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作為古典詩詞中的一個寵兒,它的身影可以說無處不在。歷史上,有無數的文人墨客不吝筆墨,為它寫下了各種讚美之詞。例如:宋代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蘇軾的「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等等。
在文人眼中,梅花早已不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普通植物,而是某種精神品質的象徵。它不懼風雪,凌寒開放,為寒冷的冬日帶來絲絲溫暖的希望。可是,梅花開放於眾芳凋零之時,它內心的孤獨又有誰知道呢?或許只有在這些詩詞中,我們才能夠了解到梅花的真性情吧。
今日,想與大家分享一首清代詩作《山中雪後》,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文學世界中的梅花。全詩如下:
山中雪後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這是清代詩人鄭板橋的一首代表作,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清代詩壇最孤獨的一枝梅花,傲立在鄭板橋的詩中,驚豔了無數時光。對於這首詩的作者鄭板橋,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那首《竹石》中。事實上,作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鄭板橋不僅喜歡竹子,也喜歡梅花。
這首詩就是證明。歷史上,真實的鄭板橋,和清代以前那些才華橫溢卻身世坎坷的文壇名人一樣,也是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磨難與不幸之後,才將所有的精力都融進了繪畫和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一代書畫大家。在他們眼中,自然界中的萬物要比人有情。這樣的他們,也註定了要一生孤獨。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通過詩作,我們可以知道,此詩應是作者於一場大雪後,詩情湧動而做。歷史上,鄭板橋出身貧寒,卻勤奮好學、才華出眾。然而,因為性情耿直不阿,他屢次科考不順,以至於曾流浪街頭,靠乞討度日,嘗盡人間辛酸。所以,在他的詩詞作品中,常常會有對自己身世的感慨。
詩作首兩聯「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是說:詩人清晨起來,推開門一看,外面天寒地凍,白雪皚皚,群山都被風雪掩沒住了。此時,太陽剛剛升起,天空中飄著幾縷淡淡的雲彩,日光在寒冷的天氣中,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溫暖。這兩聯,既寫出了梅花生長環境的苦寒,也寫出了詩人自身處境的艱難。
詩作後兩聯「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則將視角由遠處轉到了院中,引出了詩作描寫的主角:梅花。前一聯中,「簷流未滴」 「梅花凍」形象地刻畫了天氣的寒冷,也更好地襯託了梅花的「清孤」。在鄭板橋此詩中,梅花凍成了冰條,卻依舊傲然獨立。與其他詩作相比,這枝梅花更加孤獨,更加倔強,更加堅韌不屈。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