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長孫劉襄起兵反呂,皇位失之交臂,劉襄、劉章兄弟倆太嫩了

2021-02-23 歷史亂談

劉肥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劉邦對他卻很不錯,建立大漢王朝後,劉邦將最為富饒的齊國封給了劉肥,城邑高達70多座。齊王劉肥活得並不長,在呂后掌權時期就死了,他的長子劉襄繼承了齊王王位,劉肥的幾個兒子都非常的有能力。

劉襄在齊國做齊王,他的弟弟劉章、劉興居卻留在了京城長安,因為劉章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呂氏要拉攏劉章的原因很簡單,劉章太過強悍,連呂后都對其有所忌憚,孔武有力,兇悍無比,同時還多謀善計。

劉章是劉襄埋在京城的一顆棋子,父親劉肥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兒子劉襄卻很有想法。

劉襄等來了機會——呂后死了。劉章在京城裡積極聯絡開國的功臣集團的元老陳平、周勃等人,謀劃著如何剷除呂氏,重複劉氏對皇權的把控。

劉襄的性子急,在大局並沒有確定的情況下,匆忙在齊國起兵,率軍直撲長安而來,途中還裹挾了劉邦的堂弟琅琊王劉澤。劉澤在劉氏宗親中地位極高,算是劉襄的爺爺輩人物了,劉襄對琅琊王劉澤並沒有足夠的尊重,反而是軟禁和欺騙了他,劉襄最後與皇位失之交臂,與劉澤的反對不無關係。

話說劉襄起兵倒呂直撲長安而來,朝中的呂氏外戚並沒有坐視不管,畢竟有皇帝在手,此時的後少帝雖然是個娃娃,卻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只是權柄被呂氏外戚把持。

呂產就派遣了灌嬰率軍前往鎮壓劉襄,讓呂產想不到的是灌嬰是開國元勳,雖然表面臣服於呂氏集團,暗地裡功臣集團們早就商量好了對策。在劉章的串聯下,功臣集團達成了一致意見,徹底扳倒呂氏集團。

灌嬰率軍到了前線,直接與齊王劉襄取得了聯繫,他代表功臣集團與劉襄達成了共識,徹底剷除呂氏集團重立大漢皇帝,而剷除呂氏的不需要劉襄的大軍,京城內的陳平、周勃等人完全就能搞定,齊王劉襄靜待消息即可。

在劉襄和劉章兄弟的心裡,皇位是十拿九穩了,哥哥劉襄率軍就在途中,弟弟劉章更是左右聯繫功臣集團積極倒呂,呂氏倒臺了,皇位肯定就是齊王劉襄的。

劉章串聯的功臣集團對於皇位的歸屬模稜兩可,卻絲毫不妨礙大家團結一致扳倒呂氏外戚。在陳平和周勃的謀劃下,呂氏集團根本不是對手,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解決了諸呂。呂氏外戚被剷除,剩下的事情就是新的權利劃分的問題了。

劉襄、劉章兄弟倆天然的認為皇位應該歸屬於劉襄,首先他是長孫,同時他們兩兄弟在倒呂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們到底是孫子輩,對付那群開國功勳老狐狸還差火候,陳平、周勃為代表的功臣集團難道真的是為了匡扶劉氏對皇權的把控才倒呂的嗎?不是的,他們是為了徹底扳倒朝中呂氏的勢力,自己把控朝中大權。

權力才是功臣集團倒呂的根本動力。

呂氏外戚雖然被剷除了,功臣集團在朝中是否能夠穩妥的把控權力呢?這就要看皇帝是誰了。後少帝劉弘肯定是不能留的,要新立皇帝,只能從劉邦的其他子孫中來選擇,那麼為何不選擇劉襄或者劉章兄弟呢?

首先他們的出身不好,他們連劉邦的庶出一脈都不算,在講究嫡庶的時代,劉襄和他爹劉肥一樣不具備合理合法的正統身份;其次是劉襄早已成年,勢力強大,如果他登上皇位,朝中的很多權力還是不會落到功臣集團的手中。

重要的是劉襄的兄弟劉章在長安的勢力與功臣今天沒有交集,劉襄當了皇帝,劉章肯定會受到重用,劉章掌控了朝局,哪有功臣集團什麼事兒呢?更何況劉章的老婆是呂產的女兒,未來會不會清算功臣集團,誰知道呢?

既然劉襄、劉章兄弟都不能繼承皇位,功臣集團又不能明說反對他們,畢竟一個在朝中,一個在城外率軍而來。狡猾的功臣集團將這個難題拋給了劉氏宗親中輩分最高,說話分量最重的琅琊王劉澤,詢問劉澤的意見。

琅琊王劉澤本就對劉襄有很深的成見,更是極力反對劉襄當皇帝,他的意見很有分量,因為劉襄的舅舅駟鈞個異常殘暴的人,倒下了呂氏集團,未來有可能會出現駟鈞外戚,絕對不能選劉襄。

既然不能選劉襄,劉邦的其他孫子輩就更不能選了,於是功臣集團就和琅琊王劉澤在劉邦的兒子中選擇了代王劉恆來繼承皇位。代王劉恆完全是個人畜無害的王爺,如果他當了皇帝,他能夠依仗的唯一團體只能是功臣集團,陳平、周勃這個算盤打得響。

至於宮中的那個後少帝劉弘,功臣集團和劉章絲毫沒有猶豫,太尉周勃和劉章率軍入宮將後少帝劉弘和漢惠帝劉盈的其他幾個兒子殺得個乾乾淨淨。

殺完了少帝,確定了代王劉恆為帝,剩下的事情就得安撫劉襄、劉章兩兄弟了,其實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多大的事兒了。在整個的倒呂爭鬥中,那幫功臣集團老狐狸比劉章狡詐的地方在於陳平、周勃徹底的掌握了長安周邊的軍權,有了軍權在手,無論立誰當皇帝都是功臣集團說了算,至於劉襄的大軍,你還真以為灌嬰是要聯合劉襄一起進京倒呂?

相關焦點

  • 起兵剷除呂后餘黨的齊王劉襄,作為劉邦長孫,為何不能繼承皇位?
    公元前180年,獨攬大權的呂后去世,漢高祖的庶長孫齊王劉襄起兵,一方面是為配合長安功臣集團蕩平諸呂,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爭奪帝位,但是最終劉襄卻沒能繼承皇位
  • 劉襄劉章起兵平滅呂氏立了首功,最後當皇帝的卻為何是漢文帝劉恆?
    劉章是劉襄的弟弟,是劉肥的第二個兒子,漢惠帝劉盈年僅二十四歲就早早的駕鶴西去了,身為太后的呂雉便出來把持朝政,在呂后把持朝政期間,劉章被封為朱虛候。在呂雉死後,呂氏一門欲爭奪劉氏江山,劉章在平定呂氏一門的叛亂中立下了功勞,後又擁立當時年紀最大的代王劉恆為帝,劉恆並不是漢惠帝劉盈的子嗣,而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
  • 劉盈死後無子繼承,劉襄為什麼沒能獲得漢朝皇位?
    當時劉肥的兒子劉襄本有機會稱帝,但最後卻沒能成功。呂后駕崩後,呂產等人準備進行政變,後被劉章剷除,又將呂氏集團全部消滅。當時有大臣提議讓劉襄繼位,為何最後卻作罷了呢?西漢「誅呂」行動發生後,最應該獲得皇位的,其實就是劉襄。為什麼這麼說呢?本來,劉襄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雖然他是劉邦的長孫,不過是庶長孫。
  • 齊王劉襄是劉邦長孫,又在誅呂行動中立有首功,為何不能繼承皇位
    ,呂被封為趙王,呂的女兒嫁給了齊王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呂雉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永保呂氏和劉氏共享富貴。呂雉呂雉去世後,呂產與呂祿因為權力過大,準備聯合起來奪取劉氏政權,這個時候皇帝年齡很小,據說是劉盈的後代,由呂雉所立,根本管不了事,朱虛侯劉章因為自己妻子是呂祿之女,所以知道了呂氏的陰影計劃,然後暗中通知齊王劉襄起兵攻入京城奪取政權。
  • 齊王劉襄作為劉邦長孫,也剷除了呂后餘黨,為何不能繼承皇位?
    齊王劉襄與漢文帝劉恆相比並不差,而且功臣與劉襄劉章劉興居兄弟三人之間還立下了承諾。為什麼功臣最終還是將皇位移交給了代王劉恆?
  • 王立群:劉襄是剷除諸呂行動中的功臣,為什麼他的死存在兩大疑團
    (《史記·孝文本紀》)這裡的「齊」即齊王劉襄,「朱虛、東牟」即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與東牟侯劉興居。此時,代王劉恆將劉襄及其弟劉章、劉興居視為「自己的」力量。劉恆登基稱帝之後,理應非常感謝皇族派的擁立之功。他的三位侄子劉襄、劉章、劉興居是皇族派中的翹楚,所以,漢文帝對劉襄三兄弟都進行了獎賞。
  • 周勃平定諸呂后為什麼要立代王,而不立劉邦長子齊王劉肥?
    應該是劉肥的長子劉襄吧。因為此時的齊王劉肥已死,劉肥死後長子劉襄繼承了父親齊王的位置。當然作為劉邦的長孫他也有資格繼承皇位,但最終群臣立了代王劉恆,而沒有立齊王劉襄。這是為何呢?劉襄劇照呂后的一生是複雜的一生。作為中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人,她有功也有過。
  • 劉襄是劉邦長孫,又積極剷除諸呂,為何大臣不立他而立劉恆為帝
    劉襄是劉肥的長子,劉邦的長孫。而且在呂后去世後,剷除諸呂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勞。按理說,他是最應該被立為皇帝的,為什麼大臣們不立他呢?
  • 劉邦死後,漢朝落在了呂雉手中,為什麼劉恆還可以繼承皇位呢?
    事情還得從劉邦在世的時候說起,劉邦在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之前除了呂雉外還有戚夫人、曹氏、薄姬三位妻妾,其中薄姬可以說是劉邦最不寵愛的妻妾,只有露水之緣,薄姬雖然不得劉邦寵愛,其也是一個聰慧的女子,或許薄姬知道皇室之中的爾虞我詐,薄姬選擇和其子劉恆回歸封地生活。
  • 劉邦的薄姬成為了最後贏家
    更給力的是薄姬的母親魏媼是個有心人,當天下諸侯起兵反叛秦朝,魏豹當上魏王后,她就把薄姬送進魏王宮裡,後來還請著名相面師許負給薄姬相面,得到了薄姬「當生天子」的預言。當時正值楚漢相爭膠著狀態,項羽與劉邦在滎陽會戰,天下形勢尚不分明。魏豹開始時與劉邦聯手打擊項羽,聽到這個預言的魏豹心中暗喜,就背叛漢王保持中立,後來還與項羽聯合攻擊劉邦。後劉邦擊敗魏豹,作為罪人妻子,薄姬就被送進漢宮織布。
  • 齊王劉襄明明實力最強,為何成了工具人?歷史的教訓真慘
    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地方上有一個叫劉襄的齊王,他居然發動了兵變,奪取了原屬於齊國的所有地盤,並且開始對抗中央。在當時的背景下來看,齊王真的很有實力,而且當時他所創造的威望也嚇得呂氏家族的成員根本不敢與之對抗。可以說後來能夠幹掉呂氏集團齊王劉襄,打響第一炮,並且也立下了奇功。那麼問題來了,他實力最強力的功勞最大,為什麼卻沒能上位呢?
  • 西漢諸呂之亂中,齊王劉襄居功至偉,為何群臣不選他做皇帝
    西漢諸侯王劉襄是劉邦長孫。他的父親劉肥是劉邦婚前和女主人趙氏的私生子,受到了劉邦的喜愛。因為不是虧損,所以劉肥成為太子,沒能繼承皇位。但是劉邦當時把世界上最富有、土地最大的齊國封給長子,成為西漢王朝歷史上最有可能的諸侯王。此後,劉襄反抗齊魯,奠定了基礎。
  • 劉章,匡正歷史走向的英雄
    齊之起兵,章實使之……至若周勃已奪北軍,即應捕誅產祿,乃尚不敢遽發,但遣劉章入衛,設章不亟殺呂產,則劉呂之成敗,尚未可知。《重修莒志》則提出了鮮明的論斷:漢遘呂氏之難,安劉功首平勃,然非齊起兵於外,朱虛應於內,漢之為漢,未可知也。這也就是說,要不是智勇雙全的朱虛侯劉章一劍殺死呂產,一旦被呂氏集團篡權,大漢朝有沒有還真難說了。
  • 平定「諸呂之亂」,代王劉恆毫無功績,為何最終卻繼承了皇位
    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雖然皇位歷經三代傳承,但朝政大權始終操持於呂后之手,呂后去世之後爆發「諸呂之亂」,陳平、周勃等人誅滅呂氏集團。在此期間,獲封於代地的劉恆並未立下功績,反而卻在「諸呂之亂」後得以繼承皇位,這又是為什麼呢?
  • 西漢王朝權力遊戲:劉邦訂盟約,呂雉掌朝政,劉恆撿漏當皇帝
    劉氏家族主要為劉邦的弟弟、兒子、侄子、長孫等。淮南王劉長、齊王劉肥、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值得關注。此外,堂兄劉賈、族弟劉澤、長孫劉襄也是當時的政治力量。劉邦剛去世,呂雉就按捺不住了,她與審食其商議秘不發喪。
  • 劉邦為何要臨幸魏王豹的寵妾?這件事帶來怎樣的歷史後果?
    高祖四年的一天,劉邦與管夫人、趙子兒在成皋臺飲酒取樂,兩人說笑,提到了少年時候與薄姬的約定。劉邦聽到後,憐憫薄姬,當晚便寵幸了薄姬。劉邦寵幸薄姬的時候,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古人都信奉鬼神,劉邦認為這是吉兆,當晚特別賣力地耕耘了一番。
  • 漢高祖劉邦長子齊王劉肥家族
    所以,按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劉肥沒有資格成為太子和繼承皇位。劉邦稱帝後,大封同姓,便於公元前201年正月壬子封長子劉肥為齊王,建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城)。齊國不僅是漢初最大的同姓諸侯王國,而且非常富饒。史稱"齊臨淄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殷盛,巨於長安"。作為高祖的大兒子,劉肥在漢初地位很高。高祖死後,惠帝劉盈繼位。
  • 劉邦和曹氏生的兒子劉肥是什麼結局?
    但是還沒等韓信將「齊王」的寶座坐熱,劉邦就搶走送給了兒子劉肥。所以劉肥以國為富,成了真正的「肥王」。反觀劉肥的那些兄弟們,他們的封國沒有一個能與劉肥相提並論,比如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恆、梁王劉恢、淮陽王劉友、淮南王劉長、燕王劉建等封國實力,均差齊國一大截。唯一兩個稍大一些的吳國和楚國,還被劉邦分別給了侄子劉濞及兄弟劉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