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變壓力群,不良風氣盛行,網友: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群

2020-12-15 瑩媽說育兒

家長群,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家長和老師之間更好地溝通,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似乎變味了,幾乎很多的家長群都變成了讓家長為之困擾的產物。

學拼音、講故事、改錯題、跳繩、仰臥起坐……一段時期以來,本該是家校溝通輔助平臺的家長群,卻無形中成了學生作業的打卡群、家長們的壓力群。

在一個頭條推送的視頻當中,一位家長吐槽:孩子的學習家長群裡每天說的不是讓家長買這買那,就是讓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輔導作業是沒什麼,但是如果孩子的作業還是出現錯誤的話,那麼家長還會被點名批評。

這更是讓人不解,人家長都多大年紀了還要被點名批評,家長群的意義到底是比工作群還讓人迷惑。

家長群變壓力群,不良風氣盛行,網友: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群

為什麼家長群會讓家長感到困擾?

首先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額外繁重的「家長任務」

對於現代的父母們來說,養孩子和兼顧工作已經是超負荷運轉了,但是沒想到孩子的學習和教育還有這麼多的額外任務「布置」給自己。大表姐就是一個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她曾經和我吐槽過,幾乎每天99+的消息都是處於孩子的家長群,而且還會有好幾個群。

甚至有的時候群裡的消息並不是關於孩子們的,慢慢地就變成了家長籠絡討好孩子老師的通道。一到節假日裡的祝福,祝福祝福著可就開始變味了,說到底大家都更像拍馬屁似的聊天。

有了家長群後,老師就能更「方便」地把任務交給家長們,家長們每天的工作結束後,再看到家長群裡複雜的作業任務,自己的能力都不足以解題,但還是要為了孩子去找答案,真的是又累又煩。

其次,家長群經常會毫不掩飾地戳家長的面子,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之前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和孩子在家長群裡被點名批評的日常:因為自己的孩子確實思維是有點跟不上,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差點,但是耐心教的話孩子還是願意學的。

有幾次孩子的作業做錯了改正的時候改得慢些,老師就開始在家長群裡連續艾特自己,並且配文說子不教父子過,巴拉巴拉一大堆,家長群裡幾十個人的家長就這麼看著,老師根本不怕自己尷尬,孩子聽了老師發的語音,也是自尊心很受挫。

那位家長還說過,在公司裡領導都沒這麼批評過我,真是讓人丟臉。

再有,家長群內的跟風風氣盛行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基本上在家長群裡老師就是處於主導地位的存在,那麼老師說的話基本上不少家長是不存在分辨能力的,都貫徹著:老師說什麼那什麼就是對的,於是就開始跟風的指責和點讚。

之前在網絡上很火的「家長是在殯儀館工作的女孩」,就因為老師帶頭公然地排擠,得到了家長群裡大部分家長的跟風和支持,看到那些聊天記錄,讓人覺得既是可笑又特別的諷刺。

正是因為家長群種種讓人厭煩的存在,不少家長直呼:「一個家長群就足以壓垮我個成年人了。」

家長群都是家長們在一起的聚集地,為了家長群的風氣不至于越變越歪,不要讓自己成為以下這幾類家長。

家長群裡,這幾類家長不得老師喜歡,希望你不在其中

第一類:炫富式家長

家長群裡少不了阿諛奉承,那麼炫富式的家長出現之後就更加的令人生厭了。有些家長其實根本沒把家長群當成是學習分享的地方,更多的是開始炫自己的家底,比如假期又帶著孩子去旅行了,又買了什麼車吃了什麼大餐,甚至不顧其他家長的感受和指責,自顧自的炫富。

這類家長可是非常地讓人反感的。

第二類:瘋狂刷屏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電商這一行業變得越來越火,很多家長們也幹起了微商或者是網際網路賣貨等工作,但是幹歸幹,把家長群也當作一個推銷的對象,那麼這就是不好的一面了。

有做微商賣貨的家長在群裡瘋狂地刷屏的話,任誰看了不排斥呢,甚至一連串的優惠連結刷下來,有的時候老師發出一些重要的信息都會看不到了。

不僅是電商賣貨的,還有更多「砍一刀」「點個讚」的連結發到家長群裡也是不好的。

第三類:群裡家長開罵

家長們脾氣大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因為一些事情,而在群裡家長互相對戰的話,這不僅鬧的是笑話,還會讓老師對此印象變差。

家長群排除不了,但是家長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去讓家長群的風氣變得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 孩子爸爸退出家長群引熱議
    近日,「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成為微博熱搜,央視、人民日報等媒體的跟蹤報導讓話題不斷升級。「你以為老師就不想退群?」「幹啥啥不行,退群第一名!」「造成我們焦慮和育兒困擾的最大根源,根本不是一線老師!」
  • 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微信群
    成年人的壓力一半來自工作,而另一半就來自微信群!我們沒有被自己的作業逼瘋,卻被孩子的作業逼瘋了。有孩子的家長都知道,被老師在微信群安排的各種作業、手工、各種點名批評你家孩子,家長表示叫苦連天!要不然怎麼可能就需要用露露的瓶子呢?這不是給孩子的作業,明明就是給家長的作業啊!典型的要逼瘋家長的節奏啊!除了這類手工作業讓家長瘋狂吐槽,老師建立的家長微信群布置作業才最為致命。2.老師要求批改孩子作業,爸爸退出家長群!
  • 案例復盤:家長群變壓力群 現象級輿情背後的啟示
    下面就以教育輿情案例「家長群變壓力群」為例,來體驗大數據案例庫的獨到之處。 【案例概況】 11月1日,央視新聞報導了江蘇一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的新聞,並評論「別讓家長群變壓力群」,該事件迅速引發輿論熱議。
  •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盤點家長群迷惑行為!
    最近,「家長群」再次成為熱詞。在微博上,話題#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7.6億,討論量8.8萬。不少家長紛紛在在話題下留言,宣洩自己對家長群的不滿。「自從孩子上學開始,我就加了N多個家長群。」
  • 文末有現金抽獎 | 一個家長群只是壓垮成年人的一根稻草
    此次事件似乎讓家長們發覺了目前「被奴役」的狀態是不對的,很多網友站出來建議取消家長群。但是面對這個「不用微信就沒法溝通、不用手機就找不到人,不用電腦就沒法工作」的時代,取消家長群現實嗎?很明顯不現實,因為有些家長不放心孩子,需要在群裡看孩子上課的視頻,因為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考試成績,因為老師要通過家長群來下發各種通知。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所以家長群真算壓力群嘛?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今年國慶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突然情緒崩潰因為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原本,家長群是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間的溝通,但之後卻演變為「誇誇群」。家長們為了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開啟稱讚、感恩模式。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由此,家長群也開始慢慢變了味。
  • 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家長群,別成了壓力群。
  • 家長群怎麼就成了「壓力群」?
    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是什麼梗?真相來了!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從視頻內容來看,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家長群裡出現的問題引發不少家長共鳴家長群本應是家校溝通的橋梁卻無形間成為了「壓力群」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今年國慶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時突然情緒崩潰
  • 家長群變「壓力群」怎麼辦?杭州濱江區試行班級微信群公約!來看...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前段時間,「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高達7.6億。當微信班級群變成「壓力群」,怎麼辦?近日,杭州市濱江區開始試水班級微信群公約,為家長和老師在微信群的言行提供制度指引,探索解決家長群變壓力群共性難題的方法。 據了解,濱江班級微信群公約分為家長篇、教師篇,各6條約定。 「我們之所以試行建立公約,是想要探索解決班級微信群變『壓力群』的共性難題。」
  • 睿思一刻·浙江:家長群=壓力群?誇誇群?向這些現象說不!
    最近,一位家長發布的短視頻令不少網友「圍觀」。他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起因是這位家長認為老師總是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自己承擔了太多老師應付的責任。  根據新華睿思系統分析顯示,在關於「家長群」相關話題的討論上,其中11月12日是信息發布的高峰期,發布信息量為8452。家長、老師、打卡、暫停、孩子等熱詞也被網友們所關注。在微博平臺,#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獲得了高達7.6億的閱讀量和8.7萬的討論量。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男子怒懟老師!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 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如此喊道 該視頻一經發布 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 話題#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 閱讀量瞬間破億
  • 新聞周刊丨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家長群,別成了壓力群。
  • 央視新聞周刊丨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一家長退家長群上熱搜!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熱點
    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本應是家校溝通的橋梁無形間成為「壓力群」今年國慶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突然情緒崩潰。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      由此,家長群也開始慢慢變了味。      不光家長抱怨,老師同樣對家長群有諸多不滿。      有老師甚至感慨: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
  • 置頂聊天、不敢靜音……如何破解「家長群」變「壓力群」?
    原標題:如何破解「家長群」變「壓力群」?新華社杭州11月14日電(記者俞菀)2個孩子10個家長群,不到30分鐘未讀消息99+……網際網路深度介入教育的今天,「家長群」成「壓力群」的情況日趨明顯。近日,杭州市教育局表示將通過建立「負面清單」等形式進一步梳理「家校關係」,引發廣泛討論。不少家長認為,在家校充分協商基礎上確立家長群「群規」已勢在必行。
  • 汪涵拒加家長群,男子怒退家長群,家校聯繫工具咋就變了味?
    這是由於,當孩子上學後,家長會開始面臨來自學校老師,以及其他家長施加的育兒壓力。而壓力施加的渠道,往往就是家長群。 想必大部分人都看過家長群引發矛盾的新聞,或是身為家長,自己就親歷過這種壓力。並且這種情況,幾乎發生在所有家長身上,無論你的身份是什麼。
  • 家長群裡質疑老師收禮排座位 被班主任踢出家長群
    現在的人們,習慣根據場合、事情的不同,劃分成很多圈子,而各種各樣的微信群,也就應運而生了。學生家長群,就是這類圈子微信群中的一個。不過,有人發現,家長群裡的故事,可不簡單;很多時候老師隨便發條信息,群裡的家長們都會一窩蜂地"點讚"稱頌。
  • 家長怒懟老師並退群上熱搜:退出家長群,也退不出內卷社會的教育壓力
    ‍‍‍‍‍‍‍‍‍‍‍‍‍‍‍‍‍      作為一個擁有小學生神獸的媽媽,我也經歷過絕大多數父母教育難題的情況。上個月的某個晚上實在太累了,女兒還在上課外網校,我就睡著了,十點多的時候她搖醒了我:「媽媽你快起來,試卷要批改,備忘錄要籤名。」一邊催她洗澡睡覺一邊強睜著眼睛批試卷,心裡直嘀咕,第二天的家長群裡面,也有人發出同樣的疑問。但比其他家長群重災區地區好的是,學校各種通知或者作業都有專門的APP,家長群裡面沒有任何老師,大家一般不冒泡。
  • 「退群事件」被央視點名,引全網熱議:壓垮成年人的,只是一個微信群...
    這番話迅速引發了廣大家長的共鳴,「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微博話題建立後,短時間內閱讀量破億,登上熱搜榜。家長群是家校聯絡的工具,初衷是為了讓溝通更加順暢、便捷,為什麼卻成了家長壓力的來源呢?問題可能出在,逐漸變味的教育方式。現在幾乎都是「讓教育回歸家庭」,於是教育孩子的大部分責任都壓在家長身上,而老師和家長之間聯繫最緊密的方式就是家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