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匠季克良:喝酒、做酒,不懂酒怎麼行

2020-12-14 騰訊網

每當一位滿頭銀髮的長者走在茅臺鎮街頭,大家都會像老熟人一樣和他打招呼,一位啞巴豎起大拇指對著他傻笑,幾個孩子則扯開嗓門大聲喊「季克良——季克良」。

在茅臺鎮,無人不知季克良。

半個多世紀來,季克良的名字和茅臺緊緊聯繫在一起,有人甚至稱他為茅臺「教父」。他和茅臺酒,早已是相處多年的老朋友,也是彼此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互相成就彼此,感情非常深厚。

季克良先生為酒中工匠館極客劉題詞

結緣茅臺

季克良與茅臺結緣,始於第二屆評酒會。

1963年,茅臺在第二屆評酒會上排名第五,周恩來對這一結果不滿,要求國家輕工部認真研究茅臺酒釀造工藝。隨後,輕工部提出專業本科生在茅臺酒廠長期跟進研究的要求,因此,原本被分配至上海輕工所的季克良得以走進茅臺酒廠。

從江南水鄉到茅臺酒廠,當時季克良眼前呈現的是怎樣的景象呢?那時候,遵義到茅臺每隔三天才有一趟公共汽車,平時酒廠領導到遵義開會,都是坐馬車。大家從茅臺到遵義,需要在長崗住一晚,第二天才能到,這段路上,夏天面臨密密麻麻的蚊子和臭蟲,冬天則要面對燻天的煤氣和饑寒交迫。

當時的茅臺酒廠條件也非常艱苦。書記柴稀修住的是用酒瓶子砌牆、油毛氈蓋頂的房屋,劉同清廠長住的是用火飄板隔開的房間,竇廠長則住在制曲發酵室,還有幾位廠長,是和工人擠在一起,有些工人家裡,床底下還養著豬。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茅臺鎮

工人們釀酒更苦,最苦的時候,工人一天要烤十甑酒,從窖坑裡把糟子背出來,切碎、上甑、下甑、加曲、翻拌、收攤……一甑糟子有一噸左右,來來回回折騰二十多次,總量達到20噸。這意味著每一班工人,一天要搬運200噸的東西,而且,沒有自來水時,釀酒用水全部要到赤水河去挑。

「如果把茅臺酒廠辦在大城市,可能早就因為沒人幹而倒閉了,城裡人吃不了那種苦。」季克良後來回憶說,好在他堅持下來了。

他體驗過茅臺酒生產的全過程,跟班組勞動,拉過車,上過甑,用手揚酒糟,制曲,蹲過點,當過記錄員,在十年動亂中,他還當過收發員、鍋爐工,保管過辦公用具。那時候他整日和工人在一起,每天長達十來個小時的勞動,工作強度是現在工人的兩倍。

實踐求真知

與普通工人悶頭幹活不同的是,季克良是發酵專業的大學生,他一邊幹活,一邊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大學裡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用在實踐中。

他發現,茅臺酒實際的釀造過程,和大學裡學的大不一樣,書本上對茅臺酒工藝的介紹並不準確,於是他寫信給母校一位老師,逐一糾正課本錯誤。

那會兒,季克良還對妻子徐英說,「對茅臺酒的生產,我們十年之內沒有發言權。」這當然是他心懷敬畏的措辭。實際上,在來到茅臺酒廠的第二年,他的一篇文章就引發了中國酒界的一場技術革命。

季克良和妻子徐英

他發現,茅臺酒同一批原料要經過八次攤晾、加曲、堆積、入池發酵,取七次酒,由於早期的酒師文化程度不高,個人感悟又不同,即便嚴格按照量質看花摘酒的傳統,也會出現酒精濃度不同、酒質不同的現象。

因此,為了確保出廠酒質的穩定,1965年,在瀘州市召開的全國第二屆名白酒技術協作會上,季克良發表的論文《我們是如何勾酒的》引起了參會代表的重視。這是茅臺第一次向世人公開闡明茅臺酒體的醬香、醇甜、窖底三種香型,並回答了茅臺是怎樣勾兌的問題。可以說,這是酒業首次引入了香型的概念,在此之後,其他酒企業紛紛效仿茅臺勾兌技術,並逐漸確定自己的香型。

看花接酒

到了1974年,也就是季克良進入茅臺酒廠十年後,他細心總結十年的生產實踐經驗,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寫下了一篇長達六千字的《提高茅臺酒質量的點滴經驗》,這個在酒廠俗稱「九條經驗」的標準,很快被茅臺上下所接受,並且收到了高度評價。老酒師鄭義興就說:「你的九條有革新,說到點子上了。我們那時文化水平低,看不到那麼深。」

季克良的研究不止於此。1979年,他通過長期實驗和不斷總結發表了《增產醬香酒的十條經驗》等一系列論文,總結出了茅臺酒不同於其他名酒的十大工藝特點,徹底解決了生產工藝中長期懸而未決的水分之爭,曲藥之爭,窖材之爭等一系列問題。

季克良總結的茅臺十大工藝

一是嚴格的季節性生產,一年一個生產周期;

二是兩次投料;

三是茅臺酒有醇甜、窖底、醬香三種典型香體,三年貯存;

四是四十天制曲發酵。

五是五月端午制曲;

六是六個月存曲;

七是七次取酒;

八是八次加曲、堆積、入池發酵;

九是九次蒸烤;

十是十個獨特工藝: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接酒、輪次多、用糧多、用曲多、出酒率低、糖化率低、入窖水分低、輔料少。

到了八十年代,季克良在沒有國際和國家標準參考的前提下,通過上千次實驗,制定了科學指導茅臺酒生產的企業標準,在此基礎上,2001年制定了國家標準,這從根本上保證了茅臺酒質量的穩定提高。

堅守質量

對季克良來說,堅守質量是一種信仰,要對質量抱有敬畏之心。因此,他在茅臺的言行,像是一個虔誠的質量傳教士,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幾十年如一日。

「質量是茅臺的金牌,消費者越信任茅臺,我們越要一如既往的視質量為第一生命。」季克良說,質量上不能欺騙消費者,否則騙了一次,下一次他絕對不買了。

為了堅守質量,他反對白酒行業一夜「速成」的企業動輒以「傳世佳釀」的字眼標榜自己,他更願意慢工出細活。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冬天二次酒普遍減排的問題困擾著酒廠,為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傅們甚至連燒香拜佛的都有。後來有一次,有工人反映某個班組二次酒烤得不錯,但卻經常挨批評,因為他們做得慢,其他班組都做完了,他們還要做兩天。

聽到這個消息,季克良茅塞頓開,原來問題就是一個字慢。因為冬天冷,空氣中的微生物群數量少,也不活躍,在酒糟中的微生物品種之間數量不平衡,微生物之間的接力賽沒有做好。隨後,身為廠長的季克良及時調整冬天二次酒的生產節奏。

年輕時候的季克良

要堅守質量,也需要抵得住利益的誘惑。曾有一位行業資深專家到茅臺酒廠,他在參觀取酒工藝時對季克良說,「老季,你們怎麼不把取酒溫度降低幾度呢?那樣可以多產酒,還可節能、節省時間呀!」

季克良明白對方是好意,降低溫度就意味著多產酒,多產酒就意味著多掙錢,以當時茅臺酒廠的生產規模來計算,隨便降低幾度溫度取酒,就意味著每年可以多創造出數以億計的銷售收入,這對一家正處於發展中的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

但季克良拒絕了這位專家的好意,在他看來,高溫取酒是茅臺釀造工藝的一大特色,茅臺酒的取酒溫度在37度到40度左右,在取酒過程中,高溫能讓很多低沸點有害物質揮發掉,能產生香味物質,這就是酒喝起來不上頭、不辣喉的重要原因。

此外,還有一件事,足以體現季克良堅守品質的工匠精神。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茅臺投入制曲機,當時大家歡呼雀躍,認為這將極大地減輕制曲工人的勞動強度,還能提高效率。

但後來經過反覆實驗,酒廠還是全面恢復了人工踩曲。為什麼呢?

季克良後來說,制曲工一腳一腳踩出來的曲,四邊緊,中間松,呈龜背型,曲塊的鬆緊、密度與後面進行的微生物發酵程度緊密關聯,機器生產無法完全複製工人們的經驗和感覺,做到如人工一般的精密。

可以看出,他對每一項工藝過程都極其考究,目的是為了確保產品無愧於世界最好的蒸餾酒之稱譽。

茅臺點滴

每天早上,季克良只要人在茅臺,就一定會去參加評酒會。茅臺酒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都逃不過他的鷹鉤鼻。

平時,為了保持嗅覺的靈敏度,他一直遵循著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不酗酒,不抽菸,不熬夜,不吃辛辣食物。有人開玩笑說,他應該給自己的鼻子買份保險。

季克良早年品酒

季克良沒什麼特殊愛好,他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茅臺酒的研究上,既不投資理財,也不鍾情藝術品收藏,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太複雜,簡單的生活方式更適合他。

即便是自己公司的茅臺酒,他自己也沒有收藏,他說:「以前因家庭條件困難,我捨不得買來喝,即使回家過年,也只是去鎮上買散酒帶回去,更別說收藏。誰能想到茅臺酒能升值這麼多,要是我早知道,肯定收藏一堆放家裡。」

雖然沒有收藏酒,但他喝過不少。在2012年的一次論壇上,他說進入茅臺的四十八年時間裡,自己喝過的茅臺酒估計有2噸。有人調侃說,按照當前的價格,他喝下去的茅臺酒市值高達300多萬元。不過,帳不能這樣算,他剛進入酒廠時,那會兒茅臺酒才3.6元一斤。對他而言,喝酒是工作,做酒的不懂酒怎麼行?

季克良給人的感覺是一位溫和儒雅的長者,他所有的言論,從來只說茅臺自己,不攻擊詆毀同行,也不去應對紛爭和挑釁,一些同行品鑑會邀請他,他都會欣然前往,並給出高度的評價。

他視經銷商為上帝和恩人,不和經銷商爭利。在經銷商大會上,季克良頻繁鞠躬致謝,甚至特別設定風雨同舟獎,對跟隨茅臺共度難關的經銷商給予表彰,這種主張下,許多經銷商跟茅臺已經長達幾十年。

實際上,表面溫和儒雅的季克良,骨子裡是一位又倔又強的大工匠,他認準了的事,誰也不要想改變,直到他把茅臺酒的每一個科學的、傳統的工藝細節都融入自己的血液。

他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性消費時代到來,名酒企業要負起責任,為廣大消費者釀造高質量的好酒,並告訴他們白酒的知識,讓白酒回歸理性。

相關焦點

  • 關於仁懷醬香酒,季克良提出產地、健康、發展3個關鍵詞
    8月13日,仁懷市酒文化研究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釀酒大師季克良受聘名譽會長,還分享了關於仁懷醬香酒的三個觀點。 季克良說,他1992年就講過離開茅臺鎮釀造不出茅臺酒,那時候茅臺酒銷售收入2億多元,現在仁懷的醬香酒銷售1300多億元。離開仁懷市生產不出仁懷醬香酒這個說法是符合科學道理的,也符合國家重要香型分布規律的。 醬香酒都產在長江以南,濃香型酒都在黃河和長江中間,清香型酒絕大多數在黃河以北。
  • 高度酒和低度酒,哪種對身體有好處?平時喝酒應該怎麼選,漲知識
    咱們中國的酒文化非常悠久,很多人都喜歡喝酒,而且在很多場合都會喝酒。比如說親友相聚或者自己獨酌。那麼高度酒和低度酒,哪種酒的品質好,哪種對身體有好處?平時喝酒應該怎麼選,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說說,看完更懂酒。
  • 貴州安酒亮相2020中酒展廣州論壇
    11月22日-23日,2020中酒展廣州論壇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連續兩天時間的論壇吸引了廣東省甚至整個華南地區醬酒行業的關注。此屆論壇上,來自白酒大省的貴州安酒與同行大咖們做了精彩的主題分享。
  • 「黔酒中國行」 首次上網推介
    本報訊 日前,「世界醬酒核心 醉美赤水河谷——2020多彩貴州風 黔酒中國行」網上推介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此次推介活動由貴州省優質菸酒產業領導小組指導,省工信廳、遵義市人民政府、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承辦。
  • 陳敏、高衛東、李保芳、季克良,出席華茅酒公益論壇和慈善之夜
    12月10日,華茅酒公益慈善與社會責任論壇暨「飲酒思源·善行貴州」華茅酒慈善之夜在茅臺舉辦。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華茅酒公益慈善與社會責任論壇上,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慈善總會會長陳敏,貴州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李保芳,著名釀酒大師、茅臺集團老領導季克良,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旭,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賈晶
  • 「多彩貴州風 黔酒中國行」雲端盛宴,精彩無限
    活動自2014年誕生以來,緊跟時代潮流,以敏銳的嗅覺和行業敏感度,同多方共同努力聚集了以「茅臺」為首的黔酒軍團,已是行業內外了解貴州白酒關注貴州白酒發展貴州白酒最亮麗的名片和最權威的媒介。而這場精彩絕倫的「雲端盛會」更是開啟了全新的思維和模式給黔酒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好平臺和機會,一併帶動消費市場活躍進步,做大做強。
  • 季克良:高維智慧的認知
    季克良:高維智慧的認知——《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的高維智慧對話》系列文章作者:吳燕妮茅臺酒的勾兌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季克良第一次到茅臺的品酒車間,看到牆上掛著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先生的書法作品:「茅臺酒的勾兌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忍不住駐足沉思:不知世界上哪種商品敢於稱為「藝術品」?藝術是什麼?它是通神的橋梁。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代釀酒大師——季克良先生的高維智慧。
  • 再也不喝酒了?怎麼可能!吃酒才是最完美的時刻
    每個人人生中可能會自己的一杯酒,杯中酒的滋味各不相同。你可以選擇和別人共同舉杯,也可以怡情自酌。喝酒,有不同的場合和機會,離別的時候喝酒有人會哭,有喜事的時候喝酒有人會笑,也有人會哭。酒裡有酸辣苦辣,也有五味人生。
  • 美酒鑑賞 | 竹葉青酒的鑑別方法
    它以汾酒作為「基酒」,再配以砂仁、梔子、零陵香、紫檀香、青竹葉等十餘種名貴中藥加上冰糖、綿白糖調製而成,屬於配製酒。酒度有40°和45°兩種,酒液金黃微翠,芳香醇厚,綿爽口甜,回味悠長。該酒在國內外市場備受推崇,多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真酒的商標由一棵小竹子和「竹葉青」3個篆體字組成,為黑白兩色。標誌下端有「山西杏花汾酒廠出品」的字樣。
  • 北方人喝酒,南方人喝茶,一茶一酒話天下
    酒是一棋子,蘊含人生大道理。茶是一本書,可以明智通心。一盞茶,也許可以苦後明智;一壺酒,也許可以醉後釋懷。現如今,酒場如職場,入了局你就是局中人,就像前面說的喝酒下棋,你我都皆是棋子。這杯酒承擔著你選擇之後的一切後果。
  • 華茅酒慈善之夜活動在茅臺舉行
    12月10日,由貴州省慈善總會和茅臺酒股份公司聯合主辦的「飲酒思源,善行貴州」華茅酒慈善之夜活動在茅臺舉行。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慈善總會會長陳敏,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保芳,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衛東,茅臺集團副總經理高山,中國釀酒大師季克良及華茅酒經銷商等齊聚一堂,以善為本,與愛同行,共同傳播善的理念。
  • 白酒無論什麼牌子,只要酒瓶上有這「2行字」,都是勾兌酒酒精酒
    紿碬擏腪焉蹲簞狵穬嬋掌靍薐健闂犰嶠漿偍難杇忮紙葑妻鯷錝譫嫐潏猶考膢挋鴦痾嬐褆鬗翱癛鳻娰觩惻袈穕翍縧蹺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將進酒》中「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句詩,很多人都喜歡。淐唱泑賺輇観浞連幪霌代繡萒胗葏頯鞕褩泡丁蕔飈職楺誣鰺脬種勞氄觛機韌彇嚴誘蕺皥掬殙腔灼勊闤痚蹾怫茣刖鼰可那時候的酒與現在不同,沒有所謂的勾兌酒、酒精酒,都是純糧食釀造的。鸍脾骴賿嘫竢畘愪檜偰溤稝銏么徎靰鶯締菤笒覸閻噡諺翹烲鶫詁惾斤瑘晁薳鎆旜揌馳心墾慽樊蠧簷磑嗣囍箒尥痴焢現在喝酒要看仔細,才能避免買到勾兌酒。
  • 土豪的世界咱不懂,勁酒配黃金酒做鯽魚酒米,真是讓人羨慕
    天天琢磨釣魚真是太累了,雖然每日都在琢磨怎麼釣魚,但是始終都釣不到!所以,一時間沒有了辦法,今天就不說怎麼釣魚了,而是繼續跟釣友們嘮家常!偶爾換換「口味」,也是一種享受!今天呢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套自製酒米配方,這款配方呢並非我獨有!而是我們當地一位土豪給我的,當時我拿到以後,真是搞不明白!釣個魚真至於這樣嗎,真是土豪的世界咱不懂,為了釣魚可真是拼了啊,好不好用不敢說!但是看到配料表以後呢,咱只能說真是讓人羨慕啊,因為東西太貴了,用這點東西都買買幾百斤東西了!
  • 如果你還在爭高度酒和低度酒「誰好」,說明你不懂酒!
    跟豆腐腦的「甜鹹之爭」一樣,白酒也有「高低之爭」,部分酒友覺得「白酒要喝高度酒」,因為低度酒「後勁大」、「質量差」,「後遺症」多;另一部分酒友則認為「喝低度酒好」,低度酒「不易醉」、「對身體刺激小」……常常互不相讓,都覺得自己說的不錯,爭辯得面紅耳赤。那大家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 酒說|喝酒和不喝酒,過的是不同的人生
    本意是萬丈紅塵,喝幾杯酒扯扯淡也就一談而過了;千秋大業,喝壺茶的功夫就能品評一番。不過爾爾,不過爾爾!所以紛紛擾擾,雄心抱負,不如看淡放下。喝酒就像鍛鍊身體一樣,起初從外表看不出任何端倪,可是隨著時間流逝、自身不懈努力,最終會收穫一個更美好的自己。喝酒也是如此,從品酒到品味人生,在時光的積澱中,蘊含了無數的哲理。
  • 會喝酒的人都不喝的6種酒,你知道哪幾種?
    中國飯桌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無酒不成席,更有無酒不歡的說法,可見中國人對酒的深愛程度,可是喝酒也是有所講究和儀式感的。俗話說,飯可以隨便吃,但是酒可不能亂喝,懂酒的老酒鬼都不喝這6種酒,你都知道哪幾種?一起來看看吧!1、不喝多酒醉酒的感覺,想必會喝酒的人都深有體會,那感覺簡直了,小編只能用「酸爽」兩個字來形容。
  • 古人喝酒都是「大口酒」,他們喝的酒有多少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而「酒」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類,從古代開始就受到眾人的喜愛,中國酒的品類也非常之多。從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人喝酒都是大口酒,完全像喝水一樣,但是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很難喝醉,他們喝的是「假酒」,當然不是,只不過是他們喝的酒度數比較低而已,那麼古人喝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呢?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 做人不能馬保國,做酒要做好醬酒
    馬保國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太閒酒業想說,但凡多一盤花生米做人不做馬保國,做酒還做優質醬酒。話歸正傳,怎樣才是優質醬酒呢?以太閒醬酒為例,通過自有的核心工藝,能夠全面徹底地除去酒體中有害甲醛、乙醛、甲醇和有害雜醇油,完美解決了在健康的飲酒習慣下,喝酒仍然上頭的問題。
  • 勾兌酒or酒精酒怎麼分辨?就認準「這兩行字」,一看就懂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將進酒》中的名句,有很多人都喜歡。可以說酒在我國有這悠久的歷史,在古時候大多都是糧食酒,可現在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發達了,但這酒也開始越來越「渾」了,出現了各種各樣所謂的「勾兌酒」以及「酒精酒」。那麼「勾兌酒」和「酒精酒」應該怎麼分辨呢?其實這一點也不難,今天就教大家辨別的方法:只要認準「這兩行字」,一看就懂!
  • 古貝春堅持「三個自信」,勇扛北方醬酒大旗
    著名白酒專家季克良、高景炎應邀出席,北方醬酒主力企業悉數到場,共同展現「北方醬酒」風採。「一定要很好地繼承茅臺工藝,並因地制宜有所創新,一定要在發展過程中量力而行,一定要很好地研究價格問題。」季克良先生的話既是建議更是他入職茅臺50年執掌茅臺30年的經驗之談。這些建議對北方醬酒企業的發展無疑是珍貴的參考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