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招聘平臺員工售賣簡歷信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2020-12-18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2月4日,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當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上表示,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過去主要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傳統靜態信息為主,如今,包括徵信、定位、行蹤軌跡、住宿、房屋產權在內的動態信息被收集、洩露的情形亦時有發生。

12月4日,北京三中院召開「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北京三中院供圖

12月4日上午,通報會上,北京三中院稱,自2013年7月至今,北京三中院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達104人。

其中,一起「招聘平臺員工售賣個人簡歷信息」的案例顯示,2016年3月至10月,北京某諮詢有限公司員工申某、李某利用該公司的漏洞,私自將公司的15萬餘條個人簡歷信息非法出售或提供給他人。其中,有10萬餘條被餘某某非法獲取。同年10月20日,申某、李某、餘某某被抓獲歸案。

申某、李某因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審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罰金人民幣30萬元和有期徒刑1年6個月,罰金人民幣5萬元。餘某某因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罰金人民幣10萬元。

後申某、餘某某提出上訴,北京三中院經審理後,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通報會上公布的「物業員工竊取業主信息」案例顯示,2014年1月至3月間,歐陽某與徐某多次接觸,商談購買北京某小區的業主信息。後徐某夥同其他3名被告人,於2014年3月的一天,非法進入其所在單位——朝陽區某小區物業公司,從公司電腦上竊取業主信息4000餘條,並以人民幣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歐陽某。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包含歐陽某在內的上述人員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且情節嚴重,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歐陽某等人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至有期徒刑1年不等,並處相應罰金。後歐陽某、徐某提出上訴。北京三中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17年發布的《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顯示,「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冒充假公司收取簡歷?一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團夥被抓!
    還有可能洩漏個人信息近日,河南新鄉網警抓獲了一個利用求職簡歷中的公民個人信息來牟利的犯罪團夥。經過深入摸排調查,網警蜀黍們發現,原來這是一個以買賣公民信息牟取非法盈利的犯罪團夥,該團夥利用套取和購買等多種手段從網上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並對取得的信息進行「二次售賣」。
  • 快遞公司員工出售客戶信息,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刑
    網絡的便捷,讓公民的個人信息變成了一種「資源」,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倒買倒賣公民個人信息來非法獲利,嚴重危害公民的信息安全。近日,江蘇常熟法院審結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案件,堅決嚴懲此類犯罪行為。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2018年10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孫康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判決文書顯示,2014年12月起,孫康先後就職多家公司,負責簡歷銷售工作。其間,孫康通過私下幫助購買招聘帳號的企業下載簡歷、或通過網絡從他人處購買等方式,非法獲取求職者簡歷,並存儲於個人電腦中,共計64萬餘條。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位信息販子售賣10萬餘條帶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logo的簡歷,打包賣價僅40元。針對此,前程無憂公司公開回應稱初步斷定「是招聘企業收到求職者簡歷後被個別人獲取違法售賣」,智聯招聘方面則稱將進行內部調查。
  • 你的簡歷被「2元一條」倒賣!義烏公安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你的簡歷被「2元一條」倒賣!義烏公安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義烏公安 今天:當我們接到各種推銷電話、詐騙電話時,會感到奇怪,我的電話號碼和個人信息對方是怎麼知道的呢?它們到底是怎麼洩露出去的呢?近日,義烏市公安局佛堂派出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涉及公民個人簡歷30多萬條。5月18日,佛堂派出所民警吳金磊、蔣俊偉在轄區企業開展「三服務」時,企業負責人反映,有人在網上公開售賣公民個人信息。
  • 人臉照片三分錢一張 應聘簡歷五毛一份 誰來為個人信息洩露負責
    抱著求職心態在招聘網站投出的簡歷,或許正被人暗中提取和交易;在網店的買賣交易信息,有可能在某些隱秘的角落流轉……數位化便利了我們的生活的同時,稍有不慎,信息洩露就會讓用戶變成網際網路上的「透明人」。11月19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在某「數據交流群」裡發現,群中充斥著其它大量販賣個人信息的消息。
  • 個人信息洩露防不勝防 大數據公司爬取簡歷現象頻發
    另一款產品「愛夥伴」則是一款可以監測員工離職動向的工具軟體,它可以監測到員工更新、投遞簡歷等動作,以及員工簡歷被HR、獵頭查看次數等信息。  用一本黑的話來說,無論你是準備跳槽還是被獵頭相中,都會被實時監測並推送給現單位相關負責人。
  • 潘某精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四川省長寧縣人民法院判決
    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於2020年8月21日被長寧縣公安局取保候審。四川省長寧縣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潘某精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於2020年11月11日向本院提起公訴並建議適用簡易程序,本院審查於同年11月16日受理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獨任審判,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 東方快評丨售賣個人簡歷成黑產,誰來設防?
    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小區物業人員倒賣業主信息獲刑: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該院副院長辛尚民說,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既是我國憲法人權保障的要求,也是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下的現實需要。為了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我國刑法特別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 應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該院副院長辛尚民說,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既是我國憲法人權保障的要求,也是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下的現實需要。為了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我國刑法特別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如何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手?
    為了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我國刑法特別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對於與個人信息聯繫緊密的相關工作人員,法官提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即構成犯罪,若是在履職中獲得的個人信息,入刑標準減半計算,因此切莫觸碰法律紅線。
  • 涉29省1500萬條個人信息!部督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專案告破
    這是一起轟動全國的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也是黑龍江省首起被公安部列為「淨網2020」專項行動5號集群戰役並開展全國打擊的案件,代號為部督「4.03」專案。今年2月,大慶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現市公安局網絡警察分局,下同)在梳理案件線索中發現,有人在販賣兩款作案專用工具軟體,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由此抽絲剝繭,梳理出涉及全國29省237市的1691條案件線索。
  • 精準打擊倒賣簡歷亂象
    石向陽 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日前,《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所以,簡歷被倒賣,不僅給廣大求職者尤其是畢業生們求職添堵添亂,更涉嫌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從報導來看,簡歷倒賣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甚至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了「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黑色產業鏈形成的背後與求職者在選擇招聘平臺、招聘企業投遞簡歷時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疏於防範有關。
  • 誰動了我的簡歷:有賣家網上公然叫賣 一手簡歷可賣3.5元
    ■ 律師說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相關人員涉嫌違法11月2日,新京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關鍵詞「出售簡歷」進行查詢,搜索出11篇相關裁判文書。2018年10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孫康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判決文書顯示,2014年12月起,孫康先後就職多家公司,負責簡歷銷售工作。
  • 誰動了我的簡歷?
    ■ 律師說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相關人員涉嫌違法11月2日,新京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關鍵詞「出售簡歷」進行查詢,搜索出11篇相關裁判文書。2018年10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孫康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判決文書顯示,2014年12月起,孫康先後就職多家公司,負責簡歷銷售工作。
  • 肖某樹、鄭某奎、周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重慶市忠縣人民法院判決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鄭某奎、肖某樹、周某的行為均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且屬情節特別嚴重。被告人鄭某奎、肖某樹有坦白情節,三被告人均自願認罪認罰,均可以從輕處罰。三被告人對指控事實、罪名均無異議,並自願認罪認罰,均請求法院對其從輕處罰。四辯護人對指控事實、罪名均無異議,均請求法院對被告人從輕處罰並適用緩刑。
  • 釣魚式招聘!平臺不能成為倒賣信息的幫兇
    更令人震驚的是,招聘信息洩露,不是招聘企業不小心,更非「貸款」等企業故意盜取。媒體調查發現,網絡上有一個獲取、倒賣求職簡歷的非法產業鏈,「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 40萬條個人信息被洩露背後:不僅快遞,你的簡歷也被賣了
    11月16日,新京報獨家報導了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一事,引起大眾對於個人隱私安全問題的重視。>11月16日,新京報獨家報導了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導致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一事。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賣家展示自己成功註冊並認證的企業招聘帳號律師說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相關人員均可能涉及違法11月2日,新京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關鍵詞「出售簡歷」進行查詢,搜索出11篇相關裁判文書。2018年10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孫康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判決文書顯示,2014年12月起,孫康先後就職多家公司,負責簡歷銷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