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茂縣羌族博物館探密「古蜀之源」

2020-12-16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二十世紀初,阿壩州境內九頂山的山前脊梁地帶,老人山西南麓向岷江河谷延伸的二級臺地上,一個叫營盤山的文化遺址橫空出世,轟動中國考古界。它就像是一個梳理古蜀文明的歷史座標或橋梁,讓人們得以弄清中國南北方古代文化傳播、民族形成、遷徙、交融以及與成都平原和三星堆的聯繫。11月15日,「古蜀之源——營盤山遺址考古專題陳列」展在茂縣羌族博物館揭幕,展覽以豐富的出土遺存,向公眾展示了茂縣營盤山冷遺址在古蜀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地處岷江東南岸三級臺地,遺址平面呈梯形,東西寬120-200米,南北長約1000米,總面積近15萬平方米。遺址內包含新石器時代和石棺葬時代兩個階段的文化遺存,其中,新石器時代遺存為距今5500-5000年的中心聚落遺址,石棺葬時代遺存為西周戰國秦漢時期的石棺墓地。2005年,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入圍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21個候選項目之列;2006年,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200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壩州文物管理所、茂縣羌族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了正式的考古發掘,歷時七年,發掘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發現了房屋基址9座、人殉坑5座、窯址4座、灰坑100餘個、灰溝及灶坑等,此外,在遺址中西部發現一處大型類似於廣場的遺蹟,出土器物包括陶器、玉器、石器、細石器、骨器、蚌器等,總數近萬件。

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出土文物包括四川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陶質雕塑藝術品,國內發現時代最早的人工使用硃砂的遺物,長江上遊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及規模最大的陶窯址等,出土的彩陶器數量為四川之最。據專家介紹,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是岷江上遊乃至川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不僅將巴蜀文明的歷史淵源推進至5000年前,也為探索輝煌的三星堆和金沙文明的源頭提供了新的線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

為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歷史文化,促進社會、經濟、生態、文化協調發展,構建積極健康的精神文化家園,打造歷史文化旅遊品牌,搭建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平臺,在四川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下,茂縣羌族博物館針對營盤山展廳進行了升級改造,全新布置了「古蜀之源——營盤山遺址考古專題陳列」展廳,以此充分體現營盤山遺址所蘊藏文化內涵的豐富性、民族性和多樣性,既可以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走進社會,從真正意義上讓文物「活」起來;又能敦促做好「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考古工作,增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育人」。

相關焦點

  • 這些珍貴文物,勾勒出古蜀文明的文化傳播路線
    正是文化的多元和融合,滋養了此後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發展與輝煌。那早在四五千年以前,這些外來文化又是如何翻越崇山峻岭進入巴蜀大地?8月21日,「茂縣營盤山遺址與古蜀之源」學術研討會在三星堆博物館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學等科研單位的數十位考古學者匯集一堂,發布最新考古及研究成果。
  • 茂縣被國家民委命名為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這裡被譽為「古蜀文化源頭」,這裡是革命老區,作為全國最大的羌族核心聚居區,茂縣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自信、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共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羌文化底蘊深厚的茂縣,有「陽光福地、風情茂縣」之稱,是成都平原重要的生態屏障。全縣轄11個鎮,108個村(社區),總人口11萬人。
  • 張犇:羌族釋比中、下壇法器的造型特徵與文化成因——神杖
    從造型來看,人像型「鬼王」造型手法與成都廣漢的古蜀國三星堆文化中的銅像造型間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由於二者同屬古蜀文化圈之中,尤其是在二者人像造型中均出現了縱目大眼的造型,更說明二者間存在有直接的內在關聯。
  • 四川黃河故事|羌族之聲走出「複音孤島」
    千百年來,在黃河流經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高原群山間,時常迴響著高低起伏、鏗鏘有力、婉轉悠揚的民歌聲。循著歌聲,走在川西的黑水、松潘和茂縣交界處,來到一塊三角區域。茂縣曲谷鄉河西村一位「80後」羌族姑娘脫口而出一個遙遠又浪漫的傳說。她指了指遠方飄著朵朵白雲的青山說:「聽長輩們說,那就是『女神』的方向。」端午節,也是羌族一年一度的瓦爾俄足節,是羌族婦女為祭祀「歌舞女神」薩朗姐而舉行的傳統節日。相傳薩朗姐曾到民間傳習歌舞,為羌族人民帶來了歡樂。
  • 「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以16件(套)文物(8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文物複製品、1件文物仿製品)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頗具挑戰性。
  • 揚雄《蜀王本紀》與古蜀傳說探析
    由此可見,揚雄曾撰寫過《蜀王本紀》,當無可疑。 值得注意的是,揚雄《蜀王本紀》的最大特點,就是傳說色彩過於濃鬱。其實這也並不奇怪,因為古蜀邈遠,輯錄民間流傳的古蜀軼聞故事,肯定不同於史家之言。譬如說古蜀三代蜀王皆神化不死,荊人鱉靈死後屍化西上,杜宇之魂化為子鵑,就有點怪異。常璩對此,曾提出疑問,「漢末,漢中祝元靈性滑稽,用州牧劉焉談調之末,與蜀士燕胥,聊著翰墨。
  • 古蜀名鎮非遺之旅!轉古鎮 聽川劇 遊燈會
    尋夢古蜀名鎮心棲人文成都走進非遺之旅感受四川本土文化 基本特點依託文化旅遊名鎮和街區的豐富非遺資源深度體驗古蜀民風民俗的獨特韻味金沙遺址博物館金沙遺址是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一處商周時代遺址,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長江上遊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金沙遺址博物館2007年在金沙遺址原址建成開館,展示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獨特的青銅文明。
  • 羌族法官官福軍生前絕筆 《羌山深處的鄉愁—窪底鎮餘家溝村》
    編者按:2019年4月,身患癌症的羌族法官官福軍主動向黨組織提出到白溪鄉(現更名窪底鎮)餘家溝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年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寫下了這篇文章,字裡行間是他對餘家溝村的深切熱愛、是他對羌山故土的無限眷戀。
  • 抓住古蜀文明的唯一性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本職是名檢察官的她,於2015年加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團隊,負責博物館日常展陳及特別展覽的講解工作。因為對古蜀文化有極大興趣,鄭睿每周末會抽一個下午到金沙遺址擔任講解員。經常參加博物館日常展陳及特別展覽的講解工作,使得她對傳播古蜀文明有心得也有迷惑,如何向觀眾更好地傳播古蜀文明,是她最關心的問題。  對此,傅小凡拿自己做了比較。
  • 金沙遺址——撥開古蜀文明的迷霧
    對,這就是成都地鐵7號線金沙文化主題列車金沙專列以「多彩的金沙王國」為主題力圖展現三千年前金沙文明的璀璨與輝煌設計師精心提煉出若干個小元素,貫穿於車體、車窗、車廂牆面等處,展現出原汁原味的金沙文化,在地鐵車廂內打造出一個移動的金沙博物館,讓乘客在乘坐地鐵的同時也仿佛進行了一場博物館奇妙之旅
  • 茂縣黑虎羌寨之行遇見了一段美麗的「蕨緣」
    茂縣黑虎羌寨之行遇見了一段美麗的「蕨緣」蕨類植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對於我們而言,它們並不陌生卻常常被忽視。2016年的夏季,我們有幸來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黑虎鄉體驗了半個月的山水之旅。它們簇生成叢,猶如相互依偎著的鳥巢般附生於羌族人家用片石堆砌而成的碉樓石壁上,高大挺拔的葉片青翠舒展,頗為美觀。而秦嶺槲蕨的根狀莖則尤為顯著而奇特,它們肉質肥厚,寬約1~2釐米,外面密被有棕黃色的鱗片,色澤鮮豔奪目、觸感蓬鬆而柔軟。這些毛茸茸的根狀莖自由穿梭在石壁和周邊的土石之中,猶如是一群調皮貓咪嬉戲打鬧之時「不解藏蹤跡」而露出的小尾巴。
  • 古蜀語研究者「方言考古」出圈了
    研究古蜀文字,離不開對古蜀語的研究,這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汪啟明稱為「方言考古」。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發了一篇名為《考論蜀語 牽住古蜀研究「牛鼻子」》的報導。該報導以長篇專訪的形式,介紹了汪啟明教授以及他近年來在蜀語和蜀文化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在這篇文章中,汪啟明提出,蜀地文字研究是今後若干年古蜀文化研究的「牛鼻子」。
  • 第三屆茂縣李文旅節暨赤不蘇採摘節好熱鬧!
    川報觀察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導8月15日,第三屆茂縣李文化旅遊節暨赤不蘇特色水果採摘節在阿壩州茂縣中國古羌城開幕,這是該縣著力宣傳「陽光福地·風情茂縣」區域形象,大力推廣「淨土阿壩·羌地聖果」農業品牌本次節會從8月15日持續至9月,以「千年果鄉 茂縣有李」為主題,陸續開展薩朗妹在線贈李、茂縣景區門票贈送、網紅直播帶貨、羌族非遺展演、李子和蘋果採摘、茂縣松坪溝轉山會等一系列活動。
  • 羌山細語|為什麼羌族人的屋頂上有塊白石?羌族知識小課堂開課啦!
    今天小編就來為你介紹羌族的白石崇拜。白石崇拜是羌族信仰習俗。流行於茂縣、汶川、理縣、北川等地。羌族信仰的神靈很多,但均無銅像,統統以白石為象徵,供於屋頂的塔子上,屋裡的神龕上、火塘旁,村外的山頭上和神林中等。屋頂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頭上的白石代表天神,田地裡的白石代表青苗土地神等。
  • 「烏木」是古蜀大地的光明神木
    C、青銅神樹的龍頭朝下,龍體上生有刀器,隱藏的信息,是古蜀國採用建木模型,向天下聲明,反對戰爭破壞天下和諧。D、從建木模型的誕生到青銅神樹的誕生,相隔五千餘年,說明建木在這五千年裡,對中華早期社會發揮了巨大作用。E、建木文化,在社會上層建築具有祟高的地位。F、古蜀大地是建木文化的故鄉。G、從青銅神樹出土於祭祀坑,來推論當時的古蜀國極有可能捲入了激烈的戰爭,戰爭的另一方,是商朝的武丁王。
  • 四川省高中匯總之資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高中匯總情況
    今天為大家分享四川省資陽市、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高中匯總情況!歡迎關注!24、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保和中學25、四川省資陽市外國語實驗學校26、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豐裕高級中學27、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中學28、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中學二、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高中匯總情況
  • 箏哥藝述丨遊曉林之古蜀畫魂__神鳥鳳凰太陽祭
    中國文化之古蜀文明,悠悠五千年,以她那神秘、恢弘、浪漫和博大的胸懷潤育了蜀地輝煌,從三星堆王朝到金沙古國再至秦漢盛世,演繹出眾多的傳世佳話,並滋養出獨特的天府文化。神鳥是古蜀先民對於宇宙崇拜和太陽崇拜的圖騰象徵,是呼喚神靈和美好心靈之寄語,是古蜀魂真實藝術的呈現。
  • 「古蜀文明」之懸崖上的民族——僰人!
    牧誓八國的大部分部落都是蜀地周邊的部族,從這裡可以看出:周族和蜀地等西部民族保持著相當緊密的聯繫,它們是一個大的聯盟群體。僰(音伯)人的發源和古羌人一樣,來自於南亞古人沿瀾滄江而上,沿途的都是同祖同源,而終點則是古羌人。僰人廣泛分布在今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山谷和河流,後來他們一度發展到和邛人、冉人靠近的青衣江流域。
  • 最強蝸牛古蜀青石會過期嗎 古蜀青石是永久使用的嗎
    最強蝸牛中古蜀青石供奉可以獲得一些不錯的東西,但是供奉是需要兩天的時間,一些玩家就想知道這個古蜀青石到底會不會過期是不是永久的,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