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莎士比亞四大封神之作,為何它能排名第一?

2020-12-26 不勞而獲勞小姐

知乎上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哈姆雷特》有那麼多好句,To be or not to be卻成了最有名的句子?」

這短短6字在英國到底有多火?

但凡演員,無人不背。但凡路人,無人不會。

究其原因,還得從《哈姆雷特》這部經典說起。

01、從環球到全球:為什麼會是《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不僅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同時也被奉為世界悲劇的神作。它取材於丹麥傳說,講述了一個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通過描繪一個復仇王子在困境中的掙扎,莎士比亞展示了人性的本質特徵。

而劇中那位名叫哈姆雷特的王子,也與以往悲劇中的英雄形象有所不同。在與命運和惡勢力的搏鬥中,他始終都沒有訴諸於神靈或權威。反而強迫自己回歸理性,思考復仇與正義的本質和區別。

哈姆雷特身上理性與感性的光芒,讓他成為了世界文學的經典。據統計,《哈姆雷特》是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頻率最高的戲劇,也是近百年來改編作品最多的作品之一。

《哈姆雷特》作品集合

為了讓更多觀眾走進劇場,親歷《哈姆雷特》的獨特魅力。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前藝術總監——多米尼克,決定攜帶《哈姆雷特》進行環球巡演。

短短6年間,多米尼克已在198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巡演。他把這趟環球之旅記入了《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裡,希望與所有莎劇同好一同交流。

《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書封

在書中,多米尼克講述了自己與《哈姆雷特》之間的故事:大到戲劇的主題,小到每次巡演的細微差別。同時,他還嘗試以「劇內人」和「局外人」的雙重視角,為讀者挖掘《哈姆雷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那麼,作為一個執導過上千場莎劇的戲劇總監,到底是如何看待《哈姆雷特》的成功呢?復仇王子哈姆雷特,他的困境和掙扎到底是什麼?而「生存還是毀滅」,為何至今仍是一個懸而未解的問題?

02、哈姆雷特的困境:To be or not to be?

《哈姆雷特》劇照

哈姆雷特的悲劇是人類困境的縮影,因為他身上集合了古希臘命運悲劇與現代性格悲劇的所有要素。

作為「正義」的象徵,哈姆雷特在命運的祭壇上壯烈犧牲。他先是因為父親被殺而被迫復仇,然後誤殺愛人之父,遭遇叔父與好友的輪番陷害。最後,又因猶豫不決而導致了自己和親友的死亡。

但和其它悲劇不同,他的悲劇並非源於無知,而是源於理性。他厭棄命運,質疑真理存在的本身。面對世俗,他掙扎痛苦。藉由哈姆雷特之口,莎士比亞聲提出了人生中最大的疑問:To be, or not to be?

在國內,這句臺詞有著多個版本的翻譯。比如朱生豪把它譯為「生存還是毀滅」;梁實秋譯為「死後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卞之琳譯為「活下去還是不活」;方平譯為「活著好,還是死了好」等等。

儘管只有短短的六個字,卻提出了人們對生死,以及復仇的困惑:殺父之仇,報或不報?倘若報,如何報才算正義?如若不報,又有哪些藉口?以死逃避,該還是不該?活著和赴死,哪個更需要勇氣?

BBC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00周年——To be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在哈姆雷特聲嘶力竭地質問中,進入了他的內心: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黯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劍,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在奮鬥中掃除這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這個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子不是不想復仇。他只是想在不觸碰道德倫理的前提下,完成復仇。

因為一切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任何道德的衝動都不能成為施暴作惡的理由。

他的復仇也不在於家族私仇,而是要改變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

他懼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喪失真正的公義。

《哈姆雷特》劇照

然而,面對殺父之仇,哈姆雷特也無法就此作罷。他在萬念俱灰中選擇了「延宕」,甚至還想到了赴死。

死了;睡著了;什麼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

可是死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世上還有鬼魂,我們也還有來世。那些未完成的重擔,還是會在夢裡纏擾我們。

死了;睡著了;睡著了也許還會做夢;嗯,阻礙就在這兒;因為當我們擺脫了這具腐朽的皮囊以後,在那死的睡眠裡,究竟將要做些什麼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人們甘心久困於患難之中,也就是這個緣故。

《哈姆雷特》劇照

似乎,無論生死,哈姆雷特的困境都無法得到解決。「重重顧慮」讓他成為了「懦夫」和「憤怒的青年」,於是他繼續向我們訴說人世間的種種不幸和悲痛:

「誰願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 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 換來的小人的鄙視…」

就連愛情也不能洗清他的痛苦,反而成為另一個精神負擔。他忍痛推開唯一的愛人奧菲利亞,儘管「四萬個兄弟的愛合起來也抵不過他對她的愛」。

畢竟在大仇得報之前,一切都是無關緊要的——包括愛情。

03、復仇王子的掙扎:我們都是Hamlet

如果說奧賽羅的自我認知是在伊阿古風言風語的暗算下崩塌;李爾王是憑藉一己之力讓全家萬劫不復。那麼在《哈姆雷特》中,癲狂就像是一種傳染病。它最先蟄伏在哈姆雷特身上,並慢慢向四周擴散。

在這個過程中,哈姆雷特逐漸褪去英雄的光環,並淪為了復仇的工具。

《哈姆雷特》劇照

哈姆雷特被各種重擔壓倒,被各種複雜的矛盾搞得心亂如麻:正義與不義、親情與愛情,仁慈與仇恨,生存與死亡。

不管在政治傾向、宗教信仰、抑或是精神追求上,他都與身處的時代格格不入。他曾在困境中讚美愛情,祈求愛情鋒利的救贖和血淋淋的忠誠。

我們親眼看著他搖搖晃晃地站上了世界的懸崖邊,在各種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痛苦的包圍下無助而絕望。

《哈姆雷特》劇照

復仇的枷鎖卻毀滅了他的愛情,吞噬了他鮮活的生命。他無法對世上的千萬種殘酷遭遇坐視不管,卻不得不選擇與它們宣戰。他的痛苦是那麼的真實,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

「這兒在場的眾人都知道,你也一定聽見人家說起,我是怎樣被瘋狂所害苦。凡是我的所作所為,足以傷害你的感情和榮譽、挑起你的憤激來的,我現在聲明都是我在瘋狂中犯下的過失」。

我想,這也是莎士比亞最聰明的地方:他沒有把不幸交給一個純粹的英雄,而是把所有的重擔壓在了一個平凡人的身上。透過他的困境,展現了良知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掙扎。

《哈姆雷特》劇照

哈姆雷特在1601年的舞臺上第一次死去,並在此後的400年間不斷重生。

他的臺詞被反覆引用、提問、解讀、回答。

比起那些古希臘的英雄,他更有「人性」,也更接近我們。

我們愛他的正直和善良,理解他的懦弱和猶豫。

甚至不再期待他的英勇果敢,因為害怕復仇會帶走他身上最美好的品質。

比如正義,比如良知。

正如雨果所言:「哈姆雷特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他是一個巨人,卻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哈姆雷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們大家。哈姆雷特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人。」

哈姆雷特一直都活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就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就是我們。

相關焦點

  • 第五人格:已有麥克白和哈姆雷特,這是要湊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隨著求生者入殮師卡爾的演繹之星紫皮「哈姆雷特」海報的公布,細心的玩家們赫然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官方似乎打算湊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到底是怎麼回事?02卡爾的紫皮——哈姆雷特正在進行中的彈丸聯動備受關注,此時的官方卻突然爆料第三屆演繹之星的第一款紫皮海報,也就是入殮師卡爾的紫皮
  •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簡述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簡述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自十九世紀始,它們是公認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四大悲劇表現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社會惡勢力之間的悲劇性衝突及理想的破滅。一、《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 《封神》中四大美女排名,妲己排名第三,第一名引起網友熱議
    作者:長安街大司馬熟悉《封神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封神演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載神魔大戰的史詩巨著。全書記載了武王伐紂的故事,中間摻雜著各教之間的鬥爭。後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在書中為我們塑造了西周和商紂兩大陣營中很多生動的人物形象。今天我不說文治武略,也不說仙法神器,就來評點一下在《封神演義》中的四大美女排名,大家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 作品介紹與導讀——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我更相信看過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的人少之又少。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自十九世紀始,它們是公認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四大悲劇表現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社會惡勢力之間的悲劇性衝突及理想的破滅。   一、《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 不瞞你說:40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是其作品中最光輝絢爛的一筆「四大悲劇」指得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些作品著力塑造了一批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於在同環境和內心的懸殊鬥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
  • 【每日一句】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金句!
    今天的每日一句,我們來分享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是無限宇宙之王。讓我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種奇妙的魔法,真的能把我們人類壓縮進一個小小的果殼,那麼這時絕大多數人會想些什麼呢?我估摸著大家腦子裡閃過最多的恐怕還是諸如被關在這裡真倒黴,這裡真憋屈、真壓抑等等的負面想法。
  • 藝術眼光:40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是其作品中最光輝絢爛的一筆「四大悲劇」指得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些作品著力塑造了一批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於在同環境和內心的懸殊鬥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
  • 油畫藝術:40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是其作品中最光輝絢爛的一筆「四大悲劇」指得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些作品著力塑造了一批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於在同環境和內心的懸殊鬥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
  • 《哈姆雷特》能火,原來都是因為他們……
    在1601年,他們在倫敦環球劇場偶遇,此時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哈姆雷特》 正在排演—— 再就是,天使與惡魔豐富的內心戲,都能在《哈姆雷特》這部戲中找到出處。
  • 別樣視角解讀莎士比亞經典劇作,講述不一樣的哈姆雷特|《帶...
    在戲劇,乃至文娛活動熱情難以釋放的2020,一本《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為我們帶來了一抹亮色與慰藉,該書不僅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艾瑪湯普森的鼎力推薦,還入選《紐約時報》圖書推薦榜單。
  • 人體油畫:40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顮褘仡耽尩轀珋伀離紇拝誄眫羨澏肄蹾鮥怮撗嘻灨盬茣櫍摦飼愡窣瘥鋰膿賞輈槽瑿嫭儕繯瞝飣攌邱幾鍟攞階闗蹬蔞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
  • 藝術作品賞析:40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悴鑠跬蘐栃貧鼄隻癌砎撂畎紒萮掓匛秘松恙也陖孉藹蝅衠氻膿迼棒斵湕壂拖茶旺鼙躃鈚射晠基銼骹捥礲瞌楸蠙哻峓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
  • 人們為何會吐槽且反對rap祥龍的封神之作《說唱之神》?
    這件事也就是人們為何會吐槽且反對rap祥龍的封神之作《說唱之神》的新聞,很多人知道此事後,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前去收聽了一下這首歌曲,哪知道當人們聽完不久後,他們都被rap祥龍的敢說敢做的性格所折服,有的則是一直在噴rap祥龍,有的則是很反對rap祥龍的性格,但是這並沒有對rap祥龍造成任何的影響,那麼,人們為何會吐槽且反對rap祥龍的封神之作《說唱之神》呢?
  • 吳其堯讀《最悖人道的謀殺》︱《哈姆雷特》的由來
    如果連文本本身都無法確定的話,那麼現在我們對莎士比亞文本的解讀必然充滿多樣性。舞臺演出史的不少實例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到了現代,對《哈姆雷特》的詮釋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哈姆雷特》毫無疑問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受觀眾和讀者歡迎的,有關該劇的出版物、舞臺演出、影視改編和課堂教學等都客觀地反映了觀眾和讀者的接受程度。
  • 這大概是入門莎士比亞戲劇最快最簡單的方式了!
    三格漫畫讀懂莎士比亞 四大悲劇 >(Hamlet) 哈姆雷特父親的鬼魂讓哈姆雷特替自己報仇; 哈姆雷特不停念叨說要替父報仇; 哈姆雷特替父報仇成功。
  • 說不盡的莎士比亞1—考研筆記48
    1、生平和創作:莎士比亞出生於英國中部的一個富裕市民的家庭,年輕時期就開始從事喜劇創作。莎士比亞,這位家喻戶曉的英國詩人、劇作家、對人性所擁有的透徹見解,使他得以創作出栩栩如生之眾生相。無論是貧富貴賤,個個皆在他的筆下鮮活起來。
  • 「克倫堡宮」為什麼又稱「哈姆雷特城堡」?
    它臨海而立,遠望呈正方形,四周圍以城牆,還有一條陰暗潮溼的地下通道,經歷了400多年的滄桑,仍然雄偉而神秘,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參觀了古堡才知道,「克倫堡宮」只是史書上的名稱。不知從何時開始,它有了另一個名字——人們親切地稱它為「哈姆雷特城堡」。果然,我們發下來的北歐遊程說明書上就印著這個名字。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國十大悲劇,你知道都是什麼嗎?看過幾部?
    說起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會以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其實還真不是如此,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分別是《哈姆雷特》《麥克白斯》《李爾王》和《奧賽羅》,是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劇的,當然《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莎士比亞比較有名的一個劇,而且也是悲劇
  • 莎士比亞名言
    《哈姆雷特》大半個世界都在愚昧中失去了。《安東尼與克莉傲佩特拉》不要讓女色讒言動搖了邦基國本。《泰特斯·安徳洛尼克斯》不惜食言的人一樣會把誓約撕得粉碎。《泰爾親王配力克裡斯》什麼都比不上厄運更能磨練人的德性。《查理二世》昇平富足的盛世徒然養成一批懦夫,困苦永遠是堅強之母。《辛白林》心懷鬼胎的人總是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