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能火,原來都是因為他們……

2020-12-15 騰訊網

復工在即,若需良心英劇緩解焦慮,不妨來看看BBC與Amazon合拍的6集奇幻喜劇《好兆頭Good Omens》——豆瓣評分高達8.7,網友看後齊呼:什麼好兆頭!「好上頭」才對!

《好兆頭》海報

這劇改編自,《美國眾神》作者尼爾·蓋曼與《碟形世界》作者特裡·普拉切特所著的同名奇幻小說。這兩位大神都是斬獲20餘次奇幻文學頭等獎的大神,雨果獎、星雲獎不在話下,而當初寫《好兆頭》純粹只是為了逗對方開心。(exo???太甜了吧!)

故事講述2018世界末日決戰來臨之際,撒旦之子誕生人間,天堂與地獄兩派蓄勢待發。與此同時,女巫、獵巫人、天啟四騎士也紛紛登場,等待一決高下。

但是一個軟萌貪吃的老好人天使亞茨拉斐爾(Michael Sheen飾Aziraphale)及一個「邪魅狷狂」熱愛搖滾的惡魔克勞利(David Tennant飾Crowley),由於常駐地球成了一對6000年的世紀「好基友」。

克勞利和拉斐爾

這對荒誕搞笑的「神仙CP」在人間過著互相代班打卡、渾水摸魚、打發上司的生活,覺得人間生活舒坦,都不想搞事情。(「到時候沒有阿爾伯特音樂廳,沒有格萊德堡歌劇院,只有天籟之音 也不會有那種你常去的美味小餐館了,沒有蒔蘿醬漬鮭魚片,也沒有老書店了 」 )

於是兩人決定教導年幼的「撒旦之子」放棄毀滅世界。但根本沒有人意識到,「撒旦之子」從一開始就被抱錯了……

誕生於洪荒之時,歷經了滄海桑田,綿延至末日重啟。本劇第三集前半段講述了兩人的羅曼史(誤),即天使和惡魔橫跨千年的偶(預)然(謀)相(邂)遇(逅),按照時間順序交代地明明白白。

圍觀二人組

他們一同見證了伊甸園、諾亞方舟大洪水、耶穌之死,走過了亞瑟王所處的威塞克斯王朝。

在1601年,他們在倫敦環球劇場偶遇,此時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哈姆雷特》 正在排演——

《哈姆雷特》創作於16、17世紀之交,英國正處在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時期。當時,文藝復興運動使歐洲進入了「人」的覺醒的時代,人們對上帝的信仰開始動搖。當時的英國,正在經歷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而《哈姆雷特》正是「這個時代的縮影」,這也是該劇讓「天使與惡魔」選擇這個時間節點共同出現的原因。

這時莎士比亞絕望地吐槽,有人看《哈姆雷特》簡直是奇蹟了。

這話剛好被在場的亞茨拉斐爾和克勞利聽到,就隨手幫他圓了個夢(還提升了業績),「神力」庇佑,《哈姆雷特》在今後才如此經典。

品味不俗的克勞利甚至還基情貢獻了一句得到莎士比亞讚賞的臺詞:

Age does not wither, nor custom stale his infinite variety.

歲月不使他枯萎,風潮變幻,也看不厭他的多變。

這句話簡直就是偷偷說給天使聽的,這典型英式表白怪不得連莎士比亞都要趕緊手抄下來。這兩句後來成為《安東尼和克裡奧帕特拉》中的金句,誰曾想大師是抄襲了惡魔脫口而出的話呢?

怎麼就不能相信大師是自己寫的呢?

《哈姆雷特》與《好兆頭》的關聯還不止如此——

莎士比亞在「王子復仇」的一場場「戲中戲」裡玩味真假,冷眼善惡;在《好兆頭》裡,內容也相當顛覆常識:天堂非本善,地獄非本惡,天使與惡魔都有兩幅面孔。

上帝一言不合便會來場暴雨滅絕人類——

而莫扎特、貝多芬、巴赫全家都住在地獄那邊——

再就是,天使與惡魔豐富的內心戲,都能在《哈姆雷特》這部戲中找到出處。天使亞茨拉斐爾比起神更像個人,人間的美食和書籍是他生活中的「小確幸」,作為一個天使卻戒不掉的五毒中的「貪」,為了吃美味的可麗餅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扮成貴族,冒著不惜被砍頭的代價橫渡英吉利海峽;而惡魔克勞利從一開始也就沒壞到哪裡去,唯一有執念的事就是他的老式賓利車,作為皇后樂隊死忠粉,他不傷害小孩,最殘暴的行動也就是嚇唬嚇唬綠植。

用《哈姆雷特》裡的臺詞來說——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世上之事物本無善惡之分,思想使然。

話說回克羅利和亞茨拉斐爾臥底在他們認為的撒旦之子家。

一個假扮保姆傳授邪惡。

一個裝作園丁教導善良。

他們覺得經過這樣的一番引導,反基督就會成長為一個懂善知惡,雙向平衡的正常人類男孩。

這兩位(不怎麼靠譜的)正邪代表想方設法保護地球,這種黑白不分,毀盡三觀的局面,用《哈姆雷特》裡的臺詞形容可不就是——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 O, cursed spite, that ever I was born to set it right!

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唉!倒黴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

雖然劇中天使與惡魔總是口口聲聲說兩人沒有任何共同點,但現實卻是大型真香現場。也許是因為在地球生活了6000多年,他們沒有所謂的黑白分明,他們對人類的感情是高度一致的,用《哈姆雷特》裡的臺詞來說——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man! how noble in reason! how infinite in faculty! 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 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el! 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

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天使與惡魔,從神的角度去睥睨這個世界,再通過孩童的眼光去觀察它,最後再去拯救它。雖然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不完美,人性也充滿著各種缺陷,但它值得我們去珍惜並捍衛。人性之美,也是莎士比亞戲劇中永恆的主題。

其實再往大了說,整部劇不僅僅與《哈姆雷特》息息相關,這簡直就是一部為莎士比亞代言的劇。

比如,天使因賜福過多而被書面警告,惡魔因行誘惑而被升官發財。用莎士比亞《以牙還牙》裡的臺詞來說——

Some rise by sin, and some by virtue fall.

有些人因罪惡而升遷,有些人因德行而沒落。

結果,天堂和地獄都巴不得開戰,創造新世界只是虛偽的旗號,一決高下看誰厲害才是他們真正的意圖。

用莎士比亞《以牙還牙》裡的臺詞來說——

O, it is excellent to have a giant’s strength; but it is tyrannous to use it like a giant.

有巨人的力量固然好,但像巨人那樣濫用力量就是一種殘暴行為。

世界末日之後意味著,從此要麼有善無惡,要麼有惡無善。

兩種結果都挺可怕的,先不說大道理,無論是絕對的善還是絕對的惡都……

太無聊了!

這就是世界末日的定義。再也沒有什麼世界了。只有無盡的天堂或是無盡的地獄,全看勝利者是誰。克魯利不知道哪種結局更糟。

好吧,當然,從定義上說,地獄更糟。但克魯利還記得天堂的樣子,很多地方都跟地獄差不多。首先,在這兩個地方你都沒法好好喝上一杯。另外你在天堂產生的無聊感,幾乎和在地獄產生的興奮感—樣恐怖。

但此事無從規避。既然身為惡魔,就別想有什麼自由意志。

——《好兆頭》

黑城堡,公眾號:黑城堡假日必看,不笑你打我:不正經的英式自黑喜劇《好兆頭》

如同天使之貪與惡魔之善,眾生皆有兩幅面孔。用莎士比亞《以牙還牙》裡的臺詞來說——

O, what may man within him hide, though angel on the outward side!

一個人外表可以裝得像天使,但卻可能把自己掩藏在內心深處!

諾亞方舟的故事,通過毀滅世界來構建新世界是否是善?比如惡魔引誘人類犯錯,但由此帶來文化藝術發展乃至社會進步,是否是惡?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當初誘使亞當夏娃偷食禁果的不是惡,而是他們自身的好奇心,而正是這種好奇心,喚起了人類自我認識和自主意識的覺醒,這又算是好還是壞呢?

劇集裡有句臺詞很好地闡述了作者的觀點:人類之所以變成今天這樣,不是因為他們是好還是壞,僅僅因為他們是人類而已。

你瞧,這善惡共存的人間多有意思。

再說回主角天使與惡魔,經歷了6000年的相愛相殺,總是在關鍵時刻為對方化險為夷,用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裡的臺詞來說——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真愛無坦途。

兩人明明在乎對方,卻總是因身處敵對陣營而惡言相向,用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裡的臺詞來說——

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我唯一的愛來自我唯一的恨!

怎麼樣,想要看懂這部基情四射的荒誕喜劇,不了解點腐國文藝圈之父莎士比亞的故事可真的是不行的。

對了,既然是腐國演員,自然沒有幾個沒演過莎劇的——

麥克·辛(飾亞茨拉斐爾):1995《奧賽羅》

大衛·田納特(飾克勞利):2009《哈姆雷特》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給地獄boss配音):2015《哈姆雷特》

「科恩嫂」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給天堂boss配音):14歲在舞臺劇中飾麥克白夫人,將出演電影版《麥克白》

回到《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

這部深刻雋永的悲劇

以複雜的人物性格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

堪稱能代表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

文學的最高成就(之一)

古往今來

解構玩轉《哈姆雷特》的不止《好兆頭》

什麼,你還沒看過嗎?

2020第二屆驅動國際戲劇邀請展

波蘭克拉科夫尤利烏什·斯沃瓦茨基劇院

《哈姆雷特》

Hamlet

2019年波蘭克拉科夫神曲戲劇節

藝術總監巴託斯執導

酷炫舞臺再現先鋒解構「王子復仇」

「當代波蘭哈姆雷特是後真理時代的哈姆雷特,

最後一個正直的人。」

評論稱該劇「創造了一門新語言」

若天翻地覆

世界末日真的來臨

唯願你能叫上喜歡的人

喝著美酒,吃著佳餚,然後

Have a nice doomsday!

文章來源 | 中譯公司;影視怪蜀黍;豆瓣電影;放映員說電影;三聯生活周刊;BelowTheAshes;誰啊誰啊拾客甲

相關閱讀 |流芳百世的「鵲起之鴉」;那個高處的王子屬於孤獨;劇院是有生命的,它始終關注的是人;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眼裡,也有一千個奧菲利亞嗎?;15位男神告訴你為什麼要看《哈姆雷特》——它是每一代頂級演員的試金石

驅動文明·傳播感動

ID:Propel Media

相關焦點

  • 《哈姆雷特》賞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一部悲劇,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莎士比亞說過,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哈姆雷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丹麥王宮裡,四具王公貴族的屍體躺在血泊中,滿面悲傷的霍拉旭向人們講述了那驚心動魄的故事。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亞四大封神之作,為何它能排名第一?
    知乎上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哈姆雷特》有那麼多好句,To be or not to be卻成了最有名的句子?」這短短6字在英國到底有多火?但凡演員,無人不背。但凡路人,無人不會。這個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子不是不想復仇。他只是想在不觸碰道德倫理的前提下,完成復仇。因為一切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任何道德的衝動都不能成為施暴作惡的理由。他的復仇也不在於家族私仇,而是要改變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
  • 了解<哈姆雷特>故事,認識哈姆雷特人性:越是高貴越是猶豫
    哈姆雷特是13世紀初丹麥王子,他本是一個翩翩公子,集所有美德於一身的完美存在:外型上,他是大眾追隨的模子,時尚界的鏡子;他口才不輸廷臣,眼光不遜飽學之士,劍術堪比武士;他受萬眾景仰與愛戴;他睿智聰慧;機敏詼諧等等。但是一旦進入進退兩難的處境,他萬劫不復地墮落,慘狀似遠過一般人。為什麼會這樣?就因為他是王子,就因為他是完美的存在。
  • 《哈姆雷特》和埃及神話故事的相似處,哈姆雷特的原型竟是荷魯斯
    威廉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之一,他筆下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聞名於世。裡面的內容確實很精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作品內容精神雖然獨具一格,但是有些故事結構是照抄前輩的。最明顯的就屬於哈姆雷特了。
  • 《哈姆雷特》,又稱為《王子復仇記》,你喜歡這本書嗎?
    他的四大悲劇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而《哈姆雷特》又稱為《王子復仇記》!《哈姆雷特》這本書為什麼又稱為"王子復仇記"呢?這是因為這本書主要講述哈姆雷特復仇的故事。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突遭橫禍,父親突然離世,叔父克勞狄斯篡位,而母親也改嫁叔父。
  • 「克倫堡宮」為什麼又稱「哈姆雷特城堡」?
    ——為什麼叫「哈姆雷特城堡」,甚至把原名「克倫堡宮」給虛化了?為什麼要以一個文學經典人物的名字稱謂一個城堡?參觀時,我們詢問丹麥解說人員和導遊,他們也只是約略說是因為莎士比亞的影響。至於具體是在何時被稱作「哈姆雷特城堡」的,他們也說不清。我一直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回來後也查了許多資料,都不得要領。
  • 經典雙語美文|Hamlet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行動和性格似乎很不一致。長期以來,這已使文藝評論家絞盡腦汁,加以推測;而由於我們總是不願設想,理解上存在缺陷的原因在於我們自身,所以通常都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來解釋這個奧秘,即把它看成實際上是無法說明的現象,並把這一現象歸之於莎士比亞的變幻莫測和不同尋常的天才的畸形發展。對於這些卑俗和怠惰導致的結論所表現出來的淺薄而愚昧的狂妄態度,我願盡力予以揭露。
  • 《饑荒》哈姆雷特warbucks解鎖條件及屬性介紹 哈姆雷特warbucks...
    導 讀 饑荒近日推出了幾個新的角色,包括了warbuck沃巴克斯,許多玩家都想得到他,那麼怎麼獲得呢?小編為大家帶來解鎖條件及屬性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悲劇性的哈姆雷特-考研筆記58
    哈姆雷特形象5——考研筆記58學生李清文 編輯憂鬱是哈姆雷特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徵,他是著名的憂鬱王子。應該費些心思了解他,理解他,不少高校都考過關於「哈姆雷特」王子的內容呢,如首都師範、廈門大學、蘭州大學等。#文學考研#論述:分析哈姆雷特形象的悲劇性複習的初階段,主要是收集歷年真題,研究如何解答。
  • 吳其堯讀《最悖人道的謀殺》︱《哈姆雷特》的由來
    狡詐的英國國王安排阿姆雷特代表他向蘇格蘭女王赫敏特如德(Herminthrud)求婚,因為他心裡明白,任何向蘇格蘭女王求婚的人都將被女王處死。但阿姆雷特施展其魅力贏得了女王的芳心,女王本人自然不願嫁給年長的英國國王,她篡改了英王寫給她的信,要她嫁給了年輕的送信人阿姆雷特。這樣,阿姆雷特就帶著兩個妻子回到丹麥。這時丹麥王位已經易主,阿姆雷特在與新國王維格雷克(Viglek)的爭鬥中落敗。
  • 《哈姆雷特》:「天使」奧菲利亞,墮落成悲劇卻也是重生
    人人都說1000個人眼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我並不認為哈姆雷特這個人在多麼值得崇拜,也不認為《哈姆雷特》能有1000種哪怕是100種的啟發和啟示,但是作為莎士比亞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值得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哈姆雷特個人,還有一位值得我們思考和細細咀嚼的女性——一位宰相的女兒。
  • 《饑荒》哈姆雷特避雷帽製作配方分享 怎麼製作哈姆雷特避雷帽
    導 讀 《饑荒:哈姆雷特》避雷帽介紹。饑荒哈姆雷特中避雷帽該怎麼製作呢?
  • 饑荒哈姆雷特舊存檔怎麼用 舊存檔使用攻略
    饑荒哈姆雷特舊存檔怎麼用,舊存檔使用攻略。
  • 別樣視角解讀莎士比亞經典劇作,講述不一樣的哈姆雷特|《帶...
    《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也正是如此,因為有這些演職人員們無私的分享、生動的講述,我們才得以在書中看見「故事以外的故事」,並發現講述故事並不是一件易事;也許還有更理想的結果——我們恰好能從故事中獲得一些靈感與鼓勵,並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 從哈姆雷特的兩句話談起:抑鬱的兩面
    (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威廉·莎士比亞筆下有名的抑鬱丹麥人哈姆雷特的兩句名言主要說明了今天看抑鬱的兩大角度。第一個角度是,我們的思想對心理有重要的影響。哈姆雷特對自己、自己的處境和未來不斷產生壞想法。
  • 作品介紹與導讀——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我更相信看過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的人少之又少。
  • 《饑荒》巨人國怎麼去哈姆雷特 巨人國去哈姆雷特方法分享
    導 讀 饑荒遊戲中,玩家應該怎麼從巨人國到哈姆雷特呢?那麼一起來看看吧。
  • 罪-仇-罰如銜尾蛇|闡明《哈姆雷特》之一
    我沒有翻譯這句經典臺詞,因為「be」仍尚待闡明,這個問題先往後放放。首先,我想討論的問題是:哈姆雷特為什麼踟躕不前/躊躇不決/猶豫不決?(有趣的是古代漢語裡描述這個狀態的詞十分豐富。另外法語裡的hésiter,除了猶豫、躊躇的意思,還有結巴、支吾的意思。)
  • 朗讀紅河第二季丨哈姆雷特(選段)
    (失魂落魄的哈姆雷特走進母親的臥室,母親勸他不要再瘋狂下去了,哈姆雷特怒火中燒,他猛地拿起鏡子,要母親照照自己的靈魂)哈姆雷特:母親,你把我父親大大得罪了。哈姆雷特:你是皇后你丈夫弟弟的妻子,我真但願你不是我的母親。
  • 饑荒哈姆雷特warbucks怎麼解鎖
    饑荒哈姆雷特warbucks怎麼解鎖? 饑荒哈姆雷特warbucks屬性怎麼樣? 更多資訊攻略: 饑荒哈姆雷特豬小妹解鎖方法 饑荒哈姆雷特金子獲取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