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禵,清世宗雍正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在允祚早殤之後,他也成為了雍正帝唯一的胞弟!但奇怪的是,允禵與雍正帝的關係一直非常淡漠,反倒是跟雍正帝的政敵允禩打得火熱,這又是為什麼呢?
早年的允禵恐怕還談不上與允禩結盟,充其量就是與允禟、允䄉年齡比較接近,從小就跟允禩等人走動得比較勤罷了。畢竟允禵與胞兄雍正帝相差了十歲呀,加上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一碗水不端平,兄弟關係淡漠也是正常的。
暗藏野心的允禵
在康熙五十七年出任撫遠大將軍之前,表面看允禵還是相當安分的,甚至被劃入了所謂「八爺黨」——允禩集團,他並沒有表現出過多地野心和對皇位的覬覦。其實也可以理解,康熙五十七年之前,允禵爵位不過貝子而已,手裡既沒有實權,也沒有允禟那樣的金主」支持,他別無選擇,只能像其他皇子一樣站隊而不是獨當一面、自己出來爭儲。
因為與允禩、允禟等人年齡差距較小,自幼就走得比較近,所以允禵與他們的親密程度要遠高於雍正帝,早年的允禵與允禩還談不上結盟,充其量就是走得比較近而已。二人真正結盟是因為一個偶然事件,康熙四十七年,清聖祖康熙帝第一次廢太子之後,允禩急於上位,私下裡串聯朝臣犯了康熙帝的大忌。皇子與朝臣結黨,這不僅僅是爭儲的問題,是會威脅到皇帝自身的!「玄武門之變」是如何發生的?不言而喻。因此,康熙帝為了撲滅這股小火苗,不僅當眾訓斥了允禩,而且公開否決了他的皇位繼承資格並革去了他的貝勒爵位。雖然第二年允禩又恢復了貝勒爵位,但合法繼承皇位已經沒有可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允禵與允禩結盟是最佳選擇,允禩自己合法繼承皇位已經不可能了,放眼周圍的人,只有允禵有可能幫允禩翻這個盤,他必須與允禵聯手。再不濟,由允禵當皇帝也好過雍正帝!如果允禵倒向胞兄雍正帝,真心沒有太大利益可圖。雍正帝陣營已經在有一個鐵桿的胤祥了,從後來的歷史來看,允祿、允禮很可能也早已倒向了雍正帝,允禵充其量也就是四分之一,不太可能受到太大器重。
更重要的是,允禵是有野心的,他並不甘心為他人做嫁衣,如果投入胞兄雍正帝的懷抱,他的這種野心恐怕很難實現,只有與允禩聯手,允禵才可能實現自己的野心。允禩在父親康熙帝面前已經失勢,為了挽回敗局,他必須力推允禵,否則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就在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再次從另一個側面應證了允禵的野心。
斃鷹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發生了一件離奇事件,允禩上貢給父親康熙帝的兩隻海東青送到時卻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氣得康熙帝暴跳如雷,大罵允禩是「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並公開宣布「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件事等於是完全堵死了允禩合法繼承皇位的一切可能性。
那麼,「斃鷹事件」的幕後黑手到底是誰呢?鷹是允禩上貢的,潛邸時期的雍正帝是允禩的重點防範對象,這種事允禩不太可能假手外人,雍正帝根本無法下手!允禟、允䄉是鐵了心跟著允禩的,就更加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了。那麼,只有兩種可能:一康熙帝自己做的手腳。二、允禵做的手腳。從康熙帝的反應來看,不太像是自編自導自演。因此,我們可以猜測,這件事很可能就是允禵所為,也只有他有這個機會!
既然是盟友,允禵為什麼要陷害允禩呢?細想想其實不難理解,為什麼只是兩隻死鷹?因為這樣最多是激怒康熙帝,卻不至於讓允禩像允禔那樣徹底倒臺。允禵意欲何為?很簡單,讓允禩徹底失去合法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失去任何幻想空間,他才會全心全意支持自己去爭這個儲位!由此可見,允禵這個人的心機還是相當深的,野心也不小。很顯然,倒向潛邸時期的雍正帝,允禵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出頭之機。其實,這就是一種陽謀,允禩明知是允禵陷害自己,還不得不繼續支持允禵爭儲。一旦雍正帝得勢,後來的結局眾所周知,允禩明知是個坑,也不得不跳!
這恐怕才是允禵與允禩結盟的原因所在,因為只有允禩有可能幫他實現自己的野心,根本不是什麼允禵幫允禩,他們之間不過就是相互利用而已!皇位的唯一性註定了胞兄雍正帝只能是允禵的對手,不可能成為盟友。如果允禩沒有被康熙帝公開否決皇位繼承資格,恐怕歷史又將是另一番景象了,允禵是否還會繼續與允禩保持盟友關係,恐怕也就很難說了。時易則事易,不過就是一盤生意……
最是無情帝王家,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尚且鬥成那樣,更何況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允禵憑什麼要上趕著幫允禩?話說回來,這哪裡是幫?完全就是一樁政治買賣!只可惜,兄弟幾個最後都讓老爺子康熙帝給算計了……誰也沒撈著好,反倒是讓雍正帝佔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