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雜誌首發鍾南山長篇傳記:一個醫者的仁愛之心和道德風骨

2020-12-12 新民晚報

4月15日,「鍾南山談到妻子滿臉幸福笑容」相關話題衝上熱搜第一,這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的真情實感、生活的另一面不由流露出來,即將出版的《收穫》雜誌長篇專號2020春卷上,作家熊育群採寫的9萬字人物傳記作品《鍾南山:蒼生在上》將頭條首發。鍾南山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鮮活細節將浮出水面。

圖說:鍾南山談到妻子滿臉笑容 網絡圖

《鍾南山:蒼生在上》作者熊育群為廣東文學院院長,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他從高鐵上那張迅速在網上傳開的照片寫起,從新冠肺炎與非典兩場疫情鍾南山的忘我投入寫起,筆觸伸入他的精神世界,努力接近他內心的風暴;以穿越時空的視角,對災難進行沉痛反思。六個獨立而又相連的章節,兩場相隔12年持續的觀察與採寫,從鍾南山家庭成長環境,到他的求學之路、愛情與婚姻、醫學追求……從最普通平凡的日子到充滿挫折的人生命運,在時代變遷與複雜嚴峻疫情的廣闊背景中,以大量翔實豐富的細節,刻畫出了一個立體又真實的上醫形象。智慧與拙樸,硬朗與寬厚,堅毅與脆弱,不屈與妥協,尊嚴與隨和,鐵面與柔情……這些性格在他身上實現了對立統一:前者更多表露在他那張堅毅的臉龐上,後者卻深藏於內心。

圖說:鍾南山 新華社圖

17年前的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衝鋒在前,主動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這裡來」。2020年,84歲的鐘南山再次臨危授命,擔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回應疫情熱點、會見中外專家、研究治療方案、接受媒體採訪……他一直奔波在抗擊疫情前線。從坐上赴武漢高鐵的那晚開始,84歲的老人就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

圖說:鍾南山坐上赴武漢的高鐵 網絡圖

鍾南山早年留學英國時,他曾挑戰過英國醫學權威牛津大學雷德克裡夫醫院克爾教授。鍾南山在愛丁堡研究人工呼吸對肺部氧氣運輸影響時,發現他的實驗結果與克爾教授論文的結論完全相反,毫不猶豫提筆寫出了論文。

非典時期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有人宣稱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鍾南山當場開炮:「什麼叫控制?現在病源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特別是不知道病源!現在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

圖說:鍾南山 網絡圖

鍾南山,他的哀傷連接了萬家悲痛;他的眼淚,落成一個國家的淚水。他念茲在茲的是搶救病人。他不唯上,不信邪,敢擔責任,以求真務實的學術精神,表現了一個醫者的仁愛之心和道德風骨。

據了解,這次合作是《收穫》文學雜誌社和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出版2019收穫文學排榜的中篇小說集和短篇小說集。收穫長篇專號回歸上海,落戶上海文藝出版社,意味著上海在發揮優勢資源、構建原創出版高地走出了堅實一步。

圖說:《收穫》 網絡圖

作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綜合文學刊物,《收穫》有著強大的作者資源和頂尖的編輯策劃能力,同樣有些悠久原創出版傳統的上海文藝出版社,此次持續深入合作布局長篇作品的發表與出版,對提升上海文藝原創活力,做強上海出版碼頭,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都有著可以想見的推動作用。(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抒寫抗疫英雄的精神風骨
    其中,《鍾南山:蒼生在上》(花城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有著獨特的文學和現實價值。 該書是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熊育群最新創作的長篇紀實作品。全書分為六章,以事件為線索翔實記述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非典疫情的感人故事,並通過對傳主家風傳承、求學之路、事業追求、愛情婚姻等成長曆程的追述,深度再現了一位立身偉大時代、身負蒼生大愛的醫者形象。
  • 鍾世藩:一位比鍾南山還要傳奇的醫生
    鍾世藩對兒子說:「所謂醫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這句話,打小就刻在了鍾南山心裡。在中山醫學院任兒科主任期間,鍾世藩有兩個習慣。第一個習慣:抽查病歷。誰寫的病歷不規範不整潔,就會遭到他的嚴厲批評。當時,鍾世藩有一句名言:「病歷是寫給病人看的,人家都看不懂,你寫來幹嘛呢?病歷是一個醫生的名片,也是一個醫院的名片。
  • 鍾南山的手印紋路,你看懂了嗎?
    鍾南山,珠江之畔成長的英雄3本書和一份《廣州日報》舊報存檔串聯起跨越17年的抗疫記憶1996年10月21日,《廣州日報》刊登題為《南山風格——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學院院長鍾南山》的長篇報導。在新聞通氣會上,主持人展示了3本書和一份《廣州日報》舊報存檔,串聯起這段跨越17年的城市抗疫記憶。書的主角,是鍾南山院士。 這4份資料代表著「4個第一」,第一次以鍾南山為主角的傳記連載,全國第一本鍾南山傳記《鍾南山傳奇》,全國第一本鍾南山畫冊《鍾南山——永遠的青春之歌》,全球第一本鍾南山中英雙語畫冊《鍾南山掠影》。
  • 孔子以克己復禮的仁愛之心,贏得了世人的愛戴和尊敬
    孔子在觀眾們的心目中一直像個大家長照顧著他的學生們,用自己的思維和智慧引導著學生們用仁愛之心修行自身的德行並影響社會的禮樂風氣。孔子不僅對自己的學生嚴格要求,對自己的孩子同樣是嚴加管教並沒有半點私心,更為難得是孔子克己復禮的自我要求。
  • 《鍾南山:蒼生在上》——從抗擊「非典」到「新冠」疫情,全面展現...
    記者今早在花城出版社獲悉,該書由廣東著名作家熊育群創作,在《收穫》雜誌刊載後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該書記述了醫者鍾南山的感人故事,及其身上可貴的脊梁精神。鍾南山是嶺南知識分子最典型的代表,以仁心為本心,敢醫敢言。
  • 【福利中國】武衛東:以「仁愛」之心奉獻社會
    他那鍥而不捨、轉敗為勝的奮鬥精神使人們為之傾倒,成為「美國商業偶像第一人」。李·艾柯卡,這個時代的英雄,無數人敬仰他、崇拜他。武衛東也一樣,視他為人生榜樣。受到李·艾柯卡的啟示,武衛東有了一個夢想——一定要開一家自己的醫院!從河北醫科大學畢業後,武衛東分配到自己的家鄉張家口市宣化縣人民醫院工作,他是縣醫院第一個分配來的大學生,可謂「百裡挑一」。
  • 講仁愛與施仁政
    仁者愛人  在孔子那裡,「仁」是一個含義極其豐富的概念,廣義的「仁」是一個全德之辭,幾乎可以概括所有的德目;狹義的「仁」是五常之一,是以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為主要內涵的道德情感、道德規範、道德品質,是人們處理人際關係使之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基礎。
  • 「奇蹟醫生的賽道」——西班牙馬卡報長篇報導鍾南山院士事跡
    北京時間4月5日,西班牙著名體育報《馬卡報》用一篇長篇報導了鍾南山院士的事跡,敘述了他和病毒抗爭故事與體育的不解之緣。當鍾南山需要選擇一種藥物來治療疾病時,運動絕對會是他經常提起的一個治療方案,這位著名醫生在年輕時是北醫大田徑運動隊的名將,1959年首屆全運會舉行,鍾南山以54.4秒的成績打破400米欄全國紀錄。他強壯的體格甚至可以成為一個職業運動員,但他選擇了成為一名醫生,後來的事情證實,對於全世界的人類來講,他的選擇絕對沒有錯誤。
  • 「奇蹟醫生的賽道」西班牙馬卡報長篇報導鍾南山院士事跡
    北京時間4月5日,西班牙著名體育報《馬卡報》用一篇長篇報導了鍾南山院士的事跡,敘述了他和病毒抗爭故事與體育的不解之緣。,運動絕對會是他經常提起的一個治療方案,這位著名醫生在年輕時是北醫大田徑運動隊的名將,1959年首屆全運會舉行,鍾南山以54.4秒的成績打破400米欄全國紀錄。
  • 長篇 報告文學 《大鹽灘》 在沈首發
    &nbsp&nbsp&nbsp&nbsp瀋陽晚報訊(沈報全媒體記者 關彤)日前,由遼寧省作家協會、瀋陽出版社、大連鹽化集團主辦,遼寧省傳記文學學會協辦的長篇報告文學《大鹽灘》新書發布會在遼寧大廈舉行。
  •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文化立國的國家,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愛、禮義...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文化立國的國家,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人際之間的信任問題,即意圖通過使人人各安其位,各盡其分,從而實現社會合作。但從這場疫情中,我們也收穫了很多自豪和感動。我們自豪於中國獨特的體制優勢、無可匹敵的高效率、全國一盤棋的組織性,以及從政府、社會組織到民眾所形成的萬眾一心的團結和凝聚力,這一切完美詮釋了中華民族面對災難時的頑強和堅韌;我們感動於無數平民英雄的義舉、他們的犧牲和奉獻精神,尤其是全國各地眾多醫護人員義無反顧、逆向前行、凜然無懼、全力以赴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
  • 諄諄教誨記心間,這群少先隊員用詩與畫作向鍾南山致敬
    諄諄教誨記心間,這群少先隊員用詩與畫作向鍾南山致敬金羊網  作者:譚錚  2020-09-21 不少隊員們表示,聽了鍾南山院士講述的故事後
  • 我市召開疫情防控形勢研判會: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
    我市召開疫情防控形勢研判會: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 確保各類學校錯峰有序復學複課 2020-04-27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鍾南山經典作文素材閱讀
    他的言談舉止令全網瘋狂刷屏,令無數人為之振奮與動容,很多經常看偶像劇的女性朋友都說:沒想到被一個老爺爺圈粉,毫無抵抗。84歲,在這個絕對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齡,支撐他出山,承擔如此大的身體與精神負荷的,絕對是醫者仁心和國士風範。84歲高齡的鐘南山,是一位長者,一位醫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 增強必勝之心 責任之心 仁愛之心 謹慎之心 鞏義市應急管理局統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鞏義市應急管理局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時刻繃緊加強疫情防控這根弦,全力保障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以安全服務發展、保障發展、促進發展,為奪取疫情防控鬥爭的全面勝利、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 「仁愛」「愛人」的儒家思想體系內涵
    「仁」是儒家思想道德的精華所在,孔子從人類自身的思考出發,創建了仁愛之說,對人的本性做出了規定,將「仁」作為倫理道德所體現的主要原則。孔子認為,仁是作為人的本性,它源於親子之愛,並將其逐步擴展為人類之愛。
  • 仁愛就在我們舉手投足之間
    這句話的意思是,仁愛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想要仁,那個仁就會到來。可見,在孔子看來,行仁是件容易的事。「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表示二人相處相接的關係。仁愛,就是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仁」作為一個道德範疇,既有博大精深,也具體而微。今天就細微瑣碎的小事談仁之易。仁愛在舉手之間。
  •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的家國情懷
    把國家和個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自然地融合在科學家的精神中、流淌在血液裡。這樣的家國情懷,在各個歷史時期,表現出中國科學家的風骨和境界。朱光潛先生講:「匹夫不可奪其志」的「志」,這個「志」有兩個主要的東西,第一個是愛國。這是第一位的東西。為了愛國,別的事情都可以放下。第二個是學術,學者要有知識,有學識。開創一個學科或一個學科的局面。
  • 十句經典仁愛名句,字字珠璣,太戳人心了!
    「仁愛」,是中國古代倫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指南和規範,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名句。如果大家都存有一顆仁愛之心,遇到衝突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如果雙方都有化解矛盾的誠意,仇冤就不會激化,彼此的諒解與寬容,會讓友情在寬恕中升華。三、【原文】慈悲即智慧,智慧即慈悲。
  • 描寫紅二十五軍戰鬥歷程長篇紀實書籍《虎賁之師》首發
    圖為《虎賁之師》首發儀式現場 徐金波 攝中新網武漢5月5日電 (記者 徐金波)由湖北軍事作家張學華創作、描寫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的長篇紀實書籍《虎賁之師》5日在武漢首發,全國部分紅二十五軍後裔等出席該書首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