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小彩虎來分析,我是小彩虎。
要評價一款現代戰機的性能如何,
需要要綜合該戰機各方面的表現,如隱身性、機動性、航電系統、飛行速度等;
但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
如果要評價一款戰機的火力甚至戰鬥力,主要看該戰機的載彈量。
那目前全球哪些戰機的載彈量可以強大到被稱為「炸彈卡車」,
掛載能力又是誰更勝一籌?
隨著戰鬥機電磁壓制時代的開啟,
直到殲-16電子戰飛機得出現,
我國戰機對防空網的幹擾和打擊能力才出現了質的飛躍。
由於該機使用了大量先進電子戰裝備,
據悉造價甚至比殲20還要貴,
其電子幹擾能力和打擊能力也超越了ea-18g電子戰機,
成為發展攻防兼備空軍的重要機型,
殲-16電子戰機是在殲16基礎上改裝而來的。
雙座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該機相比基礎型最大的不同是內部裝備,
有大量電子戰裝備,
在機翼翼尖處掛在有全新電子戰情報調倉這種接收機,
能夠接受前後180度範圍內的電磁發射,
可以對雷達信號進行定位跟蹤和幹擾壓制,
該系統是當今最先進的機載戰術偵察告警系統。
殲-16電子戰機相比ea-18g還擁有平臺優勢,
該機除了裝備情報搜索調倉外,還擁有10個外掛點,
在擁有強大電子幹擾能力的同時,
利用性能的優勢,甚至可以對抗隱形戰鬥機。
當然殲-16的主要任務還是摧毀防空系統,
殲-16電子戰機由於使用大量高科技裝備,
其製造成本非常高,
因此這種戰鬥機裝備數量並不會太大。
隨著國家對於發展攻防兼備空軍作戰能力的需要,
殲-16電子戰機的地位變得更為重要,
甚至是改變遊戲規則的機種。
作為對標蘇-34戰鬥轟炸機的機型,
中航沈飛研製的殲-16重型戰鬥轟炸機也已經小批量進入中國空軍服役。
殲-16基於殲-11BS雙座戰鬥機研發而來,
其基本性能均與殲-11BS相近。載彈量方面,
殲-16最大起飛重量35噸,最大外掛重量9噸,
和蘇-30MKK相近。在外掛點數量方面,
殲-16和蘇-34一樣,共設置有12個外掛點,
因此在理論上,裝備2部「太行」發動機的殲-16戰鬥轟炸機
也可同時攜帶6枚Kh-31超音速反艦飛彈或鷹擊-91反輻射/反艦飛彈,
對於電子戰版的殲-16而言,
2-4個電子戰吊艙+6枚反輻射飛彈的掛載能力已經完全足以應付低烈度的反輻射作戰,
戰力基本接近同等掛載配置的蘇-34。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留言評論,
下期節目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