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一首詩,道盡古代那些心繫百姓的地方官的拳拳愛民情

2020-12-26 墨客品書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 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首詩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作,是他在濰縣任知縣時,贈給山東巡撫包括的一首題畫詩。

鄭板橋是清代很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他的詩、書、畫被稱為三絕,但他的仕途並不通達。鄭板橋早年家庭困苦,中年之後才應試高中,僅擔任過縣令之類的小官。但鄭板橋在擔任地方官時,理政有方,體恤百姓,且勤儉廉政,愛民如子,因此深得百姓擁護。鄭板橋還力倡文事,善於發現人才,提攜後進,在他花甲之年離任濰縣時,百姓夾道相送,並給他修造生祠,感念他當政濰縣時的愛民恤民之情。

鄭板橋的一片拳拳愛民之心,在他的這首《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詩中,就已表露無遺。

這首詩巧妙的以竹聲作引,託物比喻。首句寫自己在衙署的書房裡休息,聽到窗外風吹動竹葉的聲音。一個「聽」字,凸顯出鄭板橋憂心如焚,夜不能寐的心境。第二句由自然界的風竹之聲聯想到百姓啼飢號寒的疾苦之聲。一個「疑」字道出了鄭板橋的愛民之心和勤政之意。第三句「些小吾曹州縣吏」,是說我們只是小小的州縣官,這裡自然也包括他自己在內。第四句「一枝一葉」表面上看是詠竹,實際上暗喻民間疾苦,寄予了鄭板橋深厚的情感,即百姓的冷暖安危時刻牽動著我們這些州縣小官吏的心。

鄭板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在濰縣任縣令時,趕上山東大澇,濰縣的情況尤其嚴重。當時餓殍遍野,鄭板橋當即下令,大興修築,招遠近饑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應該先上報朝廷,鄭板橋斷然拒絕道:「已經到了什麼時候?等到輾轉上報上去之後,百姓無衣無食,怕是要十室九空了。大家不用怕,都聽我的,出了什麼事情,有我擔著,與你們無關。」鄭板橋一片憂民之情躍然紙上。

古代講究「學而優則仕」,但凡讀書人最終大抵是要走進科舉的考場搏個功成名就,封妻蔭子的。而做官就離不開和百姓打交道,古往今來,大凡有作為的官吏無不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最早的戰國時期屈原的《離騷,》中就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句子,還有李紳的「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詩句,這些描寫都說明為官者一定要心繫百姓,關心民間疾苦。

唐代的詩聖杜甫除了發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哀嘆,甚至還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樣的呼聲。一再的呼籲當政者要關注民間疾苦。到了宋代,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為官者憂國憂民的心境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

到了明朝,于謙的「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深林」,則又一次道出了在杜甫、于謙、鄭板橋等清官廉吏心中,心無百姓莫為官的為政理念。

鄭板橋作為清代著名的書畫名家,其實他一生只畫蘭、竹、石,並且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他的書畫創作和他的詩文作品,還有他一生的所作所為,無不完美的詮釋出了他內心堅守的「四不」理念。鄭板橋雖只是州縣小吏,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撐起的是百姓心中的一片青天。

相關焦點

  • 「堅」「清」「情」——由三首詩窺探鄭板橋的為官之德
    近日,偶讀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三首詩歌,品其文字,如沐春風;思其志趣,魅力無窮。詩歌雖然簡短,卻無不折射出他高尚的官德。於是,結合鄭板橋的生平及為官經歷,仔細品味體悟他所秉承的行為規範和處事準則,從中窺探他的「三字」為官之德:立場、信念、意志之「堅」,為官、為事、為人之「清」,愛民、憂民、惠民之「情」。
  • 鄭板橋:愛畫愛詩更愛竹的文人畫家,由作品見其人品
    鄭板橋以詩、書、畫聞名當時,享譽後代,他的畫作中,尤以畫竹見長。板橋之竹不同前人,他在畫竹時融入了鮮明的情感。他筆下之竹,不只是生態中的自然之竹,更是他心中之竹,是他人格性情、理想的寓寫。他性情剛毅,頗具風骨。一生之中,他只做過州縣小官,廉潔自守,勤政愛民,傲視權貴,很受百姓的擁戴。
  • 酒仙榜|酒真 · 鄭板橋
    然而鄭板橋的仕途並不順遂,直到五十歲時,才被授予山東範縣縣令一職。就在漫長等待的歲月裡,他與書畫結緣,與詩酒相親,他豐富著自己的人生體驗,求學交友,博採眾長。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他曾設私塾教書,也曾至揚州賣畫。但是讀書人追求仕進的理想卻也一刻未曾斷絕,金榜題名時,興奮的鄭板橋特意作畫《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滿滿的成就感,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上篇小覓分享了于謙的《石灰吟》,詩中那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確是于謙的人生的真實寫照。同樣是詠物詩,鄭板橋的《竹石》也同樣展示了詩人的不屈精神及頑強品格。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原:本來,原本,原來。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
  • 喬國強:詩書畫結合的典範——談鄭板橋詩書畫藝術
    從傳統帖學來看,板橋體不符合傳統審美,是一種反叛行為,因而稱為「怪」,恰恰是這種「怪」體現了鄭板橋敢於突破藩籬,另闢蹊徑,在書法的創作上體現創新精神從而形成他不同於他人的藝術特點。鄭板橋以書入畫,以詩蘊畫,以畫顯詩,詩書畫融合,書題、畫意、詩情達到完美的統一,樹立了詩書畫結合的藝術典範。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中國古代的文人裡,怪才有不少,比如詩鬼李賀,「吃貨」袁枚,皆是因風格自成一派,或是行事特立獨行,而被時人貼上了標籤。但數百年前,有一個名聲極大的怪人,怪得別具一格。他既能做官造福一方,受百姓愛戴;又選擇離官隱世,不理俗務。他雖性子恣意瀟灑,卻又沒落到窮困潦倒,沉溺酒色的地步。他詩書畫皆為一絕,無數人求購,卻又只按自己心意去畫去賣。
  • 鄭板橋的「糊塗」人生,是別人無法超越的大境界?
    鄭板橋是世界少有的大才,詩、詞、曲、文、聯、印、書與畫都是行家高手,在「揚州八怪」中知名度最高,也最具影響力,以「詩書畫三絕」名世,得到人們的喜歡與崇拜。清人張維屏在其《松軒隨筆》中贊曰:鄭板橋有三絕,「曰畫,曰書,曰詩。三絕之中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
  • 鄭板橋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
    清鄭板橋《懷濰縣二首》立軸紙本濰坊鄭板橋紀念館內鄭板橋雕塑草長鶯飛三月天,又到了放飛風箏的時節。說起風箏,不能繞過濰坊。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
  • 冒險私自開倉放糧,救全縣百姓,原來你是這樣的鄭板橋
    今天要講一個鄭板橋短暫為官、私自開倉放糧的故事。興化城自然文風昌盛,在古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有一座明代建造的四牌樓。它飛簷拱頂,古樸莊重。四牌樓的四面和拱頂內壁,掛滿了大大小小的47塊匾額,以此來紀念歷代興化籍的名人。沒事的時候,老城人都喜歡到這裡走走看看。
  • 鄭板橋與《衙齋聽竹》題畫詩
    ——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鄭板橋,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清江南省興化人。提到鄭柏橋,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難得糊塗」,又或者是「揚州八怪」。而我,作為一名濰坊人,首先想到的正是上面這首他在濰縣當縣官時寫下的詩。
  • 李白最平淡的一首詩,卻道盡了夫妻之情,最後10字催人淚下
    「尋陽」就是「潯陽」,位置在今天的江西九江市,唐代的時候,潯陽位屬江南西道,與宗氏寄居的河南道宋州距離遙遠,所以說「辭家千裡餘」。大雷書借指寄給宗氏的家書,用的是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的故事。 總之,四句詩用十分簡約的筆墨概括了離開秋浦後自己的行蹤,以及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況。
  • 唐代才女終身未嫁,卻用一詩道盡夫妻情,網友:最後一句太扎心
    引言唐代女詩人李冶有一首送給情人的詩《寄朱放》,在詩中她寫道:「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詩中將自己的相思之意表露無遺,並無任何遮掩,一改古代女性作者的委婉含蓄,但是李治最有名的詩卻不是這一首。
  • 從鄭板橋這三首詩,看蘭花的君子氣質
    可見我國古代早就非常崇拜蘭花,並把它作為高尚人格情操的象徵。我們今天來看清代畫家、詩人鄭板橋寫的三首蘭花詩。鄭板橋是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經擔任範縣、濰縣縣令,後來客居揚州,以賣文為生。他的詩書畫都有自己獨到的特點。他是揚州八怪之一,性格有點古怪,一般的事物入不了他的法眼。
  • 鄭板橋最經典的一首詠雪詩,只有短短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山水畫
    那麼鄭板橋就是其中翹楚,他的詩清新脫俗,寫得很有韻味,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寫得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鄭板橋一首很有趣的詩《山中雪後》,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詠雪詩,整首詩儘管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得很唯美,每一句都是經典。
  • 鄭板橋最經典一首詠雪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那除了小說之外,在這一時期的詩歌同樣也有所突破,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詩人有黃景仁、龔自珍、袁枚、鄭板橋等人。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鄭板橋一首很有趣的詠雪詩,也就是這首《山中雪後》,這首詩寫得很唯美,通篇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雪後美景,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卻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寫得很是唯美,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其實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尋常一樣的雪景,但是寫得極為唯美。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竹子這種植物在古代也是非常手人們歡迎的,不光經常用來吟詩作對,很多的大戶人家家裡也會栽種上一篇竹林,用來陶冶情操。接下來所說的這首《竹石》,其作者是鄭板橋,一位清朝詩人。這首詩其實是一首題畫詩,主要是為了自己的竹石畫創作出來的。
  • 鄭板橋有一個台州府臨海縣的弟弟?
    雖然官小,他還是勇於任事。金山衙吏以私鹽拒捕事牽連無辜,囚系70餘人詐贓。侯嘉璠「廉得其實,盡釋諸囚,囚吏役」(見齊周華撰傳)。這要何等膽力?但這樣就做不穩官。清乾隆十年(1745年),他只好應聘到鎮江做幕僚。不久,因夜上廁所,不慎跌死。    在眾多鄉賢中,侯嘉璠可稱得上是一位奇人。奇於貌,袁枚在《侯夷門墓志銘》中形容他「如深山古松」。
  • 清代詩壇最孤獨的一枝梅花,傲立在鄭板橋的詩中,驚豔了無數時光
    今日,想與大家分享一首清代詩作《山中雪後》,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文學世界中的梅花。全詩如下:山中雪後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這是清代詩人鄭板橋的一首代表作,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清代詩壇最孤獨的一枝梅花,傲立在鄭板橋的詩中,驚豔了無數時光。對於這首詩的作者鄭板橋,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那首《竹石》中。
  • 歐陽修寫給知己的一首詩,句句暖心,道盡世間友人情!
    歐陽修寫給知己的一首詩,句句暖心,道盡世間友人情! 文|一身痞味兒講文化古人在交友處事方面很注重見面的次數,在他們的情感觀裡,和一個人相談甚歡那不叫友情,真正能走進心中的才算得上友人。因此在很多表達情意綿綿的詩中,都寫出了不舍的離別之情,像李白的《贈汪倫》,不過也有很長的描寫送別,在暖風降臨的春日,冷氣襲來的寒秋,今天我們說寫北宋詞人歐陽修為知己曹韻的詩,詩中道出了處事風格,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