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求職簡歷頻遭倒賣,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近半年來,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息,經濟進入復甦周期,就業市場也呈現出活躍狀態。在這一背景下,被視為熱點創業領域的網際網路就業平臺的流量不斷突破新高,在就業市場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然而,在線招聘繁榮景象的背後,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行業風險。

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不論是平臺方還是監管層,都應及時重視這些問題,堅決制止並打擊利用網際網路招聘行不法之事的企業和個人。如此,才能維持行業健康發展,保護求職者尤其是年輕求職者的權益。

年輕人從校園走入社會,能否順暢地找到一份適宜的工作,不僅決定著他們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會過上怎樣的生活,也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近年來,各種新型網際網路就業平臺之所以取得迅猛發展,既是因為廣大求職者需要更寬廣、更便利的求職通道,也是因為傳統的就業市場在雙向選擇過程中受限於信息流動性的不足,亟待得到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持與補充。

令人遺憾的是,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新型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未能充分盡到監管與審核義務,從而讓個別不法企業和個人鑽了空子。此前,多家就業平臺都被曝出被欺詐組織利用的記錄。近日被曝光的個人簡歷買賣現象,並不是什麼前所未見的新問題。在監管缺位、泥沙俱下的平臺環境中,隨時可能發生招聘亂象。只有及時填補漏洞,才能讓用戶在求職時感到安全。

面對各種與自己有關的負面新聞,網際網路招聘平臺也許會感到有些委屈——販賣個人簡歷也好,編織就業騙局也罷,作出這些惡行的並不是平臺本身,而是惡意利用平臺的人。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平臺無需承擔責任。新型網際網路就業平臺從誕生之初,就寄託著年輕人對於打破就業信息藩籬、營造更加健康的就業環境的美好期待。如果網際網路技術沒有改善就業市場原有的不足,反而讓更多不法者獲得魚目混珠的機會,用戶又有什麼理由給予信任?

在網際網路創業領域,有一個常用的比喻,叫做「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從這個角度上看,讓新型網際網路就業平臺這隻「豬」飛起來的「風口」,正是廣大求職者對就業機會的迫切需求。倘若各大平臺只關注日活與流量,而忽視了對求職者的保護,這個動力強勁的「風口」遲早要熄火,到那時,缺乏危機意識的「豬」只會從高處驟然摔下。

當一項新技術被引入一個傳統領域時,我們並不能簡單地認為:技術必然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具體到招聘這件事上,網際網路就業平臺一方面降低了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溝通成本,提高了雙方獲取信息的廣度,另一方面,企業發布求職信息門檻的降低,尤其是審核環節缺失,造成了全新的風險。為此,本著「技術向善」的原則,平臺方還應加強自我規範,避免種種亂象持續。有關部門也應認真考慮,如何將網絡招聘信息的發布納入監管,加強對違規失責者的懲戒力度,不讓心懷理想的求職者受到傷害。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記者從多方消息獲悉, 從獲取路徑來看,簡歷洩露主要來源於虛假招聘、套餐內下載冗餘、招聘平臺「內鬼」、網絡爬蟲技術等幾類。法律界專家指出,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簡歷因內容詳細而全面被不法分子盯上,而求職者投遞簡歷的網絡招聘平臺也成為「黑產」形成最初始的來源。
  • 精準打擊倒賣簡歷亂象
    所以,簡歷被倒賣,不僅給廣大求職者尤其是畢業生們求職添堵添亂,更涉嫌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從報導來看,簡歷倒賣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甚至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了「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黑色產業鏈形成的背後與求職者在選擇招聘平臺、招聘企業投遞簡歷時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疏於防範有關。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一天能掙幾千塊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是怎麼回事 倒賣信息的人日賺幾千元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
  • 依法打擊簡歷販賣,別讓求職者變受害者
    依法打擊簡歷販賣,別讓求職者變受害者 2021-01-07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臺不能成為倒賣信息的幫兇
    更令人震驚的是,招聘信息洩露,不是招聘企業不小心,更非「貸款」等企業故意盜取。媒體調查發現,網絡上有一個獲取、倒賣求職簡歷的非法產業鏈,「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 揭秘簡歷倒賣黑色產業鏈:一手簡歷一條可賣2至5元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 秋冬招聘季,當心簡歷信息被販賣!求職者投遞簡歷幾小時後,被拉進刷...
    比如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可很多求職者都發現他們的簡歷被販賣了。記者手機裡的這份文檔,包含兩百人的個人信息,求職者可樂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年5月,浙江女孩可樂在某招聘網站發布求職簡歷,等來的並不是投遞企業的回覆,在她投遞簡歷不過幾小時後,一個未知號碼打了進來,對方讓她添加微信,並表示要幫她找工作。
  • 個人信息洩露防不勝防 大數據公司爬取簡歷現象頻發
    個人信息洩露防不勝防 大數據公司爬取簡歷現象頻發 原標題:   洩露用戶個人信息防不勝防  大數據公司爬取簡歷打小報告推送廣告等侵權現象頻發  一些簡歷大數據公司拼命發掘求職者簡歷上所有的秘密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招聘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因為疫情,學校的校招沒有如期舉行,她編輯了一份簡歷,通過招聘網站應聘兩家公司的銷售崗位。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網絡販賣:賣家一天就能掙幾千塊錢
    有媒體報導,明年預計有90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求職需求,但是當前卻存在著求職者簡歷被販賣的狀況。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今年五月,求職者可樂(化名)在某招聘網站發布求職簡歷,她等來的卻不是投遞企業的回覆,在投遞簡歷幾小時後,一個陌生電話聯繫她表示要幫她找工作,等按照電話要求進入微信群後,求職者發現這個求職信息群,實際上是一個發布刷單、倒賣消息的群。
  • 「領導」叫你來一趟?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
    他能準確地說出一些你的過往,和你熱聊幾天後,這位「老同學」突遭麻煩,苦苦懇求你出手幫忙……「領導」或者「大Boss」打電話吩咐你:「小夥子表現不錯,明天來我辦公室一趟」。你滿心歡喜,以為升職有望。來源是求職簡歷!近日,廣東雲浮網警重拳出擊,成功打掉一個從收集求職者信息到實施詐騙,再到洗錢的犯罪團夥。現實版「萬萬沒想到」你是否從未想過,你精心製作的簡歷信息,會被人隨意倒賣?
  • 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咋辦?人社部出手了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姜琳)針對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等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4日公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用人單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不得洩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違者將被處罰。網絡招聘已經成為人們求職和用人單位招聘的主渠道。
  • 我的「簡歷被出賣了」,難道求職也有錯
    事實真相是:原來求職簡歷被賣了!根據了解,目前市場有一個現象,以前叫情報站在叫機構,簡歷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3000份。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他們如何獲取我們的簡歷呢,可能你還不清楚吧!
  • 2元一條,還能訂製:誰賣了我的簡歷?
    漫畫作者:曹一2021屆畢業生求職工作陸續展開。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 央視曝光求職簡歷被倒賣,和彩雲網盤為個人信息安全添保護色
    屢禁不止的廣告推銷電話,背後是網際網路時代個人信息洩露危機。 近日,#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登上了微博熱搜,這次販賣個人信息的灰色產業鏈瞄準了招聘平臺求職者。
  • 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人社部出手整治了-新聞中心-北方網
    針對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等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4日公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用人單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不得洩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違者將被處罰。
  • 央視曝光求職者簡歷資料被洩露販賣!個人信息資料岌岌可危
    最近很多關於信息洩露的新聞,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900萬的高校畢業生。原本應是用於求職者求職和招聘企業招聘人才的招聘平臺,忽然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有信息販賣者稱:一天能掙幾千塊。
  •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記者調查,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 招聘平臺投遞簡歷被倒賣;記者調查,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長沙報導 近期,求職者簡歷廉價倒賣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倒賣,甚至買賣求職平臺的帳號,造假營業執照、對公帳號,一套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覆蓋求職者和招聘單位。 黑色交易陰影籠罩下,求職者發布求職簡歷後,頻繁受到騷擾,甚至被不良招聘者邀約面試,被坑騙不是罕見事。
  •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記者調查:買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近期,求職者簡歷廉價倒賣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倒賣,甚至買賣求職平臺的帳號,造假營業執照、對公帳號,一套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覆蓋求職者和招聘單位。黑色交易陰影籠罩下,求職者發布求職簡歷後,頻繁受到騷擾,甚至被不良招聘者邀約面試,被坑騙不是罕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