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積極布局康基、沛嘉 醫療器械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高瓴積極布局康基、沛嘉,醫療器械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近期,港股市場上迎來一家專注於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和配件的醫療公司公開招股,這家公司就是康基醫療。截至6月17日下午16:00,康基醫療已經獲得了243.57倍的孖展認購倍數,可見市場對其追捧熱情非常高。

  而翻看其招股書資料,康基醫療在招股前就獲得了七大知名機構作為基石投資者投資近1.65億美元(約12.79億港元),這七家機構中就有特別青睞醫療股的高瓴資本。

來源:招股書

  除了康基醫療以外,縱觀2019年以來高瓴布局的港股新股,其中沛嘉醫療-B啟明醫療-B的業務都專注在經導管心臟瓣膜醫療器械。可以看到2019年底上市的啟明醫療上市首日即大漲30%,上市至今累計漲幅高達94.7%。

  而2020年5月中旬上市的沛嘉醫療上市首日更是暴漲67.97%,上市至今累計漲幅高達102.47%。

來源:wind

  實際上,高瓴此前投資布局的醫療器械公司還有專注心臟和骨科器械的微創醫療以及專注骨科的凱利泰。高瓴的投資讓人不禁疑問,這家成功的基金公司看好醫療器械公司的投資邏輯何在?

  醫療器械高回報,成熟市場給與高估值

  目前全球最大的醫藥企業輝瑞製藥(強生含醫療器械所以未算),2019年收入為517.5億美元,淨利潤162.73億美元,市值為1855億美元(2020.6.16),PE(TTM)為11倍。

  而全球收入體量最大醫療器械上市公司是美敦力,2019年收入為305億美元,淨利潤46億美元,市值為1281億美元,PE(TTM)為27倍(2020.6.16),可以看出對於成熟企業,市場願意給器械公司更高的估值。

  從股價角度來看,輝瑞在1990年初的股價是1.25美元,美敦力為1.43美元,而2018年底的股價,輝瑞是43.27美元,美敦力為90.96美元,美敦力28年的投資複合收益為16%,而醫藥複合收益為13%,投資優質器械公司的收益不輸於優質醫藥企業,甚至更高。

來源:天風證券

  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去比對,包括像美股的其他一些醫療器械頭部公司如丹納赫(DHR)、碧迪(BDX)、史賽克(SYK)等,它們當下的平均估值水平都比輝瑞(PFE)、諾華(NVS)、吉利德(GILD)這些知名製藥企業更高。

  這原因何在呢?根據國外投資機構分析,這與製藥行業和醫療器械行業模式不同有關。

  對於製藥企業而言,化藥小分子由於分子結構公開,享受完專利期後,就有很多仿製藥廠進場,由於沒有研發投入,仿製藥價斷崖式下跌,原研藥廠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市場份額

  這裡面例子不勝凡舉,如默克的洛伐他汀(美降脂),1987年上市,第二年就突破2.6億美元的驚人收入,曾經作為全球降脂藥物的絕對領導者,在2001年專利到期後,當年的市佔率就從接近100%跌到不足0.5%,股價也慘遭腰斬。

來源:天風證券

  相比較而言,醫療器械公司在產品專利到期後沒有與模仿難度大,通常還能繼續享受器械產品的技術紅利。不僅如此,經過數據統計,醫療器械公司前期的研發投入相較製藥公司也會更低,投入產出比更高。

  以10-15年為周期,用營業收入除以研發費用,發現器械的平均投入產出比約為10-15倍,而醫藥為5-7倍。對比ROE情況,同樣能看到醫療器械研發投入的性價比更高。

來源:天風證券

  醫療器械選行業有講究

  醫療器械細分市場非常多,大類就可有數10個分類,每個分類又有更小的分類,因此器械的研究難度很大。所以這裡採取應不同的子行業容量和增速來綜合對比,尋找行業天花板高,同時生命周期又處於高速增長階段的子行業來重點關注。

  比如根據各個子行業的市場容量來看,醫療器械大致上可分為體外診斷、心臟病、診斷成像、骨科、眼科、整形類、內窺鏡、牙科、糖尿病、腎臟、醫用耗材等細分。

  據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細分市場規模來看,體外診斷、心臟病、診斷成像、骨科、眼科這五大類佔據市場規模最大,市場天花板也較高。

來源:天風證券

  而結合增速來看,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也就是啟明醫療、微創心通、沛嘉醫療等公司布局的行業方向,其增速在醫療器械子行業可謂一馬當先。所以高瓴資本積極布局也就不難理解了。

  根據全球TAVR公司龍頭愛德華測算,2018 年TAVR 全球規模達到35億美元,到2021年將超過50億美元,2024年或將翻倍,達7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2018-2024E)達到12%。

來源:華泰證券

  其他醫療器械細分中如體外診斷、心臟病學不僅有著較快的行業增長,其市場體量也都超過了70億美元。骨科、眼科市場規模都在40億美元以上,並且我國在該領域冒起的公司並不多。上述行業方向對於投資者選取投資標的有著不錯的參考作用。

來源:天風證券

  最後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容量為4450億元,同比增長20%,而2017年至2022年複合增長中樞為15%至20%,遠超過全球增長。

  我國目前的需求階段處於美國90年代的階段,未來10年保持10%以上的行業增速的可能性很大,投資者可以對這個行業中的公司重點關注。正如高瓴資本的張磊所說,其投資方向是在不確定性時代下尋找確定性。

(責任編輯:DF386)

相關焦點

  • 高瓴在賭什麼?
    那高瓴到底在投什麼?賭什麼?其邏輯又是什麼? 在醫療器械領域,高瓴既布局了綜合平臺型企業,比如邁瑞醫療和上海微創,也投資了細分領域型公司,比如專注心血管微創、運動醫學的凱利泰,骨科關節植入物頭部企業愛康醫療,還有沛嘉醫療、微創心通等創新型企業。 高瓴還是各大資本中唯一重倉寵物醫療市場的機構。
  • 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發布 高瓴投出CRO榜單前三甲
    高瓴在醫療版圖中的投資再結碩果。此外,在其它系列榜單中,高瓴投資的企業也有上榜,如健康元藥業上榜2019年度中國化藥企業TOP100排行榜,微創醫療上榜2019年度中國醫療器械(含IVD)企業TOP20排行榜。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三月份發布的《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榜單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上榜醫藥醫療行業,背後都站著高瓴,其中市值前十的企業,高瓴更是投資了其中的7家。
  • 2020盤點:高瓴資本「生物醫藥」布局有何變化,投資邏輯究竟是啥?
    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是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資本公司,由張磊先生創立,目前已發展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生物醫藥行業向來受到高瓴資本的青睞,投資了包括恆瑞醫藥、愛爾眼科、百濟神州、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甘李藥業等數十家知名企業。 2020年,高瓴資本在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動作?
  • TAVR賽道百舸爭流,風雲變幻|TAVR|醫療器械|賽道|瓣膜|脈瓣|導管|...
    2019年12月10號,杭州啟明醫療香港上市,首日市值達157億港元,主攻介入瓣;2020年5月15日,沛嘉醫療正式掛牌香港聯合交易所,首日總市值為157.391億港元。在高瓴同時下注看好之際,一時引發了IPO時強勁的跟風效應;其中啟明醫療超購300倍,沛嘉超購1100倍。
  • 首發丨押注喜茶、完美日記,1/3被投企業成獨角獸,高瓴創投憑什麼
    近日,頻頻出手的高瓴創投首次「官宣」,公布了其官方logo及投資成績單。數據顯示,高瓴創投早已布局在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體服務與原發科技創新、消費網際網路與科技、新興消費品牌與服務這四大重點領域,與大趨勢暗合。
  • 高瓴聯合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成立10億基金支持本土醫療大健康產業
    10月24日消息,今天在2020中國研究型醫院高峰論壇上,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與高瓴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成立「生命科學轉化基金」,一期規模10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中國研究型醫院建設、醫藥器械領域原發創新,構建行業生態,支持中國本土醫療大健康企業走向世界
  • 高瓴資本斥資6億再投醫療領域 高瓴資本投資了哪家公司?
    11月24日晚間,先健科技公告稱,引入戰投高瓴資本及德福資本。本次交易達成後,高瓴資本和德福資本分別累計持有先健科技6.06%和6.00%的股份,成為先健科技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將攜手先健科技進一步加速公司創新產品的發展以及國際化戰略布局的深化。
  • 深扒醫療器械行業細分十大板塊
    作者:userfield來源:雪球從仿製藥集採之後,大家就在醫療領域找其他市場大、增長快的細分賽道,從CRO/CMO、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原料藥,把有邏輯有業績的細分領域和公司都給了估值溢價。今天說說行業比較散的醫療器械領域。
  • 高瓴創投領投,禾木公司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高瓴創投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負責人易諾青表示,禾木公司作為國內神經介入的龍頭企業,在技術平臺的深度和多樣性方面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創始人王吉成博士帶領的團隊擁有多年技術研發轉化及產品商業化成功經驗,取得了多項專利。公司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引進全球領先技術,讓中國病患可以第一時間接受國際先進醫療技術。
  • 高瓴資本10億投資醫藥牛股!凱萊英有什麼魔力?
    (原標題:10億投資醫藥牛股!高瓴資本已浮盈2億多,凱萊英有什麼魔力?)「一波三折」之後,高瓴資本如願入股凱萊英,受此消息影響,凱萊英今日股價大漲,收盤漲幅為4.45%,收盤價為286.6元/股,創下歷史新高。「在中國的產業版圖中,醫藥醫療行業一定會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其所著的《價值》一書中寫道。這些年來,高瓴在大健康產業的總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200億元。
  • IPO日報|沛嘉醫療、開拓藥業通過港交所聆訊;Rimbaco暗盤高開30%...
    沛嘉醫療通過港交所聆訊據港交所披露,沛嘉醫療有限公司(簡稱「沛嘉醫療」)通過港交所聆訊。該公司專注於中國高增長的介入手術醫療器械市場,且為中國各經導管瓣膜治療醫療器械市場及神經介入手術醫療器械市場中的領先國內參與者。
  • 2020,高瓴紅杉都在投什麼?
    高瓴資本與紅杉中國是國內2020年收穫最多的兩家機構,高瓴資本被投企業共有27家成功IPO,紅杉中國收穫IPO企業數量達25家。 由此,也可以從這兩家投資機構投資版圖的背後,一窺市場的偏好與趨勢。
  • ...先健科技:配售完成,高瓴火速二次加倉的先健科技,市場在期待什麼?
    高瓴在兩周內,便成為了先健科技的第二大股東,第一大機構股東,在過往的案例中,這麼快速的布局甚為罕見,反映出了高瓴強烈看好的信號。01高瓴加倉,看中了什麼?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在日前出席的活動中公開表示,將堅定看好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機遇,他指出,在今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有望迎來寒武紀大爆發的時代。他重申:「高瓴的長期價值投資,不看一時得失,有能力去克服恐懼和貪婪,相信簡單的常識,堅持長期價值投資就是投入未來。
  • 醫療器械上市熱:未來的10年是醫療器械的黃金年代
    張一博:我們是2014年成立的投資機構,在2017年開始真正完全在醫療領域,新藥器械和服務領域都做出了不錯的投資,我主要是負責醫療器械,我本人之前是心內科的醫生,所以看的心內科的器械多一點,我們總體在醫療器械方面核心的邏輯會投細分賽道頭部企業,或者是有望成為頭部企業的公司,因為大家知道在醫療器械領域每一個細分賽道相對天花板很低很窄,只有1-2家能跑出來,這個是我們的核心邏輯。
  • 高瓴資本:長期主義和價值投資踐行者|第一財經CFV
    押注長期投資2020年以來,高瓴資本動作不斷。年初旗下投資主體珠海明駿完成格力電器15%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月6日,參與投資的公牛電器上市;2月16日,在再融資規則剛剛修訂之時,高瓴資本又迅速以23億元重倉CRO頭部企業凱萊英……再加上2月24日推出的創投業務,高瓴可謂「火力全開」。
  • 申淇醫療完成億元 C 輪融資 高瓴資本和濟峰資本領投
    原標題:申淇醫療完成億元 C 輪融資,高瓴資本和濟峰資本領投   今日消息,高值醫療耗材
  • 中國股市:醫療器械,是未來10倍股最多的行業
    創新藥的估值和選擇邏輯如果說A股95%以上都是垃圾,可能不會有什麼反對,在生物醫藥行業也是這樣的。即使2019年以來全體生物醫藥漲到泡沫化,依然堅持這種觀點。在一個板塊整體無差別上漲的情況下,平庸股票上漲來自於β,拉長時間,還是塵歸塵,土歸土。投資者應該保持清醒,思考一個經典問題:這一切到底是能力還是運氣?
  • 醫療器械企業境外上市常見法律問題分析
    如港股的康德萊醫械(1501.HK),開盤價27港元/股,2020年6月20日上漲至59.950港元/股;港股的沛嘉醫療(9996.HK),開盤價15.36港元/股,2020年6月20日上漲至31.250港元/股;2020年6月12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燃石醫學(NASDAQ:BNR),開盤價16.5美元/ADS,2020年6月20日上漲至28.79美元/ADS。越來越多的境內醫療企業意圖境外上市。
  • 為什麼高瓴資本會投資「低護城河」的遠大醫藥?
    這麼普通的一個藥企,高瓴資本為什麼會投資呢?高瓴資本到底看中它什麼呢?本文將為大家解讀。一、公司介紹遠大醫藥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醫藥企業,其核心業務是醫藥製劑及醫療器械,其中眼科是公司收入的亮點。數據來源:2019年遠大醫藥年報,富途證券整理1、醫藥製劑及醫療器械醫療製劑及醫療器械領域是公司營收佔比最大的板塊,是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公司的醫藥製劑和醫療器械主要用於治療耳鼻喉及眼科、心腦血管急救治療領域以及選擇性內放射腫瘤治療領域。
  •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在改變:由複製到創新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在改變:由複製到創新】在 9月17日下午的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DeviceChina2020)上,嘉賓們就醫療器械產業鏈現狀,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姜峰表示,我國醫療器械企業規模小而散,總體創新能力較弱,產業鏈主要被政策主導而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