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至今一共有13次反擊作戰,分別是哪些?

2020-12-23 大郭小申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強大的祖國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和平的環境,讓我們在這樣的環境裡安居樂業。

其實有一句話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我們享受祖國為我們營造的和平環境裡面,卻不知有無數先烈用鮮血為我們擋住了一次次的外部侵略與衝突。絕不讓侵略者邁入祖國一步!才有了我們的安居樂業,歲月靜好。

下面就為大家歷述一下,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為了領土完整和人民安全而進行的13次對外作戰。讓我們一起回憶,先烈們為了祖國和人民如何一次次禦敵於國門之外。

1、援越抗法戰爭

(1950年8月至1954年5月)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這給已經陷入絕境的胡志明以及其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很大信心。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越南曾為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法國岌岌可危,已無力東顧越南。

二戰後法國實力慢慢恢復,於是捲土重來,要重新殖民越南。

1945年9月23日,法國在越南西貢故意挑釁,越南全國抗戰開始。

剛開始,法國派出約8萬餘人,而胡志明的越盟武裝約4萬人。到了1947年,法國的兵力增至10萬多,並逐漸形成對越盟武裝的包圍。進入1948年,胡志明所領導的越軍不論是糧食還是武器彈藥,都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1950年,胡志明秘密來到中國向中國求援。

而這時的新中國剛剛建立還不到半年,中國決定在各個方面援助越南。

首先,在中國境內,為越南建立一支裝備齊全的正規軍,於是越軍1.2萬人進入中國訓練這個工作由後來成為開國中將的周希漢負責。

周希漢

並且向越南軍隊提供了包括糧食,武器,彈藥,藥品,通訊器材等各個方面的全套最新裝備。緊接著又組織了上百名師團營級軍官組建軍事顧問團,開赴越南,為越南提供戰略戰術方面的支持。

1950年7月9日,又派遣陳賡親赴越南,全身心投入到中越兩國對抗法軍的戰略計劃中。

從4月到9月,中國向越南提供了各種步槍手槍1.4萬餘支,輕重機槍和衝鋒鎗1700餘只山炮、迫擊炮、火箭筒等300餘門,糧食2800餘噸,還包括大量的武器彈藥,藥品被服等。

1950年9月18日,在陳賡的指揮下,越軍全殲東溪守敵,之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 又攻克七溪、諒山等地,邊界戰役大獲全勝。

之後,越南與法國又進行了三次大戰,雙方互有損失。但在這三次戰役中越軍快速的成長了起來,作戰能力大大增強。

時間到了1954年,越南軍隊在中國強有力的支援下。越南政府的武元甲和中國顧問後來的開國上將韋國清決定:

5月1日向奠邊府發起總攻。

法國軍隊接連失守。

5月7日,奠邊府法軍在越軍強大火力下,精神徹底崩潰,紛紛投降。

1954年5月7日下午5:40,越南金星紅旗在奠邊府升起,法軍投降。

至此,在中國有求必應的戰略支援下,越軍取得了抗擊法軍的勝利。

援越抗法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援外行動,比抗美援朝還要早幾個月。由於行動絕密,這次中國的援外行動基本上沒有公開宣傳。

2、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抗美援朝戰爭,又被稱為新中國實際意義上的開國第一戰。

抗美援朝的歷史,很多朋友都比較了解,這裡就不過多贅述。

但要提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是在新中國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開展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與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的工業國之間的較量。雖然最終的結局是平手,停戰。但對於中國來說已經贏了。

美國一個師有800門炮,中國志願軍三個師才有50多門炮。就是在這樣極度不利的情況下。幾個星期的時間就把美國人趕了幾百公裡,從鴨綠江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在朝鮮,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兩年零9個月的的生死較量中,以36.9萬餘人的巨大犧牲,擊斃、擊傷、俘虜第71萬餘人。

美國在韓戰中的戰爭費用高達400億美元,作戰物資消耗達7300餘萬噸。

正如毛主席所說:「那麼厲害,有那麼多鋼的美國人,也只是如此。」

抗美援朝一戰打出了國威,軍威,粉碎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再也沒有哪個國家不對中國刮目相看了。

3、中緬邊境警衛堪界作戰

(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

1950年初,陳賡率第四兵團圍殲滇南地區的國民黨26軍、第八軍、第九軍。三軍大部被殲,殘部逃入緬甸境內。

其中一支是第八軍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率領700餘人和流亡於緬甸的遠徵軍第六軍93師200餘人。

另外一支是第二十六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的600餘人。

這兩股殘軍在緬甸會合,中間又加入從雲南逃出來的散兵土匪,地主武裝。殘軍很快擴充至3000餘人,成為金三角地區最大的一股武裝力量。

殘軍的迅速壯大,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於是派第八軍軍長李彌收編各路武裝,組成「」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到了1951年5月殘軍已達近萬人。

1960年緬甸政府與我國政府籤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兩國開始就邊界問題進行勘定。

但是中緬兩國邊界上的國民黨殘軍,讓雙方勘界困難重重,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證。於是緬甸政府請求我國,兩國共同出兵殲滅這股國民黨殘軍。

1960年11月4日,中緬雙方籤署《勘界警衛工作協議》,根據協議,我解放軍部隊可以入緬作戰20公裡。雖然這條協定對我解放軍部隊有極大的約束性,但11月14日,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入緬作戰殲滅殘餘國軍的作戰命令。

人民解放軍隨即開赴前線。

作戰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0年11月22日凌晨,我人民解放軍越過國境,採取遠程奔襲和迂迴包圍的戰術與12月20日將20公裡以內的國民黨殘軍基本被肅清。此次共殲敵467名。

第二階段,由於殘軍感覺與解放軍力量相差太懸殊。不敢與我解放軍作戰,轉而全力攻打力量較為弱小的緬軍,緬軍難以支撐,於1961年1月18日晚,向我人民解放軍提出,解放軍可以配合緬軍殲滅20公裡以外的國民黨殘軍。於是,軍委研究後,於1961年1月下旬,我人民解放軍在20公裡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100裡。

國民黨殘軍自覺不敵,向寮國境內撤退。

我人民解放軍於1961年2月9日全部撤回國境內。

此次作戰解放軍數清了作戰區域內的國民黨軍參與協助,緬方收復了被蔣介石軍隊盤踞了10餘年的3萬餘平方公裡,近30萬人的區域。保障了中緬聯合勘定國界線的順利進行。

這也是我人民解放軍參加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叢林戰。雖略顯經驗不足但也為以後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等戰役積累了豐富的叢林作戰經驗。

4、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

中印兩國在歷史上是傳統友邦,兩國的國界線也均按傳統的習慣線進行劃分。但英國殖民者統治印度之後,在我國西藏地區公然捏造一條「麥克馬洪線」。企圖將我國領土從祖國分裂出去。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竟然要求中國承認「麥克馬洪線」。

尼赫魯

1959年3月尼赫魯竟公然又向中國政府提出要求,「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裡以及中段邊境2000平方公裡和阿克塞欽地區約12.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歸印度。並聲稱是中國侵佔了印度的領土。

中國政府嚴辭拒絕。

在中國以各種方式希望和平解決的過程中,印度竟然公然在邊境開槍打死我軍士兵。並頻繁派偵察飛機,侵犯我國領空。

我國政府極力克制,在看到和平解決無望的情況下,為了主權完整,毛主席指示:對印軍的入侵,絕不退讓。但毛主席還是希望兩國不要兵戎相見:力爭避免流血。

面對我國政府的態度,印度政府卻步步緊逼,毫不退讓。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委決定西藏,新疆的邊防部隊立即進入戰備狀態。

由西藏軍區組成西藏軍區前進指揮部。

由新疆邊防部隊組成新疆軍區康西瓦指揮部。

至此東西兩段兵力已部署完畢。

我兩大邊防部隊於1961年10月20日奉命開始自衛反擊。

經過幾天作戰,

西藏邊防部隊全殲印軍第七旅收復大片領土。

新疆邊防部隊全殲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地區的印軍。

印軍俘虜

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為緩和局勢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但印度政府置若罔聞。並繼續增兵達3萬餘人。並於1961年11月14日和16日再次在兩線發起全線進攻。面對印軍的如此態度,我國政府決定再次反擊。

西藏邊防部隊經過幾日戰鬥,殲滅印軍大部。

新疆邊防部隊更是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全部拔掉印軍侵入我國領土的印軍據點。

1961年11月21日,我國政府宣布全線停火主動後撤。並將在作戰中繳獲的武器,車輛,軍用物資及被俘虜的印軍人員,全部交還印軍。

至此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結束。

5、援越抗美作戰

(1965年5月~1973年8月)

1954年7月,包括中美蘇法在內的26個國家,在瑞士日內瓦籤署關於中南半島的和平協定。由胡志明領導的北越獲得解放,但越南南方仍有法國統治。

1955年,由美國扶持的吳廷琰廢除由法國扶持的南越國家元首,末代皇帝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國(以下稱南越)。

美國試圖將南越變成自己的軍事基地,這激起了南方人民的奮起反抗。為了消滅越南南方的武裝力量,美國開始大力扶持南越反動軍隊。

1964年8月,美國藉口自己的軍艦在北部灣海域受到了北越海軍的襲擊,於是大肆轟炸北越。並派遣部隊進入南越直接介入越南的南北越南解放戰爭。

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胡志明請求中國擴大對越南的援助。從1965年5月開始,中國先後派出防空部隊,工程兵部隊,鐵道兵部隊,後勤部隊等共32萬人支援越南的抗美戰爭。

至1973年8月中國軍隊回國,這期間中國無償向越南援助飛機170餘架,坦克500餘輛,汽車1.6萬餘輛,火炮3.7萬餘門,槍枝216萬餘支,艦船140餘艘。子彈炮彈合計近13億發。

中國對越南抗美救國戰爭能夠取得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6、「八·六」海戰

(1965年8月6日)

國民黨軍退守大陸後,就不斷襲擾大陸。

1963年下半年,國民黨軍組織海上襲擊隊,以小股武裝襲擊我人民解放軍的艦艇,非常猖獗。

1965年下半年,連受打擊的國民黨軍決定動用大型海軍戰鬥艦艇襲擾大陸。

1965年8月5日,南海艦隊接到通報,國民黨軍兩艘大型艦艇即將對我軍海域進行襲擾。

8月5日夜,我人民解放軍編隊艦艇起航。

8月6日,與敵艦遭遇,敵艦率先開火。我人民解放軍艦艇部隊奮起反擊,經過3小時43分的鏖戰。將國民黨軍兩艘艦艇擊沉。

「八·六」海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解放軍海軍最大一次海上殲滅戰鬥的勝利。戰役結束後,毛主席親切接見了有功人員。

被俘的「永昌號」部分官兵

7、崇武以東海戰

(1965年11月13日至14日)

「八·六」海戰之後,國民黨軍賊心不改,於1965年11月13日,派遣大型獵潛艦「永泰號」,和護航炮艦「永昌號」。從澎湖列島出發,準備襲擾我福建沿海地區。

我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獲悉此消息後,迅速組成突擊編隊準備出擊。

1965年11月13日24時左右在福建崇武以東海域發現敵艦,我艦隊迅速反擊。

至14日1:00左右,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鬥,分別將國民黨軍的兩艘艦艇擊沉。

8、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

(1969年3月)

珍寶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中蘇關係惡化之後,蘇聯開始不斷挑釁,尤其是在邊界線上。

1969年3月,為了防止大規模戰爭爆發,瀋陽軍區在獲得中央批准之後,陳錫聯將軍開始部署珍寶島反擊戰。

1969年3月2日,我中國邊防部隊登上珍寶島執行正常的巡邏任務。而此時的蘇軍發現島上有中國部隊,立即派出裝甲車等共70多人的軍隊急速向珍寶島駛來。蘇軍不顧我邊防部隊的一再警告,開槍射擊我邊防戰士。我邊防部隊6人傷亡,被迫反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入侵我珍寶島的蘇軍被我軍擊退。

1969年3月15日凌晨,賊心不死的蘇軍,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60多人的蘇軍又想從北端侵入珍寶島,被我英勇的邊防部隊再次打退。

早上10點左右,蘇軍又出動6輛坦克,5輛裝甲車,從南北兩側再次逼近珍寶島。我英勇的邊防部隊戰士奮起反擊。多輛坦克及裝甲車被我軍擊毀。

下午1:30左右,蘇軍對我方陣地進行連續兩個小時的炮擊,之後,蘇軍又派出十輛坦克和十四輛裝甲車共100餘人,再一次向珍寶島襲來。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再次成功粉碎蘇軍的進攻。

3月17日蘇軍又派出70多人的步兵部隊,企圖向珍寶島上鋪設地雷。被我英勇的中國邊防部隊以猛烈的炮火又一次擊退。

至此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結束。此戰斃傷蘇軍230餘人,我軍陣亡71人。

9、援老抗美防空作戰

(1969年3月7日至1973年11月)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援越抗美的同時,唯恐天下不亂的美帝國主義又在寮國製造動亂。

為了更好的讓中國對寮國援助的物資順利到達寮國,寮國政府請求中國政府在寮國北部修建公路。於是中國政府先後派出11萬人的築路大軍為寮國人民修建公路。

為了防止道路和施工人員被美軍飛機轟炸,應寮國政府要求,中國政府自1969年3月7日開始,先後派出2.1萬餘人的高炮防空部隊進入寮國保護道路和施工人員的安全。

至1973年11月中國高炮防空部隊回國,中國高炮防空部隊擊落擊傷美國軍機共計59架。圓滿完成支援寮國人民抗美救國的鬥爭。

10、西沙群島自衛反擊作戰

(1974年1月19日至20日)

南海自古就是我國的海域,很自然南海中的各個群島,自然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

但是,上世紀50年代,尚未被北方越南統一的南越政權,卻大肆侵佔我南海島礁。、

至1974年,已有幾十個島礁被南越政權侵佔。

我國政府提出嚴正警告,但南越政權置若罔聞,繼續派軍艦侵佔我西沙島礁,並在甘泉島強行取下中國國旗。

為保衛國家領土主權,1974年1月17日,我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組成艦艇編隊巡邏西沙。

1月19日10點左右,南越4艘艦艇同時向正在巡邏的我南海艦隊巡邏艦艇編隊首先發起攻擊。我艦艇編隊被迫自衛反擊。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擊沉敵艦一艘,擊傷三艘。

為防止南越艦隊再次入侵,1月20日,南海艦隊迅速調集艦艇15艘和4個步兵連,於1月20日9:30左右向被南越侵佔的島礁發起攻擊。經過近4個小時的戰鬥,收復被南越部隊侵佔的我國島嶼。

西沙自衛反擊戰,沉重打擊了南越當局,維護了我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11、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越南胡志明主席去世之後,親蘇派當政,親華派招致排擠。親蘇派打擊國內的華人華僑,侵佔本屬於我國固有領土的南海島礁。中蘇關係惡化之後,中越關係迅速升溫,受到蘇聯援助的越南號稱「世界第三強國」。不可一世的越南走上了侵略的道路。越南侵略寮國和柬埔寨,妄想建立自己主宰的聯邦。並在蘇聯的支持下不斷的侵佔中越邊境的中方領土,在中越邊境挑起事端。

背信棄義的越南,讓中國人民極度憤慨。

為了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以及支援寮國柬埔寨的反侵略戰爭,1978年12月8日,我國政府發布命令,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分別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以消滅邊境的入侵越軍。

反擊戰分東西兩線:

東線由許世友上將指揮。

西線由楊得志上將指揮。

經過近一個月的激烈戰鬥,我邊防部隊深入越南境內達40公裡,徹底消滅了解放軍佔領區內抵抗的越軍地方部隊。

至1978年3月15日,我人民解放軍最後一支部隊撤回國內,中越自衛反擊戰以我軍勝利結束。

12、老山輪戰

(1984年4月28日至1993年4月1日)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不甘心失敗的越南依然多次騷擾中國邊境。

他們向中國境內發射炮彈4萬餘發,致使邊境上的中國人民被迫遠離家鄉,數10萬畝的土地無人耕種。數萬名學生不能上課。各族人民忍無可忍,強烈要求我人民解放軍嚴懲越南侵略者。

反擊戰後,越南侵略者趁我軍撤退之際,趁機又對我老山地區進行侵佔。

1984年4月28日,昆明軍區以猛烈的炮火一舉收復老山地區。

從老山戰役開始,至1993年4月1日止, 為了沉重打擊越南侵略者,同時也為了檢驗部隊的作戰能力。我軍先後調動昆明軍區,南京軍區,濟南軍區,蘭州軍區,北京軍區,成都軍區等6個軍區,先後來到前線進行輪流作戰。

張萬年上將

此次輪戰不僅徹底打擊了越南侵略者,更使我人民解放軍在實戰中得到了歷練。

近10年的輪戰,為我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指揮人才。如張萬年上將,梁光烈上將,廖錫龍上將等。

13、南沙海戰

(1988年3月14日)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中國政府在南海建立一座海洋觀測站。

1988年3月13日,正當我考察人員在赤瓜礁等島礁進行考察的時候,3月14日,越南三艘艦船悍然進入赤瓜礁海域進行挑釁,並強行登陸我國擁有主權的赤瓜礁,插上兩面越南國旗,並向我考察人員開火。我方人員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反擊。

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海戰中,我軍以一人輕傷,收復9個島礁的戰績擊沉敵艦兩艘,重傷一艘,俘虜40多人,擊斃約400人,獲得完全勝利。

以上就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進行的一系列自衛反擊性的對外戰爭。展示出了中國軍隊在祖國和人民受到威脅的時候,義無反顧的投身到反擊侵略者的戰爭中。

這些反擊戰取得偉大勝利,不僅有英勇的解放軍得當的戰術指揮,更有身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領袖們偉大的戰略支撐。

他們為了祖國安全,為了人民財產安全,為給人民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環境,默默的付出著。

就像開頭說的那樣一句話一樣,歲月靜好下,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致敬先烈,致敬先輩。

相關焦點

  • 建國以來,新中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除了抗美援朝,還有哪6次?
    解放軍第三次出境作戰—— 中緬聯合作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次出境作戰,則是許多人可能不清楚的中緬聯合作戰。 解放軍第五次出境作戰——援越抗美 第5次跨出國境作戰,仍是幫助越南。 在中國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之下,越南共產黨取得了對法國殖民軍的決定性勝利。
  • 葉挺獨立團13名營連長,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1924年11月,我黨從黃埔一期畢業生中抽調一百多名黨員作為骨幹,組成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1925年11月,我黨爭取了第四軍十二師三十四團的番號,將鐵甲車隊成建制轉入三十四團,原鐵甲車隊隊員全部升一級使用。再從黃埔軍校前三期畢業生中調派大量黨員充實隊伍。11月25日,這支部隊在廣東肇慶正式成立,全團有2100多人,設三個營及團屬機槍連、偵探隊。
  • 建國後中國共擊落多少外國入侵飛機
    縱觀1949年後中國軍隊在防空方面的努力,擊落入侵飛機的頻率並不低。建國初期,中國防空力量薄弱,對入侵領空的美軍飛機無可奈何建國伊始,中國軍隊防空力量非常薄弱,可升空作戰飛機僅113架,其中還包括運輸機、通訊機和教練機等,就作戰能力而言,這些飛機僅夠將就保衛北京。
  • 建國後,我國共7次對外出兵,除抗美援朝外,還有哪六次
    因為有切身感受,所以我們更加渴望和珍惜和平生活。新中國建立後,我們推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但有時候,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國人民熱愛和平,但當我們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我們也會勇於亮劍,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1949年之後,我國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曾7次對外出兵,除了家喻戶曉的抗美援朝外,還有哪6次?
  • 東野部隊的一支主力師,對外反擊作戰的精銳,一場戰鬥都沒落下
    東北野戰軍是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最強大的一支部隊,由於我軍戰爭初期採取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因此大量的八路軍、新四軍的精銳部隊都陸續開赴東北,基本上這些精銳的部隊,後來都成為東野的精銳力量,隨著陸續的改編,東野後來成立了12個軍,加上長春起義的第60軍,後來改編為第50軍,東野部隊的主力軍就達到了13
  • 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除抗美援朝,還有哪6次?
    在此後的二十多年間,我國為了維護自身主權,不得不七次出兵,跨出國門到境外作戰。第一次作戰是援越抗法戰爭。二戰以後法國人並不希望看到越南獨立,於是向越南全面發動攻擊。1950年1月,胡志明秘密訪問新中國,並向中國求援希望中方可以派遣軍隊幫助越南抵抗法國。經過深思熟慮,偉人同意了胡志明的要求。
  • 建國後,蘇州劃出、撤銷的縣有哪些,最可惜的為哪座?
    蘇州歷史悠久,今江蘇省名中的「蘇」就來自蘇州,歷史上蘇州曾為吳國故都,秦朝設吳縣,歷代先後有會稽郡、吳郡、蘇州、平江府、蘇州府等設於此,清及民國時也曾為江蘇省會,現在蘇州為江蘇省地級市,轄有5個區,代管4個縣級市。蘇州5區4市的政區格局為建國後歷經複雜政區沿革形成,新中國七十年來,蘇州政區有何變遷,曾經劃出、撤銷的縣級建制有哪些,哪個最為可惜呢?
  • 新國成立後,中國對外作戰有多少?至少也有九次!
    中國對外作戰,我們熟知的有抗美援朝。其實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對外作戰遠遠不止這些。小編就自己熟知的戰爭進行了梳理,也高達九次之多,那麼這些對外作戰都有哪些呢?在我們印象中這場戰爭中中國只提供軍事物資的援助,其實真實情況超出我們的想像,中國是向越南直接派出有軍事顧問的,當時進駐越南的有陳賡將軍、韋國清將軍、鄧逸凡將軍、梅嘉生將軍等等,直接參與領導了越南人民軍隊對法軍的作戰指揮。三、中緬聯合作戰1960年至1961年。
  • 建國後,我國收回了哪些領土,最大的地方是這兩個城市
    當時我國有很多領土由於歷史的原因被外國佔領。新中國成立後,一直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收回了眾多領土。我們看一下一共收回了哪些領土。首先是銀龍島全部和黑瞎子島一半。這兩個地方是由於1929年中東鐵路時間導致的,張學良和蘇聯開戰,結果失敗,這些地方被蘇聯佔領。2004年,我國和俄國協商,收回了銀龍島全部和黑瞎子島西部。這件事徹底結解決。
  • 建國後的三十年間,我軍為美國設立兩條紅線,至今沒被打破
    一是從獨立戰爭階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階段;二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階段,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通過獨立戰爭迅速擺脫了英國人在北美大陸的統治,得以迅速積累原始資本。通過南北戰爭,打破黑白雙方的相對平衡,使得美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 詹姆斯13次入選最佳一陣,杜蘭特庫裡倫納德,加起來一共11次
    詹姆斯13次入選最佳一陣,杜蘭特庫裡倫納德,加起來一共11次 18-19賽季,詹姆斯離開騎士,加盟了湖人。
  • 建國後的滕縣專區,比現在大太多,有1市13縣
    山東最早為地理名詞,金代時有山東東、西兩路,始成為政區名,到明朝建立後山東正式設省。山東設省後省域較為穩定,但在建國初期,由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特殊的形勢,山東轄區與現在及明清時差別較大,這一時期就有一滕縣專區,轄有今山東、江蘇兩省的十多個縣。
  • 高建國:戎馬倥傯保家衛國
    高建國,霍州煤電退休職工,現年92歲,72年黨齡。他曾戎馬倥傯,歷經槍林彈雨,多次立功受獎。高建國17歲參軍,先後參加了雁北、綏遠、熱河、保南、正太、青滄、保北、清風店、石家莊、冀熱察、太原、寧夏等多次戰役及抗美援朝戰爭。在解放寧夏戰鬥中,高建國榮記大功一次。
  • 中國建國72年,陸上鄰國發生了15場戰爭!中國都是什麼態度?
    自新中國建國以來,72年間,中國的周邊一共先後爆發了多達20餘次大規模的戰爭,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周邊安全。那麼這些戰爭又都是怎麼爆發的?最終的結果如何?中國對於這場戰爭的態度又是怎樣的?中國周邊國家示意圖01 東亞地區2場東亞以及東北亞地區,建國以來,主要發生了2場戰爭,而且兩場戰爭都與中國密切相關,分別是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1969年的珍寶島衝突。
  • 馬祖守軍反擊作戰演習,與其說反擊不如說保命
    環球網12月13日報導,由於解放軍連續數月在黃海、東海以及南海北部地區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臺「馬祖防衛指揮部北高守備大隊」在北竿塘歧村進行夜間裝甲車機動演訓,模擬在解放軍對馬祖展開登陸作戰的情況下,多輛CM21裝甲車搭載臺灣軍隊躲進坑道伺機對我軍展開反擊作戰。
  • 建國後授了什麼軍銜呢?
    各時期最高軍職分別為紅軍團政委、八路軍旅長、解放軍軍長,建國後最高軍職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內蒙古軍區 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各階段最高軍職分別為八路軍團政委野戰軍軍政治部主任。建國後曾任華東軍區(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空軍政治部副主任、南京軍區副政委。1964年晉升為少將。
  • 古代的柔然,契丹,西夏,現在分別是哪些省份?
    古代的柔然,契丹,西夏分別是現在的哪些省份? 柔然是公元四世紀後期至六世紀中葉,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部落制國家,當時正是東晉十六國後期和南北朝對峙時期。鼎盛時期的柔然疆土遼闊,北達貝加爾湖,南抵陰山,西及準噶爾盆地,因此,古代的柔然應該是現在的外蒙古,內蒙古,俄羅斯靠近外蒙一帶。
  • 南京市行政區劃史,江寧縣延續至今,建國後句容分離
    東漢改為湖熟縣,東吳改為典農都尉,後復為縣。隋朝初期廢,未延續下來。西漢時,堂邑縣曾改為侯國。首任堂邑侯為陳嬰,其後人中有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之前的建鄴縣和秣陵縣此時均被併入江寧縣,江寧縣也遷至今南京市區。上圖中的丹陽郡,我想大家都猜不到他行政建制的來源。他是揚州行政建制的延續,沒錯,就是在漢朝的那個揚州,曾經管轄東南半壁的揚州。揚州在南北朝時期轄區越來越小,隋朝時先改為蔣州,後再改為丹陽郡,便是上圖的行政區劃。
  • 中原野戰軍改編後,下轄9位軍長分別是誰?後來有1人是大校軍銜
    那麼在這次改編裡,二野下轄的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最後又是什麼軍銜呢? 同樣的也在朝鮮戰場上大展身手,先是擔任志願軍12軍軍長參加第五次戰役,後又擔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 1955年曾紹山被授予中將軍銜。
  • 新四軍的28個營,營長在建國後,分別獲得了什麼軍銜
    即國共在第二次合作期間達成共識,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將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的隊伍,所以說新四軍由南方的八個省的遊擊隊組成,27個營加上4個支隊總共28個營,這些人總共統計有一萬多人,大約六千多的槍枝。曾經在幾個著名戰役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