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體育立人是學校無法迴避的教育使命

2021-01-19 鄭眼看教育

(作者簡介:竇桂梅,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特級教師、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一所學校精神氣象的形成,一所學校學生氣質品格的養成,一定是經過長期的理性凝練及實踐。回溯清華附小百餘年的歷史,從學生踏入這條成志之路,在體育中育人的方向就已註定。學校把「以體育課程為核心撬動學校整體育人」的理念寫入辦學行動綱領,建構了「四輪驅動」的成志體育課程與實踐體系,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堅實基礎。

第一個輪子——「1+X」成志體育課程體系。一方面縱向構建成志體育課程梯度。低學段啟程課程,強調「基礎牢」,尊重其「天資與性情」;中學段知行課程,強調「腰杆硬」,針對學生身心發展期,砥礪其意志與行動;高學段修遠課程,強調「起點高」,培育其理想與抱負,逐步形成自我志趣。另一方面橫向搭建成志體育課程內容。整體構建1+X課程」體系,「1」即優質落實的國家基礎課程。每天一節體育課、一個健身大課間、每人一個體育自主選修課。X」即由「1」生長的兒童個性課程,指向興趣選擇、樂趣定向、志趣揚長,努力提供豐富的個性化課程菜單供給。

第二個輪子——「四動」課堂動力系統。學校從學習目標與兒童實際獲得出發,形成課堂動力系統。以「問題驅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安全意識;以「情境調動」貫穿學習全過程,系統帶動運動技能提升,促進學生情感發展;以「工具撬動」為腳手架,幫助教師準確把握不同類別學生學習需求,展開針對性指導;以「平臺互動」建立機制,師生將分散、隱藏的個體化運動技能、信息資料、問題反饋等分享,實現多向互動。使學生在運動中張揚個性特長,體驗成功樂趣。

第三個輪子——資源與安全保障。學校每年運動會、每學期家長會、每次寒暑假親子運動打卡,打通家校共育渠道,創造共同認知的源泉。構建專業化+開放式的教師隊伍師資保障的同時,拓展校內外體育運動資源,建立運動及管理安全保障。

第四個輪子——「過程數據+關鍵事件+榜樣引領」的全員評價系統。學校提倡通過鼓勵性評價促進個性成長,努力讓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得到充分張揚,促使兒童把體育化為貫穿一生的實際獲得。

在清華附小,成志體育課程中的經典已成為一代代人的精神火炬。面向未來,學校無法迴避體育立人的教育使命,「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必須成為中華民族兒女形象標識。當下,「回歸體育」正成為廣泛共識。學校「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前方才會更敞亮,更光明……

相關焦點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教育,把一切的未來交給一切的人
    未來學校的建設關乎學校課程創新、學習方式變革、學習空間構建、教育技術創新、學校組織形態變革…… 《教育家》特邀多位中小學名校長,共同構想「未來學校」,暢談」未來教育」。今日推出系列文章第2篇。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直言:孩子語文學不好,別的是學不通的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演講中,對蘇步青這句話表示贊同,竇桂梅更是直言:「孩子語文學不好,別的是學不通的。」在成為清華附小校長之前,竇桂梅是一位有著30年教育經驗的語文特級教師,更是被評為「建國六十年從課堂走出來的教育專家」。
  • 竇桂梅談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直面挑戰,關注完整人的成長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獲得者、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在發言中表示,線上線下不是互相誰取代誰,而是融合後更好地指向完整人的成長,完整的生命教育。 疫情期間,竇桂梅帶領清華附小232位老師承擔了教育部委託的春季學期中國教育電視臺「同上一堂課」小學階段的全部直播課。這是清華附小一次集體團建的關鍵事件。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要給他這兩樣東西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清華附小的竇桂梅校長原本是一名語文老師,曾被評為「建國六十年來從課堂裡走出來的教育專家」之一,她對實踐教學尤其是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一直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 清華附小的興師秘訣是什麼?教師節4個溫暖的細節,傳遞出這樣的啟示...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清華附小本部以「做精神上氣象萬千的成志教師」為主題,在聯盛館舉辦了清華附小「100+5」校慶系列之慶祝教師節活動,共同歡慶屬於自己的節日。慶祝過程中,一抹親切而熟悉的身影在臺下,全程與老師們同感動、共歡笑——她就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教師節前夕,竇桂梅被評為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 清華附小2020年選讀書目,照著選準沒錯
    清華附小校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竇桂梅曾提出:「不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她對小學生的閱讀提出的要求是「小學六年讀完至少200本書」。作為名校,清華附小的校長一直也是大家追崇的榜樣,在其領導下的學校教育理念也一直是許多學校學習和借鑑的榜樣。重視課外閱讀就是這所學校的最大特色之一。為了幫助家長和孩子挑選好書,清華附小每年都會發布「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這一傳統也成為許多學校和老師向本校孩子推薦閱讀書目的重要參考。
  • 教育部專家來把脈,指導鄭師附小「立人教育」
    教育部 「國培」項目專家把脈指導鄭師附小「立人教育」。與會人員認真聆聽2月28日,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名校長領航工程理論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鮑傳友應邀來到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深入附小進行指導和調研。
  • 816節課,6.5億次播放——清華附小用電視直播「撬動」全國多地學生...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統計,疫情影響到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和教育機構,許多學校停課,超過15億兒童和青少年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教育部1月27日下發了延期開學的通知,要求做好學生在家開展自主學習的保障工作。應教育部要求,清華附小承擔了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直播的小學階段全部課程的教學任務。
  •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66年冰球隊傳承冰雪教育
    1915年建校的成志學校,如今已是人們熟知的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學校冰雪運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那時清華附小就成立了冰球隊,至今已有66年。這也體現了清華附小傳承自清華大學的體育傳統和馬約翰體育精神,踐行將體育作為核心課程,把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把體育當作最好的教育學。
  • 清華附中鄭州學校執行校長鄭紫煙:清華夢 鄭起航
    系出名門,清華附中源於清華園,自1915年「成志學校」創建至今歷經百年風雲巨變,不僅辦學水平過硬、人才輩出,且在教育改革中大膽先行、不斷創新,已成為譽滿北京、聲震全國的名校。作為名校,自然承擔更大社會責任,分享優質教育資源,先後在陝西、安徽、雲南等地建立一體化學校。清華附中鄭州學校,是清華大學在華中地區設立的唯一一所公辦學校,是鄭州市與清華大學深化教育合作的一個重要成果。
  • 清華附小第59屆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開幕
    清華附小第59屆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開幕第六屆馬約翰杯校園足球聯賽同期開賽清華新聞網4月29日電 4月28日,清華附小第59屆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暨第六屆馬約翰杯校園足球聯賽開幕。這場以足球為最大特色的開幕式和孩子們的精彩表演吸引了眾多觀眾。
  • 落戶禾城的清華附中是所怎樣的學校?來聽聽校長的推介
    自2018年這所學校要在嘉興選址辦學開始,禾城百姓就充滿好了好奇和期待。終於,要「發動」了!這將是一所怎樣的學校?異地辦學是否能延續清華附中優秀的辦學傳統?清華附中、清華附中嘉興學校(以下簡稱「嘉興學校」)校長王殿軍,就清華附中選擇落地嘉興的原因,嘉興學校的辦學亮點,學校未來的師資力量,以及嘉興學校的辦學願景等大家關心的問題,做了詳細介紹。
  • 清華附小為畢業生製作成長報告 六年人均閱讀量超過1000萬字
    據清華附小教學副校長王玲湘介紹,這也是2017屆畢業生6年成長報告出爐的初衷,「2011年,我們學校首次提出了『1+X』課程體系。六年過去了,我們想看看,這個體系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滋養,是否為孩子的成長起到了奠基作用。」王玲湘口中的「1+X」課程,「1」指的是優質落實國家文化基礎學科;「X」指向綜合實踐的項目學習。1和X,是指向整體育人的、加工和創造符合學校實際的學習行為。
  • ...上,竇桂梅與學生聊了3句話、3本書,看看給你帶來什麼啟發?|深呼吸
    清華附小每一屆六年級畢業生,都會與竇桂梅校長一起上《致青春第一課》。今年,竇校長送給畢業生的三句話、三個故事、三本書都有啥?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一起來看看!致青春第一課親愛的六年級同學:又到一年畢業季。從教育學意義上講,母校就是母親。面對即將遠行的兒女,在今天這個充滿溫暖、不舍和祝福的時刻,就讓我來代表母校傳遞這份殷殷的囑託。
  • 找尋面向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作者系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校長)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使命竇桂梅2020年乍暖還寒的初春,駐足校園,萬物萌發,臘梅、連翹、玉蘭、紫薇等競相開放。沉寂已久的心被眼前的春光溫潤了,可淡淡的憂愁油然而生。這一年,我是中國教育電視臺現場直播課的開講人作為校長,我帶著清華附小團隊,承擔了疫情大考下的中國教育現場直播課的公益擔當。其實,早在春節期間,我便進入了「戰時狀態」。
  • 女兒16歲上清華,教育專家尹建莉談經驗:小學階段的教育要狠抓
    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幫無數父母解決了教育難題,身為作者的尹建莉也逐漸被廣大家長熟知。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好奇,這位從事了多年語文教育的教育家碩士,把自己的女兒教成了什麼樣?不得不說,尹建莉作為教育專家,完美在自己女兒身上證實了她的教育實力。
  • 名校長眼中的2020年
    這一年,我是中國教育電視臺現場直播課的開講人作為校長,我帶著清華附小團隊,承擔了疫情大考下的中國教育現場直播課的公益擔當。其實,早在春節期間,我便進入了「戰時狀態」。受疫情影響,全國中小學無法按時開學,學生可謂「嗷嗷待哺」,學校教師和家長的線上「淌水」弄得快要「人仰馬翻」,教育部希望清華附小為全國小學生「停課不停學」準備線上直播課,努力「馬踏飛燕」。正準備過節的清華附小教師也算「冒著生命危險」,迅速從全國各地奔赴千裡回京,到電視臺上直播課。老師們由教師被迫轉型為「電視主持+電視主播」,每個人身上都承受著千斤重擔。
  • 「剛柔並濟 向美而行」 成都青羊實驗中學附小校長張勝淺談教育之美
    中國網7月13日訊(宋得恩)美是人由動物性走向人性的起點,人只有通過審美才能成為一個自由而幸福的人,而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育人,所以「美」是教育的本質,構成教育的核心與靈魂。成都市青羊實驗中學附屬小學校長張勝認為,「剛柔並濟」之美,為教育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