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 「群星大講堂」秋季藝術培訓班開學。由於是網絡報名,報名通道開啟僅3小時,所有課程就被搶報一空,共有2423名學員報名成功。
    「群星大講堂」活動的火爆,是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廣泛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威海市群眾藝術館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在線上、線下同步推進,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文化水準。
    
    硬體一流,活動更普及
    日前,「愛與美同行」關愛殘障群體專場文藝晚會在人民廣場舉行,不僅大量殘障人士現場觀看演出,線上也廣受好評。
    這場晚會是今年50場「幸福威海」廣場文化活動的場次之一。由威海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的這項廣場文化活動創辦於2009年,已連續舉辦12屆,演出700餘場,觀看人數超過200萬人次。自去年起,活動還進行網絡直播,吸引了超過11萬人在線觀看。
    2018年12月26日,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威海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啟用,主體包括海洋劇場、海洋影院、學術報告廳及音樂、舞蹈、美術等功能齊全的運行保障空間,新設海洋美術館、非遺展示館等特色「館中館」。館內的音響系統、燈光系統、樂器都是國際一流設備。
    依託齊全先進的硬體設施,威海市群眾藝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水平都發生了質的飛躍。「群星大講堂」公益培訓活動創辦於2009年,截至2018年累計培訓學員近5萬人次。而在2019年,「群星大講堂」累計培訓授課2688學時,服務人次達9.728萬。
    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還擁有青少年民族管弦樂團、青少年交響樂團、青少年打擊樂團等8個館辦院團,每年舉辦匯報演出、在重大節點舉辦專場音樂會。
    
    盡在掌「握」,服務更便捷
    9月8日下午,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耿仁堅主講的《康有為書法批評》開講。這堂課,耿仁堅是在威市群眾藝術館的學術報告廳授課,但觀眾卻遍及威海各地。書法愛好者只需在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微信公眾號的「線上資源」中,點擊「中央網絡課堂」欄目就可在線觀看。
    為了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就能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威海市群眾藝術館特意將線下課程搬至線上,先後推出了「文化慕課」 「愛上簡筆畫」「書香詩詞」等多項線上文化藝術課程。
    近兩年,威海市群眾藝術館發揮數字文化館優勢,精心策劃推出了「群文雲課堂」線上精品文化服務,其中包括聲樂、器樂、非遺、舞蹈等系列內容。通過多媒體多平臺互聯互通,將公益課及大型演出進行網上直播,加大公益培訓及演出的受益群體。僅2019年,網上觀看群眾就超過70萬人次。
    為了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開發了線上預約系統軟體,使市民在手機上就可實現對藝術培訓課程的報名申請。
    
    文旅融合,打卡更火爆
    9月份,威海第二實驗小學的師生就分兩批走進威海市群眾藝術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了解威海非遺文化知識、體驗非遺傳統技藝。極具海洋生產生活特色的漁船和海草房、各式海洋食品特產、集食用與觀賞一體的花餑餑、古樸典雅的錫鑲茶具……讓孩子們新奇不已。
    「它是威海首個非遺項目專題展館,展出了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名錄項目26個。」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荊國勝說,「雖然是今年8月13日才開館,到現在已經接待群眾2000多人次,成為非遺研學、旅遊打卡的必選地。」
    助力文旅融合的還有威海市群眾藝術館本身。高標準打造的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具有超高顏值,既是威海的一座新地標,也是網紅打卡地。館內的頂級設備,給人非凡的視聽享受,每天都吸引了大量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
    在吸引大量遊客前來的同時,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還把文化服務送進景區。今年6月,威海市群眾藝術館與那香海達成戰略合作,那香海康養學院現已成為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分館,並掛牌成立「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那香海文化交流活動中心」和「威海市群眾藝術館文化藝術輔導站」,「中央網絡課堂」課程在康養學院同步上線。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陶相銀 通訊員 王娜 報導)
    責任編輯: 籍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