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被譽為「五嶽之長」,作為中華名山、世界名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厚重,傳播四方。特別是古建築眾多,莊重威嚴,古色古香,造型別致,風格各異,備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其中,玉皇廟就是最耀眼的一個。
玉皇廟,又稱太清宮,矗立於泰山極頂玉皇頂上,是泰山所有景點中海拔最高的,達1545米。由山門、玉皇殿、觀日亭、望海亭、東西廂房組成。此處景觀較多,石刻遍布,為泰山著名景點之一。
穿過「青帝宮」東向上行,盤道在盡頭處被轉而上,就是通往「玉皇廟」的盤道。在盤道右側,矗立兩組巨石。下面一組巨石西側依次刻有兗州府金田題書「擎天捧日」、徐向前元帥題書「登高壯觀天地間」、民國安徽省政府主席馬福祥題書「仰觀俯察」,巨石北側刻有「奇觀」二字,系民國張元祜等一眾軍人所刻,極盡對泰山的雄奇高峻的讚美。
上面一組巨石石刻「五嶽獨尊」、「昂頭天外」最為著名,現在還有許多企業的宣傳材料上可見其身影。「五嶽獨尊」,系光緒年間泰安知府玉構所書四字。「昂頭天外」,系清末廣東著名書畫收藏家辛耀文所書。兩組題刻準確描繪了泰山的壯美,凸顯了泰山獨有的「君」臨天下的霸氣。
拾階而上,左轉,登上上方一觀景臺。此處面積約30多個平方,在其西北角的高牆下面立有三塊石碑。中間一塊高大渾厚,高約6米左右,寬1米多,厚約1米,碑面斑駁陸離,系無字碑。相傳為秦始皇封禪時所立,寓意其「文治武功」用語言已無法形容其偉大。也有說是漢武帝所立,還有說是武則天所立,至今尚無定論,有待進一步考證。
沿石碑東側盤道上行,就是玉皇廟山門。只見門樓為拱形石制結構,高約2米,寬1.5米左右,牆體暗紅。門上方正中有一匾額,上書「敕修玉皇頂」五個大字,灰底字覆紅漆。
穿過大門,進入其裡,別有一方洞天。在門內側上方同樣有一匾額,刻有「泰山極頂」四個大字。整個院子面積不是很大,約有100平方左右。院中間有一石欄圍擋的一組群石,上置一雙龍戲珠銅盂。2015年,《石敢當之雄峙天東》劇組曾來此取景,不知劇中所說九靈石是不是有群石中的一個。
旁邊側立一石碑,刻有「泰山極頂,1545米」字樣,這就是著名景觀「極頂石」。興致勃勃的遊客向銅盂內投擲硬幣,以祈福護佑家人幸福,歡笑聲不絕於耳。
北側正對圍擋的是一座大殿,整體為四柱七檁五架梁前後廊式架構,屋脊覆貼琉璃瓦,飛簷翹角。前廊彩繪龍紋、璽彩畫,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殿門上方神龕上有一藍底匾額,四周飛龍環繞,刻有「柴望遺風」四個鎏金大字,印證了此處系古代帝王燔柴祭天之地。兩側立柱掛有一幅楹聯:「統馭群靈端紫極,絪縕真宰肇元功」,相傳為乾隆御筆。殿內正中供奉道教神仙玉皇大帝及二侍童像。
在大殿西側的出口處,立有一石碑,上刻「古登封臺」,為乾隆庚寅年重鐫。古帝王來泰山封禪,首先要在山下南面的嵩裡山先祭地,然後登山至此處祭天,向上天訴說治理世上眾生的辛苦,祈求天帝能賦予其治世之策,管理好國家臣民。
院西側偏殿供祀觀音菩薩,門上一匾額,題有「普度眾生」四個鎏金大字,兩側立柱掛一幅楹聯「玉皇頂上瞻宇宙,無字碑裡寫春秋」。可見玉皇廟也是一座佛、道共存的廟宇。站在玉皇廟山門俯瞰,下面可見平頂峰、日觀峰、青帝宮、碧霞祠等景觀,遠處群峰疊嶂,雲霧繚繞。盡識泰山好風景,只緣身在最高峰。
玉皇廟是泰山最高景點,也是帝王祭天之地,門前無字碑千古之謎至今不為人知,景色險絕無雙!
你到過泰山玉皇廟嗎?你對這兒的景色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