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
我們都希望自己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也期望自己在重大的創傷之後,依然能夠活得很好。當然,不經歷創傷更好,有誰願意在不被「殺死」之後再強大、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呢?
尼採這句話激勵了無數人,讓身在逆境甚至絕境中的人,能夠有一些精神寄託。然而,有一項新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過去的壓力不會對未來的創傷產生韌性。
所謂韌性,就是當一個人在面對困境、壓力、逆境時的承受力。更加有些悲觀的是,研究結果表明,過去的壓力源,會使人們對未來的創傷更加敏感,從而增加患精神疾病的概率。這項研究發布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上,其目的是希望此項研究能夠幫助其他國家了解精神衛生保健的重要性。
01人們如果在災難前已經遭受壓力,那麼在面臨更大壓力時也許沒那麼強大
研究是由布朗大學和智利中部康塞普西翁大學的科學家們共同合作完成的。這項研究在2003年和2011年,對1160名智利人做了調查。2010年,智利遭遇了當時有地震記錄以來的世界第六大地震,並且地震後還引發了海嘯。
研究人員表明,在2003年這項研究剛開始時,當時參與調查的被試,是沒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或是重度抑鬱症(MDD)病史的。而當2010年地震之後,有9.1%的倖存者被診斷為PTSD,14.4%的人被診斷為MDD。
如果在災難之前,人們已經在承受其他壓力了,那麼罹患這兩種疾病的風險就更高。例如嚴重的身體疾病、受傷、親人離世、離婚、失業或是貧困等等,都會增加這種風險。
針對PTSD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在災難前經受4個或更多的壓力源,並且壓力程度已經超過了「嚴重性閾值」,那麼患PTSD的風險就會增加。
而針對MDD的研究則顯示,在災難前哪怕是單個壓力源,都會增加人們在災後患上MDD的風險。這樣一來,如果已經在承受多個壓力源的話,那麼災後患上MDD的風險會非常高。
最後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經歷過多種壓力和創傷的智利災難倖存者,與很少經歷或是沒有經歷過壓力的智利人相比,患災後心理障礙的風險更大。
在我看來,那些殺不死自己卻又能讓自己更加強大的,歸根結底是當事人在面臨困境和壓力時,能夠妥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內心變化。否則,只能徒增更多的困境。
就像甄嬛可以在絕境中翻盤,除了策略精準之外,內心的更加強大才是根本。如果只是經歷了之前的遭遇,而自己沒有任何變化的話,即便是回宮,也不過是任人魚肉而已。
02培養自己的創傷修復能力,才是在「不被殺死」之後更加強大的「法寶」
雖說研究結果有些悲觀,但創傷和逆境的經歷,增加的是心理障礙產生的概率,且是在遭遇創傷時患病的概率。因此,只要我們處理得當,仍然可以讓自己強大。
在《情緒急救: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一書中,作者就針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創傷因素做了一一講解,並提供了緊急情況下的應對之法。它們包括:拒絕、孤獨、喪失、內疚、反芻、失敗和自卑。
它並不是告訴我們在重大創傷降臨時如何自救,而是教會我們如何處理生活中那些小的挫折,畢竟我們遭遇重大創傷或災難不是常態,而平時的小創傷處理則更為關鍵。而且書中還指出,我們平時並不會很有目的地治療心理創傷,主要是因為缺少工具和方法,而且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挫折,並沒有到需要心理幹預的程度。
但長此以往的話,日積月累的負面情緒就會逐漸吞噬我們,降低心理韌性。如此一來,在「不被殺死」之後,也就無法變得更加強大了。
這本書的作者蓋伊·溫奇博士,於1991年獲得紐約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還在紐約大學醫學中心完成了家庭與夫妻治療的博士後研究。自1992年起,他一直以私人心理醫生的身份在曼哈頓工作,幫助病人將情緒急救的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他是研究減輕心理壓力方面的專家,也是炙手可熱的主持人和國際知名作家。偶爾還會在紐約市內或周圍的俱樂部表演單口相聲。
在書中,作者用非常普遍的生活例子,告訴我們創傷的普遍性。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拒絕,都會讓我們經歷一些感情上的痛苦。比如,你本來籃球打得好好的,但突然間別人不再把球傳給你,這就意味著他人委婉地拒絕了你。
雖然你嘴上說:「不就是籃球麼,我才不在乎!」但是內心中仍然會有顯著的情緒變化。
而如果遭遇譬如被裁員這種重大拒絕時,可能會憤怒、產生攻擊行為甚至抑鬱。針對每種常見的挫折和壓力,作者都會給出幾個方法去「治療」,以便我們找到最為合適的方式來疏解自己。
比如對待拒絕,我們就可以通過與自我批判爭辯、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尋求社會支持等方式來解決。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情緒處理「工具書」,被稱為「每個人都需要的心理藥箱」。如果你經常被生活中的情緒左右,不知如何處理;如果你想要在經歷重大挫折後,仍然活得很好,甚至更加強大,那不妨讀一讀這本書,相信它一定會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