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登上皇位後,怎麼對待還在世的父親劉老太公?

2020-12-23 執筆寫史

有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邦從地痞流氓一躍成為皇帝,他的父親劉老太公也跟著沾光,還未去世便當上太上皇,日子過得也算滋潤。

縱觀歷史,漢高祖劉邦算得上一位傳奇的皇帝,還未發跡前,他好吃懶做卻又喜歡賭博,完全一副地痞流氓的模樣。可誰也不曾想過,就是這樣的底層混混,居然能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登上皇位。

不過劉邦有個孝順的閃光點,儘管創業初期他一度置劉老太公的生死於不顧,但是當天下太平後,劉邦又竭盡全力孝順後者,讓其得到善終。

劉邦

「冷血無情」的劉邦

公元前205年,項羽大敗劉邦,並將後者的妻子呂雉與父親劉老太公俘虜。

公元203年,楚漢兩軍僵持了幾個月,彭越幾次往返梁地,斷絕了楚軍的糧食,項羽對此非常擔心,素來不屑使用陰謀詭計的項羽為了讓劉邦退兵,命人將劉太公放在一個很高的砧板上,威脅劉邦道:「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劉老太公煮了。」

對於項羽的威脅,劉邦表現得非常冷血,他回復項羽說:「我們兩人曾按照楚懷王的命令結為異性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自己的父親,那就分我一碗湯吧!」

對此《史記項羽本紀》如是記載道:

「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劉老太公

劉邦冷血無情的態度將項羽惹怒,他本想將劉老太公殺死來宣洩怒火,好在項伯及時阻止劉老太公才逃過一劫。

後來楚漢兩國形勢發生逆轉,項羽的處境越來越被動,為了讓劉邦同意和平共處,他主動將呂雉與劉老太公歸還,從而換取楚漢以鴻溝為界的條約。

從尋常人的角度來看,劉邦冷血無情,絲毫不顧及自己父親的死活。但是站在領導者的立場,劉邦的做法是無比正確的,成大事者往往不會被親情束縛手腳,父親的性命與大業相比實在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更何況劉邦還得考慮收下諸多將士的心理,如果當時他選擇投降,恐怕會引起軍隊內部的兵變,到時候人沒救出來,還將自己搭進去了。

因此,我們並不能僅僅通過這件事情就斷言劉邦冷血無情。

頗具孝心的劉邦

事實證明,劉邦本質上還是非常有孝心的,我們從他登基後的做法能看出來這一點。

劉邦稱帝後不久,便將劉老太公接到櫟陽宮安頓,此後他每隔五天就會前來給他請安,行的禮節就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

起初劉老太公認為劉邦的做法理所當然,可家令告訴他:「陛下雖然是您的兒子,但同時他也是整個國家的君王,您雖然是陛下的父親,但也是臣子,哪有君王跪拜臣子的道理?長此以往,陛下的尊嚴何在?」

家令的話點醒了劉老太公,從那以後劉邦每次前來他都會拿著掃帚提前在門口恭候。劉邦來的時候看到這一幕大吃一驚,趕緊下車扶住劉老太公,後者說道:「皇帝,是天下百姓的主人,怎麼能因為我一個人亂了天下法?」

劉老太公這種識趣的做法讓劉邦非常感動,但他仍然不想父親行君臣之禮,於是他下令將劉老太公封為太上皇,這樣對方就能理所應當地接受自己的孝順。對於這件事,《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道: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擁篲,迎門卻行。高祖大驚,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劉邦的確算得上孝子,為了不讓父親被繁文縟節困擾,直接將他封為太上皇,這遠比那些喜歡將孝順掛在嘴邊的皇帝強得多。

有關劉邦孝順的傳聞

儘管劉老太公被封為太上皇,但他的生活似乎一點也不開心,經常黯然神傷,悶悶不樂。劉邦詢問其他人原因,得到的答案是「老太公在家鄉喜歡喝酒賣餅、鬥雞踢球,現在他雖然住在皇宮裡享受榮華富貴,卻失去了往日的樂趣,所以悶悶不樂。」

為了讓父親開心,劉邦命人照家鄉沛郡豐邑的街巷布局,重新修建了一座城池,然後又叫故鄉豐邑的鄉親故友全部搬到這裡居住,劉老太公這才重新高興起來。

傳聞中,新豐城完全復刻劉邦的老家豐縣,以至於當豐縣百姓搬到這裡來的時候,就連雞犬都能分辨清楚自己的門戶,這也便是「雞犬識新豐」典故的由來。

當然劉邦為討好父親建造新豐城的故事並沒有記載在史書中,而是出現於晉代小說式的文獻《西京雜記》當中,其具體記載如下:

「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餘。鬥雞蹴踘。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以不樂。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如果劉邦真的為了取悅父親建造了一座城池,那這份孝心真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很遺憾沒有切實的證據表明這個故事是真實的,不過劉邦本身的孝心是毋庸置疑的。

執筆君言

總而言之,雖然在創業時期劉邦曾對父親的生死置若罔聞,但他發達以後加倍償還了這份孝心,讓劉老太公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在世的太上皇。

而劉老太公在劉邦的孝順下,晚年過得非常滋潤,他於公元197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算是得到善終了。諸位讀者,你們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劉邦死後,漢朝落在了呂雉手中,為什麼劉恆還可以繼承皇位呢?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死後,惠帝劉盈繼位,可漢朝的大權基本上就落在了呂雉手中。呂雉的手段和能力毋庸置疑,一個女子能讓漢朝那些開國功臣不敢輕舉妄動可見呂雉的政治能力,呂雉對待當年與自己爭寵的戚夫人也是讓我們後背發涼。
  • 劉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四個女人
    劉邦小名季,家中排行老四,大哥二哥都已經娶妻,劉老太公有幾間破草房在沛郡豐邑中陽裡,一家人艱苦度日。當時秦朝苛捐雜稅,大興土木,讓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成年後的劉邦整日裡遊手好閒,不下地幹活,做一個泗水亭長,與一幫兄弟鬼混,常常被父親與兄嫂嫌棄。一個三十六歲的偽青年劉邦未娶親,他與開酒坊的曹寡婦廝混。這曹寡婦長得漂亮風騷,兩人乾柴烈火一拍即合,生下長子劉肥。
  • 劉邦死後,8個兒子的下場如何?
    經過此劫,可把劉肥嚇得夠嗆,他回去後只好將城陽郡獻給魯元公主,即呂后囊中,才小小地打消了呂后的偏見。但是他的後半生因此變得多疑,擔驚受怕,沒多少年便抑鬱成疾,在中平六年(前189)魂歸西天,年僅32歲。嫡長子劉盈。儘管劉盈身為呂后的親兒子,並且還從劉邦那成功繼任了皇位,當上了漢惠帝,一樣還是被呂后害得很慘。
  • 劉邦為何要臨幸魏王豹的寵妾?這件事帶來怎樣的歷史後果?
    但是魏豹的天子夢還沒有實現,他的反覆無常,終於讓自己國破身亡。魏豹先投奔劉邦,因劉邦彭城失敗後,又背叛劉邦。彭城之戰失敗後,劉邦聽取張良、韓信的建議,派出韓信為主將,曹參等為副將,開闢北方戰場。從劉邦封王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屬於有一個坑,就封一個王,那時候的王有一個算一個,都比較值錢。對兒子們也是按著順序來,出一個坑,上一個兒子,大體上沒有厚此薄彼的差別對待。劉恆被封為代王后,沒多久劉邦就去世了,後宮中受劉邦寵愛的姬妾們,就遭了殃,要承受呂后的妒火,大部分都被圈禁。
  • 劉邦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對待自己還在世的老父親劉太公的?
    這並不是劉太公認死理,而是宗法和孝道都在支持劉太公這樣做,劉太公作為一個父親不可能向兒子行跪拜禮,這是所有人都認同的一個道理,那麼,劉太公應該怎麼做呢?他是真的發愁,索性他就將這件事丟給兒子劉邦,端看劉邦做了皇帝之後怎麼對他了。
  • 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否納妾,為何《漢書》與《劉氏族譜》有出入?
    在此之前,他出生於沛縣,成年後娶了劉媼,生下長女劉氏,長子劉伯,次子劉喜,三子劉交,四子劉邦。公元前256年,劉邦出生,此時劉氏26歲。假如劉邦生母已死,納妾也是合理的,但是到了秦末劉家的經濟狀況,似乎又不允許啊。項羽自小就不稱職,後來混到泗水亭任亭長,但那點微薄的薪水連他自己都養活不了。常上哥嫂家蹭飯不說,還到王媼和武婦的酒館賒酒,沒錢娶媳婦只能和曹氏做煙火女。
  • 出身貧寒的漢高祖劉邦:兄弟姐妹都是什麼樣的人?
    說起大漢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劉邦,其出身十分貧寒,是典型的布衣出身,家境一般。據悉,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一位農民,由於沒什麼文化,就給劉邦起了個字叫「季」。
  • 劉邦長孫劉襄起兵反呂,皇位失之交臂,劉襄、劉章兄弟倆太嫩了
    劉肥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劉邦對他卻很不錯,建立大漢王朝後,劉邦將最為富饒的齊國封給了劉肥,城邑高達70多座。齊王劉肥活得並不長,在呂后掌權時期就死了,他的長子劉襄繼承了齊王王位,劉肥的幾個兒子都非常的有能力。劉襄在齊國做齊王,他的弟弟劉章、劉興居卻留在了京城長安,因為劉章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
  • 劉邦為何將皇位傳給無能的劉盈?劉邦:我在意的是呂后的能力
    如果問劉邦他的幾個兒子誰最有本事,估計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劉盈唯可以「拼娘」,所以最為合適。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劉肥、劉盈、劉如意、劉恆、劉恢、劉友、劉長、劉建。劉邦駕崩於公元前195年,當時劉恆9歲。劉邦稱帝的時間是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他當皇帝時只有四個兒子降生,當時劉恆虛2歲。顯然劉恆在年齡上不合格,所以皇位的繼承人選只能從劉肥、劉盈、劉如意中選出。其實從年齡上講,劉如意同樣不合格。因為推測他的年齡最多大劉恆1歲,所以劉邦也不可能立3歲的孩子為太子。
  • 三國那些事兒:剛擒韓信的劉邦 為何緊接著就封劉肥為齊王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剛擒韓信的劉邦 為何緊接著就封劉肥為齊王了?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劉邦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韓信一下子驚呆了,還沒等他回過神來,已是束手就擒。劉邦此行目的已經達到,他命令將韓信置於後車,直到這時韓信方才明白,劉邦此行是專門來對付自己的。劉邦不擇手段地擒拿韓信讓韓信憤怒至極,他高聲叫嚷: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 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 劉邦去世後,呂后怎麼處置劉邦八個兒子?難怪古人不願生在帝王家
    同時,劉邦自知自己的力量對抗項羽可能沒有多少勝算,所以聯合了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最後通過努力,擊敗項羽,統一了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定陶氾水之陽登上皇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治理天下,有一個人物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就是呂雉,後人稱她為呂后、漢高后、呂太后,她與劉邦共定天下,並且在劉邦去世之後,十六年都是她在盡力統治天下,也就是說,在劉邦去世之後,其實呂后呂雉才是掌握西漢政治實權的人,不過呂雉的改革為日後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是有一定功勞的。
  • 漢高祖劉邦起義時,在芒碭山斬殺的白蛇到底多大?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劉邦出身布衣,沒有任何靠山,他從未鑽研過治國平天下之策。他在家排行老三,鄉親都叫他劉三兒。他厭惡耕田勞作,喜歡結交各種朋友,遊蕩到四十多歲還未成家立業。他的父親看不上三兒的浪蕩行為,總是罵他:「沒出息的東西!」全家人也都瞧不起他。後來,兄弟幾個分了家,可劉邦仍然經常到他嫂子家吃飯,惹得他嫂子越來越討厭他。
  • 漢宣帝繼位後,追諡自己的爺爺劉據「戾太子」,是表達不滿嗎?
    起兵自保,兵敗後,不願被捕,自殺而死,史稱「衛太子」。不久後,劉據的冤案被平反,漢武帝思念兒子,興建思子宮。同時為自己的兒子報仇,參與陷害劉據的人都被滅族,對劉據刀劍相向的人也全部處死。公元前74年,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繼位為皇帝,第二年的本始元年,漢宣帝劉病已下詔:「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
  • 平定「諸呂之亂」,代王劉恆毫無功績,為何最終卻繼承了皇位
    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雖然皇位歷經三代傳承,但朝政大權始終操持於呂后之手,呂后去世之後爆發「諸呂之亂」,陳平、周勃等人誅滅呂氏集團。在此期間,獲封於代地的劉恆並未立下功績,反而卻在「諸呂之亂」後得以繼承皇位,這又是為什麼呢?
  • 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後,如何對待西漢的宗室呢?說出來你別不信
    漢朝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王朝,而漢朝是後漢王朝,漢朝是劉秀建立的,說起劉秀呢,那就大有說服力了。按古代的宗法制度,他根本算不上皇親國戚,因為他已經排到了五代,只能說是有一點皇族血統,但皇族絕對不擁有他的身份,在劉邦建立漢朝後,百廢待興,劉邦就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諸侯王,即親王,來保衛中央政權,這一點很好,劉邦的朝代長盛不衰。
  • 劉邦稱帝後,父親每次見面要跪拜,劉邦想了個辦法,後世紛紛效仿
    也因為這個故事的原因,大家對劉邦這個人的感官就非常不好了——不孝。但是,劉邦真的是這樣一個無恥的人嗎?我們今天就來講講:劉邦當上皇帝後,父親要跪著見他,劉邦想了個辦法,後世紛紛效仿。說起來,劉邦出生之後,確實沒少給他父親找麻煩。因為他從小就「不事家人生產作業」。簡單來說就是劉邦作為一個農民子弟,卻不喜歡幹農活,還整天混跡於「上流社會」,有些遊手好閒的味道。
  • 竇太后逼迫漢景帝把皇位傳給皇太弟梁王,後來漢武帝劉徹咋上位的
    竇太后本是漢高祖劉邦的宮女果劉邦去世以後,呂后就把她們遣散的遣散,送走的送走。竇宮女也是幸運,被分給了當時的代王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也是很喜歡她,與她生了長公主劉嫖,後來的漢景帝劉啟以及梁王劉武。隨著漢朝的一系列宮廷政變,呂后一系被剷除,需要立一位靠譜的新皇帝。此時劉邦在世的兒子中還有兩位,其中一位就是代王劉恆。
  • 撿漏之王——漢文帝劉恆,他不僅撿到了一條命,更撿到了皇位!
    按理說他根本沒機會成為皇帝的,但陰差陽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劉恆卻撿到了皇位。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還得從劉邦說起。一、太子之爭話說劉邦打敗了項羽,當了皇帝之後,當然要立太子了。劉邦死後,呂后當政。呂后早就對那些劉邦的寵妃吃醋了,現在掌握了大權,就開始報復了。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被呂后搞成人不人鬼不鬼的「人彘」,而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也被呂后害死。對於其他的寵妃,呂后也把她們打入冷宮。
  • 趙光義繼承哥哥趙匡胤皇位後,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皇后嫂子的?
    趙光義繼承哥哥趙匡胤皇位後,是如何對待年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