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武陽鎮新莊門村何江魚的「蔬菜致富經」

2020-12-27 每日甘肅

老何的「蔬菜致富經」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薛巍敏

「我們這裡的高原夏菜主要銷往武漢、上海等地,今年受疫情影響,產期推後了一個月,但我們計劃通過擴大種植面積,克服困難減少影響。」5月15日,記者在漳縣武陽鎮新莊門村見到了江魚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江魚,他正在田間地頭指導村民搶抓時節插秧點苗。

今年48歲的何江魚以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曾靠著在漳縣武當鄉種菜販菜生活。為了擺脫貧困,他和妻子在朋友幫助下,來到蘭州市東部市場冷庫打工。

「那時候撿菜、裝車,最苦最累的活我和妻子兩人搶著幹,但想要學會技術和經驗就必須先吃苦。」就這樣,短短幾年時間,從給別人打工到自己承包,何江魚在蘭州承包冷庫逐漸有了一定的規模。

在他的帶動下,漳縣武當鄉在蘭州包冷庫的大小老闆多達上百人,蘭州冷庫也成了武當人固定的務工地點。

懷著對家鄉的強烈眷戀,2017年初,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共同致富。「自己的根在漳縣,能在生養我的家鄉創業,用多年積累的經驗、資金、人脈創出一番新業,既可實現人生價值,又可回報家鄉父老,這樣更有意義。」

漳縣沿漳河一帶土地肥美寬廣,不過大部分土地用於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僅有的蔬菜種植戶也是自產自銷,蔬菜保質期很短,蔬菜熟在地裡幾天內賣不出去也只能低價處理或者扔掉,收入也一般。

「這麼肥沃的土地不能浪費了。」在這種情況下,何江魚把目光放在了蔬菜種植、儲藏、銷售一條線的門路上。因為他有蔬菜種植和儲存的經驗,有外面幾十年的經歷,更有銷售的渠道。2017年底,何江魚憑著一股拼勁兒、闖勁兒,在家鄉投資創辦的第一家漳縣何家源蔬菜有限總公司亮相於漳縣武陽鎮柯寨村。

當漳縣提出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支撐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計劃時,何江魚順勢而為成立了江魚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武陽鎮柯寨、新莊門、董家莊、孫家峽4個村600多戶農戶種植西藍花、有機花菜、娃娃菜、萵筍等蔬菜,並且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促進貧困戶增收,還帶動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記者了解到,合作社積極吸納當地貧困戶,為種植蔬菜的農戶提供種苗、農膜、化肥、技術,實行統一供種、統一供苗、統一管理、統一收購銷售,畝均純收入達7000多元,平均工資每人每月2400元,最高的能拿4000多元。

何江魚表示,合作社不僅帶動菜農走上蔬菜產業致富路,產銷旺季龐大的勞務需求也著實為附近村民帶來了好處,「擇菜、包裝、出庫、裝車,不能外出打工的附近村民,特別是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平時丈夫在外打工,孩子在外上學,家裡還有兩個老人要我照顧,我也出不了遠門。去年開始在這個合作社打零工,做一些點苗插秧這類力所能及的活,一年在這裡工作一百多天,也能增加1萬多元的收入。」正在地裡插菜苗的當地村民李金玉告訴記者,在合作社工作解決了她過去照顧家庭和出門打工掙錢的矛盾。

如今,在何江魚和合作社社員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建立了穩定的產銷合作關係和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抱團發展蔬菜產業,目前已與武漢、上海等銷售市場籤訂訂單1.5萬噸。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承接產業扶貧資金469.1萬元,按照8%的比例保底分紅,帶動647戶貧困戶增收。

「只要我們大家都擰成一股繩,在菜地裡的農民脫貧致富也一定可以實現。」何江魚始終相信,無論做什麼,勤勞的雙手一定能換來豐收。

相關焦點

  • 國網漳縣供電公司:召開「做好電力先行官、服務漳縣經濟發展」新聞...
    近日,國網漳縣供電公司組織召開「做好電力先行官、服務漳縣經濟發展」新聞懇談會。會議邀請漳縣發改局副局長梁永剛,漳縣武陽鎮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楊梅、縣融媒體中心相關領導及重要電力客戶代表與會。同時今年1-11月,漳縣光伏扶貧項目結算電量3881.9652萬千瓦時,結算電費1194.852萬元,漳縣電網正在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型升級,為服務漳縣脫貧攻堅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漳縣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可靠的電力保障。
  • 甘肅省漳縣人民法院關於徵集被執行人王海燕、徐景霞下落線索的公告
    甘肅省漳縣人民法院關於徵集被執行人王海燕、徐景霞下落線索的公告 2020-09-1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漳縣:遊子致富不忘窮鄉親
    馬想平,男,生於1979年6月,漳縣金鐘鎮大莊村人,早年因父母雙親患病,不得不中斷學業,走上創業之路,經過多年奮鬥,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好,成立了青海豐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他工作之餘,時常想念家鄉的一草一木,那一絲鄉愁時時湧上心頭,懷著對家鄉發展的赤子之心,自2008年開始,多次捐款捐物為家鄉的扶貧、教育、文化、生態事業添磚加瓦,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 【三·八特輯】漳縣鹽畫巧手汪航作品展
    【三·八特輯】漳縣鹽畫巧手汪航作品展 2020-03-10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漳縣婦聯持續開展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奮鬥的我、最美的國...
    點擊漳縣婦女王粉連王粉連,漳縣四族鎮四族村村委會副主任、婦聯主席、巾幗志願服務隊隊長。
  • 村支書的「致富經」——記隆德縣沙塘鎮街道村支書許小龍
    7月3日,記者來到隆德縣沙塘鎮街道村,接受採訪的是一位中等身材、面容黝黑的致富帶頭人,也是被老百姓稱為「致富書記」的街道村黨支部書記許小龍。許小龍1990年高中畢業後先後去浙江杭州和寧夏靈武等地務工,10年間,通過在工廠務工和承包建築工程,他攢下了一些積蓄。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蔬菜賣到了國外丨安順經開區宋旗鎮和興村...
    我叫楊勇祥,是安順經開區宋旗鎮和興村村民。一輩子種地的我,沒想到能靠種地脫貧致富,還能種出「名堂」。回想起20多年前,一貧如洗的我,住在低矮破舊的小瓦房內。我和妻子二人原想外出打工掙錢,可又放心不下老人和孩子。
  • 普安縣河邊村:蔬菜基地綠油油,村民致富不須愁
    在普安縣盤水街道河邊村的蔬菜種植基地裡,一顆顆綠油油的蓮花白正在茁壯成長,每片葉子都散發著無窮的生機。基地一角,工人們正忙著給蔬菜除草、澆水。河邊村是典型的農業生產為主的村寨,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等。由於受自然條件限制,這些農作物的種植效益一直不高。2020年,普安縣繼續深化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 廣西融水芝東村水源高山茶葉:貧困村的致富經
    原標題:廣西融水芝東村水源高山茶葉:貧困村的致富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是我國尚未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今年五月,中國教育報融媒體採訪報導組成員走進融水縣紅水鄉芝東村。在芝東村水源高山茶葉示範區,芝東村駐村第一書記劉長忠剛沏好一壺熱茶……「歡迎大家到我們芝東村來品茶、觀光、旅遊!」((記者 高毅哲 歐金昌 李柯 賈文藝 黃鵬舉)
  • 大方縣:李仲華夫婦的「蔬菜經」
    為了養家餬口,1999年,王志敏跟隨丈夫李仲華到畢節桂花市場賣菜,肩挑背扛雖然辛苦,但也讓夫妻二人積累了不少蔬菜銷售的經驗。  2002年,李仲華夫婦輾轉到畢節洪南蔬菜批發市場做起了蔬菜批發生意,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南昌縣武陽鎮:「三專」模式化解信訪積案
    南昌縣武陽鎮:「三專」模式化解信訪積案 2021-01-06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富「領頭雁」 看沙場村帶頭致富「能人」
    這些問題都需要有人帶頭刻苦研究,謀致富路。如今,在定邊縣就有這樣一位肯鑽研的「能人」,成為帶領村民集體脫貧奔小康的致富「帶頭人」。紅柳溝鎮沙場村大棚倒茬種植定邊縣紅柳溝鎮沙場村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的沙窩腹地,土地鹽鹼化嚴重,村民以前依靠傳統種植業廣種薄收,2013年人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屬於典型的貧困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和縣:農家樂裡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和縣:農家樂裡的「致富經」 2020-12-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北蔬菜第一村:設施蔬菜之路越走越寬|伊當灣村|拱棚|武常平|蔬菜...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西北蔬菜第一村:設施蔬菜之路越走越寬「蔬菜價格從來都沒有像今年這麼好過!」伊當灣村大棚種植戶高牛告訴記者,以前一年外出打工夫妻倆拼死拼活能賺個五六萬元,現在精細化管理的拱棚最低一年也可以收入十來萬元,不僅自家買了好車,高牛還成了村裡的蔬菜種植技術指導員,村民致富領路人。「這裡的80%的村民收入比城裡的普通幹部收入要高,種蔬菜真的是發家致富的好門路。」武常平充滿了對伊當灣村蔬菜種植戶的羨慕之情。
  • 郴州陳海波:泉田村的「致富經」
    泉田村位於桂陽縣西北部山區白水瑤族鄉,是省級貧困村,全村312戶1276人,其中88戶219人是貧困戶。長期以來,村裡缺技術、缺資金,沒有任何副業,村民僅靠種植紅薯、蔬菜維持生活。如何改變現狀,讓這裡的村民脫貧致富?
  • 漳縣武城山,你知道嗎?
    查閱《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武城山,三國雍州·南安郡東南、天然屏障。」清·乾隆《甘肅通志·寧遠·山川》載:「武城山,縣西南,三國魏鄧艾拒姜維於此。」如此名山,可惜當地知之者甚少,更為遺憾的是漳縣人大都不知其為何山!
  • 蔬菜+產業,國練村打贏「翻身仗」,全村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針對蔬菜銷售難的問題,我們通過區委區政府協調,讓國練村的蔬菜進入河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市場為貧困戶提供批發零售指導服務,每車次免除各種費用共計150元。」萬柏林區對口精準幫扶工作隊隊長樊春旺說。為了讓國練村蔬菜產區和銷區形成「點對點」對接關係,萬柏林區幫扶工作隊還利用「一網三超」社會扶貧平臺,組織農特產品的產銷對接會,使國練村的蔬菜進了機關、企業、學校、醫院、軍營,銷路大為通暢。銷路開了,村裡乘勢而上,把胡蘿蔔作為本村「一村一品」的發展方向,並籌資建起了胡蘿蔔加工廠。
  • 聊城市茌平區:省定貧困村和致富模範村「聯姻」脫貧
    近日,為改變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現狀,為廣大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政府集中整合現有的政策、資金土地、技術等資源,依託「魯西小壽光」耿店村冬暖式蔬菜大棚產業園區,流轉農戶耕地進行統一經營,先後分兩批在耿店村建設「扶貧大棚」79個,讓想通過大棚種植實現富裕但人才缺乏、技術薄弱
  •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0/12/21 08:27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118
  • 雲南寧洱:「一村一品」串起村民致富新夢想
    「一村一品」串起村民致富新夢想(蘭嵐 攝) 德化鎮,是雲南省寧洱縣唯一的一個貧困鎮。近年來,德化鎮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一村一品」,也串起了村民們增收致富的新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