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 2020如何買房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土地財政依然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

2019年,全國50大城市賣地4.41萬億,同比上漲19.3%,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相當於中國最富裕的四大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再加上北京、上海,全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南京暴漲77.3%,福州暴漲63.4%,昆明暴漲59.9%,貴陽暴漲52.0%,南寧暴漲54.6%,長春暴漲88.5%……

「賣地大王」杭州蟬聯第一,賣地收入高達2836億,是深圳的4倍多。

就連喊出「堅決不依賴土地財政」的長沙,連續兩年賣地收入漲幅超過30%。

冰火兩重天。

另一邊,三四線城市賣地越來越難,瘋狂流拍。全國宅地溢價率也越來越低。

浙江金華,2019年流拍的土地就達到129宗。中西部的鄂州、張掖,土地流拍率高達28.57%、27.78%。

大批三四線城市嗷嗷待哺。平頂山、綏化、松原、本溪等城市流拍率也超過20%。就連珠三角的惠州、肇慶,流拍率都達到13%,前所未見。

大城市加速杭州化,而小城市加速被拋棄!

2020巨坑太多了,如何買房?

1、

2019年,賣地收入最多的城市,仍然是杭州。

賣地破千億的城市增加了5個,達到16個,省會城市、大城市紛紛向杭州看齊。

其中,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以外,有8個是省會城市,加起來佔了3/4。

蘇州、寧波、青島、溫州也躋身其中。

(數據來源:中原地產研究中心)

下一個土地出讓金突破千億的城市,很可能是安徽的省會合肥。它的2019年賣地收入達905.5億元,同比增速33.3%。

省會城市、大城市群的土地收入漲幅,衝上雲霄,明顯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9年賣地收入同比增長達20%以上的城市有26個。其中省會城市就有13個,佔了一半。其他也多為大城市、熱點城市。

在這26個城市中,連續三年漲幅的城市有12個,其中8個是省會城市。

大城市越來越杭州化,土地財政依賴度大幅提高,靠賣地支撐城市發展。這也跟今年國家力推降費減稅有關,稅收少了,要靠賣地補足財政短板。

雖然大連領漲,但2019年土地出讓金並不高,315億在全國50城樣本城市中墊底。

紹興這樣一個常住人口在500萬的城市,2019年土地出讓金同比增長達110%,令人吃驚。但是看到其背後的浙江,就明白了。

整個浙江都在瘋狂賣地。

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嘉興、金華、台州,2019年賣地收入均超過500億,其中台州、金華、寧波和杭州,更是連續三年都在漲。

值得注意的是,像金華、嘉興等這樣三四線城市,2019年土地流拍率持續走高,溢價率持續走低,不足10%。

同在東北地區的長春、瀋陽漲幅都很高,分別為88.5%和40.8%,賣地收入相當,接近500億元。

2、

省會城市加速「杭州化」尤其明顯。它們都「太難了」。

首先,省會城市要擔當區域競爭的「王牌」角色,必須與其他省會和中心城市「PK」。

比如杭州,近年來出盡風頭,被稱為「新一線網紅城市」,尤其是G20杭州峰會,以及2022年的亞運會,讓它收穫了全球高光時刻。

但在風光的背後,卻是杭州抓緊「補短板」的迫切心態。

2018年,杭州就是全國唯一一個賣地破2000億的城市,超過北上廣深,成為賣地之王。賣地根本停不下來。

這麼多錢拿來幹什麼?其實就是補基建的短板。

杭州的地鐵總裡程,僅僅排在全國第16位,遠遠落後成都、南京、武漢,更不要說北上廣了。

杭州是GDP全國Top10城市裡,唯一一個地鐵總裡程數不足200km的。

2018年年末,杭州調整規劃,新增68.3公裡地鐵。官宣的「原因」正是:杭州作為2022年亞運會舉辦城市,要提升其公共運輸體系,保障服務。

今明兩年,杭州地鐵將迎來「大豐收」。亞運會之前,軌交運營裡程將突破300km。

第二個原因是,省會城市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發展,還必須考慮對所在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投入也必然更大。

比如南京,遲遲沒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全省的輻射帶動能力有限,首位度不足。

南京還因此被戲稱為「徽京」,主要輻射安徽。

2018年,中央巡視組明確指出,南京市的省會城市功能作用發揮不夠,要求整改。江蘇省隨後提出了大力支持南京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江北新區等舉措。

這些「大動作」,都需要大把的資金支持。

第三,省會城市的財政負擔比較重,作為一省的「長子」,還要照顧「小兄弟、窮親戚」。

廣州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經濟發達,卻「窮」得捉襟見肘。

論經濟總量,廣州和深圳差不多,但廣州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到深圳的50%。因為深圳作為計劃單列市,交足中央的,都是自己的。但廣州還需要上交省級財政。

2018年,廣州的GDP全國第4,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排在第8位,跟武漢差不多,低於重慶、蘇州、天津、杭州。

根據估算,廣州上繳中央、省的比例高達3/4,留給自己的大約只有1/4。

同時,省內還安排了廣州需要對口幫扶清遠、梅州兩個相對欠發達城市。廣州這個「老大哥」,就是半個家長,真的是不容易。

這也是為什麼,省會城市不僅賣地總量大,還要不斷上漲的原因。當家難啊。

「拼了」的省會城市,已經把杭州、廣州擠出了增速的前十名。

3、

在所有的超大城市、大城市中,只有深圳,仍然是一股清流。

在44個主要城市的土地財政依賴度排名中,不管是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加入PK,深圳永遠是墊底的那一個。

三年平均的土地財政依賴度,只有18.44%。總量也只排在27名。

很多人覺得,這是因為深圳的土地稀缺,其實這是個次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深圳不需要啊。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就接近4000億,為什麼要靠賣地?

這除了跟深圳是計劃單列市有關,也跟這座城市的產業結構新、創新活力強有關,經濟的創稅能力是槓槓的。

不依賴土地財政,是深圳最大的底氣。因為城市不必圍繞著房地產轉,更多的土地可以投入到產業和城市建設之中。

所以說,深圳的「二次房改」也是中國最有希望成功的樓市試驗。

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除了重慶與鄭州,賣地收入遠遠高於深圳。2019年,除了鄭州下降以外,大部分都在猛漲。

不過,年輕的深圳,也面臨教育、醫療「補課」的壓力,經濟增速有所放緩。2019年的賣地收入,也創下了51.46%的高速增長。

哪個城市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深圳?

從財政收入的獨立性、經濟基本面和創稅能力來看,上海和北京是最接近深圳的。

上海的財政收入總量大,三年平均土地財政依賴度也只有25.66%,實力強勁。北京的財力僅次於上海,而36.59%的平均財政依賴度,也足以傲視群雄。

東莞雖然依賴度低,但是財政獨立性不足,城市建設需求非常大,連續三年的依賴度飆升,所以很難成為下一個深圳。

同為計劃單列市的青島、寧波,GDP總量已破萬億元大關,地方一般公共預算在全國排名第12、13,也有機會。尤其是青島,平均土地財政依賴度只有60.59%。

南深圳、北青島,進一步擺脫土地財政,青島加油。

至於長沙,雖然平均70.3%的土地財政依賴度,不算很高,但距離深圳還很遙遠。製造業立市若取得突破性進展,也不是沒可能。

3、

放眼全國,土地財政依賴度最高的城市,其實不是杭州。

儘管由於賣地賣得太狠,杭州的二手房庫存激增,掛牌二手房已經突破了10萬套,變現很難。

怎麼確保土地順利賣出去?

一方面,杭州大搞「薄利多銷」。2019年出讓土地的規劃建築面積同比增加了32.54%,但土地出讓金只同比增長11.47%。

另一方面,杭州實行嚴格的限價管理,導致一手房的價格普遍比周邊二手房價格低,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類似的情況,在重慶、鄭州等城市也存在,二手房庫存高,對衝了部分一手房高企的「紙面富貴」。

但是,杭州樓市絕對不是最危險的地方。

安徽的阜陽、山東的菏澤,浙江的湖州、嘉興、溫州,三年平均財政依賴度都比杭州高,超過了150%。

阜陽的平均財政依賴度,甚至高達224.34%。

這個四線城市,人均GDP不足2.5萬元,安徽墊底。同時人口眾多,戶籍人口高達千萬,輸出200萬人在外務工,還有好幾個貧困縣,但房價已經越漲越高。

2019年年初,阜陽就因為土地流拍明顯,取消了拍地的限價政策,避免壓縮開發商的空間。

儘管如此,土地市場仍然難以為繼。比如其6月的首場土拍,計劃出讓3宗地塊,最終只有1宗成交。

像阜陽這樣的三四線城市,土地財政幾乎就是「生死線」,一旦賣地擱淺,不是光影響樓市,整個城市可能都會傷筋動骨。

哪怕是浙江這樣的發達地區,嘉興、湖州等城市,土地供應量太大,投資以後,二手庫存必然高企,難以變現,都是必須要遠離的巨坑。

土地財政依賴度很高的城市,樓市都有一根敏感的神經,但有風吹草動,土地流拍,二手房市場就容易出現「踩踏」行情,價格下跌。

相關焦點

  • 省會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2019年,全國50大城市賣地4.41萬億,同比上漲19.3%,再次刷新歷史記錄。相當於中國最富裕的四大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再加上北京、上海,全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省會城市瘋狂賣地。另一邊,三四線城市賣地越來越難,瘋狂流拍。全國宅地溢價率也越來越低。浙江金華,2019年流拍的土地就達到129宗。中西部的鄂州、張掖,土地流拍率高達28.57%、27.78%。大批三四線城市嗷嗷待哺。平頂山、綏化、松原、本溪等城市流拍率也超過20%。
  • 2020返鄉置業再升溫,三四線城市成熱點,房地產中介如何抓住機會?
    對於在大城市漂泊的遊子來說,一二線城市房價過高,打拼幾年也只能租房子住,缺少歸屬感的他們選擇返鄉置業,在一二線城市賺錢,買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遊子的選擇。 特別是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都有了買房置業的準備,數據明顯高於2019年。大批人返鄉買房不僅僅是情懷問題,更是基於市場的觀察,近兩年市三四線樓市回調,大批房企不斷下沉,三四線的樓盤越來越多,選擇也越來越多。靈敏的房企以及房產從業者也嗅到了這一機遇,每年年底都會加大三四線城市推盤和優惠的力度,爭搶返鄉族。2020年末,在數位化的加持下,房企及房產從業者究竟該如何抓住機會?
  • 「地王」流拍,滑鐵盧之後的昆明地產
    在熱點城市調控政策收緊 調整供地結構的影響下 多城市的供地和拍地節奏有所放緩 昆明也出現了熱點區域遇冷現象
  • 我國縣城面積小的省會,看著像三四線城市,卻是世界性的一線城市
    我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各個省的省會,由於歷史、地理、發展速度等理由,它們的面積大小不同,形狀不同, 在一些大省會例如浙江省省會杭州,其面積達到16000多平方公裡,人口也達到950萬左右,是地方大、人口多的城市, 但是,我國還有一個省會
  • 專家點名:小城市樓市正在進行死亡衝鋒,房價處於最後的瘋狂
    毫不誇張的說,小城市樓市正在進行死亡衝鋒,房價處於最後的瘋狂。目前區縣房價的上漲是因為新房刺激,而新房價格上漲是因為各大開發商紛紛進區縣拿地修建高檔低密度住宅。簡單點說房價上漲的原因就是:地貴、房子新。
  • 土地流拍連升4個月,超50%城市大於供求
    房企手裡的錢不多,不能冒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拿很多錢去拿地。而另一方面,隨著各大城市相關政策越來越嚴,空手套白狼越來越不可能。如果房價每年只上漲5%,那麼,存一些不會很快開發的地,很可能得不償失。可是,如果賣地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所佔比例很大,地方政府就會不斷賣地,看哪些地塊能賣出去。越是流拍,越是要多嘗試,於是流拍地更多。三四線城市平均流拍地塊數量明顯大於一二線城市。
  • 四川宜賓作為一個四線城市,房價上了一萬,正常嗎?
    宜賓,川南地級市,雖居四線,但實力足以吊打很多三線城市!房價接近萬元,應該是實力使然。分享下對宜賓房價的看法,供參考。 一、宜賓究竟是幾線城市?
  • 房住不炒、賣地NO.1,杭州瘋狂超深圳,賣地入帳1000億!
    買房關乎結婚;買房關乎生子;買房關乎教育;買房關乎醫療……房子已經和生活綁定太多,買房也成為一項必修課,可以這麼說房價一漲一跌都會牽動無數人的心。但房價上漲下跌並不會按照我們的喜好來走,從幾千一平到上萬一平其實也就這幾年的功夫罷了。
  • 三四線城市房價已經開始跌了
    最主要是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很有限,而供給又不少!1其他還有一些三四線也在跌了!比如廣東的肇慶, 又是碧桂園在降價。碧桂園真是三四線城市降價的帶頭大哥!我記得去年山東幾個三四線城市的人,日照啊,臨沂啊,都跟我說,我們這裡的房子怎麼就是不跌呢,還在漲啊,急死了。
  • 兩年前說的三四線城市樓市即將謝幕,現在已經開始表演了嗎?
    小樓近日看到了一篇兩年前的樓市文章,講述的是三四線城市的樓市說面臨的問題和行情上揚的原因,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一切都預料的很相似,至少苗頭已經顯現。這與我們某些地區的樓市情況非常相似,不禁感慨,風口飛豬的實實在在。 三四線城市樓市最早的起源,是棚改。
  • 河南這座「安於一隅」的城市,各項資源媲美省會,卻是四線城市
    當然一座城市的發展 ,不管是對於當地的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省內經濟和國內經濟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而在這樣一座優秀的省份中,各個城市的發展都努力向上,而在河南有這麼一座城市,各項資源媲美省會,卻「安於一隅」,只停留在四線城市徘徊。
  • 房價居高不下,人口外流,部分三四線城市或將變為「空城」
    在這兩個原因的作用下,中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價最後就漲到了這樣一個不合理的水平,讓真正有需求的購房者承受巨大購房壓力。不過如果只是一二線城市房價高的話,那還是能找得到購房者買房,不過現在的問題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在炒房者的作用下,漲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這就導致了三四線城市基本沒什麼人買房,就算買了房子,大部分人也不會長期居住在三四線城市,好好的一座城市會不會變成了一座「空城」呢?
  • 大城市限購限售未鬆綁,為何房企們還在瘋狂拿地?原因很現實
    根據中心經委報導,1~5月份全國50個大城市土地市場成交額合計達1.6萬億元,同比上漲12%,其中49個城市超過百億元刷新歷史記錄,其中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賣地收入均突破千億元,這些城市大部分都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或中西部的強二線省會,很多人可能想不通,今天在一起影響下,國家也沒有解除掉大城市的限購限售要求,因為很多人可能不具備資格購房,為什麼房企還願意在這些大城市瘋狂拿地呢?
  • 人口流向決定城市房價,未來買房看準這三個地方,準沒錯
    雖然這幾年幾乎一二三四線城市房價都漲了,但在筆者看來,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都是虛高的,特別是一些人口流出的城市,房價即便是現在漲上去了,後期下行的概率依然很大。 而未來你要買房或者投資,儘可能的買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為好,這三個地方可以說是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是國內不可替代的經濟大區,人口的流向依然會是這三個地方,而不是現在大家吹捧的內陸二線或省會
  • 大城市瘋狂降門檻「搶人」,三四線小城市怎麼辦?會扳回一局?
    其中,那些一二線大城市在近幾年的「搶人」力度格外大,甚至有的城市直接落實了落戶「零門檻」的政策。例如,福州此前出臺的新政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除此以外,包括石家莊、瀋陽、南寧等省會城市同樣也實施了類似的政策。這還只是二線城市,要是看一線城市的人才吸引戰略的話,力度也很大。
  • 廣東韶關作為四線城市,曾經是廣東省會城市,如今經濟發展減慢
    韶關市是目前不太有名的四線城市, 在廣東省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常住人口不到300萬, 這樣的普通四線城市,曾經是廣東省的省會,從1943年到1945年的三年間,韶關在臨時省會的地位上發揮了全省的模範領導作用,現在的韶關市沒有省會城市的地位,也沒有迅速的經濟發展,
  • 布局三四線城市 養樂多與伊利蒙牛短兵相接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一二線市場趨於飽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需求增長,但三四線市場長期被伊利、蒙牛等國內主流品牌的常溫乳酸菌飲料佔據,養樂多渠道下沉後,將與上述企業短兵相接,此外,養樂多還面臨產品、渠道以及冷鏈運輸方面的壓力。下沉市場養樂多此次布局從生產和銷售兩端開始。新工廠仍將建在無錫,命名為無錫二廠。
  • 為什麼一線城市房價那麼貴,該在一線城市買房?還是回去買房?
    很多坐擁大量企業不乏大城市地多人少企業屈指可數。對發達城市來說:第一早已逼近耕地紅線,能用的地極少;第二土地本就少賣地又能賣幾個錢呢?第三賣工業用地比賣住宅用地更划算,這個划算背後有極其複雜的震驚邏輯。
  • 終於,三四線城市救市潮要來了?
    今年3月份過後,樓市開始火熱起來,深圳、成都等多地相繼收緊調控政策,然而火爆仍在大城市持續,深圳萬人打新,中一套賺500萬被官媒點名。
  • 馬光遠:三四線城市嚴重過剩,投資房產就是火中取慄
    當大家發現大城市買房如此困難之後,在買不起房的前提下自然就會把目標放在三四線城市上,但很可惜的是,在大城市房價上漲的時候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沒歇著。面對著三四線城市房價破萬的局面,投資者還能去三四線城市買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