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稚田認為,對客家文化精神內核的提煉,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客家文化精神,為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安國樓表示,洛陽文化資源豐富,尤其是「河洛根文化」在客家族群中根深蒂固,並在世界華人華僑中得到廣泛認同。深入發掘洛陽在客家先民南遷中的標誌性影響,研究探尋洛陽與客家文化的淵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客家歷史文化與建築文化
>龍崗圖書館1樓總服務臺諮詢電話:89558918主辦單位:龍崗區文體旅遊局承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龍崗區圖書館、龍崗讀書會(品書會)協辦單位: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 身為深圳人卻不了解廣東三大語系之一的客家文化
-
廣西華僑學校:發揮僑務優勢促國際文化交流
本報南寧訊 (記者/簡文湘)5月28日,廣西華僑學校舉行「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標誌著該校的國際文化交流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自治區僑聯副主席潘偉紅表示,近年來,廣西華僑學校本著為僑服務的宗旨,發揮獨特僑務資源優勢,為促進文化交流做出貢獻,該校被中國僑聯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實至名歸。
-
傳承華夏文化 弘揚客家精神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市文體旅遊局批准、市民政局註冊的市級客家文化研究社團,深圳市民政局評估認定為三A級社會組織。本會自成立以來,為傳承華夏文化、弘揚客家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
漢語「出口」:蘊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力量
漢語詞彙的大量「出口」,是時代場景變遷的映射,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見證,為世界了解中國開啟一扇窗戶,也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舞臺蘊蓄深沉而堅定的力量。見證中外交流的歷史作為一種歷史語言學現象,在英語中出現漢語借詞已逾千年。
-
走進客家文化,感受人物雕像傳承的魅力
客家精神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其核心在於團結和奮進。這在客家遷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體的表現。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團結的精神形成了很強的向心力。江西贛南,廣東梅州地區的多層梅州圍龍屋、永定的土樓、長汀的九廳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築,既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團結奮進的象徵。
-
梅州客家文化
客家人都關注, 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是我國漢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稱。毛澤東主席的詩詞《詠梅》、葉劍英元帥的《梅》很好的詮釋了梅花的精神。梅州的市花「梅花」古人很久以前就用智慧的結晶創作了「梅花篆字」。
-
【客家文化】中華特色民居之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又稱為圍龍屋、圍屋、轉龍屋等,是漢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文化建築。圍屋始建於晉唐宋,興盛於明清。廣義的圍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圍樓或圍屋。圍屋結合了漢民族的古樸遺風以及南部山區的地域文化,獨具特色,它不僅是客家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紀碩鳴:世界佛光文化營造中華文化軟實力
更具意義的是,佛光文化帶來的中華文化,在全球一體化中讓美國了解中國、融合中國,進而更需要中華文化。由此而見,佛光文化傳播的不是單一的宗教文化,而是中華文化,營造的更是中華軟實力,趟出中華文化輸出的祥和之路。 讓世界了解認識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融入西方是富裕起來的中國夢。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製造的產品,從玩具到iPad,強烈衝擊著美國市場。
-
河源客家文化驚豔亮相深圳文博會
據悉,本屆深圳文博會主展館除河源市參展的文化產業綜合館外,還設有影視演藝、數字出版、動漫遊戲、工藝美術等8個專業館,98個國家和地區約1.95萬名海外採購商參會,比上屆增加1500人,深圳文博會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作用進一步提升。
-
洪馨蘭 | 臺灣客家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特色與挑戰
事實上,這不僅是臺灣客家文化產業的問題,恐怕也是目前臺灣整體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都要面臨的窒礙與困境{13}。也有學者提出方案,文化產業應有國際市場視野,文化強烈的地域性在國際市場上恐怕是一種障礙,溫馨的鄉土感有時只能是一種自我滿足,必須嘗試放棄過多的鄉愁,透過研究的投入來尋覓本土文化產業的國際優勢[11]。
-
上猶客家門匾,穿越千年的客家文化
客家池塘江西上猶江西上猶是千年古邑,公元952年置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十分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客家門匾習俗最先起源於客家先民南遷後方便「同宗認祖「。客家門匾、青灰瓦房及房前客家特有的半月形水塘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民居特色,並傳承和發展成上猶獨特的民間文化習俗,因此上猶又被稱為「客家門匾第一村 」。
-
李慎明:讓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在全國進一步普及並儘快走向世界
讓太極拳進一步在中國普及並走向世界,必須把振興太極拳列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戰略和「十四五」規劃,為太極文化和太極拳的發展定好位;用太極精神推動太極拳事業及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發展,樹立大太極拳觀念;建立國家級太極拳段位分級評審機制,制定科學化、標準化的太極拳健身普及版本;積極發展技擊太極拳,爭取將技擊太極拳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把太極文化和太極拳納入國家的相關教育體系,開辦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大學以及各類專業學校
-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像古絲綢之路,既是一條商旅之路,也是一條文化交往之路,每一名商旅遊人都是文化使者,每一次旅行活動都促進文化相通。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旅遊在傳播中華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特殊優勢,使旅遊成為宣傳燦爛文明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成為傳播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成為促進民心相通、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橋梁。 (三)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弘揚傳播中華文化!——格樂大學校領導應邀訪問...
在黃迨光主席等領導的引領下,格樂大學訪問團參觀三才公學中國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了解到當地華人捐資創建三才公學和致中公學的歷史,深感泰華各界對華文教育和中國文化的重視和扶持。針對現場漢語基礎好的高中生,王長明主席重點介紹了國際學院和人文學院中文系對泰國學生的政策和優勢,引起了在座師生極大的興趣。
-
河圖洛書——將引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一、揭示河圖洛書基本原理的重要性及巨大的歷史和文化意義河圖洛書在中華文化中始終被尊為:中華文化之源頭、河洛文化之濫觴。而古中華哲學思想卻能引導一個民族持續實現5000年以上的生生不息與文化思想的一脈相承,這在世界人類史上是唯一的,因而其優秀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文化思想中一定存在內生性優秀基因也是毋容置疑的,因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心。當然這個文化思想中的內生性優秀基因到底是什麼?
-
趙少華:發揮文化外交獨特作用 鼓勵民間社會力量參與對外文化交流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文化部原黨組副書記、原副部長趙少華連用兩個偉大來形容「文化外交」的重要地位。在2017絲路文化發展論壇召開之際,海外網特刊發趙少華所著文章,精闢解析文化交流在中外交往中的獨特作用,同時為推動中華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提供一條嶄新的思路。
-
雒樹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旅遊在傳播中華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特殊優勢,使旅遊成為宣傳燦爛文明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成為傳播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成為促進民心相通、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橋梁。 (三)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
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要義精髓,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蘊,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應有之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
客家文化傳承 【樹德堂】武平客家匾額博物館開館典禮儀式
石祿生會長愛國愛鄉,以弘揚客家文化展現民族匾額文化,傳播中華文字文化精髓,從他個人收藏的幾千片中華傳統匾額中,遴選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代匾額,涵蓋明清宮廷官宦、名門望族、富甲翰林等遺留下來的墨寶,不但寓意深刻言簡意賅,而且字字珠璣警醒世人,真乃客家文脈之瑰寶,這批精選的古代牌匾精品與樹德堂古建築融為一體,通過精心布展使得武平客家匾額博物館成為展示璀璨民族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