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入化境

2020-12-27 國立書畫院

行書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入化境?晉人最為擅長行書,二王為巔峰。王右軍的墨跡,不是唐臨模仿就能學會的。顏真卿的行書磅礴之氣,古今稀有。學習行草「金錢聖教」與《蘭亭》為必經之階。寫書法,無論是隸書還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必須筆筆不馬虎,即一小點或一小轉折處也不能輕易放過。方圓長短,毫無拖泥帶水,堅持下去便可談神韻,漸入佳境。

那麼,學習書法應該如何選毛筆呢?大字以生紙綿薄者為佳。墨注於紙而不光,研墨清水用之稱意。至於執筆,孫過庭《書譜》云: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執筆太近,腕肘伏案而勢屈。至於小字硬黃紙見雙鉤,又別論也。臨摹字帖應該以慢取勝當,慢比快難,一筆一畫要弄明白是如何寫的,自己寫能否寫出來,時間久了水平自然有了些提升。

見得多,臨得多,吸取古人之、書法的精華,去掉自己的弊端,積久不懈,一臻化境。臨古人碑帖先須細心玩讀而後臨,必一筆不苟,甚至點畫之間亦不輕易放過。一開始寫求慢求穩求勻,先不能慢,後必不能快,切記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臨帖先學其貌後學其神韻,遺貌取神,自欺欺人,此書法之所以不傳也。

寫書法最忌俗氣,雖然書寫者筆墨縱橫,但點畫狼藉,一折一絲無來蹤去脈。黃庭堅說:士大夫,你為人處事,寫書論畫無論怎樣,都還可以做,但是唯獨俗氣除外,一旦變得俗氣了,便再也沒有醫治方法了。我認為書法中的俗分為兩種:一是水平能力不夠無法拓寬眼見,多見於初學者;二是自以為是的俗氣,認為自己很厲害誰都瞧不上,這種自身俗氣的人自然也會寫出俗氣的字。

詩書畫造詣越深,變化越大,越覺無止境。學無止境則其樂無窮,可以終身嚮往而不覺厭煩。所以有止境的事,不能稱為藝術。人生有一擅長的藝術,精神始終有所寄託,生活也有了意義。

相關焦點

  • 波波維奇:已入化境,他一抬手你就可以閉眼了
    波波維奇曾經坦言,科比的中投簡直已入化境,他一抬手你就可以閉眼了!由此可見,黑曼巴的中投給馬刺帶來多大的陰影了。那麼你認為中投是不是科比最強的絕招呢?歡迎留言交流。
  • 辛棄疾一首出神入化的詞,平淡中句句都是講究,詞中之龍已入化境
    辛棄疾一生存詞600多首,是宋代詞壇存作最多的詞人,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的一首經典詞,也是這600首中出神入化的一首。全詞看似平淡無奇,卻句句用典,細讀才會覺得詞中之龍寫詞早已入了化境。《一剪梅·遊蔣山呈葉丞相》南宋.辛棄疾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白石岡頭曲岸西。
  • 完整行書字帖,可以收藏!
    行書正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產生起便深受青睞、廣泛傳播。在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寶庫中,行書無疑是一座最為絢爛多姿、豐富厚重的寶藏。其中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顏真卿創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王珣創作了《伯遠帖》,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等。
  • 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
    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有網友問題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鋼筆書法是可以楷書和行書同時練習的,因為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習過楷書,有一定的楷書的功夫了,但是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如果你以前基礎不是很好,還是建議你先練習一種書體,我還是推薦先練習楷書。
  • 修行的最高境界:「化境」是什麼意思
    修行的最高境界「化境」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就是修到了化解的境界。那麼到達這種境界的人都能化解什麼呢?化境的化,也是造化的化,它與造是相反的。造,是將無形的大象加工製造成有形態的易象;化,是將有形態的易象化掉還原為無形的大象。但是,無論是造還是化都離不開自然,而自然的造與化都離不開道的規律,道的規律還分為天道和人道:《道德經》中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造的規律就是「人之道」;化就得用「天之道」的規律。
  • 「第一書記」兩件作品入書法國展,行書厚重,草書瀟灑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湖南青年書法家劉宗迪有兩件作品(行書、草書)入展,成為為數不多的能在一屆國展有多件作品上展的作者之一。這說明他的創作實力還是很強的。劉宗迪書法在12屆國展徵稿期間,劉宗迪對自己要創作的作品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構思:寫小字,自己沒什麼優勢可言;假如寫大字,如果發揮得好,或許可以入展。
  • 杜甫在草堂寫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他很多美如畫卷的詩歌都是寫於這個時期,諸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那首絕句,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句「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 行書入碑第一人李邕,書風沉穩典雅,仰慕者眾多卻都不敢學
    在唐代皆對二王亦步亦趨的大環境下,李邕學王羲之之法,又融合魏碑、隸書等筆法,成功以行書入碑,成為行書入碑第一人。行書可以與碑結合。寫出新意來, 李邕或許就是最早的嘗試者。李邕晚年書法一改輕佻的毛病,不再是以荒率為沉厚,以欹側為端凝。他在原有的書風中有所取捨的摻進了小王的筆調。此為第三階段。
  • 行書字帖如何選?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這裡統統告訴你
    《書道拍案驚奇》觀點: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都不要選擇現代人的字帖。有老師點撥可以直接上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自學的話建議用行楷過渡下,推薦趙孟《前後赤壁賦》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數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
  • 行書書法字帖大全
    行書書法字帖學習行書要點  一、擺脫楷書的法則  練習楷書時,講的是起筆藏鋒,轉折處要有提按的變化,鉤的筆畫要先頓筆再挑出等等,這些要領在寫行書是要儘量擺脫和忘記。打個比方,如果把楷書比作武術套路的話,那麼行書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從頭開始,講究的是流暢。硬筆行書主張書寫流暢,字形大致上合乎規範,這就是好的行書。
  • 武功修煉如何才能步入化境呢?
    武功修煉如何才能步入化境呢? 一句話:練後天,返先天,回歸自然。 崇尚自然,是武功步入化境的不二法門。 武功修煉的過程一般要經過三步: 第一步,學習套路,練習散手。現在人們進步了,一般都知道死招死式不高級,不追求死式絕招了。
  • 「書法問集」97、怎麼才可以寫好顏體行書,有哪些好的建議?
    顏真卿留存下來,可以確定肯定是他寫的這三件手稿。但是因為是手稿,草稿。而且都是情緒激動的時候的草稿,字跡不清晰,塗抹嚴重。本來存留的字跡很少,這三張草稿從清晰度和辨識度上,想要學更很難。顏真卿行書不好學的最主要原因,在情緒非常激動下寫的字,我們現在平常心端坐怎麼學。
  • 劉兆輝入展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行書取法王鐸靈動而文雅
    劉兆輝入展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行書作品《魯源<題馬文璧秋山圖>》釋文:野館空山裡,林泉象外幽。淡雲初霽雨,紅葉早驚秋。選定內容,決定以王鐸風格的大字行書書寫正文,以小字行書落款,穿插對比。著力再現覺斯行書用筆的連綿起伏,沉穩厚重藝術特點。在形式上,積極響應祖國書協的號召,採用不拼接不染色的整紙,突出視覺上白紙黑字紅印泥的衝擊力。同一內容的重複書寫,會引起審美疲勞,因而日常書寫習慣的養成極為重要。書前細心布置,創作時放開去寫。一任感性發揮,一揮而就。
  • 行書字帖教程:行書筆法結構標準
    行書用筆的五個特點: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2、以欹側代替平整;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5、以圓轉代替方折;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3、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扑縱躍,蒼勁多姿。4、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鬆、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漸入化境的詩聖,隨手即是五律模板
    《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從成都離開去夔州的路上寫的,這個時期,杜甫的生活沒有起色,但是詩文技巧已臻化境。作為格律大師的水平已經穩定,也就是說隨手一首詩,都是後人學習的模板。這段時間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不過要說意境多深,格調多高,杜甫本身是並沒有後人賞析作品時候的心態的。他在後期的詩固然有憂國憂民之心,但是更多地還是對自身飄零生活的喟嘆。
  • 新手準備練書法,該從哪家的什麼字體開始比較好
    我們初學書法的朋友應該選什麼字體,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行書,有的說篆書等等。其中最為廣泛的應該是楷書,因此很多朋友都是從楷書開始的。千字文(楷書)之所以不從篆和隸入手,是因為學篆書首先會遇到一個很難以認識的問題,增加學習的困難;其次,篆書興起和通用的時代距現在較遙遠。現在入們,絕大多數人不識篆字。
  • 一部完整的行書字帖,行書筆法及結構標準教程
    行書正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產生起便深受青睞、廣泛傳播。在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寶庫中,行書無疑是一座最為絢爛多姿、豐富厚重的寶藏。其中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顏真卿創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王珣創作了《伯遠帖》,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等。
  • 學王羲之行書《聖教序》,這3點是關鍵,高手都這麼寫
    學習行書,王羲之的行書經典《聖教序》是我們都要面對的,同時也是行書學習的絕佳資料。那麼,在學王羲之行書《聖教序》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這3點是關鍵,高手都這麼寫。一、用筆需乾淨有力很多朋友在學習《聖教序》的時候,只注意到了瀟灑飄逸的一面,容易忽略用筆的力量感,從而導致寫出來的字缺少一定的骨力。我們在面對《聖教序》的時候,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熟悉王羲之的用筆,下筆時要果斷乾脆,講究的是順勢入筆,如果還像寫唐楷那樣逆勢回鋒的話,自然寫不出王羲之的那種感覺。粗重處不臃腫,輕細處見筆力,這才是學《聖教序》首先需要注意的。
  • 行書如何寫出力量感?林散之用5句話給你說明白!
    行書怎麼寫出力量感?林散之用5句話給你說明白,句句實用 力量感,一直是學習行書的朋友追求的。楷書還好說,書寫起來還好把控,一旦寫起行書,一不小心,就會寫的浮漂無力。那麼,要想寫出行書的力量感,應該注意什麼呢?
  • 行書怎麼寫出力量感?林散之用5句話給你說明白
    力量感,一直是學習行書的朋友追求的。楷書還好說,書寫起來還好把控,一旦寫起行書,一不小心,就會寫的浮漂無力。那麼,要想寫出行書的力量感,應該注意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