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蜀都·文博青羊」譚先智古蜀文化美術作品展在成都開展

2021-01-08 半月談網

「名家送春聯」現場圖

 1月6日,由成都市青羊區金沙街道辦事處、中國美網、青羊區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千年蜀都·文博青羊」譚先智古蜀文化美術作品展在成都市青羊區金沙街道文體活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據青羊區金沙街道同怡社區黨委書記易佑龍介紹,本次展覽是對青羊區「千年蜀都·文博青羊」定位的具體落實,希望能使群眾在感受「千年蜀都」人文魅力的同時,加大對「文博青羊」品牌構建的宣傳和推廣力度。

中國美網董事長廖峰表示,近年來,中國美網曾多次舉辦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並長期致力於對中華傳統文化及現當代優秀文化藝術家的宣傳和推廣工作。本次展覽活動的選辦,正是對「文博青羊」發展定位的響應,也是讓高雅藝術走進社區、深入基層、服務基層的實際舉措。

據了解,本次展覽選擇在社區街道舉辦,目的是讓廣大人民群眾近距離學習和體會璀璨的中華文化,感受悠久的古蜀文化,真正做到藝術服務於大眾、服務於基層。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27幅以古蜀文化為題材的作品,透過作品,譚先智將古蜀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進行了充分的糅合,在悠久的傳統文化元素中加入了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文思考,體現出極具個人風格的藝術特點。

開展儀式結束後,現場還舉行了「名家送春聯」公益文化活動。眾多書畫名家書寫春聯贈予現場的社區群眾,為大家送去新年的祝福。(張璇)

相關焦點

  • 畫家譚先智: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時必須有"感"而發
    近日,女畫家譚先智的「三星堆文化主題公益畫展」在成都舉辦,在某種程度上成功為這個問題作出註解。19日,譚先智接受記者郵件採訪,談起了創作經過以及一直以來的畫家夢。在談到對藝術的看法時,譚先智表示,真正的繪畫藝術要能夠打動人心,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時必須有『感』而發,「這裡的『感』就是感動,是一種令人震撼的心理體驗,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 青羊的記憶與溫度,藏在這些有名堂的老建築裡
    青羊,有著上千年的文化底蘊歷史痕跡隨處可見散落在城市之中的古老建築伴隨著人們經歷生活的苦辣酸甜我們每天都和這些建築擦肩而過它們就像是凝固了的音樂見證著城市的滄桑巨變歷史與我們漸行漸遠這些老建築依舊站在原地為我們講述著青羊的故事千年蜀都,文博青羊行走在青羊的大街小巷就如同行走在一座露天博物館今天,青羊君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這些歷史建築
  • 來青羊,滿足你對夜晚的所有想像!
    一個晚上 一千年西蜀文化的體驗 蜀風雅韻坐落於成都琴臺故徑青羊宮古建築群內 與千古名觀青羊宮隔牆毗鄰 與杜甫草堂、武侯祠遙相招應
  • 《西徂·子蒙畫記》作品展在重慶王琦美術博物館開展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20日電(記者 肖江川)19日,《西徂·子蒙畫記》作品展在重慶王琦美術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1月17日,市民可免費觀展。圖為陳航創作的《牧羊人》。王琦美術博物館供圖  《西徂·子蒙畫記》作品展由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西南大學、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重慶市中國畫學會、重慶國學學會以及渝中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重慶王琦美術博物館承辦,共展出了由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航創作的67幅中國畫。
  • 蜀都大道,從大慈寺路到通惠門路,成都歷史在這裡已經流逝千年
    騎行蜀都大道,從大慈寺路到通惠門路,只需十幾分鐘,而歷史在這裡已經流逝千年。權力、戰爭、死亡、愛情都在這條路上演過。成都的歷史也在這延續。今天,就跟我慢慢走,帶你逛一圈這條路。第一站 大慈寺大慈寺也叫古大聖慈寺,建於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距今已有1600多年。
  • 千年文化基因 讓成渝變「成語」
    8月2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官宣出道」,成渝兩大文博單位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四川重慶自古並稱巴蜀,兩地文化同根同源。從30多年前的四川文博人對重慶大足石刻的搶救性保護、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打下堅實基礎,到金沙和大足聯合舉辦《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成渝兩地在文博領域的合作變得愈發緊密。金石見證巴蜀虔誠信仰巴蜀文化,從岷山深處走來,穿越成都平原,跨過巴山疊嶂,匯入中華文明的浩瀚汪洋。
  • 文化大餐迎雙節 成都多地舉行傳統節日特色民俗文化活動
    據悉,此次活動圍繞「千年蜀都 文博青羊 盛世歡歌 逐夢蘇坡」主題,以漢服文化為主線,圍繞蘇坡傳統歷史文化、蘇坡集市文化等展開。現場設置了漢文化拜師禮、漢服文化歌舞「秀」、東坡燈謎挑戰「薈」、東坡詩詞「秀」、書法大師「秀」、手工塗鴉(剪紙)、金錢板「秀」等傳統節日特色民俗場景。
  • 「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這使沉睡數千年的地下蜀史,翻開了塵封的秘密,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再現了輝煌璀璨的古蜀文明,填補了中華文化演進序列中的缺環。展覽開幕式現場連線正在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現場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公眾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看到了考古大棚、發掘倉、實驗室,以及顯微鏡下1、2坑青銅器的研究。
  • 當了千年 「 領頭羊 」 ,如今的它依然是標杆
    那麼青羊,代表了成都的什麼呢?有人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 —— 青羊不代表成都的某一面,它就代表了「整個成都」。初聽似乎有些狂妄,但若我們將青羊 「 成都源城 」 的身份代入其中就會發現,自數千年前巴蜀大地上有文明痕跡以來,青羊這塊土地就從未淡出過歷史的主舞臺;在成都平原熠熠生輝的文明進程中,青羊所扮演的角色從來都是重中之重,其在歷史的厚重灰塵中散射出的古蜀文明智慧之光至今依然璀璨奪目。
  • 金沙遺址——撥開古蜀文明的迷霧
    然而,雖然關於古蜀國的記載很早就見於《華陽國志》《蜀王本紀》等文獻中,也留下了「蠶叢縱目、魚鳧成神、杜宇化鵑、開明復活」等關於古蜀國的傳說。但是幾乎所有人都不認為這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國度,再加上關於古蜀國文獻基本都已經被神話,使之可信度進一步降低。直到1929年一位四川廣漢的農民一鋤頭鋤出一個「三星堆文化」,終於使人相信在巴蜀之地曾存在一個古蜀國。
  • 2020成都馬拉松期間實施臨時交通管制
    為確保比賽期間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暢通,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決定對賽事期間部分道路實施臨時交通管制措施,現就有關事宜通告如下:【 賽 道 設 置 】馬拉松線路(42.195公裡):起點金沙遺址博物館東門~中環路青羊大道~光華村街~青華路~青羊上街~青羊正街~琴臺路~蜀都大道金河路~蜀都大道少城路
  • @成都市民 11月29日成馬開跑,這些地方要臨時交通管制
    ~光華村街~青華路~青羊上街~青羊正街~琴臺路~蜀都大道金河路~蜀都大道少城路~祠堂街~西御街~人民中路一段~人民東路~人民中路一段~人民南路一段~人民南路二段~濱江中路~濱江東路~興安橋~江天路~絲管路~望江路~郭家橋正街~二環路南一段~科華中路輔道~航空路~新希望路~長壽南路~天和西二街(隧道下穿)~南三環路三段輔路~
  • ...文化遺存……這場考古國際學術峰會如何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成都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作為具有2300多年建城史且城址始終未移的中國十大古都之一,文化遺存豐富。現場除了祝賀與期望,專家們認為,在古蜀文明的保護和傳承、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以及學科建設等諸多方面,本次大會均具有積極意義。
  • 成都文博考古新突破:「博物館+」釋放更多可能
    近年來,科技賦能加深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深層互動,博物館也更加注重文創的縱深推進,開啟更多IP授權交易和跨界文化合作新模式。新技術進入大眾生活,加快了文化知識的傳播速度及廣度,也吸引著更多的年輕人走近文博、親近文博。2021年,我市各大博物館在呈上豐富展覽的同時,繼續跨界探索,讓「博物館+」變成一種潮流,為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釋放更多可能。
  • 這些珍貴文物,勾勒出古蜀文明的文化傳播路線
    這是今人對三星堆瑰麗文明和古蜀先民傑出藝術的一種禮讚。考古顯示,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甘肅馬家窯文化為主的黃河文明和以湖北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長江中遊文明,就分別進入四川地區。正是文化的多元和融合,滋養了此後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發展與輝煌。那早在四五千年以前,這些外來文化又是如何翻越崇山峻岭進入巴蜀大地?
  • 悄悄咪咪告訴你:在成都,還有這10種新玩法等你來解鎖
    ,最長歷史超過千年。4條精品旅遊路線跟著線路遊遍古蜀文明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成都市青羊區通過「中國旅遊日」主題推介活動,發布4條精品旅遊路線,為遊客送上最完美的旅遊攻略及大禮包。第一條路線是歷史文化之旅。來青羊,你可以沿著文殊坊-青羊宮-杜甫草堂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國際非遺博覽園領略獨具青羊特色的「文化尋根之旅」。在文殊坊,你可以遠離世俗的喧囂,守住一份心靈的淨土;青羊宮身在繁華深處,仙風飄然。身處草堂,你的身心也變得像唐詩一樣,揮灑自如,豪情萬丈。金沙遺址博物館穿梭於古蜀文明之間。
  • 11月29日5:30至10:00,成都部分區域將實施臨時交通管制
    一、賽道設置馬拉松線路(42.195公裡):起點金沙遺址博物館東門~中環路青羊大道~光華村街~青華路~青羊上街~青羊正街~琴臺路~蜀都大道金河路~蜀都大道少城路~祠堂街~西御街~人民中路一段~人民東路~人民中路一段~人民南路一段~人民南路二段~濱江中路~濱江東路~興安橋~江天路~絲管路~望江路~郭家橋正街~二環路南一段~科華中路輔道~航空路~新希望路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10月28~10月2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WCCF)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執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作為本場沙龍活動的重要嘉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研究館員顏勁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遺產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也是發展城市旅遊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先天優勢。
  • 箏哥藝述丨遊曉林之古蜀畫魂__神鳥鳳凰太陽祭
    遊曉林,四川成都人,1992 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北京全球華人筆墨丹青藝術創作中心常務理事,北京巴蜀書畫藝術院特聘理事,四川水利書畫院顧問,主要以古蜀文化為背景創作《古蜀頌繫列》《三星堆魂系列》《金沙遺夢系列》《漢風蜀韻系列》古蜀藝術繪畫。形成了融合中西方藝術語言,獨具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
  • 愛成都 迎大運‖蒲江非遺文化藝術節在這個守藝村開幕了
    鶴山街道蒲硯村通過非遺文化藝術節開啟了我縣「愛成都·迎大會」社區共建共治共享行動的序幕,接下來各城鄉社區將通過舉辦社區運動節、社區故事會、社區美食節、社區音樂會等群體性主題活動,發動市民參與助力大運、社區共享歡慶大運,為大運會順利舉辦貢獻社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