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賽與籃球比賽玩法的不同,決定了比賽規則的許多差異,籃球規定必須由被犯規的球員來進行罰球,但足球卻沒有嚴格的規定,實際上從根本上說,是由於一個進球的價值不同而產生的。本論文從足球與籃球的不同解釋了為什麼足球沒有罰球手的規定。
足球賽有許多規則,但有些規則並不適用,這也是足球發展到今天,人們一直都在關注的一個問題,當一個球員衝進禁區,被對方球員絆倒,得到點球的機會時,球隊通常會先用主罰,得到一個進球。
球迷中也有籃球球迷,籃球被判罰球時,誰製造了犯規,由誰主罰,但足球不同,足球犯規都是隊內第一個點球的主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也可以說,為什麼沒有規定製造點球的球員的罰球呢?
投籃價值不一樣
眾所周知,在籃球比賽中,為了提高觀賞性,為了增加投籃得分,籃球使用了24秒進攻的規則,這就表明籃球崇尚進攻,鼓勵得分,所以在 NBA比賽中,一隊可以得到100多分,兩隊加起來可以得到200多分,而罰球只有1分,除非最後非常焦灼的情況下,1分很重要,很多時候,一個罰球的價值並不高,也許罰丟一球或兩球,對比賽沒有任何影響。
但足球就不同了,足球的比賽規則和玩法決定了足球不可能像籃球那麼具有攻擊性,瘋狂的得分,一場足球比賽中,雙方如果能打進5個以上的進球,可以說雙方都上演了一場進球大戰。所以足球賽的規則決定了一粒進球的重要性,甚至一粒進球也能決定比賽的勝負。西班牙不就是因為伊涅斯塔在2010年世界盃上一次絕殺進球而獲得世界盃冠軍嗎?因此,對足球來說,進球並不容易,而點球是公認的最簡單的得分方式,所以面對這樣的機會,一定要先進球,才能佔據很大的優勢。
罰得好不好
在 NBA,庫裡被認為是一個沒有球桿的球員,因為他的罰球數較少,上個賽季庫裡的場均罰球數為5個以上,這在 NBA來說是比較少的,這意味著一個球隊在一場比賽中可以得到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罰球,如果不規定球員罰球的話,只有一個人,那麼他的罰球得分就會超過幾十個。正因為一場比賽罰球數多,所以讓不同的人來罰球,就是為了體現公平。
但足球領域卻有所不同,在一場比賽中,不一定都能得到點球機會,每個賽季球隊都能得到6次點球機會,因此,中超聯賽本賽季共有17輪,在17輪比賽中,大連一方獲得點球機會最多,總共6次,因此,在為數不多的點球機會中,必須要找到穩定性最好的球員才能得到罰球機會。由於一個賽季只有有限的點球機會,所以沒有太多的意義來決定誰創造誰罰球。
離進球最近的機會
足球賽規定,當一名球員衝進對方的球,另一名球員絆倒了攻方球員,主裁判會判點球,但有一個前提,是在禁區內,說明一個原因,禁區已經是距離球門最近的位置了,所以說,只要衝進禁區,就會是距離球門最近的位置,也是離進球最近的機會,所以得到點球後,通常第一點球手是主罰點球的高手,讓他罰球不過分,因為如果對方不衝進禁區,就是射門的機會。
履行職責
那麼為什麼不像籃球,誰造誰罰,誰罰誰罰呢?因為籃球雖然也有分工,但都會進攻,會投籃,而足球分工不同,分工不同,足球都是進攻者在禁區內活動,後衛們對射門不夠熟練,因為長時間不進球,感覺不夠好。有些射手在長時間沒有進球後就找不到準確的射門角度,如果讓製造犯規的球員罰點球,對攻方很不公平。
協作精神
橄欖球是一項集體運動,不是一個突出個人的項目,有些球迷說,以前先放球的人被罰,這還不是突出個人嗎?相反,這是球隊所推舉出來的第一個點球球員,是球隊的核心,因為在足球比賽中,隊長就像一支軍隊一樣重要,必須服從命令,必須有團隊精神,必須有球隊的第一個點球球員,才能保證球隊的勝利。假如一個隊連主罰點球的球員都選不出來,就像大巴黎那樣,內馬爾和卡瓦尼爭奪點球,那麼這個隊在球場上也是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