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清可見底,硬化道路寬且直,人居環境好舒心……行走在新迪埠村,所到之處皆美景。
今年,在黨建的引領下,該村統籌推進「五星達標」工作,深挖村莊資源稟賦和歷史文化底蘊,全面改善全村環境面貌,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一展新氣象。「文化禮堂、農貿市場、家宴中心建造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預計今年11月投入使用。」福全街道新迪埠村黨總支書記孟衛忠說道。
文化底蘊深厚
即將編纂村志留歷史
新迪埠村位於柯橋區福全街道西部,由迪埠、洪家墩兩村組成。東鄰梅三村,南接容山村,西連大霧尖,北頻柯巖街道項裡村。
新迪埠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相傳迪埠原稱直埠,春秋時期,西施奉命自越赴吳,在容山整理容妝後,即從直埠上船駛吳。越中父老夾岸相送,念其年輕姑娘重任在肩,前程難測,故更直埠名為「迪埠」,以祝吉祥。
迪埠北有梅福庵,現坐落在新迪埠村迪埠章家山,又稱章氏家庵,為五間二進布局,據傳始建於明代,由一名山東法號雲明大和尚來迪埠上墳時所建。村北有雞頭山,疑為明朝張岱筆下的《琅嬛福地》中的生壙之地。村中還有金家臺門,為清代鹽務使舊居。
村落西連大霧尖群山,為典型的半山區。大霧尖香山寺為越中勝地,山勢高峻,民諺有「嚇煞香爐峰,走煞大霧尖」之喻,秋瑾先輩秋嘉禾曾就讀於此。
「對於村莊來說,歷史的延續就在『村志』歷史中,我們打算下周開會籌備村志撰寫事宜,請村裡的退休教師等參與進來。」孟衛忠表示,村志不僅將留下珍貴的村莊史料,更承載了一個「看得見的鄉愁」。
「迪埠楊梅」顆大味甜
欲發展休閒旅遊產業
「迪埠楊梅」顆大味甜,一直在福全享有盛名。引進種植的東魁品種,果子又大又紅,吸引了遠近不少遊客。「村內栽楊梅林120餘畝,全村700餘戶中150餘戶種植楊梅,可以說楊梅是農民的『致富果』。」孟衛忠說道,除了楊梅外,村內還種植葡萄、桃子等,村莊將計劃依託採摘水果這一特色項目,發展綠色生態經濟。
大霧尖是一座適合登臨遠眺的大山,這裡常年雲霧環繞。山頂的香山寺雖不像香爐峰那樣遊人如織,但也香客不斷,而山勢高峻兩者恰好比肩。登高望遠,柯橋新城盡收眼底,瓜渚湖水平如鏡,兜率宮熠熠生輝。景點有了,那麼,如何靠著好山好水,打造能引得來遊客、又留得住遊客的村莊,這是今年4月新上任為掌舵者的孟衛忠思考的問題。
「我們打算引入資本,在香山寺下面建起特色果園、農莊與民宿,留住遊客,帶動村莊經濟。」談到接下去村莊的發展,孟衛忠說道,還將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村莊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讓美麗鄉村更具魅力、更加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