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2020-12-12 前沿觀史記錄

方孝孺是誰?被姚廣孝稱為」讀書種子「

的大儒,被朱元璋稱為品相端莊,可以用

到老的人才。朱允炆在位期間,召集群臣

面議,可以趨身屏風之前批達文書。

朱棣起兵之時,大明議定的討伐,詔令、

檄文都是方孝孺一手操辦的。就這樣一個

聲望.權勢極高的人才,為什麼會被朱棣

盡滅十族。

被稱為天下讀書人的種子

被稱為天下讀書人的種子

方孝孺作為大明當代的儒學大家,在當時可謂

影響力極深。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被任命

為詩講學士,也就和現代的顧問差不多,皇帝

有不懂的都會向他詢問,所以方孝孺就成了建

文帝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但你看看他都做了什麼!

第一他慫恿建文帝重新啟用奴隸制度,也就是

聖人孔子提倡的」復周禮,行井田。」資本主義

已經開始萌芽的時代,竟然推動實行了奴隸

制度,開啟了歷史的倒車!

如果沒有朱棣造反,明朝會出現史無前例的動亂,

到時候諸侯四起,剛剛統一的大明會再次陷入戰

亂。這也是建文帝為什麼下臺那麼快,臣子不信,

百姓不信,但是建文帝信了,結果所有人失望了,

這絕對是導火索之一。

第二在大明剛剛同意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提出

了「削藩」,將手握兵權的叔叔們藩鎮收回,隨

後就引發了靖難之役,但建文帝的叔叔們豈是泛

泛之輩,很快,燕王朱棣就起兵反抗,打出的口號

就是」清君側「靖難一役中,提出的謀略,完全

是」流於迂腐,無一可用「

建文帝召集山東,河南,山西三省大軍30萬阻止朱棣南下,

而長達一年之久的拉鋸戰,朱棣後方已經無法供養。

行蹤成謎的建文皇帝

行蹤成謎的建文皇帝

建文三年,朱棣想要求和,可方孝孺認為這是朱棣的緩兵之計,

於是讓建文帝殺了使者,沒有同意和談的可能。

這也就逼得朱棣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一路南下勢如破竹。

這時候方孝孺提出割地求和,想要換取時間,但是這時候的

朱棣怎麼會同意,直取南京。大臣們建議建文帝先逃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然後集結勤王之師,嘗試東山再起。

方孝孺又站出來了。決議固守南京,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

能到的援軍,結果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也不知所蹤。

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朱棣帶領大軍進入京城

大部分的文武百官投降了朱棣。承認朱棣為新主。只有方孝孺

為首堅決不投降,燕王朱棣一氣之下當場就要殺了方孝孺,

最後還是姚廣孝的勸說,方孝孺才躲過一死,當場就被關進

了大牢,以觀後效在發落。

朱棣準備即位大典時,群臣建議方孝孺為朱棣寫詔書,

昭告天下,於是朱棣派人請他前來,結果方孝孺穿白帶孝,

一進朝堂就嚎啕大哭起來,朱棣雖然生氣,但依然讓方孝孺

寫詔書,方孝孺卻在大殿直罵朱棣篡權奪位,朱棣為了不影響聲譽,

仍然按捺火氣。

朱棣:你一個外人莫管我朱家之事,只管起詔書就好。

方孝孺依然大哭大鬧:我就死,也不會為你著亂臣賊子詔書。

朱棣質問方孝孺:你不怕誅你九族!不顧親人死活?

朱棣原以為拿住了方孝孺的弱點,便可以左右他做事,

這本是任何一個人都要猶豫的問題,可結果讓人意外,

方孝孺大叫道:」你就是誅我十族又如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身為鐵血皇帝的朱棣怎麼能忍,再也不顧聲名狼藉的後果,

直接車裂了方孝孺,誅殺了他的十族之親。方孝孺用十族,

共計873人成全了他的忠義。方孝孺為了自己的氣節,以身殉道。

在我們的傳統觀點中,古代皇朝的繁榮昌盛取決於清官多還是貪官多,

忠臣掌權還是奸臣當道,不能否認的是在封建王朝的基礎上,

以人治為主的皇權治世,在能力一樣的情況下,清官確實可以給

地方帶來一定的安定。但絕對不是自喻為清流的「愚忠」,

他們會看重身份,看重清名。

總有人說朱棣嗜殺成性,殘暴不堪,律法裡本沒有的「第十族」也

因為方孝孺一人,而牽連出門人弟子,學生和朋友。但是大家有沒有

想過,作為皇權的掌握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天子一言豈可朝令夕改作為大明皇帝說一不二,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

誅你十族就不會只誅你九族。

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

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

公平的講,誅殺十族的悲劇中,朱棣並不負有主要責任,

以朱棣的鐵血性格,竟然能忍受方孝孺直言數回合,

可以說是帝王的寬宏大度,體現了帝王的度量,但是方孝孺

卻沒有給朱棣面子,朝堂之上玩起了潑婦那一套,一哭二鬧三上吊,

在朱棣要在南京建立政權時,狠狠的掃了權威的面子,這朱棣還能忍嗎?

朱棣雖然發動了靖難之役,但明朝的本質還是朱家做主。

有人說:所謂忠義,所謂信仰,抑或衛道,就是在需要死的時候,毫不畏懼。

能引領朝堂儒家一脈,方孝孺絕對是聰明人,但他為什麼

做了傻子,那是因為他知道,如果人人都趨利避害,都去做一個

聰明人。那該衛道時,誰有去作那傻子呢。

該死之時不能退,這才是一個民族的氣節,忠義。方孝孺雖然有

很多缺點,甚至因為迂腐導致歷史倒車,但是方孝孺與朱棣最後的對決中,

輸的就是方孝孺嗎?不見得!表面上方孝孺一敗塗地,但是朱棣

又得到了什麼?不過是坐實了謀朝篡位,導致自己聲名狼藉,方孝孺雖死,

但他的氣節卻傳承下來,從這裡看贏得勝利的又是他。

正所謂是非曲直間,公道在人心。

相關焦點

  • 古代最重的刑罰是誅九族,方孝孺為何被誅了十族
    方孝孺名揚天下,朱棣最初也相當敬重他,儘管靖難之役中,朱允炆曾經聽從方孝孺建議,在朱棣和朱高熾父子之間實施反間計,險些釀成朱棣父子反目。但是朱棣在打下南京後,決定不計前嫌,希望方孝孺歸順自己。朱棣命人將方孝孺帶上大殿,方孝孺身穿喪服,一進來就大哭不止。朱棣安慰道:「先生不要悲傷,朕本來要效法周公輔佐成王的。」方孝孺問:「成王(指的是朱允炆)在哪裡?」朱棣說他已經自焚。
  •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其實僅有2例
    看現代古裝電視劇,經常會出現皇帝下令誅人九族的情節,而這個「誅九族」其實可以算是株連族人,這條律法的最高量刑標準。電視劇敢如此演出,但是古代皇帝可不是真的就能隨著性子動不動下令誅九族的,翻閱史料,就能發現,也不過2例。
  • 古代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別被古裝劇騙了,僅2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青筋暴起,憤怒地下達誅九族的命令,那麼,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又有幾例呢?誅九族來自於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法,《史記》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到了漢朝時,夷三族法幾度廢立,著名的大將軍彭越、韓信等人都受到了這一罪罰,只不過夷三族的範圍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出入,誅九族同樣也是如此。
  • 九族是哪九族,為什麼皇帝殺了罪臣還要誅滅九族?
    這樣看來夷三族遠遠沒有我們後世想像的那麼大。《女仙外史》中就說:稽之歷代,謀反叛逆者不過三族。一般不會出現皇族誅殺九族的現象出現,當然也有特例,比如明成祖殺方孝孺時,殺的是十族,第十族就是門生舊吏為一族,這個是特例。皇帝為什麼還要誅滅罪臣之九族呢?
  • 方孝孺,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大儒
    先是「夷三族」,後代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誅滅九族的殘暴血腥與血海深仇,導致倖存者祖輩念念不忘地復仇報復的遺言、遺志、遺訓、冤冤相報,這也是歷代王朝改朝換代之際,皇親國戚被屠戮殆盡的重要原因。自暴秦後,因臣子們冒犯天威、忤逆龍鱗、妄猜聖意、進諫衝撞天子,一起起血雨腥風的誅滅九族案件,就不時發生在正大光明的宮殿中。
  • 比誅九族更嚴重!歷史上被誅十族的人!
    誅九族一直都是一種嚴重的刑法,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會有些被誅九族的人,九族便是包含所有跟自己有關係的人,不過卻有著比九族更嚴重的誅十族,你知道被滅十族的人有誰嗎
  • 誅九族到底有多可怕?誅三族更噁心?韓信慘遭誅三族!
    還不是封建王朝為了鞏固中央政權,穩固皇帝的地位,去掉威脅而衍生出來的一種刑法,這種刑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斬草除根,徹底的去處子報父仇、孫報祖仇的實力和人脈,不給自己留下一絲隱患。這種刑法是從秦始皇時期開始的,在受到趙氏孤兒復仇成功的教訓後,才立下這種慘無人道的刑法。
  • 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其書法如何?
    誅九族,源自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這一殘酷刑罰不是把一個大家族殺得斷香火,就是殺個乾淨,被誅殺的人數,少則十幾口,多則一百多口。據記載,史上「誅九族」案中誅殺人數最多的一次是873人。「誅十族」更是慘不可言,可謂滅絕人性,第十族即老師、老師的學生、老師的學生的學生。史上唯一被皇帝「誅十族」的人,叫方孝孺,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 株連九族是哪「九族」?歷史上真正被誅滅九族有誰?
    明:胡惟庸,李善長,方孝孺(十族),黃子澄,齊泰,連子寧,卓敬。這些人被滅族,但是是否為九族不可考,此處我們也不去糾結到底是幾族,歷史上記錄非九族。歷史上真正記載被滅九族的只有一人:隋朝的楊玄感(九族)。明朝的方孝孺被誅十族(加上門生,十族)。楊玄感被誅九族:《唐六典注》:煬帝「末年嚴刻,生殺任情,不復依例。
  • 古代第一個被「誅十族」的人,感受一下其書法的正氣
    「誅九族」的罪名是古代族誅連坐的刑罰。什麼是九族呢?就是從當事人起,往上數四代而至高祖,往下數四代而至玄孫,這八代人,如此再加上自己這一代,正好是九族。所謂「誅九族」,就是將這九代人殺得乾乾淨淨,一個不留。按常理說,誅九族是將當事人和其親屬殺光,直到殺無可殺,已經算是刑法之極。但是明成祖朱棣卻發明了「誅十族」。
  • 「誅十族」
    在中國古代,最滅絕人性的刑罰,就是「誅九族」,可在嗜殺、殘暴的明朝,竟然還出現過「誅十族」的,受害者就是當時名聞天下的大儒方孝孺。
  • 看一看古代刑法中的誅九族,具體是指哪幾族?
    最嚴重的時候,犯人的九族都會被全部誅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誅九族」,這個詞語相信大家在清宮戲中都經常聽到。那麼,誅九族到底是指哪幾族呢?古代誅九族九族之一:犯人自己所在的家族解釋一下,犯人自己所在的家族不僅指犯人的父親、母親、兄弟和子侄,還包括犯人所有未出五服的家族成員。
  • 中國古代」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
    《儒林外史》中,蕭金鉉等人到雨花臺遊玩,見到「夷十族處」,也就是永樂帝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的地方
  • 古時候,誅九族到底會誅多少人?
    只得說,秦國律法的確是很森嚴的,也是很殘酷的,如範曄所言:「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一人犯法,牽連三族實在是有些過於殘忍。同時對於秦國實行的「夷三族」到底是哪三族,現在尚未有定論。目前關於「夷三族」的三族一說,現主要流行三種說法:一、父族、兒族、孫族。《周禮·春官·小宗伯》載:「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東漢末經學家鄭玄注曰:「三族,謂父、子、孫」。
  • 古代「誅九族」指哪九族?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說文解字:族
    古代「誅九族」指哪九族?估計連家裡的小強都被消滅掉了吧!
  • 我們應該如何告訴孩子「九族」定義
    最近孩子問我什麼是「九族」,孩子對電視劇裡皇帝口中說的「斬九族」非常好奇,我忽然發現,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孩子對傳統文化知道的卻很少。很多人認為傳統教育,不適合現在社會的發展。可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是否真的正確?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在古代,最嚴重的懲罰是什麼?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株連九族,作為一種經常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情形,這種情況想想也都讓人感到害怕。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皇帝:不聽話誅你九族,大臣誅十族也不怕,皇帝又給他找了一族
    一般來說,周像九族這樣的大罪已經很少了。畢竟皇帝是不容易被用於名聲等貼著殘酷標籤的可怕刑罰,周一般都是九族的嚴重罪行,一般都是叛國賊或共謀敵人叛國罪的罪行,因此古代歷史上真正的周幾乎沒有九族。但是你知道嗎?一位大臣不僅是格魯研究族,還有很多格魯延烈族,這是怎麼回事?屬於這種植物十足的人就是明朝的芳效,是建文帝手下的重要謀士。
  • 他因與皇上頂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滅十族的人,873人無辜慘死
    這項殘酷的刑罰最早起源於秦國的夷三族,而後可能歷代統治者都認為三族不足以洩憤,於是漸漸將三族擴大成了九族。那么九族是哪九族呢?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等於是幾乎把犯人生前的一切有關聯的親友圈全部一網打盡。歷史上受過這項刑法的不勝枚舉,往往一次行刑就是滅門慘案。
  • 三個角度看方孝孺,雖然號稱一代大儒,大是大非面前不知孰輕孰重
    因此經常有人說朱棣暴於嬴秦,意思就是說比秦始皇嬴政還要殘暴。這句話說得有一定道理,古代誅九族一般是最殘忍的刑罰。誅滅十族僅僅在永樂初年出現過,被執行此刑罰的人不是別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為了瓦解燕軍的實力,方孝孺建議年輕的朱允炆採用離間計的方略。派人傳出密信誣陷朱高熾意圖跟朝廷軍隊推翻燕王朱棣本人,朱棣是什麼人?身經百戰城府極深的一代雄主,豈能讓你這下三濫的計謀得逞。父子同心反而力量逐漸壯大,建文四年在謀臣姚廣孝的建議下直取南京,想要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