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對國軍艦艇作戰細節經過

2021-01-18 華山穹劍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臺灣當局乘祖國大陸遇到暫時經濟困難之際,加緊了反攻大陸準備。從1962年開始,陸續派遣多股武裝人員滲透到祖國大陸,進行偵查和「心戰」活動,但多數還未上岸就被人民海軍殲滅。1965年上半年,臺灣當局整合了「國光計劃」中「海狼艇」「神斧大隊」等特務力量,合編為「兩棲行動突擊隊」,再一次掀起了武裝滲透高潮。當年,人民海軍與國民黨海軍在閩粵前線爆發了自炮擊金門作戰以來三次規模較大的海戰,分別是「五·一海戰」「八·六海戰」「崇武以東海戰」。

戰鬥中,人民海軍指揮靈活,戰術運用恰當,敢於近戰夜戰、海上拼刺刀,震懾了敵膽,取得了海戰的勝利。也正是通過這三場勝利,讓國民黨海軍認識到,現有實力難以執行反攻大陸任務,遂不再派遣大型艦艇進行挑釁,海峽兩岸也再未發生大規模海戰。

一、戰鬥經過

較量在戰前就已經開始。隨著人民海軍沿海觀察通信網逐步建成,國民黨軍艦隻能在晚上尤其是凌晨,利用夜幕掩護,進入我領海線進行滲透破壞活動。

東江號

五·一海戰1965年4月30日凌晨,東海艦隊收到情報,國民黨軍「東江號」獵潛艦已於29日晚由馬公啟航,駛往福建國民黨佔東引島駐防。30日19時25分,福建沿海觀通站發現該艦航行至東引島以東2海裡處,但發現該艦沒有駛往東引,而是往東北方向航行,向我福建福鼎的臺山列島駛來。兩個小時後,該艦仍在北駛,且距我臺山列島僅有18海裡。針對「東江號」的異常路徑,海軍福建基地分析敵有三種企圖,一是向東引島附近的我北礵島輸送小股武裝人員;二是在故意迷惑我指揮員,令我不能確定敵去向,待中途施放小股武裝人員;三是可能迷航。結合海軍判斷,福州軍區指示福建基地,「如敵靠近,準備打一下」。

此時,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正在福建指導工作,接到福建基地通報後,迅速命令該部「一百噸高速護衛艇高速出擊,於北礵方位100度,領海線附近攔擊敵艦,『南昌』艦和兩艘七十五噸高速護衛艇向臺山以南接敵」。十分鐘後,福州軍區指示福建基地,「艇隊立即出航,先進至北礵待機」。據此,福建基地定下作戰決心,以575、577兩艘一百噸高速護衛艇為第一戰鬥小組,以574、576兩艘同類型護衛艇為第二戰鬥小組,駛往東引島以北十海裡處追擊敵艦。考慮東引島還有國民黨軍兩艘軍艦,福建基地命令兩艘七十五噸護衛艇在東引島附近迷惑敵人,配合我突擊編隊行動。

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

30日22時23分,「東江號」突然轉向,折返回東引島,我三都港出發的艇隊對敵由追擊態勢轉為截擊態勢。為把握有利戰機,第一攻擊小組將航速提高到26節,第二攻擊小組位第一小組左後方,準備航至東引島以北十海裡處擔任側翼警戒任務。5月1日0時20分,敵艦位我艇隊正前方5海裡處,為截住敵艦,第一攻擊小組調整了航向,並將航速提高至28節。0時25分,第一攻擊小組577艇發現目標。0時38分,該艇發出識別信號,敵艦不予理睬。2分鐘後,第一小組開始射擊,敵艦開始向東南外海駛去。從0時57分至1時4分,第一小組兩次對敵射擊,壓制了敵艦反擊,敵艦中彈起火。1時15分,我距敵只有4鏈,迅即組織第四次射擊,一直打到距敵50米處,敵艦遭到重創,打開桅燈並連閃綠色燈光。射擊完畢後,577艇由於距敵太近,遂向右轉向,右後方575艇避閃不及,撞破577艇右舷,致該艇前機艙主機被淹沒,電源、雷達、電臺失效,操作失靈。針對577艇特殊情況,575艇不得不停止射擊,靠攏該艇,接收位該艇上的前進指揮所人員。2時5分,兩艇撤出戰區返航。

戰鬥打響後,第二小組迅速進入警戒陣位。2時10分,上級命令該部向一組靠攏,要一舉擊沉敵艦。該小組在接敵過程中,雖最近距敵只有1.8海裡,但並未發起攻擊,接返航命令後,即單獨高速返回。南昌艦帶領兩艘護衛艇也未完成接敵任務,戰鬥打響後,編隊距敵24海裡,已無法迅速趕到戰場,後於拂曉返回。

章江號

「八·六海戰」「五·一海戰」結束不久,臺灣當局又下達「海嘯一號」作戰命令,計劃派遣人員滲透到福建東山島,伺機破壞人民海軍觀通雷達站。8月5日15時12分,我金剛山觀通站發現敵艦兩艘,後經比對,確定是國民黨海軍「劍門」號、「章江」號。據此,南海艦隊定下戰鬥決心,以4艘護衛艇,11艘魚雷艇組成突擊編隊,以161炮艦為支援兵力,準備在廣東汕頭南澳島以東,福建東山島以南或者南澳島以南,南澎島以西海域打擊敵編隊。

6日0時31分,我護衛艇與魚雷艇到達預定會和海域附近。由於夜間航行,且魚雷艇未開啟雷達,雖然雙方相距很近,但未能發現對方,而岸上指揮所根據海圖認為兵力已會和,遂命令各部準備迂迴截擊敵人。從0時40分至0時58分,由於指揮所用不同的觀通站情報在海圖上標註敵我運動軌跡,未校對兩站誤差,雖然我艇隊實際距敵最近處只有3.8海裡,而圖上顯示有11海裡,岸上基本指揮所沒有改變最初的戰鬥決心,仍然命令我艇隊向東南航行,繼續截擊敵艦,而敵艦編隊已於0時52分,轉向北航行,我編隊與敵形成追擊態勢。

劍門號

1時42分,我護衛艇編隊追上敵艦。1時50分,敵艦先我射擊,未命中,我編隊還擊,並高速駛近敵艦。見此情形,「劍門」號開始向東逃跑,剩下「章江」號被我編隊咬住,很快中彈起火,後爆炸沉沒。魚雷艇第一梯隊6艘艇在此期間,兩艇因夜間航行不便觀察,誤認地方帆船燈為航跡燈而掉隊,其餘4艇在接近「」號過程中,因裝備故障和判別情況有誤,發射出全部5雷,未命中敵艦,後離開戰場。

「」號被擊沉後,「劍門」號仍在附近徘徊。魚雷艇第二梯隊5艘艇迅速投入戰鬥。護衛艇掩護魚雷艇接敵,並壓制住敵艦火力。5時20分,魚雷艇編隊佔領敵艦右舷80至110度、距離2-3鏈的有利發射陣位,將10枚魚雷全部打出,命中三雷。兩分鐘後,「劍門」號沉沒。

國軍「海軍司令」劉廣凱

「崇武以東海戰」「劍門」「章江」兩艦被擊沉的消息傳回臺灣後,震懾了臺灣當局,「海軍司令」劉廣凱被迫下野,成為戰事失利的替罪羊。到了當年11月,眼見海戰失利的陰霾已散盡,國民黨軍決定繼續派武裝人員,執行到祖國大陸的滲透破壞任務。11月13日14時10分,東海艦隊收到情報,國民黨軍「山海」「臨淮」兩艦(曾用名「永昌」「永泰」號)已於五十分鐘前由馬公啟航,駛往福建國民黨軍所佔烏丘島。該部隨即通報所屬福建基地做好戰鬥準備。根據敵艦運動要素,該基地決定以6艘護衛艇、6艘魚雷艇組成突擊群,另由4艘護衛艇擔任側翼警戒和救護任務,由3艘護衛艇擔任佯動任務,牽制附近東引島敵艦。

13日19時15分,我大霧山觀通站在距離69海裡處發現敵編隊以航速10節駛向烏丘,至戰鬥結束,敵艦運動軌跡始終被我掌握。21時,我突擊兵力會和完畢,海上編隊指揮員魏垣武確立戰鬥編組:以4艘一百噸護衛艇組成第一戰術突擊群,擔任主攻「山海」號任務;兩艘一百二十五噸護衛艇組成第二戰術突擊群,擔任牽制「臨淮」號任務;6艘魚雷艇為第三戰術突擊群,待護衛艇壓制敵火力後發展勝利。22時16分,各突擊群按編組依次出擊,準備截擊敵艦。

23時14分,我護衛艇雷達在右舷10度發現敵艦兩艘,距離10.5海裡,「山海」艦在前,「臨淮」艦在後,間隔7-8鏈。魏垣武決定護衛艇突擊群從敵間隔處突入,分割兩艦,而後各個殲滅。23時33分,我突擊群與敵交火,約兩分鐘後,我指揮艇和預備指揮艇相繼中彈,指揮所包括魏垣武在內有8名人員受傷,2名人員犧牲,在此情形下,我艇仍堅持對敵射擊。面對我方攻擊,「山海」艦加速向烏丘駛去,「臨淮」艦沿原來航向繼續向我射擊。23時36分,我艇隊集中攻擊「臨淮」艦,由於相對運動,很快失去火力接觸。兩分鐘後,魏垣武命令各艇停止射擊,召喚魚雷艇展開攻擊。4分鐘後,魏垣武由於傷勢較重,無法指揮,命令向預備指揮艇轉移指揮關係,但該命令未傳達下去,致使指揮中斷,各艇遂跟隨指揮艇遠離敵艦。

「臨淮」號被魚雷擊中

自23時52分至14日0時2分,魚雷艇第二攻擊小組進入戰場,並向「臨淮」艦發射全部4雷,均未命中。此時,「山海」艦已駛到烏丘,「臨淮」艦開始轉向南行駛。魚雷艇編隊指揮員張逸民為把握戰機,多次呼叫護衛艇壓制敵艦火力,便於魚雷艇進入攻擊陣位,但未能取得聯繫。在此情況下,張逸民決定依靠魚雷艇自身火力與敵周旋,以第三攻擊小組2艇攻擊敵艦,自己帶領第一攻擊小組2艇佯攻鉗制。

0時30分,第三小組進入敵艦90-100度、距離4鏈的有利發射陣位,1分鐘後,該組145艇在距敵1.9鏈處發射兩雷,命中敵艦尾部1雷,「臨淮」艦瞬間失去機動能力開始下沉。

「山海」號官兵為劫後餘生歡呼

第三小組準備重新發起攻擊時,我兩艘護衛艇趕到戰場,為避免自傷,兩艇撤出戰場。從0時42分開始,我2艘護衛艇從距敵5鏈處打到近50米,1時6分,終於擊沉敵艦。到凌晨1時06分,「臨淮」號最終不支沉沒於烏丘以南15.5海裡處。「山海」號見勢不妙臨陣脫逃,回臺後被蔣視為凱旋典範宣傳。

相關焦點

  • 1965年海峽兩岸八六海戰:那33名被抓的國軍海軍後來是何結局?
    1965年海峽兩岸八六海戰:那33名被抓的國軍海軍後來是何結局?文/文史紀事福州雞鳴,基隆可聽;伊人隔岸,如何不應;滄海月明風雨過,子欲歌之我當和。遮莫千重與萬重,一葉漁艇衝煙波。1965年是個值得注意的年份,這一年8月,南海艦隊和國軍海軍巡防第2艦隊展開了一場雙方海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8月5號清晨,巡防第2艦隊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章江號」從左營港出發,在傍晚時分行駛至福建東山島東南兄弟嶼海域,南海艦隊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做好準備。
  • 人民海軍70年:這些戰鬥精神,矗立海天之間
    1965年5月,該艇被國防部命名為「海上先鋒艇」。這艘在戰火中誕生、戰鬥中成長的英雄先鋒艇,經過戰鬥的洗禮和官兵的努力奮鬥,逐步孕育形成了以「勇當先鋒、敢於勝利」為核心內容的海上先鋒精神。南沙精神:南沙精神,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南沙官兵在收復南沙、建設南沙、保衛南沙實踐中形成的,是人民海軍愛艦愛島愛海洋精神的具體體現。在黨和人民的關懷下,南沙官兵經過佔礁、建礁、守礁等鬥爭實踐,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英勇作戰、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為主要內容的南沙精神。
  • 崇武以東海戰:解放軍用劣勢裝備擊沉國軍戰艦
    戰例  崇武以東海戰是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發生在福建沿海的一次海戰。臺灣當局在反攻大陸的圖謀破產後,改弦易張,實施所謂「政治登陸」和「突擊作戰」。1965年的海峽局勢正處在第3次「臺海危機」的最後階段。7月上旬,國民黨海軍經常派出艦艇在閩中漁場大肆抓捕大陸漁民進行襲擾活動。
  • 建國後至今一共有13次反擊作戰,分別是哪些?
    1950年9月18日,在陳賡的指揮下,越軍全殲東溪守敵,之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 又攻克七溪、諒山等地,邊界戰役大獲全勝。之後,越南與法國又進行了三次大戰,雙方互有損失。但在這三次戰役中越軍快速的成長了起來,作戰能力大大增強。時間到了1954年,越南軍隊在中國強有力的支援下。
  • 人民海軍的作戰實力如何評價?五百海裡內的巨人,遠洋的小夥伴
    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令人印象深刻,從20年前中國海軍幾乎沒有像樣的主戰艦艇,到10年前開始的裝備替代,再到現在以航母為核心的作戰體系初步形成,這一質變令人驚豔,放在十年前都幾乎難以想像。
  • 人民海軍第一戰——萬山海戰
    在我國海軍7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先後進行了1200多次大小海戰,擊沉、擊傷和復活敵艦船400多艘,擊落、擊傷敵機200多架。1950年,發生在廣東珠江口外萬山群島的海戰結束後,毛主席電令嘉獎:「這是人民海軍首次英勇戰例,應予學習和表揚」。
  • 新中國最大海戰:「八·六海戰」,殲敵最多、戰果最大
    55年前的今天,1965年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國民黨軍海軍進行了一次海戰,國民黨海軍在那場海戰中吃了大敗仗,此即所謂的「八六海戰」。吳瑞林中將回憶「八六海戰」「八·六海戰」之役時,我在南海艦隊作戰室,自始至終指揮建國海軍第一仗,當時我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南海艦隊司令。
  • 1974年的今天,人民海軍為馳援西沙,第一次穿越臺灣海峽
    深度摘要:中國海軍雖然在1974年西沙海戰中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出南海艦隊缺少大型水面艦艇的短板,因此中央急調東海艦隊3艘護衛艦直接穿越臺灣海峽,南下馳援。這也是人民海軍第一次穿越臺灣海峽,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 新國成立後,中國對外作戰有多少?至少也有九次!
    中國對外作戰,我們熟知的有抗美援朝。其實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對外作戰遠遠不止這些。小編就自己熟知的戰爭進行了梳理,也高達九次之多,那麼這些對外作戰都有哪些呢?在我們印象中這場戰爭中中國只提供軍事物資的援助,其實真實情況超出我們的想像,中國是向越南直接派出有軍事顧問的,當時進駐越南的有陳賡將軍、韋國清將軍、鄧逸凡將軍、梅嘉生將軍等等,直接參與領導了越南人民軍隊對法軍的作戰指揮。三、中緬聯合作戰1960年至1961年。
  • 海軍成立70年|八六海戰中參與指揮的王瑞昌獲表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官方微博@人民海軍 消息:今天(4月21日)上午,海軍在京舉行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大會,回顧70年來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奮鬥歷程,總結在戰鬥、建設、改革、轉型和軍事鬥爭準備實踐中形成的歷史經驗
  • 「3.14海戰」中的英雄火炮,人民海軍37毫米艦炮,60餘年發展歷程
    但是,人民海軍參戰的艦艇,無論是質量上,還是火力配備上,都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一改往日「小艇打大艦」的局面。當然,人民海軍的實力雖然佔據優勢,但是作戰中英勇頑強,敢於「海上拼刺刀」的作風並沒有改變。所以,37毫米艦炮在此次海戰中,依然發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據越南方面的參戰人員回憶,在海戰中人民海軍用密集的炮火,將越南艦船打的千瘡百孔,估計這很可能是出自37毫米艦炮的「傑作」。
  • 新中國海軍史上戰果最大的海戰,「八六海戰」讓蔣介石震怒
    一九六五年,從臺灣左營港出發駛往福建省東山島的國民黨海軍第二巡防艦隊的大型獵潛艦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企圖向大陸輸送特務,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得知消息後,南海艦隊司令立即報告總參謀部,立即下令做好作戰準備。人民解放軍參戰艦艇於8月5日啟航,駛向預定殲敵海域。
  • 海上拼刺刀,擊沉敵人兩艘獵潛艦,中國海軍八六海戰揭秘戰揭秘
    故事主角麥賢德的英雄事跡,就發生在1965年8月6日的大海戰中。  此戰擊沉國民黨海軍兩艘軍艦,170多名官兵死亡,30多人被俘,僅有5名士兵逃回臺灣,可以說是我軍最大的一次海上殲滅戰。  、軍艦運送等方式向大陸派遣經過嚴格訓練的特務。
  • 威震海疆(二):揭秘1965年崇武海戰之國民黨敵艦深夜來襲
    其實當時國民黨對漁民的抓捕行動和騷擾是不下於240次,這也給當時的大陸沿海造成了極大的不安全和不穩定的氣氛,也是給蔣介石為反攻大陸做的準備。1965年11月12日、13日,國民黨 「永昌」號護航炮艦與大型獵潛艦 「永泰」號先後從馬公隱蔽出航,駛往烏丘嶼。當時,位於崇武北側的烏丘嶼是由國民黨軍控制。
  • 人民海軍歷史上的若干個第一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首次為海軍題詞1949年8月28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為海軍題詞。 第一批水面艦艇大隊組建1949年11月8日,以華東海軍學校第五、第一大隊為基礎,組成第一、第二艦艇大隊,各轄艦艇10艘。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不可一世的海軍力量,曾經最高綜合噸位達到120萬噸位列於世界第三,但日本海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役的亮點確實不多,1941年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卻陰差陽錯的正面挑戰了,當時位於美洲的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行在一次無差別擴大,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絞肉機之中,日本海軍在巔峰時期的唯一作為就是主動出擊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
  • 共和國海軍首次出徵深藍!鄧小平一招妙棋,贏得西沙40年和平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自此,新中國有了自己的人民海軍。從1949年成立人民海軍,共和國海軍便是在炮火中誕生,在戰爭中磨礪,在血與火中成長。長期以來,人民海軍的主要任務是掃清海疆國民黨的騷擾以及防備美帝國的侵襲。
  • 雷伊泰灣海戰『』:太平洋戰場日本海軍的滅亡之戰
    本期就跟您聊一聊這場摧毀日本海軍有生力量的雷伊泰灣大海戰。 1944年下半年,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激戰正酣,美國為了打破日本在太平洋的壟斷優勢,通過馬利亞納群島海戰,已經從日本的海上國防圈上拉開了一道口子。
  • 中國海軍建軍以來,前50年靠「空潛快」:四種艦艇撐起半邊天
    時間步入2000年以後,中國海軍似乎突然轉了個彎,從"空潛快"逐漸走向"空前快"。以往的"空潛快"是指以海軍航空兵、海軍潛艇兵和能夠憑藉良好的機動性快速部署到近海海域的小型艦艇,而如今的"空前快"、"下餃子"便是形容如今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了。
  • 我國第一代飛彈驅逐艦退役,曾是90年代人民海軍「外交明星艦」
    【編輯/李影 統籌/王梅梅】8月28日,人民海軍湛江艦和珠海艦舉行了退役儀式,至此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代飛彈驅逐艦全部退出現役。據了解,在49年的服役過程中,051系列驅逐艦佔據了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曾支撐起中國海防任務。此次退役的「珠海」艦多次執行戰備巡航、出訪、迎外等重大任務並創造多項紀錄,被譽為90年代人民海軍的「外交明星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