮在內的方圓幾十裡山林盡收眼底。
  • 中國「最受歡迎」的三座城市,人傑地靈遊客多,有沒有你的家鄉?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的在變強,一步一步的在發展,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中又發現和發展出許多新的景點了,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你們來領略一下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大家來積極地評論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中國「最受歡迎」的三座城市,人傑地靈遊客多
  • 新歌推薦|《美麗的家鄉》
    查森娜美麗的家鄉美麗的山川清澈的河絢麗的田園如畫的坷前言《美麗的家鄉》由呂偉忠作詞,彭小紅作曲,查森娜演唱,歌詞字裡行間帶領著聽眾遊歷祖國山水,徜徉如畫山河。《美麗的家鄉》賞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名山大川數不勝數,中華文明五千年遺留下來的文化產物,都是我們後代寶貴的財產。
  • 遠徵軍老兵時隔70年回到家鄉[圖]
    志願者孫春龍介紹,老兵李高才,1924年出生於四川廣安,1941年在他17歲時參加中國遠徵軍,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軍76師227團特務連,全程經歷了滇緬抗戰,以及松山、龍陵等戰役。抗戰勝利後,老人退伍留在雲南騰衝,從此再也沒有回過故鄉。
  • 家鄉往事:2008年春節記憶
    謹以我2008年的一篇春節記憶文章,來喚起大家對傳統佳節的美好念想及回憶,以飽滿的熱情努力工作,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每年幾乎所有的人感覺過的最快的幾天莫過於春節這幾天了,這不但是因為有了一個難得的長假,更重要的是能夠和家裡人過一個從小就迷戀的春節。
  • 「原年人」的細碎鄉愁:一口家鄉米 別樣家鄉味
    跟「媽媽的味道」一樣,「家鄉的味道」也是很難解釋的名詞。一樣事物,如果評價「是家鄉的味道」,那就對了,「和家鄉的不一樣」,不能說它差,但就是不知道哪裡不對。即使是來自同一個市,但不是同一條村的,就不是家鄉的那個味。嘴刁。但過年時長途跋涉,飛機換火車,火車換汽車,回到家裡,撫平的不就是那個「家鄉胃」麼?
  • 陸雲帥:難忘家鄉油桐樹 | 【記憶都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鄉種植很多油桐樹,春則花開馥鬱,風光綽約;秋則碩果壓枝,豐年祥瑞。更有滿山桐樹蔭養,清風潤爽,流泉不涸。多少年來,遠離鄉關,孤旅天涯,每是冬盡春來,遍地奼紫嫣紅時,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那漫山遍野的油桐樹,它似植根於我心的一角,是一縷抹不開的記憶,是我濃濃鄉愁厚厚扉頁中一箋綿延無盡的書章。
  • 家鄉的板慄樹
    家鄉鄂南多山,水土肥沃,到處生長著一株株、一叢叢的板慄樹。困難時期,鄉親們曾把它當飯吃,度過一個又一個艱難日子。南宋詩人陸遊晚年齒根鬆動,常吃慄子,曾在《夜食炒慄有感》中留下「齒根浮動嘆吾衰,山慄炮燔療夜飢;喚起少年京輦夢,和寧門外早朝來」的詩句。
  • 永春咯攤——我對家鄉的味覺記憶
    咯攤已經塑造了這座山城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覺記憶,對於在外的遊子來說,更是揮之不去的舌尖上的鄉愁。 我離家讀書已經五年了,每次回家吃的第一頓飯必須是咯攤。 一到天氣轉涼,尤其是冬天,我對熱氣騰騰的咯攤更是魂牽夢縈。
  • 家鄉的蘆葦花
    每到此時,家鄉的蘆葦花,銀色的蘆葦花,在河沿上,在水塘邊,高高地簇擁著,昂首在藍天白雲下,清風搖曳,如銀波蕩漾;起伏之間,花浪輕卷,若琴弦悠悠。蘆葦花,即是風婆娑;風,即是蘆葦花的舞姿。       家鄉的蘆葦花呀,銀色的蘆葦花,不講究條件的優劣,不計較環境的好壞,只要有一方水土,都能齊唰唰地長出自己的風景,都能譁啦啦地開出自己的精彩。那銀光閃閃的溫柔,那純樸自然的笑靨,不經意間,就會輕輕地撥動人的心弦,讓你的心房裡自然流淌出許多許多的感想與遐思。
  •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變化: 村民重建古戲臺留住鄉愁記憶
    令記者感到家鄉最大的變化就是村莊裡被風雨吞噬的古戲臺得到重建。村民們用這種方式,留住鄉愁記憶。  古戲臺是村民集體的鄉愁  近年來,城鎮化的浪潮也席捲到農村,記者的家鄉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遷到交通方便的新村居住,因為這裡有一條馬路直通縣城。
  • 熱愛家鄉,咱誇鎮原 作者:介非
    熱愛家鄉,咱誇鎮原家鄉鎮原是書畫之鄉書畫之鄉鎮原縣,王符故裡潛夫山。文化薰陶數千年,人傑地靈是必然。書法協會遍民間,墨筆工草隸篆全。戶戶客廳掛字畫,人人都通筆墨硯。家鄉鎮原之文房四寶1.蟲鳥花卉山水畫,點綴家鄉美無邊。古今書畫館藏多,滿目琳琅詩歌篇。經典格言座右銘,日省吾身記心間。家鄉鎮原傳統文化秦腔眉戶傳統劇,牛皮人人皮影戲。高蹺秧歌耍社火,春官搖扇把詩說。國泰民安太平年,山歌千首給黨獻。詩歌散文頌盛世,作家雲集咱鎮原。家鄉鎮原特色文化工藝產業香包紙剪憑手工,民間高手鎮原人。泥塑陶塑石雕塑,精巧精美精工藝。
  • 副市長王瑛出鏡《中國推介》向全球推介廣安!
    在巴蜀大地東部,有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市,因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誕生於此而吸引了世人關注的目光,她就是我的家鄉——廣安。大家好,我是四川省廣安市副市長王瑛,非常高興帶您走進紅色旅遊勝地廣安市。廣安是一方孕育偉人的紅色沃土。
  • 【原創】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一種濃鬱的香!家鄉的味道,還有幹松毛燒豬毛的味道、在火炭上燒豬肉的味道。家鄉的香味,是哥哥娶媳婦八大碗散發出來的香味;家鄉的香味,是過年煮年貨瀰漫的香味。家鄉的香味,是孩子們過年炸鞭炮的響聲和著火藥味兒,是石磨磨出的玉米面的香味,是農家豆腐的香甜,是過年炸酥的味道,是母親看著我們兄妹嘴饞,割小麥燒熟給我們做麥蟲兒的味道!
  • 陝西聯合攝製《我和我的家鄉》讓人笑著流淚!
    《我和我的家鄉》由五個單元組成,分別講述了發生在我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域的故事,影片用喜劇的形式呈現了普通人熱愛家鄉、讚美家鄉、扶助家鄉的動人情感,抒發著全民的家國情懷。 《我和我的家鄉》由陝西聯合攝製,並在陝西部分拍攝。下面,我們來一一介紹一下這5個故事的內容!
  • 家鄉美食家鄉味兒 (一)
    題記:帶著家鄉胃走得再遠,最惦念的還是家鄉的味道。  前次回運城,小夥伴問我想吃什麼。炒饃花——我幾乎脫口而出,那個館子還在吧?點名一般,把記憶裡正宗的特色館子點個遍,最後決定還是去那家饃花館。 一說饃花館,不用解釋,彼此都知道就是特指那家「聞喜蔥花餅饃花館」,位置就在過去老行那裡。有一年我一大早從龍城搭飛機回去,一聽說我沒吃早飯,小夥伴直接就把我拉到那裡 ,一個蔥花一碗炒饃花一碗麥仁湯一碟小鹹菜擺放在我眼前時,我深深吸了口氣:你怎麼知道我想吃這個哩?對方哈哈一笑:不用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