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福居小劇場:兒女越出息,父母越孤獨?

2021-01-11 耆福居

耆福居小劇場,是耆福居專門為老年人群體打造的影視表演、娛樂節目。

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及家族文化為宗旨,通過老年人表演小短劇、模仿經典電影片段、演繹生活中的輕鬆搞笑故事等,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反映老年人精彩文化生活。

這次,我們選擇「孩子」話題,作為本期耆福居小劇場」的內容,我們在與各位參演的朋友一同成長,一同磨合,一同提高演技呦!

愛演,就來耆福居小劇場!點開視頻精彩收看

特別感謝長興街社工站服務站社區生態園的大力支持

感謝叔叔阿姨們的出演

題外話

當下,對於很多中國父母來說,望子成龍已是一種常態。兒女常年在外拼搏、求學、甚至組建新家庭,他們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夢想要實現,卻很少有時間回家,陪伴父母。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在當代社會,兒女特別有出息,就都會「遠走高飛」,去外地發展,即便總是寄錢回家,但也代替不了溫暖的陪伴,無法真正盡孝;只有那些沒有什麼出息的兒女,就在家鄉附近工作,總是和老人住在一起,雖然沒什麼錢,但陪伴天天有,照顧老人飲食起居。

有人說,那些有出息的兒女,孝順父母停留在物資層面,可以給爸媽很好的物質條件養老。

也有人說,沒有出息的兒女,孝順父母卻是心靈的關懷,更加暖心。特別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對比更加明顯。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兒女一年四季在外漂泊,老人在家其實是「孤苦伶仃」。

有一本叫《空巢》的書,書中寫了一位自稱是「真空級空巢老人」的80歲老母親——「孩子們已經遠走高飛,老伴也已經撒手人寰,我僅有的妹妹也在千裡之外的北方。沒有親人陪同我過周末,甚至沒有親人一起過春節。」

人之暮年,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全部。他們總在旁邊擔心著、支持著、關心著、嘮叨著。後來我們漸漸長大,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開始「離巢」了,雖然不舍,他們還是努力說服自己,給了我們最寬厚的愛——適時放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子女有本事,父母年邁後越難享福?
    他也不願意去兒女家,住不習慣。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一個人拉扯我們長大。父親雖然沒有什麼大學問,但對子女的教育卻很重視。嘗盡辛酸的父親,奇蹟般把哥哥培養成八十年代本科生,妹妹九十年代本科生。兒女都很有出息,高薪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父親還是一個人在老家,過著孤獨清貧的日子。因孩子們都各自去了外地工作,想陪在他身邊條件不允許。雖然把兒女培養得很優秀,但父親自己還是一個人孤獨終老。
  • 兒女沒出息,是父母的福氣。70歲老人的解釋,無法反駁
    (1)有出息的兒女,其實父母往往都看不到他們。 王阿姨說:以前我也曾經盼望過,希望兒女將來能有出息,可惜我的兒女都沒什麼出息,本來以前還覺得挺遺憾的,但看了周圍那些兒女有出息的家庭,發現其實兒女沒出息,才是父母的福氣,那些有出息的兒女,除了讓父母在跟別人介紹起他們時,臉上覺得有光,但其實在背後,父母往往都看不到他們,當兒女變得有出息,光鮮亮麗之後,他們最不可能做的事情就是陪在父母身邊,讓父母每天都可以看到 他們
  • 心理學家直言:父母在這幾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文|文兒身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能讓他有出息。因此,讓孩子好好學習就成為了父母至關重要的事情。什麼事情都不要孩子做,只讓孩子好好學習。也總是想著孩子只要好好學習,比什麼都強。直到機緣巧合,聽到一個心理學家的講座,主講人在講關於孩子心理的時候說:父母在某些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是相對的,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就做的越少,就會越消極。後來就聽心理學家的,慢慢放手管教孩子的「大手」,發現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不少。
  • 兒女有出息了,父母卻成了「留守老人」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心中最大心願!兒女有出息了,父母臉面上也有光!再者,打心裡想,父母都是希望兒女們都過得好,不願他們再如自己那般辛苦了!可現實是,做人,哪有舒服可言!意思是: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壞孩子,長大後反而會贍養自己的父母!而有出息的兒女們呢?或許,有一顆贍養的心,卻在行動上做不到!
  • 《父母愛情》:越有出息的男人,這三個特點越明顯
    相信看過《父母愛情》的人都知道,劇中江德福就是這樣一個好男人,他雖然是一位軍官,但是他在家裡從來沒有軍官的架子,該做的事情還是會做,也從來不去抱怨什麼。不可否認,江德福是一個有出息的男人,把事業做到了他能夠做到的極致,把家庭也經營得很好。
  • 子女越有出息,越容易「斷香火」?專家解釋有道理,很現實又無奈
    一直以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停留在高學歷、有出息上,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低學歷的孩子似乎在家庭中也很吃香。這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子女越有出息,越容易「斷香火」。曾經看過這樣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學歷高的女性普遍都在30歲以後生孩子,相應的學歷越高,生孩子就越晚。消息一出,不少網友嗤之以鼻,覺得這不用調查,想想就知道,學歷高的人畢業時間晚,生孩子自然晚,其實原因沒這麼簡單,聽聽專家的解釋,有道理、現實又無奈。
  •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有句老句「偏疼的果子不上色」,什麼意思呢,一棵果樹最大的那個,主人最喜歡的也就是它,經常伺候把旁邊的樹葉剪掉,恐怕遮住陽光照射,到最後顏色還是不理想,不如一些比的果子好看。
  • 兒女是否有出息,與分數無關,曾國藩6字箴言,點醒無數糊塗父母
    「成績要從娃娃抓起」,這是無數父母的心聲,為了這一目標,很多家長從孩子幼兒園起,就張羅各種興趣班、輔導班,爭取讓孩子踏上人生之帆。但曾國藩認為,兒女未來是否有出息,其實與成績無關。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天資聰穎,但卻忘了,人具有可塑性,沒有人能夠單靠天賦「成功」一輩子,沒有勤奮的支撐,終將會崩塌。二、「百善孝為先」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是懂得感恩的人,他們不會把所有的成功歸功於自己,而是將責任留給自己,把功勞分給家人。
  • 這三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小飛參加了一個夏令營,在參加夏令營的過程中,老師組織同學們參加一項山地賽跑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由於路面高低不平,小飛在跑步的過程中不慎摔倒,導致自己的右臂骨折,在受傷之後醫護人員到達了現場,確認沒有傷及到神經,只是造成了右臂骨折,小飛要求堅持完成比賽父母聽了之後也非常欣慰讓小飛堅持完成了比賽,對此,有的人評價家長說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 武志紅《為何越愛越孤獨》:原本親密的關係為何變得咫尺天涯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堅強後盾,也是孩子的的避風港,可是為什麼有很多孩子寧可在外風吹雨淋,也不願回到父母身邊遮風避雨?都說愛人的懷抱最暖,為何原本相愛的人身體距離近了,心靈的距離反而越來越遠呢?帶著這樣的疑惑和思考,我翻開了武志紅老師的《為何越愛越孤獨》,從書中我找到答案。武志紅老師是資深的心理諮詢師也是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 老人說:越沒出息的男人,身上這些特徵越明顯,希望你一個沒有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孝順父母在我們生活中,百善孝為先,是我國傳統美德,我覺得那些有出息的男人,大多都是比較孝順,有些事並不能親力親為,但一定會在言語上少衝撞父母,即便他們磨叨自己,也會盡力的體諒自己父母。男人不孝順自己父母,他們只會在家中橫行霸道,在外人面前溫順像小貓一樣,是最沒有什麼出息的,如果他連父母都不孝順的話,那麼以後怎麼能夠照顧好你的父母呢?
  • 父母越老越「薄情」,看完後,我流淚了
    《格言聯璧》中講道「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是父母,最有孝心的是兒女。可是不知何時起,我們發現父母越老越「薄情」,他們生病時,默默承擔著一切,不會告訴子女。有人說:「人越老越薄情」,其實父母看似薄情,實則更是深情。1父母「薄情」,是不想讓你擔心在這個世界上,不可直視的除了太陽之外,還有父母愛我們的那顆心。在看似薄情的外表之下,隱藏著太多濃烈的愛。
  • 馬爾克斯:越文明,越孤獨
    無論你是否讀過《百年孤獨》,都幾乎必然聽過這個史上最負盛名的小說開頭。加西亞 · 馬爾克斯,這個被視作20世紀文學高峰的拉美作家,這位有著迷人敘述腔調的老頑童,在令中國當代名家紛紛神往之外,也被世界文學史「封神」。莫言毫不掩飾對馬爾克斯的迷戀:「1984年我第一次讀到《百年孤獨》時非常驚訝,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 人這一生,越往後走,越是孤獨
    成長的路上,總會付出一些代價,可能是傷痛,可能是落寞,也可能是孤獨。人生本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與其說是成長的代價,倒不如說是人生必然的經歷。經歷過孤獨,才知道擁有時多麼可貴。人這一生,有很長的路要走,一路上會遇見很多人。起初是父母,後來是朋友、愛人,最後是子女。曾經以為,這些人可以一直陪在身邊,一輩子都不離不棄。
  • 小區裡那些孤獨的老人
    02作為父母,總是希望兒女長大了有出息,去遙遠的大城市工作,要是有機會去國外工作,就再好不過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是城裡人回到農村去種地、養雞養鴨養豬,那就是往低處走,是會被人看不起的。在大部分人的眼裡,只有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才是人生往高處走。
  • 越長大,越孤獨,我曾試著銷聲匿跡,原來我真的無人問津
    導語:越長大,越孤獨,我曾試著銷聲匿跡,原來我真的無人問津童年的雨天最是泥濘,卻是記憶中最乾淨的曾經。不是沒有朋友可以閒聊,不是沒有父母陪在身邊,但是心底還是湧出一股悲傷,打開手機卻發現沒有一個可以訴說心底的悲傷,又不敢和父母傾訴,有點矯情呢。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挑戰,視頻中的人讓人感到好笑,聯想到自己的身上又感到一絲絲的難受。
  • 心理學:一個人越有出息,越有三大品質
    所謂「貨像人型」,一個人的個人風格,身上所有的特質,就是他價值大小的表現,越有出息、越有品位,身上的品質就越發令人折服。往往有出息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大品質:PART1、謙虛不知不覺,著名藝人劉德華已經到了60歲的年紀,但在這三十餘年的演藝生涯中,是什麼使得他長紅不衰,永遠不會過時呢?
  • 長大後越沒出息的孩子,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你家孩子有嗎?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微信號,有的小學生都用微信和朋友交流,孩子的微信也是父母關心的重點對象,通過看孩子的微信朋友圈內容來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小的時候發點童言無忌的東西也不算什麼,父母只要及時給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即可,但是孩子初中高中到大學期間如果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那就是思維有問題了。
  • 男人越沒出息,越喜歡說這4句話,第一句說不定你也說過!
    但是一個人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可以從他的言行舉止上看出一些端倪,越沒出息的男人越喜歡說這4句話,第三句說不定你也說過!一、都是你的錯!相信每個女人如果聽到男人說這句話,都會覺得男人是一個沒出息的人,根本不負責任,也沒有女人敢把自己的幸福交在這樣的男人手上。
  • 越沒有出息的男人,越經常說這3句話,遇到後不可深交
    而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往往都希望自己能有出息,在社會上被別人高看一眼。但是什麼是有出息呢,很多人對此都有不同的看法。出息這個詞在《紅樓夢》中就有出現過,比如在地一一九回就說:「日後蘭哥還有大出息,大嫂子還要帶鳳冠穿霞帔呢」,由此可見,出息一詞指的是一個人發展的志氣和前途。事實上,有出息就是指一個人有所作為,能夠幹出一份了不起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