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裡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2021-01-19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城市觀察者,ID:gh_5d8c6e13d4b1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這裡

可以領略成都千年文脈

感受獨有的市井文化

體驗文博創意策源地

生長出的城市創意新場景

這裡就是青羊區

南宋時,陸遊到四川為官,專門為彭州的牡丹撰寫了一本花譜,也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天彭牡丹譜》。但是當有人問他「梅與牡丹孰勝」時,陸遊還是毫不猶豫站在了梅花那邊,認為月下白梅勝過牡丹中的極品姚黃,為此,他專門寫了一首詠梅詩:「月中疏影雪中香,只為無言更斷腸。曾與詩翁定詩品,一丘一壑過姚黃。」

陸遊寫過很多詠梅佳作,著名的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一樹梅花一放翁」……其中,最讓成都人念念不忘的,當屬「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不過四個句子 28 個字,不僅有畫面感、場景感,而且色、香、味俱全。隔著久遠的歲月,我們依然能看出「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意氣風發,能嘗到「自到成都燒酒熟」的酒味香醇,更能聞到撲鼻而來的梅香,綿延千年而不絕。

2019 年底,天府錦城項目重磅發布「尋香道」項目,起於蜀都大道十二橋,止於二環路清水河大橋,沿河兩岸綠道約 10 公裡,區域面積約 187.4 公頃。項目定位為「二十裡尋香道,三千年錦天府」,以「梅花」為特色主題,搭配多種香源植物,營造全年見綠、四季見花的景觀特徵,全方位實施景觀提升與打造,將青羊區的重點文博、文旅點位串聯成線,再現杜甫和陸遊筆下的詩詞之美,形成「二十裡路香不斷,梅花長廊博物館」的今日花香盛景,打造時空交織的天府文博產業生態鏈。

12 月,第一朵梅花想必已然悄悄在枝頭綻放,不妨循著那縷冷香,沿尋香道進入成都,讓我們一起在城市漫遊,走一走讓詩人念念不忘的「青羊宮到浣花溪」。

1.

四季賞花,盡興遊玩

「尋香道」項目於 2019 年 11 月正式開工,其設計目標是要成為世界首創的「全時全景梅花博物館」,讓置身於這個城市的人們可以將逛街變成遊園:時時賞景、晝品梅、夜觀燈、全年賞景、四季賞花、盡興遊玩。

尋香道上設計了一年 12 個月每月不同的特色植物觀賞主題,勾連起成都物候與植物記憶:一月黃香梅,二月紅梅,三月美人梅,四月三角梅,五月杜鵑,六月繡球,七月紫薇,八月木芙蓉,九月桂花,十月菊,十一月銀杏,十二月臘梅。以陣列、組團、點景等種植方式為主,突出景區和節點效果。目前已完成全線各品類 1100 餘株梅花栽植。

在景觀設計方面,尋香道按河段分區設計了四個展廊,分別為西郊聞香展廊、南河望霞展廊、浣花詠梅展廊、清水探春展廊,吸引遊客「聞」「望」「詠」「探」——

以「聞」作為尋香道起始,引人入勝, 西郊河段即為「西郊聞香」展廊,此段北接西郊河上段,西臨琴臺路,東臨文化公園和青羊宮,南接散花樓,提升濱河遊線,建設青羊花肆,加強周邊名勝古蹟、歷史街區及公園綠地的聯繫。

「望」為「聞」的承接,南河段即為「南河望霞」展廊,北接西郊河段、臨近青羊宮、琴臺路,此段河岸寬闊,以散花樓為景觀原點,將通過打造醉梅園,南河夜遊,提升景觀品質,形成具有規模的梅花觀賞節點,打造壯美花岸的同時,為未來營造消費場景打下基礎。

尋香道賞玩的高潮部分是「詠」,即「浣花詠梅」展廊,此段東接南河段、南鄰幹河段,同時聯繫了浣花溪公園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通過在滄浪湖打造梅花海、千詩碑打造攬月湖等節點,提升片區景觀品質,形成大場景的梅花觀賞區,同時依託草堂歷史名勝,形成全國最具有詩書畫意的賞梅佳地,形成梅的詠嘆調。

幹河段為「清水探春」展廊,以優美的春景吸引遊客前往一探究竟。此段北接南河段、臨近浣花溪公園,此段河岸規整,通過在二環路口打造梅影映雪等景區,提升景觀品質,形成具有規模的梅花觀賞節點,同時為未來營造消費場景打下基礎。

一年時間,尋香道項目已經基本完成浣花溪段、南河段和散花樓周邊大地景觀提升,新增易維護地被和多年生草花等綠植約 4 萬平方米,達到通透的視覺效果和清爽、明亮、整潔的景觀要求;沿河輔以實施霧森體系、特色文化微景觀及夜景照明,提升整體景觀效果。比如在「浣花吟詩」段的河道、湖中,就亮起了根據季節、主題變換不同顏色和亮度的景觀燈,伴隨著景觀燈一起呈現出來的,還有水中的蒙濛霧氣,給人以雲蒸霞蔚之感。

2.

花都開好了,等你續寫輝煌

宋代文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歌詠和禮讚梅花世界。為了迎合這種美學傾向,南宋的陶瓷匠人還生產出專供插梅花的細頸瓶——梅瓶,這種花器的器型流傳至今,可謂是宋代生活美學衍生出的傳世文創產品。

尋香道的打造,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種的是梅花,其意在梅瓶。尋香道只是在青羊區打造時空交織的天府文博產業生態鏈的一環,通過傳承轉化,高水平活化文博資源本底,旨在高效率延伸產業價值鏈條。

整個尋香道項目涉及區域有著極具優勢的生態本底和文化傳承,歷代才子詞人,如杜甫、陸遊、薛濤等都曾在此間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詩篇。以首先亮相的「浣花吟詩」段為例,這一示範段位於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東門湖面周邊,北至寒舍,南至滄浪湖北面橋,總面積約 6 萬平方米。

示範段的微景觀以陸遊到訪杜甫故居、瞻仰詩聖、禮敬先賢的故事為切入點,形成多處文化故事微景觀點,包括六大節點:芳香花廊、雅韻芳岸、攬月花肆、攬月花亭、暗香梅苑、詩書畫苑;以及八處微景觀:叩拜詩聖、尋訪故居、放翁觀梅、以詩相會、梅溪手缽、浣花竹、春消息、梅竹寒禽。六大節點之一的攬月花肆,將會打造複合業態花店,以川西林盤布局方式為基底,採用竹材、玻璃等傳統與現代材料相結合,打造以花為主題的商業場景。再如芳香花廊,將有機結合花廊景觀與芳香產品,打造體驗式的消費業態。

以遊玩的姿態

可以在尋香道、寬窄巷子二期

文殊坊文創區等多個特色文旅點位

線路、活動、場景中

領略成都的千種風情

代杜甫和陸遊續寫錦城輝煌的全新篇章

相關焦點

  • 浣花溪 與詩人結緣的詩意河流
    浣花溪公園裡的杜甫詩牆。古時浣花溪畔繁花似錦,奼紫嫣紅。南宋詩人陸遊亦云:」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可見當年溪畔花事之盛,落英繽紛,溪名「浣花」順理成章、當之無愧!貳能行大船的浣花溪  相對於二江環抱的錦江而言,今天大家所見到的浣花溪,只能算作一條漂亮的小河。然而在古代,它卻要比今天的「浣花溪」大到哪裡去了!
  • 尋香道尋到香了!
    尋香道尋到了嗎?,再到大運會場館,這些公共城市建築的建設都凝結著城投建設者的汗水。城市更新中還有一個重點項目就是天府錦城「尋香道」的建設「尋香道」項目起於蜀都大道十二橋,止於二環路清水河大橋,沿河兩岸綠道約10公裡,區域面積約187.4公頃,項目定位為「二十裡尋香道
  • 春節前,來成都二十裡「尋香道」尋香賞梅
    春節前,來成都二十裡「尋香道」尋香賞梅 2020-12-20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訪成都天府錦城部分點位:人行樂譜中 撲面花草香
    武侯音樂大道路面五線譜 攝影 呂國應 說到成都的街巷,不得不提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 ——杜甫《贈花卿》 來到位於武侯區望江路街道的武侯音樂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面上延伸的長長的五線譜燈帶,行人走在路上,遠遠看去,猶如樂譜上跳動的音符。
  • 散文:沒有杜甫的浣花溪
    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為什麼總是反覆去浣花溪的原因。浣花溪最早的那一抹陽光,不知是從哪裡進的成都,但都是先爬上樹梢,再跳到湖面。夕陽並不會原路返回,夜幕降臨以前,它華麗似蜀錦,柔軟如薄紗,前面融入湖水,中間部分散落林間,至於後面,那遙遠的部分,也許就是第二天清晨,掉進露水中的朝霞……早上的浣花溪,小而且簡約。如果沒有晨跑和散步的人,難得想起周邊還有鬧市,身處城市中間,感覺與成都相隔十萬八千裡。
  • 青羊宮
    青羊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是全國著名的旅遊景點和遊覽勝地。
  • 青羊宮一遊
    青羊宮是著名的道教聖地, 是傳說中老君的再次降生地, 也是成都市區內現有的一座最大、 最古老的道教廟宇, 被譽為 「川西第一道觀
  • 天府之國魅力四川——成都青羊宮
    青羊宮山門青羊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宮觀。青羊宮始建於周朝,原名青羊肆。青羊宮主要建築有山門、三清殿、玉皇殿等。宮內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青羊宮內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輯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 。青羊宮是道教全國重點宮觀 ,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成都:一環路半「環」修好了 尋香道有「香」可尋了
    關注一:公共城市建築重點項目鳳凰山體育公園計劃明年3月完工從成都博物館到城市音樂廳,再到大運會場館,這些公共城市建築的建設都凝結著城投建設者的汗水。當前,城投重點承擔的公共城市建築重點項目進展如何?「尋香道」項目起於蜀都大道十二橋,止於二環路清水河大橋,沿河兩岸綠道約10公裡,區域面積約187.4公頃,項目定位為「二十裡尋香道,三千年錦天府」,旨在打造陸遊梅花絕句中「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的花肆賞梅盛景和全年全景多品種室外梅花長廊博物館。
  • 青羊宮 的故事
    這街道即以青羊宮得名,叫著青羊場。雖然很小,卻是南門外一個同等重要的米市與活豬市。     青羊宮全體結構是這樣的:臨著大路,是一對大石獅子。八字紅牆,山門三道。進門,一片長方空壩,走完,是二門,門基比山門高一尺多,而修得也要考校些。再進去,又是一片長方空壩,中間是一條石子甬道,兩側有些柏樹。再進去,是頭殿,殿基有三尺來高,殿是三楹,兩頭俱有便門。
  • 川西第一道觀——青羊宮
    青羊宮山門遠景青羊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觀之一。青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下詔改為「青羊宮」五代時改稱「青羊觀」,宋代又復名「青羊宮」,直至今日。唐朝所建殿宇毀宇兵災,現存建築大多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1671年)陸續重建,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青羊宮主要建築有山門、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唐王殿等,建築高大雄偉,鬥姆殿是明代建築,現在保存完整、還有康熙御筆「丹臺碧洞」(公元1702年)。青
  • 煙雨江湖青羊宮任務怎麼做 青羊宮任務完成攻略
    成都找張元打聽蜀中大俠後觸發,再到青羊宮借書,需要過三關。
  • 成都西二環 「城市觀景臺」私藏千年浣花溪
    時隔4個月,一組俯拍成都的長圖再次上演刷屏,而這一次鏡頭對準了浣花溪區域。晝與夜、自然與繁華的交替之中最美的成都畫軸,在俯拍鏡頭下徐徐展開。浣花全景如同鑲嵌在城市畫卷上的「綠寶石」,蒼翠欲滴,碧透錦官城,格外動人。
  • 浣花溪,詩人杜甫別來無恙
    千年之前的浣花溪,是成都郊外的一方幽靜之地。「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詩人杜甫,從北方戰亂之地,來到這裡,生活得如何?在他的《泛溪》中,是這樣描述的。夕陽西下,陽光從房屋頂上慢慢滑落。詩人走出茅屋,來到溪邊,踏上一葉小舟,準備到浣花溪裡,看看湖光山色。
  • 成都安裝首批「河流水聲翻譯器」 浣花溪有了新玩法
    浣花溪河畔的展示牌說起府河南河,大家可能並不陌生。有的市民甚至每天飯後散步都會經過,但「譁譁」流水聲裡的故事你聽到了嗎?藍色的簷蓋、深咖啡色的展牌,而穿越之旅的入口正在熊貓懷抱中的二維碼裡,隨著掃碼完成「叮」的一聲,一段悠揚的古樂響起。「夫人微時,以四月十九日,見一僧墜汙渠,為濯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