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包衛強
時間割不斷親情,空間阻不絕鄉誼。無論走到哪裡,那一絲淡淡的鄉愁,一直是激勵遠方遊子幹事創業、奮力前行的精神動力,更是他心中最難忘的牽掛。
馬想平,男,生於1979年6月,漳縣金鐘鎮大莊村人,早年因父母雙親患病,不得不中斷學業,走上創業之路,經過多年奮鬥,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好,成立了青海豐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他工作之餘,時常想念家鄉的一草一木,那一絲鄉愁時時湧上心頭,懷著對家鄉發展的赤子之心,自2008年開始,多次捐款捐物為家鄉的扶貧、教育、文化、生態事業添磚加瓦,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關切家鄉疫情防控,捐錢捐物全力保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當他得知村上黨員群眾自發為疫情防控捐款時,率先捐款1000元,為全村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自身力量。十裡春風吹疫去,春暖花開會有時。開學之期臨近,他主動聯繫拉麻中學詢問學生口罩保障情況,及時捐贈口罩2500隻,價值2萬多元的學習用品,為全校師生恢復正常教學提供了物資和安全保障,充分彰顯了他「不忘初心,情系家鄉」的大愛情懷、大義之舉。
關懷家鄉生態環境,捐樹播綠功成千秋。熱愛家鄉是人人都有的天性,建設家鄉是人人都有的情懷,而為表達這份情懷,馬想平給出了一個別樣的答案。他先後捐贈樹苗4.6萬棵、共計人民幣4.8萬元,捐贈人民幣12萬元,為發展家鄉的生態事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崖寺花兒會」事業奉獻愛心。這份愛心喚醒了大莊村群眾內心深處的原動力,這片綠讓紮根故土悉心耕作的農民倍加珍惜,像保護自己的眼睛對待每一株幼苗,用心呵護讓其茁壯成長。雖然還在春寒時節,群眾對綠色的渴望驅散了寒冷,讓人仿佛處於春花爛漫的好時節,讓全村每個人成為綠色的投資者、貢獻者、分享者,「待到春花爛漫時,定是一番好風景」深深扎在了全村人的心中。
致富不忘父老鄉親,引領群眾脫貧致富。他深知脫貧攻堅工作是家鄉的「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搞好這項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每年春節回家,他總是走訪街坊四鄰,拉拉家常談談心,給他們傳授「致富經」,謀劃發展「金點子」。大莊村村民劉頂富,幼年喪父,姊妹三人跟隨母親乞討謀生,長大後在馬想平的帶領下從事鋼筋工作,經過幾年的幫助和帶動,劉頂富從一個目不識丁的門外漢變成一個能看懂圖紙、能繪草圖的行家能手,家庭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今娶了媳婦,有了孩子,在老家蓋起來二層小洋樓。馬想平每年帶領大莊村貧困群眾50多人在其建築工地務工,累計幫助80多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為大莊村脫貧攻堅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如今的大莊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民主管理蔚然成風,生態環境文明和諧,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收入大幅度增長,村民們將自己現在的生活比喻為芝麻開花節節高。
【來源:中國甘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