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入化境?晉人最為擅長行書,二王為巔峰。王右軍的墨跡,不是唐臨模仿就能學會的。顏真卿的行書磅礴之氣,古今稀有。學習行草「金錢聖教」與《蘭亭》為必經之階。寫書法,無論是隸書還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必須筆筆不馬虎,即一小點或一小轉折處也不能輕易放過。方圓長短,毫無拖泥帶水,堅持下去便可談神韻,漸入佳境。
那麼,學習書法應該如何選毛筆呢?大字以生紙綿薄者為佳。墨注於紙而不光,研墨清水用之稱意。至於執筆,孫過庭《書譜》云: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執筆太近,腕肘伏案而勢屈。至於小字硬黃紙見雙鉤,又別論也。臨摹字帖應該以慢取勝當,慢比快難,一筆一畫要弄明白是如何寫的,自己寫能否寫出來,時間久了水平自然有了些提升。
見得多,臨得多,吸取古人之、書法的精華,去掉自己的弊端,積久不懈,一臻化境。臨古人碑帖先須細心玩讀而後臨,必一筆不苟,甚至點畫之間亦不輕易放過。一開始寫求慢求穩求勻,先不能慢,後必不能快,切記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臨帖先學其貌後學其神韻,遺貌取神,自欺欺人,此書法之所以不傳也。
寫書法最忌俗氣,雖然書寫者筆墨縱橫,但點畫狼藉,一折一絲無來蹤去脈。黃庭堅說:士大夫,你為人處事,寫書論畫無論怎樣,都還可以做,但是唯獨俗氣除外,一旦變得俗氣了,便再也沒有醫治方法了。我認為書法中的俗分為兩種:一是水平能力不夠無法拓寬眼見,多見於初學者;二是自以為是的俗氣,認為自己很厲害誰都瞧不上,這種自身俗氣的人自然也會寫出俗氣的字。
詩書畫造詣越深,變化越大,越覺無止境。學無止境則其樂無窮,可以終身嚮往而不覺厭煩。所以有止境的事,不能稱為藝術。人生有一擅長的藝術,精神始終有所寄託,生活也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