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莊不挺綠與「客家妹」蔡英文 前藍議員:客家人自認中華兒女

2020-12-16 臺海網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民進黨連續兩屆「大選」,在全臺19個客家莊得票率不增反減,中國國民黨籍前臺中市議員、臺中市客家文化協進會理事長洪嘉鴻向中評社分析指出,綠營長期推崇閩南語,並將其奉為「臺語」,冷落客家族群與文化,長期下來客家人對綠營的「臺灣價值」反感,這也是之所以桃竹苗客莊都是藍營票倉的原因,綠營要搶客莊票不容易。  民進黨6月24日召開中執會檢討在客莊選票得票情形,其中桃竹苗、花蓮的客莊有19個鄉鎮,民進黨2020年「立委」的得票上,比2016年退步,從桃園市第五選區(平鎮、龍潭區)、新竹縣、市、苗慄縣到臺中市第八選區(豐原、石岡、新社、東勢、和平區),綠營提名人全軍覆沒。  分析綠營在客莊支持度不彰的原因,臺中市客家文化協進會理事長洪嘉鴻表示,因為多數客家人無法認同民進黨的「臺灣價值」操作手法,綠營過去長期推崇閩南語,並將其奉為「臺語」,好似說閩南語的族群才是臺灣人,冷落客家族群與客語文化,加上許多客莊仍保留從大陸帶來臺灣民俗傳統、生活習慣、建築等,因此,相較於綠營的臺灣價值,客家人反而較認為自己是「中華兒女」,也反映到投票結果上。  此外,洪嘉鴻指出,蔡當局為了爭取客莊支持,投注資源推動「浪漫臺三線」建設,可是政策效益不彰,許多建設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多數在規劃階段,沒有落實,客家人無感,且建設的目的性太明顯,易造成反效果,所以即便蔡英文自稱是「客家妹」,但疏於照顧客莊,仍無法取得客莊認同。  洪嘉鴻也提到,客家的軍公教人員非常多,在年金改革等議題上,與國民黨立場較同調,助長藍營在地方紮根擴大培養支持者,上述幾點,都是藍營的優勢所在,民進黨未來打算搶攻客莊選票,藍營也不會放任不管,勢必強化固守票倉,不讓綠營輕易取得客莊支持。

相關焦點

  • 客家文化 | 客家人愛革命?
    ;緊接著,客家人全力以赴參與的辛亥革命;還有,發生在客屬地的土地革命;尤其是,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部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國共雙方中湧現的一大批客家戰將。太平天國革命確立了客家作為南北交匯、中西融合中的民系的地位。
  • 「客家妹」蔡英文用客家語大談「世世代代做最勇敢的臺灣人」
    據香港中評社9月7報導,蔡英文上午前往新竹褒忠亭義民廟出席2020義民節慶祝大典,感念義民先祖,為家園和土地的犧牲奉獻,她強調「義民精神」就是「臺灣精神」,還用客家話提到「世世代代做義民爺爺的好子弟
  • 臺當局認證客家話混入日文 蔡英文被質問:你母語是日語?
    6月15日,臺當局「行政院會」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草案,客家話被列為臺灣島內語言。有客家身份的蔡英文更一再強調,要搶救客家話。然而在所謂「族群平等」的訴求背後,卻暗流湧動。 ——你知道客家話「晚安」怎麼說嗎? ——「寬邦哇」。 聽不懂?再念幾遍看看? 對,你聽懂了,這就是日語的晚安。
  • 河源這裡的客家妹很水靈,山水也很美
    客家是一個漢族民系,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先民始於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 ,也就是任囂、趙佗徵嶺南的時期。廣東省河源市是嶺南客家人的重要發源地和聚居地之一。
  • 客家人:福音裡失落的族群
    據統計,該鄉客家人口佔90%以上,是典型的客家莊。那裡有我們溫姓族人的聚落以及祖墳、祠堂。祠堂名號為「太原堂」,表示我們家族來自山西太原,其實是源自唐朝時代。根據族譜,我們溫姓這支從太原南遷到江西贛南,先祖肇基公被派到廣東梅州(梅縣)為官,舉家南遷到梅州定居,為第一世祖。清朝時,客家人也隨著閩南人,渡海移民到臺灣。
  • 臺認證客語混入日文 蔡英文被怒問:你母語是日語?
    摘要:臺灣「行政院會」日前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草案,將客語列為臺灣島內語言。對此,「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賴祥蔚質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客語認證詞彙資料庫」官網,卻將謝謝變成「阿里加多」、對不起變成「斯裡麻生」,向蔡英文發出質問「客家人的母語,到底是客語還是日語?」。
  • 苗慄發福袋 蔡英文拉攏客家鄉親
    臺海網2月22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前往苗慄市玉清宮上香參拜,準備500份福袋不到半個小時發完,展現親和力。蔡英文上午8時許由「立委」吳宜臻、民進黨苗慄縣黨部主委李貴富及多名縣議員陪同,前往苗慄客家人的信仰中心玉清宮上香,向主祀關聖帝君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期盼臺灣「更進步、社會和諧」。
  • 「客家警官」謝明松:善用客家話服務客家人
    謝明松是一名客家人,會當地原住客家人常講的客家話。據了解,龍泉驛區西河鎮是成都東山五鎮之一,這裡的原住民以客家人為主,佔總人口90%以上。西河客家人主要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兩廣填川時由廣東梅縣、長樂、及湖北、江西一帶遷徙來。西河鎮歷來是客家人聚居集中的鄉鎮,客家人語言主要以客家話(土廣東話)為主。
  • 22位靚麗客家妹挺進總決賽 | 梅州富力•雁山湖第八屆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賽
    今天下午,梅州富力•雁山湖第八屆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賽複賽在我臺演播中心舉行,來自世界各地通過初賽選拔出的35名客家妹經過激烈角逐
  • 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賽選拔,先睹為快!|附歷屆冠軍一覽
    歷經八屆十六年的「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賽傳承著客家人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風貌,展現出客家的歷史使命和自覺擔當。期待第九屆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賽為弘揚客家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再造新的美麗傳奇。李愛華,女,籍貫廣東梅縣,首屆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賽冠軍,身高1.70米,大專學歷,是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護士。
  • 客家農耕圖-反映舊時客家人的淳樸生活!
    生活在邊遠山區的客家人以農耕為主,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源。耕地分水田和旱地二類,旱地指壩和畬,不能種水稻,只能種甘薯、芋子、花生等耐旱作物。田和壩畬之區分,簡言之是田能種水稻,壩一般在河邊灌不到水,無非是潮泥較多的沙壩,畬則是山上坡上無水的帶狀旱地。幾百年來它們不斷在客家人的土地上演繹故事,頗令人感慨唏噓。
  • 發揮客家文化特有優勢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中心成立後,將致力把優秀的中國影視作品譯製為客家話節目,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揮客家文化特有優勢,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客家民系是世界上分布地區最廣、人口最多的民系之一,1億多客家人分布全球各地。
  • 後現代的客家人「中原遺韻臺灣風」•結語篇
    張秋蓮是地道的客家人,她如今的身份是中華兩岸文化產業協進會的秘書長,她的「老家」在新竹關西鎮——一個客家人聚居的、古色古香的小鎮。她目前至少有三個家,一個是關西的家,一個是臺北的家,還有一個在上海。到上海,她必飛往鄭州,因為她知道,這裡才是她的根。  客家,是她的根,但似乎離她很遠也很陌生,她有時很「羞」於提及。
  • 客家人講客家話,經典的客家方言
    客家語是客家人之間的獨特語言。保留部分畲語、古漢語發音,但它本身是民族多語言融合的產物。
  • 客家文化︱客家人只聽說,卻不曾寫過的那些字
    作為漢語七大言之一的客家方言是最接近中原音韻的,它所保存的部份古語和古音也是其它方言所不具的。過去客家方言一直都使用漢字來書寫。如今很多客家人只曾聽說不曾寫過,也未必會寫,所以現在和小編一起見識一下這些字吧!
  • 客家人的「三美」,從傳統客家服飾中就有所體現,你知道嗎
    編者按:獨具特色的客家服飾既源於中原傳統服飾,又融合了當地居民服飾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客家文化兼容並蓄的態度。歡迎關注「書友文心」,共同交流。人們常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分布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民系之一。
  • 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昨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這是2020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洛陽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遷出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稱「河洛郎」。 【談發掘】翹首中原,根在河洛 「翹首中原,根在河洛。
  • 你不知道的新竹故事:跟著客家人來一趟深度之旅!
    客家印象一:客家人很會種田新竹有許多客家聚落,是臺灣客家族群的大本營之一。客家人擅於種田的印象,世代聞名,而這樣的印象背後,有著一段艱辛的開墾故事。三百年前客家人初到臺灣,因為環境險峻,所以有一項傳統:男女都要下田,一同為匱乏的生活打拼。至今,頭戴鬥笠、性格堅韌、不纏足(要下田嘛)的客家婦女,仍是很多人心中對客家人的第一印象。客家人擅長開山墾田,再難纏的山坡河谷,都能被他們的高超技術及老練經驗克服。早期桃、竹、苗一帶的「閩客原三族合作」,便是指閩南人、客家人和平埔族人,合作開墾北部平地、丘陵的過程。
  • 廣東中山——客家土樓,旅遊景點般的餐廳「五桂山客家莊」
    昨天去三鄉,經過城桂路的時候看到客家莊的時候,突然想起應該介紹一下這裡,很有味道的客家土樓。這裡也是一家菜品不咋樣,但是拍照一流的地方,很有地方特色。可能客家特色就是鹹。「土豬肉湯」作為招牌,這是必點的,也算沒有失望,豬肉特別新鮮,湯料足,但是不是那種老火湯的感覺,更像是顯滾的。「客家艾葉餈粑」飯後必須上一個甜品,艾葉餈粑可以點一下。
  • 客家音樂節開跑!歌手羅時豐甜蜜誇獎客家妹勤儉賢淑又漂亮
    「客家音樂節」12日在新竹起跑,下午由「鬧棚聲-客家八音堵班.拼場」為全系列活動揭開序幕,吸引不少人潮,晚上首場「靚聲-客家經典再現 演唱會」,特別邀請老、中、青三個世代客家音樂歌手同臺演唱,包含羅時豐、黃連煜、吉那楊淑喻,及劉平芳、林展逸、愛客樂iColor等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