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晉武帝司馬炎之所以能完成滅亡東吳,統一天下的功業,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羊祜。就連晉武帝自己也說,雖然消滅吳國這件事在羊祜去世了兩年以後才完成,但是要論功勞,那全都是羊祜的!
羊祜就好比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他對魏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的功勞無數,要比忠心的程度,那絕對沒有人能超過他。
羊祜的家族從漢朝起就是名門士族了,自他往上追溯九代人,羊家代代都出過二千石的大官,而且他們在任時都有很好的名聲。羊祜的母親還是古代著名才女蔡文姬的親姐妹,是漢代名儒、左中郎將蔡邕的女兒。有人在羊祜十多歲的時候給他看過相,預言羊祜不到六十歲,比定會為天下建立大功!
長大以後的羊祜長相俊美,才識淵博,口才過人,被人稱作「當世的顏回」。當時的郡將夏侯威一看到羊祜,就認為此人將來必定會有大作為,便說服羊祜娶了自家哥哥夏侯霸的女兒,也算是早早攀一門好親事了。
羊祜因母親和長兄的去世而接連守孝十多年,在朝中並無建樹。直到司馬昭執政,羊祜的事業才漸漸有了起色。在晉武帝司馬炎上位的過程中,羊祜因堅決站在司馬炎這一邊而備受器重,成為司馬炎的心腹,與司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機密,進號中軍將軍。
司馬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一統皇帝,在位時期吞併東吳就是他的夙願,最後得以實現這一願望,羊祜真的功不可沒。當時東吳派出名將陸遜的次子陸抗擔任荊州都督,而西晉荊州的都督就是羊祜。西晉和孫吳各有一個荊州,形成南北對峙局面,吳國的荊州地域範圍明顯大於西晉,這對羊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因為西晉與東吳之爭的關鍵就在荊州!
後來,羊祜領兵八萬對陣陸抗不到三萬的吳軍,結果以失敗而告終,羊祜遭貶。這次戰爭不是羊祜弱,而是對方太強。羊祜意識到,吳國君主雖然昏庸無道,但是其國力和手下將領的實力卻不容小覷,應採取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的兩面策略。此後多年,羊祜駐守荊州,在邊境的德行名聲也越來越好,可是他在朝中卻受到妒忌,多次被人打小報告。等到羊祜認為滅亡東吳的時機已經成熟的時候,這些小鬼就站出來反對。
沒能在人生中完成滅吳大業,一直是羊祜的憾事,公元278年,羊祜重病,他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兩年後杜預就完成了滅吳大業。
在羊祜小的時候,曾經有一個會看風水的人看了他家的祖墳,說羊祜家的祖墳有出帝王的氣象,若是墓被鑿開,就會斷絕子嗣。羊祜在知道鑿開祖墳可能會面臨斷子絕孫的情況下,依然派人鑿開了墓,所以羊祜一生都沒有一兒半女。
後來,相墓人看了羊祜那被鑿開的祖墳,接著說到,唉,這墓的帝王風水算是破了,但它的風水看起來依然是極好的,將來定會出一位摔斷了手臂的三公!後來的羊祜的確也位至三公,但也因落馬而折斷了手臂,跟那人說過的預言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