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唐代:韓翃

2021-03-03 兒童智商情商財商培育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嫋嫋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注釋: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得到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創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誌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中唐以後,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此而發。

作者簡介: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 :韓翃 · 寒食
    胡婷婷唱古文:韓翃 · 寒食韓翃:寒食(康震簡短點評)悅讀:詩情畫意·韓翃·寒食(四川話呦)語文大師:韓翃~寒食《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 閃亮古詩詞:韓翃《寒食》
    寒食[唐代] 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
  •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賞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背景:《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 274.寒食-唐.韓翃:輕煙散入五侯家,從來寒家伴寒食
    寒食唐.韓翃(hóng)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詩詞譯文解析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嫋嫋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 青煙散入五侯家,韓翃的《寒食》想表達什麼,是諷刺宦官嗎?
    前言韓翃的這首七言絕句《寒食》也叫做《寒食日即事》,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他還因為這首詩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晉升,成就一番君臣之間的佳話。關於這首詩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有不少名家認為,其中有諷喻之意。一、皇帝大筆一揮,與此韓翃建中年間,唐朝德宗皇帝李适(kuò)在位時,缺少一個起草文書的人,中書省的人選都不太合適。
  • 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賞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春城無處不飛花——暮春的長安城,處處都飛著花瓣。按:春城,這裡特指暮春的長安城。寒食東風御柳斜——寒食節的東風吹斜老人御花園的柳枝。由於當時江淮刺史與韓翃同名,德宗特意親書此詩,並御批「與此韓翃」。
  • 名師解讀丨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 韓翃,因為一首詩開掛的人生,一起來看《寒食》的力量
    寒     食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 唐詩三百首丨267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寒食作者:韓翃朗誦:孫道臨  傅成勵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詩的題目是《寒食》,那可能有的朋友會說了,不是清明節麼,為什麼會講《寒食》,還說應節氣呢?因為現在的清明節啊,是古代上巳、寒食、清明三個節日的合併。而且更早的時候,上巳也罷,寒食也罷,都比清明的名氣大。上巳本來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按照風俗,這一天要在水邊洗滌汙垢,祈求平安,孔子所謂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說的就是上巳沐浴的風俗。
  • 唐詩三百首 | 寒食
    【簡介】《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
  • 唐詩三百首 | 寒食
    【簡介】《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
  • 《寒食》詩歌賞析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
  • 韓翃:一人一生一首詩(第6季)
    韓翃,字君平,南陽人,唐代詩人。
  •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這就是唐代詩人韓翃的詩作《寒食》。《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是古代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兩天。此詩寫寒食這一天,京中景象、宮廷景象。寒食本是一個清冷的節日,可韓翃寫的《寒食》詩卻讓他迎來了暮年的曙光。據說,唐德宗讀到這首詩後,非常喜歡。在此之前,皇帝一直缺乏起草文告、命令的人,中書省兩次提名人選,皇帝都沒有批。再請示的時候,皇帝說:讓韓翃來做吧!
  • 10首寒食詩詞,回味古時的節日習俗
    《寒食》唐代: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代制度,到寒食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韓翃用巧妙的手法再現了長安的寒食: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 10首寒食詩詞,回味古時的節日記憶
    《寒食》唐代: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代制度,到寒食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韓翃用巧妙的手法再現了長安的寒食: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 詩文典講古詩-《寒食》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你知道嗎?
    唐·韓翃(hóng)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xié)。詩人韓翃在天寶年間考上了進士,可是一直都沒得到重視,連個像樣的官職也沒有。寒食節這天,無聊的韓翃想去郊外散散心,他去了樂遊原上眺望整個長安城,這時城裡到處都是落花,被風一吹漫天飛舞,皇城裡的柳樹也在東風的吹拂下搖搖擺擺,景色十分的漂亮,「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心想,這麼美的長安城,卻沒有他的立足之地啊。
  • 《寒食》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部編版六年級下冊《寒食》教學設計榮邊小學 黃裕秀教學目標:——重陽節柳絮飄飛處處,柳枝遍插各門——寒食節(二)引出課題《寒食》二、學生自主閱讀,提取信息,了解寒食節的來歷和習俗。春秋時代,晉國的公子重耳為了逃避動亂,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遠的地方。
  • 韓翃與章臺柳氏的故事
    唐代其他詩人也寫過詞,比如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韓翃(hóng)寫過一首《章臺柳》:「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韓翃的這首《章臺柳》講述的是他與妻子柳搖金的曲折情史,今天就來說說這一段。韓翃,字君平,河南南陽人士,頗有才名。
  • 《寒食》老師導讀
    寒 食唐  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