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踏上蘇東坡八百多年前在杭任知州時修建的蘇堤,一路上只見湖岸邊柳枝輕舞,花朵爭奇鬥豔盡展芬芳。西湖波光粼粼的湖面,被一陣陣微風,吹起一片片碧綠的漣漪。透過迷濛的晨霧依稀可見遠處的雷峰塔,隨著晨霧慢慢被金色陽光碟機散,一座八面、五層樓閣式彩色銅雕寶塔展現在我們面前。遠望著夕照、保俶兩山之上的兩座名塔,南為雷峰塔,金碧輝煌,粗壯敦實像個披著金甲的男子;北是保俶塔,淡妝素裹,纖細秀麗像個穿著布衣的女子。一南一北兩座塔,像一對痴男戀女的情人,隔著美麗的西子湖,只能遙遙相望。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我們不由得又想起了被鎮壓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白素貞一個修煉千年蛇精化成的美女,為了尋找救自己一命的恩人,帶著青蛇化作的侍女小青,去杭州西湖碰運氣。有緣千年也相會,白娘子跟許仙在斷橋上不期而遇,當白素貞認出許仙就是千年前那個救她之命的小牧童時,決定要以身相許。倆人在大雨的湖上,同船共渡中,互生情愫,並以油布傘為定情物,定下終生。而小青非要讓許仙嘗嘗相思的苦酒,所以故意欺騙許仙說白素貞已許配他人。美人已嫁別人,使許仙痛苦萬分,失望之下只得悻悻而歸。
白素貞在責怪小青的同時,也表明了要與許仙恩愛終生的決心。小青見勸說不成只好運用五鬼搬運的法術,讓白素貞與許仙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白素貞如願以償成了白娘子。許仙不但成了家還立了業,在白娘子的幫助下開了藥鋪,治病救人。白娘子是千年蛇精變的,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露出原形,這使許仙常常疑神疑鬼,驚魂不定。於是端午節之日,在法海和尚的鼓惑下,給白娘子喝下雄黃酒。最終白娘子現出白蛇真身,嚇死了許仙。白娘子痛不欲身之下,為救許仙,只得私闖天宮,盜取仙丹。盜仙丹失手,又轉而去仙山盜千年靈芝,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救活了許仙。
死不罷休的法海和尚為了報復當年白娘子,偷吃靈丹,害自己減了六百年修行功力的舊仇宿怨。又挑事端,利用許仙對白娘子不信任,疑惑不定的心理,花言巧語把許仙騙到金山寺軟禁。白娘子救夫心切,法海和尚不肯放人,無奈之下,白娘子與小青只好施法,水淹金山寺,因此落入法海和尚的陷阱。一場生死大戰下來,淹死了許多無辜百姓,生靈塗炭,觸犯了天規。此時醒悟過來的許仙,也乘機逃出金山寺,到處尋找失散的白娘子。去以前跟白娘子生活的地方,去杭州城裡,依然沒有白娘子的音訊。許仙走投無路之下,最後去他跟白娘子第一次相遇的斷橋找尋。
「西湖山水還依舊,憔悴難對滿眼秋。山邊楓葉紅似染,不堪回首憶舊遊。想那時三月西湖春似繡,與許郎花前月下結鸞儔。」此刻白娘子帶著小青也在斷橋上,苦苦尋找他的許仙。上天不負苦心人,白娘子與許仙的深情感動上天,望眼欲穿的白娘子,終於在斷橋上與許仙再次相遇。倆人喜極相擁,抱頭痛哭,許仙痛罵法海和尚無恥,並發誓再也不聽他的鬼話,要與白娘子生生死死在一起。白娘子原諒自己的相公,也表示要與許仙長相廝守,白頭偕老。可是道貌岸然的法海和尚並沒放過他們,等白娘子生下孩子,法海和尚施計收服白娘子,囚禁金缽,帶至雷峰塔,將她永鎮於塔下。
許仙心灰意冷,將自己的孩子託付姐姐,也削髮為僧,進入廟門。十八年之後,白娘子與許仙所生的孩子,天上文曲星下凡轉世投胎的許仕林,在許仙姐姐夫婦的撫養下漸漸長大。當他得知自己的母親因觸犯天條,被壓雷峰塔下,要「雷峰塔倒,西湖水幹」才能出塔。許仕林為救母親發憤讀書,加上他天資聰明,赴京趕考,考得頭名狀元。許仕林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後,因日夜想念塔下的母親,於是就到雷峰塔下祭母。在祭拜中許仕林想起未見過面的母親,不由得悲從心起,放聲大哭,哭得天昏地暗。許仕林的孝心終於感動上天,雷峰塔在哭聲中倒塌,白娘子出塔,一家人團聚。
走進「雷峰勝境」的入口,就是上雷峰塔的臺階,只見臺階上到處都是拍照留念的遊人。不管是一本正經、表情嚴肅;還是嬉皮笑臉,神態滑稽,都被一一攝入鏡頭。某年某月曾到西湖十景雷峰塔一遊,可以此為資本,向旁人炫耀一番。這下可苦了要寫圖文的我,人來人往還如何拍一張景色誘人的照片,等,再等,繼續等,只有等一個人少的機會。 拍好照片,再上臺階,有自動扶梯把你送到雷峰塔前,這下可喜壞了不願走路的偷懶之人。進入雷峰塔塔基,是玻璃圍著的舊時雷峰塔的塔基,塔身早已轟然倒塌在漫長歷史的灰燼之中。
難道真的是被文曲星哭倒的,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是戲文中的故事情節。「鄉下人迷信那塔磚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兇化吉,於是這個也挖,那個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這是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的描述。雷峰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後經南宋慶元年間重修。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在黃昏的夕陽下景色特別美,故名「雷峰夕照」。明嘉靖年間遭倭寇火焚,僅剩赤紅磚砌的塔身。後因民間盛傳塔身之磚,具有「闢邪」功效,所以屢屢遭人盜挖,在1924年終於不堪重負,轟然倒塌,其實雷峰塔是因被人偷磚而塌倒的。
今天屹立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是2002年10月重建的。 重建的雷峰塔是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建在舊塔基的遺址之上。塔高71.68米,由塔基二層、底層、暗層、觀景四層,加上天宮、塔剎組成,建築風格以南宋重修的平面八角形樓閣式塔為主,鬥拱飛簷,富麗堂皇。銅瓦、銅欄、銅拱、銅簷,古色古香,充滿著復古的韻味。塔基兩層是為保護原塔遺址而建,只見圍在玻璃之中的黃土上,塊塊塔磚裸露,仿佛在向後人展示過去歷史歲月的滄桑。塔基半圓的牆面上有忠懿王(錢俶)建造雷峰塔的介紹,雷峰塔十六位尊者的畫像,以及「有字無孔銘文磚」的陳列品。
「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白蛇留在湖南岸,誰知塔為黃妃添?」出來塔基二層,兩邊都是漢白玉欄杆做成的樓梯,直通上層。來到上面,這才是真正的雷峰塔。前有「雷峰塔」,後有「皇妃塔」兩塊匾額,塔底層前後左右,四面臨空。內有電梯直達塔內各層,或走樓梯上各層也行。底層往上是全無門窗的暗層,裡面展示著以《白蛇傳》神話故事為主題「盛會思凡」、「雨中借傘」、「端午顯形」、「崑崙盜草」、「水漫金山」、「斷橋相會」、「囚禁塔內」和「破塔團圓」等八組立體雕刻的牆畫。還設有一面「捐贈建塔紀念牆」,以感謝樂善好施的捐助者。
登上二層出塔門洞之上,是一組「吳越造塔圖」的壁畫,反映了當年勞動者為造塔付出的辛勞和汗水,以及塔成之後君臣祭拜時的情景。三層門洞之上是歷代文人,有關「雷峰夕照」以及西湖十景的詩文佳作,以讚譽杭州天堂、西湖明珠的美麗景色。四層門洞之上是一組以西湖十景為題材,描寫西湖山水風光的大型甌塑壁畫,杭州湖光山色的秀麗風景無不躍然畫中。五層也就是雷峰塔的頂層,門洞之上是一組跟佛教有關的雕刻畫。塔頂穹內有2002個塔龕,龕內安放2002個金塗小塔。穹頂天宮藏有雷峰塔重修記、新塔模型等以饋後人,留傳後世。
沒有登上雷峰塔,我們一直認為吳山上的城隍閣,是觀賞西湖美景的最佳觀景點。但是站在雷峰塔頂,我們才深深體會到雷峰塔,才是觀賞西湖山水風光的最好制高點。站在雷峰塔頂層的觀光平臺,近觀對面黃牆灰瓦、南屏鐘聲的淨慈禪寺,塔下鬱鬱蔥蔥、水光瀲灩的湖中三島,以及遊人如織、車來車往的南山路清晰可見。遠望吳山天風之上的城隍閣,保俶山上的纖細秀麗的保俶塔,長堤臥波、六橋煙柳的蘇堤,以及城內如林般的高樓大廈依稀可見。清許承祖曾詩云:「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
我們來雷峰塔雖然無緣見到,千年前那個美麗、痴情的白娘子,但我們卻見到了重建雷峰塔時,從地宮裡發現的許多珍貴文物。一尊金棺盛裝「佛螺髻發」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一卷《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千年經卷。還有蓮花座釋迦摩尼鎏金銅佛像、一座精美的四角金塗鎏金塔、一塊正面磨光,反面有銘文的銅鏡等等共計六十餘件價值連城的文物,以及數千枚「開元通寶」的古錢幣。雷峰塔下出土的珍貴文物,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具有非常重大的價值和意義。
歷史不能複製,但可以繼承,並發揚光大。雷峰塔雖然已重建,但我們永遠複製不了它千百年沉澱下來的歷史,但我們可以繼承它的精髓。重建的雷峰塔,對我們千百年的後人來說,誰說不是座古老而歷史悠久的名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