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 - 泰安市人民政府 歷史名人 羊祜

2021-01-14 泰安市人民政府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郡平陽(今新泰市)人。西晉政治家、軍事家。新泰地名來源,即是羊祜取新甫山、泰山合意,上表晉武帝所改。


   羊祜的祖父曾任南陽太守,父曾任上黨太守,外祖父即東漢著名學者、中郎將蔡邕,我國古代著名女詩人蔡文姬是其姨母。西晉開國皇帝之一司馬師的妻子羊徽瑜(景獻皇后)即其胞姐。其前母又是三國時名儒、北海太守孔融的女兒。羊祜出生在這樣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為他後來建功立業打下了基礎。「及長,博學能屬文,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善談論」,有「今日顏子(顏回)」之美稱。

   曹魏末年,羊祜任相國從事中郎,與荀勖等共同參與司馬昭的機密大事,在策劃以晉代魏中立了大功。司馬炎稱帝後,即被封為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不久就提升為尚書右僕射,成了西晉朝重臣。

   隨著西晉王朝的建立,滅吳統一全國,已擺到晉朝統治者面前。泰始五年(269),晉武帝司馬炎令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軍事,羊祜成為對吳作戰第一線的主要將領。

   羊祜到了襄陽以後,為準備滅吳,統一祖國,經常身著便服,只帶少數部下,到下邊視察。他不僅整頓和加強了邊防,而且對當地的農業和地方政權建設也極為重視。「開設癢序,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晉書·羊祜傳》)

   初到荊州,軍無百日之糧,羊祜為解決部隊糧食問題,大力發展生產。他墾田八百餘畝,幾年之內就積存了可供十年食用的軍糧。在政治方面,羊祜重視地方吏治,改革舊俗,提倡教化,對吳人從政治上做爭取工作。當時襄陽一帶,存在一種陋習,前任地方官死後,繼任者認為官府不吉,多毀壞重建,勞民而傷財。羊祜到任後立即嚴加禁止,認為「生死有命,非由居室」,深得士民歡迎。

   羊祜對東吳吏民也實行招撫的政策,注意收買東吳民心。泰始二年(266),吳派張儼使晉,受到晉朝大臣賈充、荀勳等人不禮貌的接待,羊祜對此很不贊同,他認為雙方遲早要統一,對來使要襟懷寬闊,友好接待,便和張儼結成好友。到襄陽後,他更注意從政治上爭取吳人,對東吳來降的人給予獎勵,而且來去聽便。「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之醇酒,使不得言」。有一次,他的部下貪功,抓了兩個東吳的牧章作為俘虜獻了上來。羊祜了解情況以後,派人把牧童送還吳國,當面交給他們的父母。牧童的父母高興極了,到處稱頌羊祜的恩德。又有一次,東吳將領陳尚、韓景進攻西晉被打死,羊祜認為兩軍交戰,各為其國,他們對東吳是盡了忠心的,因此「美其死節而厚加殯斂。」陳尚、韓景的子弟來迎接,「祜以禮相待」。東吳的將領鄧香曾率兵攻打西晉的夏口,兵敗被俘,羊祜將其放回,鄧香被羊祜的恩德感動,不久即率領部眾歸降。羊祜的部下過境割了吳人的稻穀,羊祜都叫人計算數量,用絹償還糧價。羊祜率領部下到兩國邊境打獵,如果遇到禽獸為吳人所獵而掉在晉境的,都讓部下包好送還對方。羊祜的這些作法,得到吳國軍民的讚揚,他們提到羊祜的時候,都不叫他的名字,而尊稱為「羊公」。在不知不覺中,羊祜就把吳國的人心收買過來了。

   羊祜鎮守襄陽的第二年,東吳名將陸遜之子陸抗受命為吳軍都督,率軍與羊祜對峙。當時,兩人既是對立雙方的軍事統帥,又互相敬重,彼此成了好朋友,成為中國古代戰史上的佳話。陸抗曾派人贈酒給羊祜,有人怕酒中下了毒藥不敢喝,但羊祜很相信陸抗的為人,飲之不疑。陸抗生病,羊祜給他送了藥去,陸抗也毫不懷疑地服用,其部下怕藥有問題,一再勸說,陸抗卻說:「羊祜豈鴆人者! 」在和羊祜的交往中,陸抗十分敬佩羊祜的為人,認為即使樂毅、諸葛孔明也不能超過他。

   在收買人心的同時,羊祜也加緊進行滅吳的軍事部署,他積極訓練士卒,並用計謀將騷擾西晉邊境的東吳石城守將調走,然後攻佔了石城以西吳國的五個城,建立了對吳作戰的前沿陣地。他推薦已調任大司農的益州刺史王氵睿任龍驤將軍,在長江上遊督造戰船,訓練水軍,準備順流而下,滅掉東吳。東吳探知王氵睿訓練水軍的消息,暗中在長江中的要害處,設置鐵鏈、鐵椎等障礙物。羊祜了解情況後,隨即通知王氵睿,並研究了相應的對策。因此,王氵睿督水師順流東下時,能及時清除東吳在江中設置的障礙物,保證了水軍的順利進軍。

   鹹寧二年(276),羊祜在荊州已七年,伐吳工作已作好充分準備,並且這時吳國陸抗也已病逝。羊祜計為伐吳統一全國的時機已經到來,便向晉武帝提出滅吳的建議。他分析說:「吳主荒淫無道,又非常殘暴,已經失去了民心,趁著這樣的時機攻打吳國,吳國縱然有長江作險,也無濟於事,滅亡吳國,統一天下就在眼前了。」晉武帝正準備接受羊祜的建議出兵滅吳,不料秦、涼二州的少數民族發生叛亂,把此事耽擱了。不久,羊祜又一次上表,認為滅吳統一天下是大事,秦涼二州動亂是小事,「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但由於朝中多數權臣的反對,羊祜的主張雖得到晉武帝的讚許,還是被擱置了下來。羊祜對此仰天長嘆:「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敢,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

   其後,晉武帝因羊祜功大,以泰山郡的南武陽、牟、南城、梁父、平陽五縣為南城郡,封羊祜為南城侯。南城郡郡治南城(今山東費縣),這便是一些人誤認羊祜為費縣人的原因。南城侯設置相,與郡公等同,官高爵顯,但羊祜固辭不受。史稱:「祜每被登進,常守衝退,至心素著,故特見申於分列之外。是以名德遠播,朝野具瞻,縉紳僉議,當居臺輔。」而晉武帝「方有兼併之志,仗祜以東南之任」,也就答應了羊祜的請求。

   鹹寧四年(278),羊祜因無法實現祖國統一事業憂鬱成疾。他要求帶病進京,當面對武帝和朝廷群臣陳述滅吳計劃,晉武帝見他身患重病,讓他坐車子上殿,還免去了朝見的禮節。羊祜在朝廷上談了自己的意見,晉武帝對羊祜為統一事業操勞的精神非常感動,怕他累壞身體,加重病情,便讓他回家休息,專門派了中書令張華向他詢問滅吳大計。羊祜對張華說:「今主上有禪代之美,而功德未著。吳人虐政已甚,可不戰而克。混一六合,以興文教,則主齊堯舜,臣同稷契,為百代之盛軌。如舍之,若孫皓不幸而沒,吳人更立令主,雖百萬之眾,長江未可越也,將為後患乎! 」張華向晉武帝詳細報告了羊祜滅吳的謀略,晉武帝很高興,準備派羊祜帶病領兵出徵。羊祜鑑於身體狀況,辭謝說:「取吳不必須臣自行,但既平之後,當勞聖慮耳。功名之際,臣所不敢居。若事了,當有所付授,願審擇其人。」後來,羊祜病情越來越重,他覺得自己再也難以完成統一大業了,就向晉武帝鄭重舉薦杜預接替自己的職務。

   鹹寧四年(278),晉武帝接受羊祜的建議,拜杜預為平東將軍。正當杜預接受任務,招集兵馬,準備糧草的時侯,羊祜病情惡化,帶著伐吳未竟的終身遺憾,與世長辭了,年僅58歲。晉武帝聽到羊祜去世的消息,「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淚沾須鬢,皆為冰焉」。消息傳到羊祜生活十年之久的荊州一帶,「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

   羊祜雖身居高位,但立身清儉,死後也沒給後代留下什麼資產。去世前二年,他的女婿曾請他置備一些產業,他說:「人臣樹私則背公,是大惑也」,沒有聽從。生前的俸祿,也都贍養了家庭中的貧窮者,或獎賜給將士,所以家無餘財。他曾經跟堂弟羊王秀說:「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裡,於墳墓側為容棺之墟。」羊王秀向晉武帝陳述羊祜「求葬於先人次」的遺願,晉武帝沒有答應。「賜去城(洛陽)十裡外近陵葬地一頃」,故回葬新泰的遺願沒有實現。

   襄陽的老百姓,為紀念羊祜,在他生前經常遊覽休憩的峴山立碑建廟,歲時饗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給該碑命名為「墮淚碑」。荊州的百姓尊敬羊祜,甚至「為祜諱名,居室皆以『門』為稱,改『戶曹』為『辭曹』」,表現了人民對這位傑出政治家的由衷熱愛。

   羊祜死後的第二年(280),杜預按照羊祜原來進軍計劃,分兵六路討伐吳國,幾乎沒遇大的抵抗,很快滅吳,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當滅吳的捷報送到晉武帝手上時,晉武帝流著眼淚說:「此羊太傅之功也。」派人到羊祜廟,以這一勝利消息祭奠羊祜。為了表示不忘羊祜的功勞,晉武帝還特地封他的夫人夏侯氏為「萬歲鄉君」(萬歲鄉在今肥城東南境)。

   唐代詩人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詩中,熱情讚頌了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曰: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

相關焦點

  • 羊祜故裡考
    關於羊祜的故裡,歷史上曾有不少的爭議,一說費縣南城,一說為新泰羊流,一說為萊蕪羊裡,那麼羊祜故裡到底在哪裡呢?下面就將三種說法的原由作一分析:    一、費縣南城說。這一觀點的依據主要來源於史書的記載。《晉書·羊祜傳》載「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西晉時期,南城縣(今屬費縣)屬泰山郡,那麼,通常的理解就是,羊祜為泰山郡南城縣人。
  • 我眼中的歷史人物----羊祜
    這兩天聽《資治通鑑》,聽到了羊祜這一段記敘,於是把2018年在QQ空間裡寫的《歷史人物點評--羊祜》搬到公眾號裡,稍加修改,重溫一下西晉初年的這樣一位政治家
  • 羊祜
    羊祜的嶽父夏侯霸為逃避殺戮,投降了蜀漢。在這場災難中,羊祜因和司馬氏的姻親關係,並未因嶽父降蜀受罰。平步青雲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病逝,司馬昭執政,為大將軍。徵辟羊祜,羊祜沒有應命。於是,朝廷公車徵拜羊祜為中書郎,不久升為給事中、黃門郎。
  • 西晉大將軍——羊祜
    ,羊祜34歲;就是從那一年,羊祜真正開始了為官生涯。      羊祜走了,他已離開我們近一千七百多年了,對他該評價一下了。首先說,羊祜是一位對中國古代歷史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尤其是對晉朝。可以說,沒有羊祜坐鎮襄陽十年,沒有他在荊州的苦心經營,西晉滅吳可能只是一場夢,歷史究竟怎樣發展下去很難預料,可能是晉朝與吳國隔江而治,也可能是胡人入侵,南下統治中原,形成新的三國鼎立的局面.不管怎麼說,遭受苦難的還是廣大的黎民百姓。
  • 羊祜,在襄陽終結三國演義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留下著名的《隆中對》,許多學者據此作為三國演義始於襄陽的歷史依據。
  • 歷史惺惺相惜的敵人,記陸抗與羊祜的故事
    而陸抗的身份也絲毫不差,和羊祜堪稱是「門當戶對」,他們陸家是江東世族,祖父輩的那些榮耀就不提了,單說其父,是當年火燒連營七百裡,一舉擊破劉備大軍的大都督陸遜。再說其母,是東吳「第二代領導人」小霸王孫策之女,算得是金枝玉葉了。羊祜和陸抗,各自掌握著大軍,帳下雄兵猛將無數,但他們卻都是儒將風範,羊祜舉止瀟灑,身長七尺三寸,鬚眉秀美,平日裡輕裘緩帶,猶如文士。
  • 羊祜是西晉一代名將,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入羊祜的一生
    羊祜本身不喜為官,曾四次被徵辟,但都拒絕了,但後來被其誠心所感出來任職。正元二年,羊祜被封為大將軍,官員之間定然會存在拉幫結派,爾虞我詐,而羊祜即使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依舊保證自己身軀正直,清正了解,而且對待別人也並沒有親親疏疏,或者是說與富貴又權勢之人攀炎附勢,他更樂於與有才之賢士交往,因此,有識之士都特別尊崇他。
  • 西晉元勳羊祜逸事
    《三國演義》最終回寫到西晉一統的最大功臣是羊祜(讀作hù,主要字義是福的意思)。 《晉書•列傳第四•羊祜傳》,祜卒二歲而吳平,群臣上壽,帝執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因以克定之功,策告祜廟,仍依蕭何故事,封其夫人。晉之羊祜,如漢之蕭何。無論如何,從結果看,比起《三國演義》的主角諸葛亮,羊祜成功了。羊祜不僅功勳很高,而且頗有逸事。
  • 三國志戰略版羊祜介紹 羊祜好用嗎
    下面給大家帶來的的是《三國志•戰略版》羊祜武將介紹,羊祜好用嗎?一起來看看吧!
  • 羊祜立德籠人心,以德服人
    2020-10-19 11:56:43 來源: 平凡的萬千生活 舉報   羊祜從江陵回來以後
  • 《三國志14》武將羊祜是誰 武將羊祜屬性戰法一覽
    三國志14武將羊祜是誰?在三國志14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武將,但許多玩家還不了解這位將士,本次小編帶來了三國志14武將羊祜屬性戰法一覽,想要了解的玩家不妨進來看看。在三國志14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武將,但許多玩家還不了解這位將士,本次小編帶來了三國志14武將羊祜屬性戰法一覽,想要了解的玩家不妨進來看看。
  • 晉代名將羊祜與他的前世遺物
    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晉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
  • 三國:三國末期最後的名將之一:羊祜
    而羊祜作為一個有才之人,自然也會被人所發現。當時曹爽和司馬昭曾經多次徵召楊祜為自己效力,但是羊祜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慰,誰也沒有幫。因為羊祜自己與司馬家族有著聯姻的關係,而自己的嶽父又是夏侯霸,典型的忠魏之人,所以不管是誰奪得了權力,那麼自己假如一旦選擇錯,必將萬劫不復。但是曹爽還是沒有鬥過司馬昭,在曹爽被司馬昭殺害之後,羊祜的父親夏侯霸為了保全性命逃亡了蜀國,投奔了劉禪。
  • 曹魏末路 羊祜陸抗的較量
    其他建國功臣還有裴秀、陳騫、胡奮、荀勖、羊祜、石苞、杜預等人。 幾乎與陸抗同時出鎮荊州的西晉將領是羊祜,羊祜字叔子,好學有節操,人稱當代顏回,不輕易出仕,他的老婆是夏侯霸的妹妹,夏侯霸的堂妹嫁給張飛,生下劉禪的大小張皇后,與羊祜算是沾親帶故,高平陵之變後,夏侯霸害怕受到飛來橫禍,逃入蜀漢,得到劉禪的禮遇恩遇,官至車騎將軍,夏侯霸家小留在魏國,其時無人敢與之來往,只有羊祜如常登門,還常常安慰他們。
  • 羊祜:詞人們引用了我不少典故
    想來孫皓、王濬、張悌、羊祜幾人會有人提及,在各自的位置上都有所表現。本篇就來看看羊祜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17首。《蒙求》唐 李瀚鮑靚記井,羊祜識環。【羊祜小時候到鄰居家找來了鄰居亡子丟失的金環,也被視為靈魂轉世】《贈司勳杜十三員外》 唐 李商隱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
  • 歷史上羊祜的處世智慧,學會如何置身事外,千萬別陷入鬥爭的漩渦
    羊祜還裁軍屯田,補給軍需,讓軍隊的糧食不會短缺。之所以羊祜以德服人,教化當地的群眾,就是為了最終實現收復吳國的民心,為日後晉國一統打下監視的基礎。羊祜出身漢魏名門,但卻從不攀附權貴,拉幫結派,在歷史上也頗具好評,被稱為羊叔子,受後人敬仰。
  • 羊祜:一個甘願斷子絕孫,也要挖斷祖墳帝王氣象的魏晉名臣!
    三國時期,晉武帝司馬炎之所以能完成滅亡東吳,統一天下的功業,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羊祜。就連晉武帝自己也說,雖然消滅吳國這件事在羊祜去世了兩年以後才完成,但是要論功勞,那全都是羊祜的!羊祜就好比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他對魏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的功勞無數,要比忠心的程度,那絕對沒有人能超過他。羊祜的家族從漢朝起就是名門士族了,自他往上追溯九代人,羊家代代都出過二千石的大官,而且他們在任時都有很好的名聲。羊祜的母親還是古代著名才女蔡文姬的親姐妹,是漢代名儒、左中郎將蔡邕的女兒。有人在羊祜十多歲的時候給他看過相,預言羊祜不到六十歲,比定會為天下建立大功!
  • 羊陸之交,陸抗和羊祜這對惺惺相惜的敵手
    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鳳凰元年擊退晉將羊祜,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羊祜和陸抗的結交是在西陵之戰時期,當時吳國的國勢已經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西晉則是在滅了蜀以後就把目光轉向了東吳。陸抗作為荊州的守城將領,羊祜作為西晉的攻城主將,兩人對立的立場,彼此間自然都吃過對方的苦頭。
  • 名將羊祜:去世時晉武帝哭到淚水在臉上結冰
    而羊祜本人,博學多才、文思敏捷、長於論辯,且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一表人才。這樣的優秀人才哪能埋沒得了啊?  首先想起羊祜的就是離他最近,對他最為了解,同時也負有向朝廷舉薦賢良職責的地方長官。他們推舉青年羊祜任上計吏之職,這是個掌管國家財賦統計和審計的低層官員,但是由於崗位特殊干係重大,所以倍受朝廷重視,許多重量級官員正是從這裡起跳的。
  • 三國後期,名將羊祜到底有多厲害?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羊祜被薦舉為上計吏,州官四次徵辟他為從事、秀才,五府也紛紛任命他,但羊祜都拒絕就職。所以以羊祜的家世和盛名,早就可以在曹魏做官了,但羊祜不想靠這種方式做官。而羊祜因為姐姐羊徽瑜是司馬師的妻子,所以並沒有受到責罰。很多人怕被牽連,都跟夏侯霸斷絕關係,但只有羊祜沒有,更是安慰其家屬,體恤其親人,親近恩禮,愈於常日。沒多久,羊祜的母親和長兄羊發相繼去世,羊祜便一直在服喪守禮。255年,司馬師病逝。司馬昭掌權,徵辟羊祜,但羊祜還是向以往一樣,沒有應命。於是,司馬昭便用公車,徵拜羊祜為中書侍郎,羊祜便開始正式進入官場,不久升為給事中、黃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