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肥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劉邦對他卻很不錯,建立大漢王朝後,劉邦將最為富饒的齊國封給了劉肥,城邑高達70多座。齊王劉肥活得並不長,在呂后掌權時期就死了,他的長子劉襄繼承了齊王王位,劉肥的幾個兒子都非常的有能力。
劉襄在齊國做齊王,他的弟弟劉章、劉興居卻留在了京城長安,因為劉章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呂氏要拉攏劉章的原因很簡單,劉章太過強悍,連呂后都對其有所忌憚,孔武有力,兇悍無比,同時還多謀善計。
劉章是劉襄埋在京城的一顆棋子,父親劉肥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兒子劉襄卻很有想法。
劉襄等來了機會——呂后死了。劉章在京城裡積極聯絡開國的功臣集團的元老陳平、周勃等人,謀劃著如何剷除呂氏,重複劉氏對皇權的把控。
劉襄的性子急,在大局並沒有確定的情況下,匆忙在齊國起兵,率軍直撲長安而來,途中還裹挾了劉邦的堂弟琅琊王劉澤。劉澤在劉氏宗親中地位極高,算是劉襄的爺爺輩人物了,劉襄對琅琊王劉澤並沒有足夠的尊重,反而是軟禁和欺騙了他,劉襄最後與皇位失之交臂,與劉澤的反對不無關係。
話說劉襄起兵倒呂直撲長安而來,朝中的呂氏外戚並沒有坐視不管,畢竟有皇帝在手,此時的後少帝雖然是個娃娃,卻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只是權柄被呂氏外戚把持。
呂產就派遣了灌嬰率軍前往鎮壓劉襄,讓呂產想不到的是灌嬰是開國元勳,雖然表面臣服於呂氏集團,暗地裡功臣集團們早就商量好了對策。在劉章的串聯下,功臣集團達成了一致意見,徹底扳倒呂氏集團。
灌嬰率軍到了前線,直接與齊王劉襄取得了聯繫,他代表功臣集團與劉襄達成了共識,徹底剷除呂氏集團重立大漢皇帝,而剷除呂氏的不需要劉襄的大軍,京城內的陳平、周勃等人完全就能搞定,齊王劉襄靜待消息即可。
在劉襄和劉章兄弟的心裡,皇位是十拿九穩了,哥哥劉襄率軍就在途中,弟弟劉章更是左右聯繫功臣集團積極倒呂,呂氏倒臺了,皇位肯定就是齊王劉襄的。
劉章串聯的功臣集團對於皇位的歸屬模稜兩可,卻絲毫不妨礙大家團結一致扳倒呂氏外戚。在陳平和周勃的謀劃下,呂氏集團根本不是對手,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解決了諸呂。呂氏外戚被剷除,剩下的事情就是新的權利劃分的問題了。
劉襄、劉章兄弟倆天然的認為皇位應該歸屬於劉襄,首先他是長孫,同時他們兩兄弟在倒呂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們到底是孫子輩,對付那群開國功勳老狐狸還差火候,陳平、周勃為代表的功臣集團難道真的是為了匡扶劉氏對皇權的把控才倒呂的嗎?不是的,他們是為了徹底扳倒朝中呂氏的勢力,自己把控朝中大權。
權力才是功臣集團倒呂的根本動力。
呂氏外戚雖然被剷除了,功臣集團在朝中是否能夠穩妥的把控權力呢?這就要看皇帝是誰了。後少帝劉弘肯定是不能留的,要新立皇帝,只能從劉邦的其他子孫中來選擇,那麼為何不選擇劉襄或者劉章兄弟呢?
首先他們的出身不好,他們連劉邦的庶出一脈都不算,在講究嫡庶的時代,劉襄和他爹劉肥一樣不具備合理合法的正統身份;其次是劉襄早已成年,勢力強大,如果他登上皇位,朝中的很多權力還是不會落到功臣集團的手中。
重要的是劉襄的兄弟劉章在長安的勢力與功臣今天沒有交集,劉襄當了皇帝,劉章肯定會受到重用,劉章掌控了朝局,哪有功臣集團什麼事兒呢?更何況劉章的老婆是呂產的女兒,未來會不會清算功臣集團,誰知道呢?
既然劉襄、劉章兄弟都不能繼承皇位,功臣集團又不能明說反對他們,畢竟一個在朝中,一個在城外率軍而來。狡猾的功臣集團將這個難題拋給了劉氏宗親中輩分最高,說話分量最重的琅琊王劉澤,詢問劉澤的意見。
琅琊王劉澤本就對劉襄有很深的成見,更是極力反對劉襄當皇帝,他的意見很有分量,因為劉襄的舅舅駟鈞個異常殘暴的人,倒下了呂氏集團,未來有可能會出現駟鈞外戚,絕對不能選劉襄。
既然不能選劉襄,劉邦的其他孫子輩就更不能選了,於是功臣集團就和琅琊王劉澤在劉邦的兒子中選擇了代王劉恆來繼承皇位。代王劉恆完全是個人畜無害的王爺,如果他當了皇帝,他能夠依仗的唯一團體只能是功臣集團,陳平、周勃這個算盤打得響。
至於宮中的那個後少帝劉弘,功臣集團和劉章絲毫沒有猶豫,太尉周勃和劉章率軍入宮將後少帝劉弘和漢惠帝劉盈的其他幾個兒子殺得個乾乾淨淨。
殺完了少帝,確定了代王劉恆為帝,剩下的事情就得安撫劉襄、劉章兩兄弟了,其實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多大的事兒了。在整個的倒呂爭鬥中,那幫功臣集團老狐狸比劉章狡詐的地方在於陳平、周勃徹底的掌握了長安周邊的軍權,有了軍權在手,無論立誰當皇帝都是功臣集團說了算,至於劉襄的大軍,你還真以為灌嬰是要聯合劉襄一起進京倒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