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南美僑報》】一位「90後」臺籍青年的「兩岸藝術交流夢」

2021-01-08 中新網福建

  「音樂和藝術能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人心與心相通。」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的「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對此深信不疑。

  從大學畢業便開始創業的蔡鶴立,把藝術「玩」成了事業。如今,他又有一個「兩岸藝術交流夢」:創建兩岸青年藝術展交流品牌,以音樂和藝術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

  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蔡鶴立幼時便聽著從臺灣回到大陸生活的外婆講家鄉的人與事,自此埋下「兩岸情結」。中學時期起,他開始學習音樂。出於對藝術的熱情,他從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畢業後回到漳州,潛心編織起自己的藝術世界。

  在他的漳州銳度視覺藝術有限公司裡,錄音棚、攝影棚以及各種樂器、影視後期製作專業設備一應俱全,還有復古電玩機、舊式家具、賽車道模型等潮流元素點綴其間,是他一手搭建的逐夢「小天地」。

  經過5年的成長,他的工作室發展成集攝影攝像、音樂、視覺設計、企業形象包裝為一體的綜合類視覺藝術公司,並擁有一個8人團隊。蔡鶴立說,公司曾為漳州多家餐飲店、電影院等做過形象策劃與包裝,標誌性「萬花筒」元素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場合,運營日益穩定。

  2015年成立工作室,2016年加入廣告設計並搭建起專業錄音棚,2017年成立公司……回憶起自己的創業經歷,蔡鶴立坦言,在這座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閩南城市,新銳藝術與市場接軌並非易事,「最初設計的作品很難被客戶看好,但好的作品『保質期』長,經得起考驗。」

  身為臺籍青年,蔡鶴立常去臺灣,探親訪友。他感受到臺灣十分注重中華傳統文化。會彈琴、會唱歌的蔡鶴立,也經常參加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結識了不少臺灣青年朋友。「最早的時候我參加海峽兩岸的夏令營,兩岸青年一起唱歌、玩音樂,十分感動。」

  平日裡,蔡鶴立還喜歡和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交流,碰撞出新的創意。他認為,臺灣青年在文創設計上很有想法,可以相互參考借鑑。

  「在一次兩岸藝術活動中,一位臺北藝術大學的教授向大家展示了臺灣的傳統樂器和民樂,很快引起彼此的共鳴。」這給蔡鶴立留下深刻印象,「臺灣的傳統音樂與漳州的錦歌、薌劇(歌仔戲)相通,我發現在藝術、文化方面做交流,能很快拉近兩岸青年的距離。」

  萌生助力兩岸青年交流的想法後,蔡鶴立選擇了自己熱愛且更被年輕人接受的途徑:音樂和藝術展。

  今年9月,他成立「衍射藝策」青年藝術展交流品牌,並成功策劃舉辦了「顧名思義」主題綜合展。「兩岸藝術交流夢」開始起航。

  對蔡鶴立來說,從事藝術交流有關的創業是「痛並快樂著」,難點則在於藝術家資源。但他也毫不掩飾地向中新社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希冀:舉辦海峽兩岸青年藝術交流周。(完)中新社漳州12月16日電 (作者 張金川 龔雯)

【責任編輯:趙樸煜】

相關焦點

  • 一位「90後」臺籍青年的「兩岸藝術交流夢」
    「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12月16日電 (張金川 龔雯)「音樂和藝術能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人心與心相通。」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的「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對此深信不疑。從大學畢業便開始創業的蔡鶴立,把藝術「玩」成了事業。如今,他又有了一個「兩岸藝術交流夢」:創建兩岸青年藝術展交流品牌,以音樂和藝術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蔡鶴立在他的工作室為客人攝影。 張金川 攝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蔡鶴立幼時便聽著從臺灣來到大陸生活的外婆講家鄉的人與事,自此埋下「兩岸情結」。
  • 一位「90後」臺籍青年的「兩岸藝術交流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12月16日電 (張金川 龔雯)「音樂和藝術能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人心與心相通。」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的「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對此深信不疑。從大學畢業便開始創業的蔡鶴立,把藝術「玩」成了事業。如今,他又有了一個「兩岸藝術交流夢」:創建兩岸青年藝術展交流品牌,以音樂和藝術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
  • 南美僑報網:巴西華人文化交流協會向僑胞發放防疫物資
    中國僑網5月14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巴西暴發以來,已有近18萬人確診感染,為了幫助僑胞抗疫,5月12日,巴西華人文化交流協會向百餘名僑胞發放1萬個口罩。據了解,這批口罩由在巴西裡約州卡希亞斯公爵城工作的華商們從中國採購所得。當天上午9點,文協理監事們做好預備工作,來領口罩的僑胞在會館門口排起了長龍。不到兩天時間,準備好的200盒口罩就全部發放完畢。巴西華人文化交流協會主席程普表示,大家對生活、打拼過的這片土地抱有深厚的感情。
  • 第五屆兩岸(滬臺)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滬開幕
    2020第五屆兩岸(滬臺)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上海開幕。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倪珺報導 12月18日,「藝華綻放、書畫未來、走向世界」2020第五屆兩岸(滬臺)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上海虹橋海外書院拉開帷幕。本屆交流展集結了滬臺兩岸近40位藝術家、150多幅作品參展,展期將持續至明年1月3日。
  • 廣州市首家省一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此次揭牌的「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廣州市首家省一級的交流基地,涵蓋了大新美術館文創園區和石頭記礦物園區,也是廣東省首家由臺籍人士創辦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適應兩岸大開放、大交流的形勢要求,突出海峽兩岸交流地方特色、深化穗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 甌越緣 兩岸情 浙臺兩岸青年直播電商培訓交流活動開幕
    8月10日,由瑞安海峽青年創業創新服務中心、臺灣蓬萊藝術文化協會主辦的溫臺兩岸青年直播電商培訓交流活動在瑞安塘下職業中專舉行啟動儀式,來自瑞安塘下職業中專的學員們和來自臺灣南投南開科技大學的學員們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 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 以藝術之名彰合作願景
    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 蘇禮昊 攝中新網杭州10月16日電(郭其鈺 蘇禮昊)以「情牽兩岸·攜手圓夢」為主題的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16日在杭州開幕。此次交流活動包括杭臺青年藝術家書畫展、花藝展和《臺灣通史》出版物展及專題講座,兩岸百餘名青年現場創作書畫作品、了解兩岸歷史淵源,以藝術交流的形式攜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脈,需要一代代人不斷努力傳承。」
  •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許沛的「落花生」兩岸情
    (兩會訪談)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許沛的「落花生」兩岸情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許沛的「落花生」兩岸情  中新社記者 龍敏  「許家的小孩,都是聽著《落花生》的故事長大的。」
  • 情聚牡丹之都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 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大家合影留念  據了解,菏澤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還將通過各種交流活動,向臺灣地區各界民眾充分展現菏澤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色、獨特的風土人情及區位優勢,促成臺商臺企投資、落地,打造成菏臺兩地文化界全方位常態化交流的新平臺和拉緊兩岸同胞心靈溝通的新紐帶
  • 兩岸青年交流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兩岸青年交流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此時,有一位在漢中國臺灣青年的聲音 清晰而堅定: 「我不回去,我與武漢共進退!」
  • 「同心聚力長三角 攜手共圓中國夢」浙臺青年企業家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同心聚力長三角 攜手共圓中國夢」浙臺青年企業家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06月21日 10:27:00來源:浙臺微訊   6月19日,「同心聚力長三角 攜手共圓中國夢」浙臺青年企業家交流活動在嘉興天鵝湖未來科學城舉行。
  • 2020年贛臺兩岸青年首次雲交流活動在我校舉行
    9月26日上午,大學生活動中心三樓傳來陣陣歡笑,臺灣高校師生首次以線上雲視頻形式走進宜春學院,與我校師生續寫兩岸高校交流新篇章,共敘海峽兩岸同胞情。
  • 南美僑報網:巴西華人協會向僑胞發放愛心抗疫包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日前,為了支持巴西華僑華人的防疫工作,巴西華人協會向有切實防疫需求的僑胞免費發放愛心防疫物資。當地時間4月4日,巴西華人協會張偉會長帶領志工小組的成員來到中國商會,忙了整整一天,分裝了每包含有10個醫用口罩的26000個愛心抗疫包。4月6日,張偉和幾位志工早早地就來到了商會,做準備工作。
  • 福建力促臺籍教師科研成果轉化
    中新社福州1月10日電 (記者 龍敏)在福建省閩江學院任教的臺灣藝術大學博士黃俊嘉,成為福建惠及臺胞新舉措的受益者。他的《黃慎藝術對閩臺書畫風格形成及影響研究》項目,被列為2019年度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臺胞專項扶持項目。
  • 兩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會成功召開
    作為當代中國社會的最強音,中國夢凝聚了當前最為廣泛的思想基礎,成為當代青年成長發展最為科學、最為明確的方向指引。當代青年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人生夢想綻放絢麗青春7月5日,由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共同主辦的兩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會在北京稻香湖景會議中心舉行。
  •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兩岸統一是必然的歷史趨勢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福建作為跟臺灣關係最近最密切的省份,這一年多以來,致力於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出臺了很多惠及臺胞的措施。梁志強說,福建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深化了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福建發展提供便利。而和大陸方面為臺胞謀福祉截然相反的是,民進黨當局卻一直在阻擾兩岸交流,破壞兩岸關係。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
    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最大程度凝聚兩岸青年最大公約數,畫好理想的同心圓,激勵兩岸青年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和擔當,鑄就服務祖國和平統一的磅礴力量。以風箏代表的文化,反映了濰坊人自古以來逐夢高飛的理想和情懷。十年來,兩岸青年深入開展風箏文化體驗式交流,通過風箏放飛、風箏軋制、風箏衝浪比賽、與民間文化藝人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了解風箏的前世今生。
  • 「藝氣相挺、綻放未來」 2020兩岸青年藝術家交流展滬上開幕
    展覽徵集到40多位兩岸青年藝術家的150多幅作品參展,希望藉由藝術展覽延續兩岸青年藝術家的交流互動,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實現親望親好。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次參展的兩岸青年藝術家們均未能到現場,但他們秉持藝氣相挺、熱切交流的理念,通過雲視頻致辭,畫作參展的模式共同參與2020兩岸青年藝術家交流展。
  • 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兩岸關係)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尋一方田地,耕一寸夢土,這個夢不僅是民宿夢,還是攜手村莊創造未來的夢」。12月8日,臺灣青年林智遠在廈門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上說。這次論壇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展開鄉村振興的探討之旅。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綜合合作交流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副召集人畢美家表示,閩臺鄉村融合發展,既是傳統的農業合作,更是邁出了鄉建鄉創、共建共管的新步伐。
  • 臺灣青年助老兵兩岸尋親:用網絡結束歷史遺憾
    後來父親離世,考慮到家計難持,1945年抗戰勝利後,她離家從軍,與家人斷了聯繫。1949年,王淑蘭隨軍來臺,結婚生子,再沒回過湖南老家。1987年兩岸恢復交流後,她也曾託人帶信或請人協尋,卻始終沒有親人的消息。年紀越大,思鄉越切。「外婆告訴我,她很遺憾連為母親立個碑的機會都沒有。」王淑蘭的外孫柯力群說,「如能找到家鄉親人,我希望替外婆完成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