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泰山郡南城縣(今山東省平邑縣)人。西晉時期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曹魏上黨太守羊衜的兒子,名儒蔡邕的女兒蔡文姬的外甥。
出身「泰山羊氏」,博學能文,清廉正直。曹魏時期,接受公車徵辟,出任中書郎,遷給事黃門侍郎。姐姐嫁給大將軍司馬師,投靠司馬氏家族,仕途平步青雲。魏元帝曹奐即位,出任秘書監、相國從事中郎、中領軍,統領御林軍,兼管內外政事,冊封鉅平縣子,遷。西晉建立後,遷中軍將軍、散騎常侍、郎中令,冊封鉅平侯。泰始五年(269年),出任車騎將軍、荊州都督,加任開府儀同三司坐鎮襄陽,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擴充軍備,訓練士兵,全力準備滅亡孫吳,累遷徵南大將軍,冊封南城侯。
鹹寧四年,去世,臨終前舉薦杜預接任職務,獲贈侍中、太傅,諡號為「成」。唐宋時期,配享武廟。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羊祜十二歲喪父,孝行哀思超過常禮。奉事叔父羊耽十分恭謹。他曾遇見一位老人對他說:「你這孩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歲,必然為天下建立大功。」老人說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長大後,博學多才,善於寫文。長於論辯而有盛名於世。泰山郡將夏侯威認為他不同常人,把兄長夏侯霸的女兒嫁給他。羊祜被薦舉為上計吏,太原人郭奕見到他後說:「這真是當代的顏回啊。
初露鋒芒
羊祜題跋像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齊王曹芳只有八歲繼位為帝。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受遺命輔政,兩大集團的鬥爭日趨激烈化。羊祜由於門第關係,羊祜基本游離於兩大集團爭鬥之外。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並誅殺曹爽,奪得軍政大權。政變之後,司馬懿大舉剪除曹爽集團,與曹爽有關的很多人遭到株連。羊祜的嶽父夏侯霸為逃避殺戮,投降了蜀漢。在這場災難中,羊祜因和司馬氏的姻親關係,並未因嶽父降蜀受罰。
平步青雲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病逝,司馬昭執政,為大將軍。徵辟羊祜,羊祜沒有應命。於是,朝廷公車徵拜羊祜為中書郎,不久升為給事中、黃門郎。羊祜在朝廷,雖身處士大夫之間,但持身正直,從不親親疏疏,因此,有識之士,對他特別尊崇。羊祜不願在朝中做侍臣,要求調出宮廷任其他職務,結果改任為秘書監。魏朝實行五等爵位以後,羊祜被封為鉅平子,食邑六百戶。鍾會被誅之後,羊祜任相國從事中郎,與司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機密,兼管內外政事。
屢建功勳
鹹熙二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馬炎受禪稱帝,建立西晉王朝,史稱晉武帝。因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進號為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進爵為郡公,食邑三千戶。
羊祜
泰始五年(269年),司馬炎特地調任羊祜為荊州諸軍都督,假節,並保留他散騎常侍、衛將軍原官不變。羊祜到任後,發現荊州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夠安定,就連戍兵的軍糧也不充足。於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開發荊州方面。羊祜大量開辦學校,興辦教育,安撫百姓,懷來遠人。
最主要的是設計使吳國撤掉了對襄陽威脅最大的石城駐軍,吳國石城駐軍離襄陽七百多裡,常常侵擾邊境。羊祜巧用計謀,使吳國撤銷了守備。然後羊祜他把軍隊分作兩半,一半執行巡邏戍守的軍事任務,一半墾田。當年,全軍共墾田八百餘頃。羊祜剛來時,軍隊連一百天的糧食都沒有,到後來,糧食積蓄可用十年。司馬炎為表彰他的功績,授予南中郎將的職務,負責指揮漢東江夏地區的全部軍隊。
不久,羊祜又被加封為車騎將軍,並受到開府如三司之儀的特殊待遇。羊祜上表固辭,但朝廷未同意他的辭讓。這一年,羊祜四十九歲。
西陵之戰
羊祜
泰始六年(270年),吳國在荊州的都督換上了名將陸抗。陸抗到荊州後,注意到西晉的動向,立即上疏給吳主孫皓。他把自己的想法歸納為十七條建議,請求實行。陸抗的到來,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
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吳主孫皓解除西陵(今湖北宜昌)督步闡的職務。步闡因害怕被殺,拒絕返回建鄴,當年九月,獻城降晉。陸抗聞訊,立即派兵圍攻西陵(參見西陵之戰)。晉武帝命令羊祜和巴西監軍徐胤各率軍分別攻打江陵和建平,從東西兩面分散陸抗的兵力,以實現由荊州刺史楊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闡的計劃。但陸抗破壞了江陵以北的道路,五萬晉軍糧秣的運輸發生困難,再加上江陵城防堅固,不易攻打,羊祜頓兵於城下,不能前進。楊肇兵少糧懸,被陸抗擊敗,步闡城陷族誅。羊祜因此被貶為平南將軍,楊肇則被貶為平民。
羊陸之交
羊祜輕裘緩帶像(清·馬貽《百將圖傳》)
西陵救援失利後,羊祜總結教訓採取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的兩面策略,以積蓄實力,瓦解對方,尋找滅吳的合適時機。羊祜揮兵挺進,佔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先後建立五座城池。於是,石城以西均晉國佔有,吳人來降者源源不絕。羊祜廣施仁義,使吳人心悅誠服,不稱呼他的名字,只稱「羊公」。
對於羊祜的這些作法,陸抗心中很清楚,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於和平狀態。羊祜與陸抗對壘,雙方常有使者往還。陸抗稱讚羊祜的德行度量,吳主孫皓聽到陸抗在邊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責他。陸抗回答:「一鄉一鎮之間,不能不講信義,何況一個大國呢?如我不講信義,正是宣揚了羊祜的德威,對他毫無損傷。」孫皓無言以對。
名德遠播
鹹寧三年(277年),司馬炎下詔封羊祜為南城侯,設置相的官職,與郡公同級。羊祜辭讓,堅意不接受,司馬炎也就答應了。
羊祜畫像
羊祜任職歷魏晉二朝,掌握國家機要,重大舉措,都要向他諮詢,而爭權求利的事卻與他無關。
羊祜討伐孫吳有功,應當增封爵位與封地,於是請求皇帝將自己應增的爵位封地賜給舅父的兒子蔡襲,於是晉武帝下詔封蔡襲為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遺策滅吳
鹹寧四年(278年)八月,羊祜染病,請求入朝。返回洛陽正逢景獻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更加嚴重。司馬炎下詔,命他抱病入見,並讓他乘坐輦車上殿,不必跪拜,備受優禮。羊祜則再一次向司馬炎陳述了伐吳的主張。
後來羊祜病重不能入朝,晉武帝專門派中書令張華前去諮詢方略,羊祜對張華說:「當今主上有受禪讓的美名,但功德尚未著稱於世,吳人暴政已到極點,此時伐吳可不戰而勝。」張華很讚賞羊祜的主張。羊祜又對張華說:「能實現我這個願望的是你啊!」「取吳不必我親自參加,但平吳之後還要聖上操心去治理啊!」
羊祜墓志銘
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歲,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
羊祜死後二年,杜預按羊祜生前的軍事部署一舉滅吳,完成了統一大業,當滿朝文武歡聚慶賀的時候,司馬炎手舉酒杯,流著眼淚說:「這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人物評價
司馬炎:蹈德衝素,思心清遠。始在內職,值登大命,乃心篤誠,左右王事,入綜機密,出統方嶽。②祜固讓歷年,志不可奪。身沒讓存,遺操益厲,此夷叔所以稱賢,季子所以全節也。今聽複本封,以彰高美。
毛澤東在晚年也曾多次調閱《晉書·羊祜傳》,並在書封寫下題記,對羊祜也有過高度的評價。
特此申明:
此文內容及圖片都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