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羅不一樣的文學趣味故事,傳播不一樣的文學文章。大家好,我是大峰。
今天呢,說一下「明日黃花」這個詞。其實這個詞很容易說成「昨日黃花」。因為這個詞的原意是說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比喻意是說過時了。既然過時了,正常思維習慣,用「昨日黃花」不正好嗎?可查閱典籍後大峰才知道,這個詞還真不能用「昨日黃花」。這個要從蘇軾的 《九日次韻王鞏》的詩說起。
九日次韻王鞏
宋 蘇軾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啥意思呢,就是說老朋友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著急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因為倘等到「明日」,重陽已過,不但人觀之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犯愁的。 於是乎,明日黃花就有了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的意思。
原來作者站在今日的角度,想的是以後菊花的枯萎。試想,今日菊花開得非常茂盛,那昨日菊花必定是含苞待放或是欣欣向榮的,怎麼會有過時凋謝之意。宋朝胡繼宗在《書言故事·花木類》中講道:「過時之物,曰明日黃花。」 但當今的我們,一說道「明日」,立馬想到的是「希望啦」「新鮮的事物啦」等等,而「昨日」才是「過時啦」「枯萎啦」等語義,這可能就是為啥好多人把「明日黃花」說成了「昨日黃花」的原因所在吧。
【大峰感言】
沒文化,真可怕!看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