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位於陰山餘脈的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雙臺子鄉後大房申村天朗氣清,一條直通山村的平坦道路上,貨車排成長龍向山村飛馳。
「快來看看今天剛出欄的肉雞。」在後大房申村林園生態養殖基地,養殖戶張洪濤正忙著給肉雞出欄裝籠,一箱箱雞鴨等農禽產品還來不及碼放整齊,就被裝車運走。
如今山村忙碌紅火的景象,3年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張洪濤想都不敢想。多年來,後大房申村只有一條名為「東山路」的山道通往外界,一遇到雨天就泥濘不堪。貨車進不來,成熟的肉雞隻能延期出欄,增加養殖成本和風險。「遇上雨季,貨物積壓,賣出一隻雞還要賠錢。」張洪濤慨嘆道。
2019年,後大房申村脫貧攻堅的幫扶任務交到了瀋陽市鐵西區人武部手裡。治病先把脈,脫貧找窮根。鐵西區人武部進村入戶開展摸底調查,詳細了解致貧原因。
「年久失修的東山路是村裡的『窮根』。」鐵西區人武部政委王守剛調研後了解到,由於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拉低了村裡農副產品的利潤。
村裡要修路,錢從哪裡出?考慮到鄉親們的困境,該人武部籌集專項資金為後大房申村修路。他們還聯繫地方企業駐村入戶,某糧食收儲有限公司在後大房申村成立,通過託底扶持、定向採購,助力村子駛上快速發展軌道。
連接省道的鄉村公路修通了,方便生產生活的高壓電架設好了……一系列務實舉措,扭轉了後大房申村設備進不來、產品運不出、出行不方便的困局。
「人武部既為我們修了『致富路』,也搭了『連心橋』。現在村民想出路、找門路的多了,奔小康的信心足了。」村黨支部書記王友軍告訴記者,村裡陸續開起了超市、飯店,有20多戶村民買了大貨車,11戶買了麵包車,420多戶人家的村子近百戶陸續建起了新房。
「東山路重新整修後,咱們養殖戶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張洪濤欣喜地說,今年初,他引進了現代化養殖機械,不到3個月出欄肉雞3萬多隻,為他創收10多萬元。估算著這一年的收入,張洪濤對未來充滿希望。
走在寬闊的東山路上,微風在碧綠的稻田裡掀起層層波浪,林園生態養殖場裡雞鴨成群,嘗到甜頭的村民們卯足了勁加油幹,生活必將越來越紅火。
短評
小康成色映照初心底色
■周煜然
習主席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修『致富路』,也搭『連心橋』。」瀋陽市鐵西區人武部傾力幫扶後大房申村群眾奔小康,彰顯了人民子弟兵的初心底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小康成色如何?越是任務艱巨,越要鼓足幹勁;越是勝利在望,越要毫不鬆懈。廣大官兵在深入推進練兵備戰、全面提高打贏能力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