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打擊倒賣簡歷亂象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石向陽 繪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日前,《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很多剛畢業的求職者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便屢屢遭遇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求職簡歷包含姓名、聯繫方式、求學經歷、社會經歷等眾多個人隱私,一旦洩露很可能為各種營銷公司甚或詐騙分子所利用。尤其是一些一隻腳剛踏出校園的應屆畢業生們,很可能因為涉世未深而上當受騙,導致工作還沒找到,卻先被詐騙分子盯上,損失財物。所以,簡歷被倒賣,不僅給廣大求職者尤其是畢業生們求職添堵添亂,更涉嫌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從報導來看,簡歷倒賣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甚至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了「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黑色產業鏈形成的背後與求職者在選擇招聘平臺、招聘企業投遞簡歷時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疏於防範有關。但涉及簡歷倒賣的招聘平臺其實都是知名的大平臺,是求職者所無法避開的求職網站,所以,更關鍵的問題還在於求職平臺資質審核把關不嚴,疏於個人信息防護。比如,一些不法分子輕輕鬆鬆就能夠在招聘網站上註冊空殼公司,購買一個「提取器」,花幾十塊錢一天就能夠批量下載成千上萬份實時簡歷。甚至不少不法分子是通過「黑客」以及招聘平臺員工中的「內鬼」,來取得大量個人資料。對此,招聘平臺顯然難辭其咎,背後所指向的都是平臺管理漏洞。

面對記者的詢問,招聘平臺表示,如果遭遇簡歷洩露,可以在線舉報,記者的舉報信息也會反饋給平臺。相關法律人士則表示,用戶可以通過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甚至要求平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以及行政處罰。這兩條建議看似都可行,但對於普通的求職者,一旦簡歷洩露,並開始在黑市流傳,損失就已經造成,即便反饋給了平臺,平臺介入了,也很難消除不良影響。而提起法律訴訟要求平臺承擔民事責任以及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成本太高,很少有用戶會願意為了一份簡歷洩露而如此大動幹戈。所以,首要問題還是事前預防,斬斷簡歷倒賣黑色產業鏈。

對平臺來說,要真正體認到在個人信息保護上的責任。要加大對企業帳戶的資質審核力度,及時查清哪些企業帳號存在疑點,分辨出哪些帳號是在惡意收集信息,並及時查封;遇到非法招聘售賣個人信息的企業帳號,應加大處罰力度;要加強對員工的法治教育以及管理,從源頭上堵住簡歷倒賣。同時,要加大對平臺的監管處罰力度,追究平臺的相關責任,倒逼平臺落實個人信息保護的責任。而對於整個黑色產業鏈條來說,不管是售賣簡歷者、售賣企業帳號者、提供簡歷提取技術者還是購買簡歷者,均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對此必須繼續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對涉嫌倒賣簡歷的各個環節進行精準打擊,涉嫌犯罪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

還要看到的是,個人信息洩露是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毒瘤」,不僅僅是招聘平臺的問題,在其他領域也存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換言之,治理簡歷倒賣還必須從更高層面出發。民法典將於明年1月正式實施,對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數據利用、平臺責任認定都有明確的規定。在完善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出臺保護個人信息的相關細則和具體措施,敦促各類數字平臺升級個人信息保護措施,提高全民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共同織密個人信息保護網絡。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個人簡歷被倒賣,招聘平臺難辭其咎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記者調查發現,這種現象背後存在黑色產業鏈,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近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你的簡歷被「2元一條」倒賣!義烏公安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你的簡歷被「2元一條」倒賣!義烏公安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義烏公安 今天:當我們接到各種推銷電話、詐騙電話時,會感到奇怪,我的電話號碼和個人信息對方是怎麼知道的呢?它們到底是怎麼洩露出去的呢?近日,義烏市公安局佛堂派出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涉及公民個人簡歷30多萬條。5月18日,佛堂派出所民警吳金磊、蔣俊偉在轄區企業開展「三服務」時,企業負責人反映,有人在網上公開售賣公民個人信息。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4家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
  • 快訊|工人日報評打擊倒賣簡歷:要多管齊下
    財經網科技12月9日訊,據工人日報報導,此前有媒體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工人日報認為,個人簡歷被非法買賣,直接打擊相關牟利者實屬必須。
  • 揭秘簡歷倒賣黑色產業鏈:一手簡歷一條可賣2至5元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中國經記者》記者注意到,簡歷信息被倒賣並不是新鮮事,去年3月,一家號稱擁有全國最大簡歷庫的招聘類數據公司巧達科技,因為販賣8億份個人簡歷,所有員工被警方帶走。儘管有前車之鑑,但受利益驅動,簡歷被倒賣的事情仍在持續。
  • 依法打擊簡歷販賣,別讓求職者變受害者
    依法打擊簡歷販賣,別讓求職者變受害者 2021-01-07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 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原標題: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12月7日,新京報刊發《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
  • 平臺不能成為倒賣信息的幫兇
    簡歷賣家發布的假招聘,目的是為獲取更多簡歷。 受訪者供圖剛在招聘網上投出簡歷,便頻繁接到電話,只可惜都不是招聘企業打來的,而是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的騷擾電話。媒體調查發現,網絡上有一個獲取、倒賣求職簡歷的非法產業鏈,「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求職者簡歷,媒體和公眾已經關注多年,監管部門也有相應的治理。
  • 網絡求職簡歷頻遭倒賣,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
    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軟體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4家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至於簡歷的買方來源,這位賣家稱,目前主要提供給專門倒賣簡歷的「工作室」,用於招聘刷單、博彩遊戲宣傳等兼職人員。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是怎麼回事 倒賣信息的人日賺幾千元
    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據悉,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生應屆生或者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一天能掙幾千塊
    一個賣家透露,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二手八毛錢,就是四塊三,再加一次隔天,三毛,那就四塊六,一天能掙幾千塊。網友評論延伸閱讀網絡求職簡歷頻遭倒賣,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警探號丨打擊倒賣手機卡銀行卡詐騙鏈條 警方連抓數人
    非法買賣的銀行卡、手機卡往往成為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針對非法收售、倒賣銀行卡、手機卡等電信網絡詐騙上遊環節,北京通州警方實施精準打擊,於7月底至8月底連續抓獲多名嫌疑人。8月24日,通州公安分局接到舉報稱有人非法倒賣手機卡。經調查,民警發現一男子多次在通州農村地區勞務市場以招聘兼職的方式主動向來往行人搭訕。當對方有兼職意向時,該男子便提出以50元酬勞為回報,要求對方到附近手機網絡運營商營業點辦理手機卡,隨後將收購的手機卡以每張100元的價格轉賣他人。
  •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記者調查,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 招聘平臺投遞簡歷被倒賣;記者調查,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長沙報導 近期,求職者簡歷廉價倒賣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倒賣,甚至買賣求職平臺的帳號,造假營業執照、對公帳號,一套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覆蓋求職者和招聘單位。 黑色交易陰影籠罩下,求職者發布求職簡歷後,頻繁受到騷擾,甚至被不良招聘者邀約面試,被坑騙不是罕見事。
  • 誰動了我的簡歷?
    受訪者供圖「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誰動了我的簡歷:有賣家網上公然叫賣 一手簡歷可賣3.5元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招聘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
  •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記者調查:買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近期,求職者簡歷廉價倒賣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倒賣,甚至買賣求職平臺的帳號,造假營業執照、對公帳號,一套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覆蓋求職者和招聘單位。黑色交易陰影籠罩下,求職者發布求職簡歷後,頻繁受到騷擾,甚至被不良招聘者邀約面試,被坑騙不是罕見事。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