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2020-12-11 澎湃新聞

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以16件(套)文物(8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文物複製品、1件文物仿製品)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頗具挑戰性。展覽開幕現場與「三星堆」考古現場的直播連線,更揭秘了考古一線的工作方式。

展覽現場「三星堆」是一個充滿謎題的名字,提起這個名字,世人腦中馬上浮現出雙手環握中空的青銅立人像,縱目大耳的面具、青銅神樹等文物,青銅立人像手握之物為何?有何作用?都是未解之謎。早在1920年代,「三星堆」就被發現,1933年,華西大學博物館葛維漢、林名均等就對「三星堆」一帶展開科學的考古調查與發掘,新中國成立後也對這一地帶進行了多次考古工作,當時稱這一帶的古遺址為中興古遺址(因遺址位於廣漢縣中興公社範圍)。

直至1986年夏,三星堆遺址兩個大型商代祭祀坑相繼被發現。這使沉睡數千年的地下蜀史,翻開了塵封的秘密,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再現了輝煌璀璨的古蜀文明,填補了中華文化演進序列中的缺環。

展覽開幕式現場連線正在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現場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公眾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看到了考古大棚、發掘倉、實驗室,以及顯微鏡下1、2坑青銅器的研究。據他介紹,2019年在又三星堆一、二號坑周邊,又發現了6座祭祀坑,其中4號祭祀坑從10月9日開始考古,有一些新的文物出土,多學科、多平臺的發掘和研究也正在推進。

從「青銅縱目面具」到「太陽神鳥」

回到上海大學的現場,展覽以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開啟,從中依稀可以了解「三星堆」所處時代的世界文明的格局。展覽以公眾最為熟悉的青銅立人像文物圖片帶公眾走進「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展覽分為「人間神國」「以玉事神」「萬物有靈」以及「文明的延續」四個單元,從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以金沙遺址聯繫的角度講述「三星堆」文明。其中,「人間神國」以青銅人像講述了三星堆的信仰。以青銅鑄造神靈的偶像來進行供奉和祭祀,也是「三星堆」與中原文明的不同之處。「青銅縱目面具」(複製品)為展覽首件展品。

展覽現場「青銅縱目面具」(複製品)對於「縱目」,目前學界的解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是誇張的眼球,其與伸長的大耳表示視聽上的超能力;第二種觀點認為它是古代蜀王蠶叢的形象;第三種觀點認為這是一種人神合一的藝術再現。同時,三星堆遺址還出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單獨懸掛,體現了對眼睛特有的尊崇。展覽中一件「菱形眼形器」也講述了「三星堆」文明對「縱目」的崇拜。

菱形眼形器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銅人頭像」和「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複製品)出現在展覽中。其中平頭頂「銅人頭像」,面部方頤、粗眉、立眼、蒜頭鼻、闊口、大耳,繞到文物背後,還可看到其向後披的髮辮垂於腦後。

「銅人頭像」

銅人頭像 後部可見髮辮據介紹,三星堆遺址兩個祭祀坑共出土銅人頭像50多件,它們代表著古蜀王國的群巫集團。群巫身份特殊,在祭祀儀式中往往扮演著溝通神靈的角色。另一件「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則極為珍貴,其面部貼金不僅僅說明古蜀人對黃金的崇尚,應與祭祀內容和對象有關,更顯出其身份的高貴與祀神活動的隆重。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看來,文物原件和複製品同樣具有研究價值,當文物無法外出借展時,文物複製品的展出也可以展現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作為大學博物館,除了面向公眾展出的外,其展覽更為重要的目的是教學研究,讓學生了解到博物館如何研究、博物館展覽如何策劃、展覽後續公教活動如何展開等實踐議題。

展覽中兩件青銅人像,作為原件展出,右為複製品在「人間神國」部分,還展出了「銅頂尊跪坐人像」「銅獸首冠人像」等文物,其中的人物造型都具有典型性。

展覽現場的「銅頂尊跪坐人像」「銅獸首冠人像」「以玉事神」「萬物有靈」單元從玉器和仿生性器物的角度闡述遠古的三星堆文明。據悉,三星堆遺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數以千計,此次展出玉璋、玉璧、玉戈、玉鑿等玉石器,與青銅器一樣,代表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也幾乎都與祭祀活動有關。銅獸面、銅扇貝形掛飾等從自然崇拜的角度,表達了古蜀人認為,世間萬物,山川、土石及動植物等都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他們賦予自然萬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過自然萬物與神靈對話。

銅扇貝形掛飾展覽最後一部分「文明的延續」以一件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太陽神鳥金飾」仿製品支撐,這件商周時期的金器於2001年出土於金沙村,目前被國家文物局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之所以以「文明的延續」為題,也揭示了三星堆與金沙的較為密切的聯繫,金沙文化在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文化晚500年左右,展覽以「太陽神鳥金飾」仿製品實物,並配以大量對比資料講述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遺址文物的繼承關係。種種跡象表明,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後,遷徙到了以金沙為政治中心的廣闊地帶,並將原有的三星堆文明代代延續,不斷發展與革新。因此金沙文明所呈現出與三星堆文明相比同中有異。

展覽以圖片方式,比較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遺址文物的繼承關係大學博物館如何辦相比上海博物館等社會博物館,位於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的上海大學博物館相對位置較偏,疫情防控期間需要提前兩天預約,據上海大學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展覽信息一出,預約電話便被打爆。這也讓記者好奇,大學博物館近來年來的發展。

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開幕發言稱:「『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這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上海大學歷來非常重視考古文博學科建設,學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設立了考古與文博專業,近年來更是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聚焦中國古代文明、博物館與文化遺產保護、科技考古與陶瓷技術分析方向,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優勢。」

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坦言,「三星堆」展覽是上海大學首次舉辦具有世界級影響的文物精品展。緣何選擇「三星堆」,是因為「從長江文明的角度,四川在長江之頭,上海是長江之尾,在地理上兩者有線性的聯繫。但在3000多年前,兩地的古代文明也有聯繫。比如三星堆遺址前幾年出土了一件玉器,與浙江良渚玉器有相似之處,『三星堆』之後,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也出土了一件玉琮,與良渚在形制上很接近。從某種角度講在三四千年前,兩地已有文化上的交流。目前,四川省『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也正在推進。上海大學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溯江而上與成都平原的交流,也是文明交流互鑑的體現。」李明斌說。

展出的玉璧就展覽而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是一場上海大學文博專碩實習同學全程深度參與的、致力於小體量、高品質的教學科研實習展,旨在通過辦類似精品文物專題展,來帶動文博專業的學生,讓他們知道展覽策劃、實現、管理運營的流程。除了文博專業,美術學院、材料學院都將在展廳中安排教學課程,博物館展覽服務於教學科研,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儘量輻射到周邊社區。針對近年來,大學博物館的展覽越來越奪人眼球,李明斌也認為,大學博物館向社會博物館靠攏的做法與大學本身建設並不矛盾。現在不少國內大學博物館的場地都在擴建,大學博物館如果你有足夠的藏品、管理運營團隊和對應的預算,完全可以把展覽適當做大,讓大學更多融入城市的文化之中,打破學校和社會的牆。

「海上明月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上海大學博物館中,「海上明月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也正在展出,兩個展覽都不大卻都帶著歷史的價值,尤其是海派旗袍,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也有收藏,但上大博物館的收藏來自榮氏家族後人的捐贈,背後有其歷史和個性化的故事。目前,上海大學博物館收藏有各類藏品1萬餘件(套),展示面積5500平方米。據悉,展覽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三星堆博物館聯合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展期至2021年1月15日,校外人士參觀,請提前兩個工作日預約(電話:66133465)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
    11月21日,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共同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新華網發    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在歡迎辭中稱:「『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這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亮相上大博物館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昨天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上大黨委副書記段勇說,這也是上大博物館今年的壓軸展覽。上大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表示,上大在博物館與文化遺產保護、科技考古與陶瓷技術分析方向積極開展學術研究並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形成了特色優勢。四川省文旅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毅說,三千年前的萬裡長江第一城是三星堆,而中國長江未來發展的方向、引領長江文化的城市是上海,今天上遊之城與下遊之城借展覽而相聚。
  • 三星堆特展來到上海大學博物館,帶來的國家一級文物多達8件
    今天,「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於上海大學博物館揭幕。三星堆專題展走進國內高校博物館,這還是第一次。 展覽以16件(套)文物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多達8件,也有5件三星堆出土典型器物的複製品。這些展品包括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金器及石器,其中三星堆博物館藏的青銅戴冠縱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以及金沙遺址博物館藏的太陽神鳥金飾都難得一見。
  • 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三星堆特展
    11月21日,觀眾在上海大學博物館內參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當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16件(套)展品和豐富的圖文資料,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與古蜀文明又一發展高峰——金沙遺址的內在聯繫。上海大學將圍繞此次展覽舉行多場學術講座,並舉辦「考古工作坊」「美術工作坊」等社教活動。
  • 三星堆特展亮相上海大學
    (複製品)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今天相聚在此,只緣三星堆。」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如此說道。高校博物館首個三星堆專題展  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介紹,「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今天,長江上遊的三星堆文化、長江下遊的越文化相聚上海大學,為全校師生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 看展 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三星堆特展
    11月21日,觀眾在「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上參觀。 當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11月21日,觀眾在上海大學博物館內參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16件(套)展品和豐富的圖文資料,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與古蜀文明又一發展高峰——金沙遺址的內在聯繫。11月21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在介紹展品。上海大學將圍繞此次展覽舉行多場學術講座,並舉辦「考古工作坊」「美術工作坊」等社教活動。
  • 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中青銅器背後的秘密
    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方向的鴨子河南岸,總的分布面積有12平方千米之寬廣,而距今也有著5000至3000年的歷史。三星堆遺址有四大之「最」,分別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以及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
  • 三星堆特展亮相上海大學玉璧等8件國寶約會長江尾
    太陽神鳥(複製品)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今天相聚在此,只緣三星堆。」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如此說道。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介紹,「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今天,長江上遊的三星堆文化、長江下遊的越文化相聚上海大學,為全校師生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 三星堆這三件文物上《國家寶藏》!
    12月4日發布的本季27件「國家寶藏」名單顯示,來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金杖、青銅縱目面具和一號青銅神樹等三件文物將在節目中與觀眾見面。這三件文物長什麼樣?為什麼是它們登上《國家寶藏》?除了三星堆文物,還有哪些文物將在本季《國家寶藏》亮相?
  • 穿越千年古蜀文明,廣漢三星堆半馬等你來暢跑古今!
    來源:廣漢融媒11月12日,從廣漢三星堆半程馬拉松組委會獲悉,以「奔跑廣漢 穿越千年」為主題的2020首屆廣漢三星堆半程馬拉松暨「跑遍四川」德陽站比賽,將於12月6日上午9時,在位於廣漢市的德陽高新區會展中心鳴槍開跑。賽事報名亦於12日上午正式啟動,半程馬拉松男、女前20名將獲得獎勵,最高獎金為1萬元。
  • 探秘三星堆,從這些自帶神秘光環...
    9月5日,「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諮詢會」在廣漢舉行,這意味著,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將開啟大幕。34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發現,令古蜀文明一醒驚天下。時隔34年之後,隨著祭祀區考古工作的啟動,未來一個世界級的重大考古發現值得期待。有秘密的三星堆,充滿了魅力,而多年來,考古人員對未知世界的探求也從未停止。
  • 金沙遺址——撥開古蜀文明的迷霧
    直接將人們思緒牽引到那個創造燦爛巴蜀文明的古蜀國。然而,雖然關於古蜀國的記載很早就見於《華陽國志》《蜀王本紀》等文獻中,也留下了「蠶叢縱目、魚鳧成神、杜宇化鵑、開明復活」等關於古蜀國的傳說。但是幾乎所有人都不認為這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國度,再加上關於古蜀國文獻基本都已經被神話,使之可信度進一步降低。
  • 德陽IP《三星堆》四次央視重播 帶起一陣古蜀文化風潮
    原標題:德陽IP《三星堆》四次央視重播 帶起一陣古蜀文化風潮     德陽城市超級IP動畫《三星堆·榮耀覺醒》自12月3日央視第四次開播以來再次在全國帶起一陣古蜀文化風潮,同時,《三星堆·榮耀覺醒》動畫還再度登上網絡主流新媒體平臺推薦頁,在網絡上為古蜀文化的熱度持續發酵。
  • 到茂縣羌族博物館探密「古蜀之源」
    它就像是一個梳理古蜀文明的歷史座標或橋梁,讓人們得以弄清中國南北方古代文化傳播、民族形成、遷徙、交融以及與成都平原和三星堆的聯繫。11月15日,「古蜀之源——營盤山遺址考古專題陳列」展在茂縣羌族博物館揭幕,展覽以豐富的出土遺存,向公眾展示了茂縣營盤山冷遺址在古蜀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 5000人三星堆跑半程馬拉松,賽後他向女友求婚成功
    12月6日上午,以「奔跑廣漢,穿越千年」為主題的2020首屆廣漢三星堆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5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跑者在古蜀名城廣漢上演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路跑盛宴。完賽後,來自什邡的李洪俊來到女友廖筱梅面前單膝跪地,在市民和跑者的熱烈掌聲中大喊:「親愛的,嫁給我吧!」
  • 抓住古蜀文明的唯一性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施詩晨 攝影 陳羽嘯青銅立人手裡抓的啥?傅小凡大膽推測獲三星堆講解員點讚  5月18日晚,傅小凡教授以近年的考古研究為基礎,為觀眾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古蜀文化出土文物,從中探尋古蜀文明的精神世界。他從三星堆出土的神秘青銅人像講起,「這尊青銅神像巨大的手中,究竟曾經抓握著什麼東西呢?」
  • 沉睡地底數千年的三星堆:古蜀國太陽神崇拜的代表之地
    1934年,在鴨子河畔,三星堆遺址被首次發掘,最後由於抗戰等各種原因,發掘一直出於滯留階段。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陸陸續續的發掘,可能當初誰也沒有想到,三星堆的發掘結果震驚世人!三星堆一帶的遺址非常的密集,有大型城址、大面積居住區和幾個祭祀坑,這就是古代蜀國的一個中心都邑,距今時間大概是3000到5000年。
  • 這些珍貴文物,勾勒出古蜀文明的文化傳播路線
    川報觀察記者 吳曉鈴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高大偉岸的青銅大立人像、神秘誇張的青銅面具等文物面前,總有人發出「三星堆簡直像外星人手筆」的驚嘆。這是今人對三星堆瑰麗文明和古蜀先民傑出藝術的一種禮讚。考古顯示,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甘肅馬家窯文化為主的黃河文明和以湖北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長江中遊文明,就分別進入四川地區。
  • 廣漢半馬上演現場浪漫求婚 三星堆送「蜀王賜福情侶圍巾」祝福
    12月6日上午,在2020首屆廣漢三星堆半程馬拉松暨「跑遍四川」德陽站活動上,當李洪軍與廖筱梅共同跑完半馬路程後,穿著西裝的李洪俊單膝跪下,向身著婚紗的廖筱梅求婚。此時此景,頓時引來周邊參賽者的祝福。據悉,李洪俊和廖筱梅都是什邡人,因為喜歡跑步,2018年,兩人在什邡跑客團相識,並最終走在了一起。
  • 為什麼不挖三星堆遺址?
    上世紀代以後,三星堆遺址被多次發掘,從出土文物來看,三星堆遺址的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商時期。1986~在廣漢中發現了5處三星堆文化遺址……………………。三星堆遺址位於鴨子河,橫跨馬牧河,總面積約12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