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福居小劇場,是耆福居專門為老年人群體打造的影視表演、娛樂節目。
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及家族文化為宗旨,通過老年人表演小短劇、模仿經典電影片段、演繹生活中的輕鬆搞笑故事等,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反映老年人精彩文化生活。
這次,我們選擇「孩子」話題,作為本期耆福居小劇場」的內容,我們在與各位參演的朋友一同成長,一同磨合,一同提高演技呦!
愛演,就來耆福居小劇場!點開視頻精彩收看
特別感謝長興街社工站服務站社區生態園的大力支持
感謝叔叔阿姨們的出演
題外話
當下,對於很多中國父母來說,望子成龍已是一種常態。兒女常年在外拼搏、求學、甚至組建新家庭,他們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夢想要實現,卻很少有時間回家,陪伴父母。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在當代社會,兒女特別有出息,就都會「遠走高飛」,去外地發展,即便總是寄錢回家,但也代替不了溫暖的陪伴,無法真正盡孝;只有那些沒有什麼出息的兒女,就在家鄉附近工作,總是和老人住在一起,雖然沒什麼錢,但陪伴天天有,照顧老人飲食起居。
有人說,那些有出息的兒女,孝順父母停留在物資層面,可以給爸媽很好的物質條件養老。
也有人說,沒有出息的兒女,孝順父母卻是心靈的關懷,更加暖心。特別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對比更加明顯。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兒女一年四季在外漂泊,老人在家其實是「孤苦伶仃」。
有一本叫《空巢》的書,書中寫了一位自稱是「真空級空巢老人」的80歲老母親——「孩子們已經遠走高飛,老伴也已經撒手人寰,我僅有的妹妹也在千裡之外的北方。沒有親人陪同我過周末,甚至沒有親人一起過春節。」
人之暮年,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全部。他們總在旁邊擔心著、支持著、關心著、嘮叨著。後來我們漸漸長大,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開始「離巢」了,雖然不舍,他們還是努力說服自己,給了我們最寬厚的愛——適時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