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永恆的就是變化

2021-01-08 涵文淵

很難用言語表述,十八歲時是何等痴迷於《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在庫特拉斯面對盲眼的斯特裡特蘭的絕命之作時,我感受到同樣的靈魂震顫:「這壁畫巨大無比,又充滿激情。繪製這巨作的人,已經深入到大自然的隱秘深處,發現了美妙而驚人的秘密。他知曉了人類從不知曉的事物。他畫出的是某種原始的東西,那並不屬於人類。」

「不屬於我們」,這就是十八歲時我所理解的「永恆」的含義。當目睹斯特裡特蘭決然拋妻棄子、野蠻而粗魯地說出「我一點也不在乎」時,我惱怒又羞愧,恐懼又理解。我想,斯特裡特蘭一定是看到了某些在幕布背後的東西,就像是昆德拉筆下的那滴紅顏料,它提示著,日常生活或許才是製造的現象,而繪畫才是真實。如果說循規蹈矩的人類虛偽得令人懷疑,那麼他對妻子的殘酷傷害,或許不過是追尋永恆時所必然付出的代價。

那是「我的文青時代」。當時的我剛剛從復讀班爬出來,考上北大,選擇了「不好找工作」的中文系。那時的我蔑視生活,自以為有一腔孤勇,可以捅破虛假畫布,並且以為,自己會永遠如此。或許就是這本書,給了我巨大的精神支持。

時間像一塊隕石,當我踏上了「追尋永恆」的道路,便很快發現,我甚至無法抵抗最小的孤獨。對未來的迷茫,不如人的自卑,交不到好友的失落,我陷人從未有過的抑鬱、脆弱和敏感。永恆,似乎只是遙遠的願景。

而終結這種生活的契機,看起來有些平凡: - -次戀愛,還有一段成為學生會部]負責人的經歷。如果說二者有什麼共同點,那便是:我不再是自我世界的中心,很多時候,必須把別人放在自己前面。我曾經幻想的繪畫世界,在這塊隕石面前碎了滿地。它既不能教我如何維持良好的戀愛關係,也不能讓我更好地處理日常工作。

我開始慢慢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然後努力地去嘗試理解,並做出改變。在最初時,我感到撕裂,不斷地被卷人庸常的漩渦之中。但支撐我走下去的是-一個發現:沉浸在斯特裡特蘭式的「永恆」中固然幸福,但這種「永恆」必須付出代價,且有些代價是身邊人替你承受的。如此說來,這種「永恆」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倒不如說是一種自私或者自戀。

世界上唯一永恆的就是變化。彩雲易散、琉璃易碎,或許是對事實的清醒認知,也無須過多慨嘆和留戀。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永遠保有追求「永恆」的熱情和信念。「永恆」 不是抽象的東西,而是切切實存的人之間的聯結。如果說,個體都面臨現代性機器的吞噬,那麼能夠對抗「永恆」破碎的,就只餘此。或許,朋友會離去,戀人會陌路,但每個人為維護美好感情而付出過的犧牲和努力,卻是永恆而不可磨滅的。換言之,努力讓身邊的人得到幸福,本身就是一種追尋永恆。

這並非僅僅是「珍惜身邊人」我們需要努力且自覺地敞開自己的生命,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相通,讓這種聯結一圈圈地擴大, 交織成-張命運之網。 因此,屬於人類全體的「永恆」,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它是當下的福祉,是「永恆」的起點。

相關焦點

  •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任正非:只有到棺材釘上時才能鬆口氣
    我覺得,創業就是一場賭博,「賭」是拿你的時間、精力、財富等所有資源去換取升值的機會,「博」是拼搏個輸贏,成王敗寇。而這種賭博分兩種,一種是孫正義這種投(tou)資(ji)式的買買買,以小博大,拼的就是個眼光和運氣。一種就是任正非這種一輩子就一個事業,拼死幹到底。孰高孰低暫且不談,只從我們可以追隨的角度看,無疑是任正非這種更符合普通人的成長路徑。
  • 變化是主旋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變化是主旋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好朋友見面的時候,總喜歡這樣說,這麼多年了,你一點都沒有變,這個時候,你也會笑著回敬一句,你也沒變,跟以前一樣瀟灑、漂亮。其實,說這話的時候,大家都清楚,彼此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自己難道不清楚麼,不要說這麼多年了,每一年、每個月,甚至是每一天都會有變化的,之所以這麼說,只是為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對方心裡開心,更多地回味當時在一起的場景,誰不願意別人不露痕跡地誇一下自己呢。誰心裡都清楚地知道,誰也無法完全回到過去的時光裡,跟過去一樣。
  • 美句分享:在這個世界,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永恆
    黑格爾曾說過,"每一個人物就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是大大小小的「圍城「,人生也不過是進出"圍城"之間的掙扎。但這樣的"圍城"卻不是固定的,它都是我們自築的。人要想獲取真正的自由,就必須嚴肅地認識自己,認清自己並努力去砸碎這神秘的地獄。
  •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只有擁抱變化 才能擁有自己的明天
    追求安穩並沒有錯,在物理學上,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也曾發明了一個定律,具體的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大意是說:世間一切物體都有保持穩定的傾向,也就是保持慣性的能力,當平衡被打破的時候,一切的物體就會積極構建一個新的平衡,從而達到再次穩定的狀態。
  • 世界上唯一能賺時間的就是___?
    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地呵護,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表示,大健康產業是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健康產業已經成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唯一能帶進永恆中的是……
    (林前13:8,13)關鍵詞句:愛是永不止息……最大的是愛心得:活到這麼大,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搬家,是在15歲的時候,從一個僅有十幾平米的小平房,搬到了一個,直到如今也還在居住的,也僅僅只是五十多平米的房子裡。當時的細節許多都已經遺忘,但唯獨印象深刻的是,搬家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那麼小的房間裡也有那麼多沒用的東西。
  •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我們一直在變——《誰動了我的奶酪》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我們一直在變。我們活在這個世上,要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即便是我們最熟悉的東西,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在《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中,講述了兩隻老鼠和兩個矮人的故事,一次意外發現,讓這兩人兩鼠一次性獲得了大量的奶酪,得到這奶酪的他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在奶酪附近開派對,享受生活。
  • 他是西方形上學第一人,悟出世界變化為虛,真實的世界永恆不變
    後面芝諾的著名的運動悖論,就是為了捍衛巴門尼德的觀點。巴門尼德哲學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是什麼就是什麼,不是什麼就不能是什麼」。這通常被認為是對「存在」這個哲學概念的第一次思辨,並與赫拉克利特的「沒有人會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陳述相對照。學者們普遍認為,要麼巴門尼德在回應赫拉克利特,要麼赫拉克利特在回應巴門尼德。
  •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變化中照看好自己內心,事情就會迎來轉機
    我們所處的世間有著無窮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我們來講,都是一些不確定的存在。人類天生就害怕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些不確定的因素會在我們潛意識層面埋下不安全的種子。所以大部分人都想過著一成不變波瀾不驚的生活。斯賓塞·詹森(Spencer Johnson,1940年1月1日-2017年7月3日)曾經說過「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甚至包括你身上的細胞,每一分鐘都在死亡又每一分鐘都在誕生!
  • 哲學家尼採:世界上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海德格爾認為黑格爾以後的尼採,是西方哲學史上最後的、最偉大的形上學者,海氏的論斷未免有些隨意性,他未能完全看清尼採哲學反傳統形上學的分量,本文以為西方哲學史上最後的、最偉大的主體性形上學(即與現代形上學相對立意義下的傳統形上學)者,應推黑格爾。黑格爾完善了主體性形上學,他使主體性和本體世界的內涵和地位達到了頂峰,因而同時也就結束了主體性形上學。
  •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一會兒,約翰突然靈機一動,迅速跳上了吉米的黑馬,然後快馬加鞭地向前急馳而去,他自己的馬卻留在了原地。吉米感到約翰的舉動很奇怪,當他終於想通了是怎麼一回事時,已經太晚了。他的黑馬遙遙領先,無論怎樣追也追不上了。結果,吉米的馬最先到達終點,他輸了。「恭喜!恭喜!」老董事長高興地對約翰說,「你可以想出有效的創新辦法,能出奇制勝,這證明你有足夠的才智來接替我的位置。我宣布,你就是下一任董事長了。」
  • 四本古言:生,不能是對方的唯一,死,卻是對方永恆的唯一!
    最近很多書友私聊評論說書荒了,讓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好書,那麼今天小編就來拯救大家的書荒啦,下面小編來給書友們推薦四本古言:生,不能是對方的唯一,死,卻是對方永恆的唯一!《神醫凰後》作者:蘇小暖【精彩片段】「喂,你還我,君臨淵你把她還給我!」御冥夜急了!君臨淵將右手居高,御冥夜氣得的跳起來,可那幅畫卻已經消失在君臨淵手中。被他收起來了。
  • 《蘇菲的世界》:古希臘哲學家們的「永恆」之光
    01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Plato(柏拉圖)#西方哲學#大家好,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蘇菲的世界》當中關於古希臘哲學家對永恆的追求。這種終極我們換個詞,就是永恆。古希臘自然派哲學家和蘇格拉底,柏拉圖都相信,世界上是存在永恆的事物的。米利都三傑之首泰勒斯認為是水是萬物的根源。萬物生於水,又復於水。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則走到了兩個極端。
  • 致敬梅西、C羅和GE:沒有永恆的王者,只有永恆的變化
    當今世界足壇絕代雙驕的世界盃之旅,就此畫上句點,2022年34歲的梅西和37歲的C羅即使參加世界盃,也不會再承受如此大的期待和關注度。關於梅西和C羅誰更優秀的爭論,持續了十多年,若干年後,我們拋卻爭執,會懷念梅西和C羅的時代,也一定會記住這個夜晚。31歲的梅西看著19歲的超級新星姆巴佩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肆意衝殺在潘帕斯草原上,想必眼裡滿是自己19歲時的樣子。
  • 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 認可對方的努力· 不要指責他人· 對自己有耐心與其責怪對方沒有達到你的期望,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對方做出的積極改變上。看問題的視角決定了你的格局和豁達,更決定了你能否幸福。在親密關係中,一個人的變化會影響兩個人,一個人積極也會帶動另外一個人主動,能量是可以傳遞的。如果能享受孤獨,不管遇到誰都會幸福。孤獨不是可憐,也不是意外,它是一種人生常態。你要學會以孤獨,治療庸俗。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孤獨從來不是用來忍受的,而是用來享受的。一個真正自律的人,自然懂得享受孤獨。
  • 這個世界上惟一可以永恆的東西,不是時間,不是愛
    因為許多事情都可以變化,許多人都可以離開,唯有自己的更新,才是永遠留存的。所以,讓自己的每一年,都變成新的巔峰。愛總會有,錢總賺不完。而一年裡最好的禮物,是你已經變得更好了。緣分有時候,就是各種的混搭。你以為適合自己的人,最後反而會分手。而你以為完全不搭的人,反倒是能過上一輩子。因為感情絕不是合適就能在一起,而是越能有新鮮感,就越想要在一起。所以,不要糾結於合適不合適。
  • 唯有變化是永恆不變的
    唯有變化是永恆不變的  文/康慨  首發於2019.4.29總第897期《中國新聞周刊》   義大利哲學家、小說家和《玫瑰之名》的作者翁貝託·埃科2016年2月去世,出版商立刻推出了這部他生前已經編定完成的雜文集,內收2000年以後他在《快報》周刊發表的專欄文章。
  • 戰「疫」每日觀察丨唯一不變的就是它永遠都在變化
    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說到——「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去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判斷——「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上,「變局」並不少見。
  • 《永恆的邊緣》:愛與和平才是永恆
    從《巨人的隕落》,《世界的凜冬》到最後三本《永恆的邊緣》,讀者大概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世界的焦點在哪,作者肯·福萊特就在哪裡就著墨。作為中國讀者,當然想看到中國的影子,但是中國在其中佔的比例可以說極少了,但如果作者照著這個歷史繼續寫,局面一定會不一樣。
  • 《壁花少年》:我們就是永恆
    壁花,本義桂竹香,生命力旺盛,生長於牆壁和巖石上。它代指聚會中坐在角落裡無人問津的女孩。《壁花少年》中的查理就是這樣害羞而孤獨的壁花少年。他有著超於常人的敏感,敏銳的觀察力,心思細膩。他一面厭棄地高中開學就開始倒數畢業的1384天,一面極度渴望去交流,去融入,去擁抱友情。他像只刺蝟伸出鼻子去試探詭譎的世界,在碰壁時迅速蜷起豎起刺保護自己柔軟的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