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2020-12-22 文史天天見

在古代,最嚴重的懲罰是什麼?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株連九族,作為一種經常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情形,這種情況想想也都讓人感到害怕。

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九族」的概念,對此三字經的解釋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意思是將人九代的輩分看為九族,而另外一種分法,是從血緣關係的遠近來作為區別,分別是父族四(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外甥、外孫)、母族三(外祖父母、娘舅)、妻族二:(嶽父、嶽母),三者並稱為九族。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當中,懲罰罪犯家人的族誅罪行已經是由來已久,早在商朝的時候,就提到了一種叫做劓殄的罪行,這是商王盤根在準備遷都時所發布的,要將不聽從命令,蓄意謀反的人全部處死,連同他們的親人也不例外。

而族誅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也是因為封建社會依然是以家庭本位為主,而且包括儒教在內,不少宗教提出,私人的復仇行為只要是出於正義的目的是可以肯定的,比如《孟子》就提出:「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子者,人亦殺其子。」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朝廷頒布族誅的目的,一則來震懾和恐懼,二來也是為了斬草除根,避免出現伍子胥那樣的漏網之魚。

如此嚴厲的酷刑,當然要用在最罪大惡極的囚犯身上,隨著歷史一步步發展,到了隋朝時期,有有了「十大惡」的說法,這也正是「十惡不赦」的由來。統治者認為,以下這10種罪行,是最為嚴重的,它們分別是:「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其中自然又以謀反(試圖推翻朝廷)為十惡之首。

然而這種行為是否會被誅九族呢?同樣讓我們來看看:

先來說說秦朝,相比於之前的幾個時代,秦朝繼承了戰國時期秦的法律制度,確定了一套從立法執法都是十分縝密的體系,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秦朝對於謀反之人,使用的便是夷三族的措施。

在這三族當中,指的分別是「父母、兄弟、妻子」,而漢朝在處置謀反罪的時候,基本沿用了秦朝的措施,這也導致漢秦之間,因為涉及謀反被處死的名人,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包括趙高、李斯、彭越、韓信等人,都是如此。

當時間來到唐朝之後,法律卻要相對寬鬆一些,《唐律》將謀反罪分為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聲稱自己要謀反,但是「光說不做」,又沒有謀反跡象的,基本被當做妖言惑眾者懲判,「首犯處絞刑,家屬不緣坐。

第二種是謀反被證實,並未曾造成實際效果,第三種是謀反真實,造成很大影響的,上述這兩種情況,本人都要被處斬,但是在對待親人方面的處罰,卻有很大不同:「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這裡沒有提及親族,只說明是父子,同時還得達到16歲以上的條件。

宋朝法律也比較寬鬆,謀反的罪名,基本也不會牽涉到過多的人,權力移交比較和平,沒有出現太多的血腥鬥爭,到了明朝,卻要嚴厲上不少:「謀反」、「謀大逆」者,不管主、從犯,一律淩遲,祖父、子、孫、兄弟,超過16歲以上的人,都要處斬,如此嚴苛的峻法,和朱元璋的疑心是分不開的,到了明末期間,袁崇煥就因為涉嫌謀反,而被崇禎以「通虜謀叛」罪名處死。

而清朝期間,律法提到:「謀反大逆 凡謀反及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正犯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案件中受到牽連的人,和明朝一樣的多。

不過自始至終,無論唐宋元明清,在正史當中,卻並沒有「誅九族」的罪名出現在官方制定的法律文件當中。反倒是在演義評說當中經常出現。

這並不是難以理解的事情,過去的天子,講究以仁德治天下,九族範圍過廣,牽連者甚多,尤其是謀反之人當中,不缺乏出自名門望族的身世顯赫者,這也很容易動搖朝廷的根本和皇帝本人的威信。

當然了,在歷史上,也出現了兩次株連九族的案例,第一個是隋朝司徒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憑藉父親的功勳被賜予柱國、郢宋二州刺史,遷鴻臚卿、禮部尚書。

然而趁著隋煬帝第二次東徵高句麗期間,楊玄感趁機叛亂,被大將軍宇文述所擊敗,《隋書》提到,最終他被大怒的隋煬帝「夷九族」。

另外一個人,則是來自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官員景清,朱元璋死後,景清成為了建文帝身邊的近臣,結果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並且成功上位之後,景清假裝屈服,然而乘著朱棣早朝的時候,竟然試圖用利刃刺殺他,事情敗露後,「誅九族,轉相攀染,誅其鄉人。」

以上的兩個事例,從法律文書中無證可循,基本都算是帝王的主觀行為,相信還有不少人,聽說過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誅殺十族的故事。

相傳方孝孺拒絕給朱棣寫詔書,而且態度十分強硬,這讓朱棣勃然大怒,在九族的背後,將其學生也算一族,並列誅殺。

不過歷史上的方孝孺,的確是全家被誅,而且牽連了843人,但是「株連十族」卻是並沒有提起,最早出現在祝枝山的《野記》,這只不過是後人為了宣傳故事效果,而誇大描寫的原因而已了。

如果你對於過去歷朝歷代的刑罰體系,有著十分充分的興趣,那麼這一本《圖解中國歷代酷刑史》,是十分值得參考的一本讀物,它既見證了司法體系的種種改革,然而也深藏著帶有原始野蠻文化的殘忍和落後,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其實僅有2例
    看現代古裝電視劇,經常會出現皇帝下令誅人九族的情節,而這個「誅九族」其實可以算是株連族人,這條律法的最高量刑標準。電視劇敢如此演出,但是古代皇帝可不是真的就能隨著性子動不動下令誅九族的,翻閱史料,就能發現,也不過2例。
  • 古時候,誅九族到底會誅多少人?
    只得說,秦國律法的確是很森嚴的,也是很殘酷的,如範曄所言:「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一人犯法,牽連三族實在是有些過於殘忍。同時對於秦國實行的「夷三族」到底是哪三族,現在尚未有定論。目前關於「夷三族」的三族一說,現主要流行三種說法:一、父族、兒族、孫族。《周禮·春官·小宗伯》載:「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東漢末經學家鄭玄注曰:「三族,謂父、子、孫」。
  • 中國古代」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
    但是同行的杜慎卿說,「夷十族」之說很不恰當,歷史上漢朝法律最重,也不過是「夷三族」,即父黨、母黨、妻黨。而方孝孺家被誅殺的,不過高、曾、祖、考、子、孫、曾、玄,等,只是一族,母黨、妻黨還不曾及,哪裡誅得到門生頭上?聽他這意思,好像有點惋惜朱棣下手太輕,不夠狠。士人心思之凌亂可見一斑。不過,我們可就此探討一下關於九族的問題。什麼是九族?
  • 戲曲裡面的誅九族是指的哪九族?
    九族就是如下圖所示的九族。是不是很恐怖?好在人類文明在進步,如今法律一人做事一人當,再也沒有歷史上曾有過的"誅九族"誅聯酷刑了。這是同姓的族(按照五服所代表的親屬關係來說,九族之內的人都是有服的。無服的叫做黨,比如父黨、母黨、妻黨)。分得細點,父之父為祖,古稱王父;父之母為祖母,古稱王母。祖之父母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為高祖父、高祖母。至於為什麼要誅九族,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傳統社會既強調「忠」,也得強調「孝」,並將「孝」作為「忠」的基礎。
  • 古代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別被古裝劇騙了,僅2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青筋暴起,憤怒地下達誅九族的命令,那麼,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又有幾例呢?誅九族來自於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法,《史記》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到了漢朝時,夷三族法幾度廢立,著名的大將軍彭越、韓信等人都受到了這一罪罰,只不過夷三族的範圍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出入,誅九族同樣也是如此。
  • 株連九族是哪「九族」?歷史上真正被誅滅九族有誰?
    「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人被株連九族?請看下面分解。九族有三種說法:說法一:自己本姓家族九族五服。從自己身上往上數:父,祖,曾祖,高祖;從自己身上往下數:子,孫,曾孫,玄孫;加上自己一輩,共九輩人。不僅僅指自己個人一條線上的父輩祖輩子孫輩,而是指整個家族所有牽連人員。見下圖九族五服圖,就知道株連九族是多麼恐怖的刑法。
  • 比誅九族更嚴重!歷史上被誅十族的人!
    誅九族一直都是一種嚴重的刑法,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會有些被誅九族的人,九族便是包含所有跟自己有關係的人,不過卻有著比九族更嚴重的誅十族,你知道被滅十族的人有誰嗎
  • 誅九族到底有多可怕?誅三族更噁心?韓信慘遭誅三族!
    誅九族的範圍實際非常廣,主要分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裡的「父族四」指的是出嫁的姑母和孩子,出嫁的姐妹和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就是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和兒子;「妻族二」包括嶽父全家和嶽母的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統統算進去,牽連甚廣,徹底毀掉復仇的種子。
  • 看一看古代刑法中的誅九族,具體是指哪幾族?
    最嚴重的時候,犯人的九族都會被全部誅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誅九族」,這個詞語相信大家在清宮戲中都經常聽到。那麼,誅九族到底是指哪幾族呢?另有一說,要將犯人外婆娘家的上下四代均誅殺。這一波人算是最冤枉的,簡直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以上三族合稱母三族,均屬於母系家族成員。
  • 古代「誅九族」指哪九族?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說文解字:族
    古代「誅九族」指哪九族?估計連家裡的小強都被消滅掉了吧!
  • 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縱觀華夏歷史,以法家思想為根本的律法成為封建君主們維繫江山統治的根本方式,在眾多的古代法律處罰名目之中,」夷三誅」和「誅九族」是最讓囚犯及其族親膽戰心驚的判罰。這兩種處罰多對謀反及弒君罪名的重犯叛罰,都是以「斬草除根」的方式徹底消除被處死囚犯後代及親屬復仇的實力和社會關係。
  • 「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史上最殘酷誅九族,人數險些沒湊夠
    他的結局往往是「懲罰九族」。觀眾可能會知道懲罰九族的概念。替身的謀反罪似乎可以懲罰九族。主犯的親朋好友將被處以連坐處決。但是從歷史上看,懲罰九族並不是經常性的事件。甚至在車站很少發生這種事。因為懲罰九族太殘忍了,本來只懲罰一個人的事,偏偏牽連了無數無辜的人的生命。真的有傷口和天空,影響王室的統治,引起天怒之怨,漸漸失去民心。九族由古代宗族制來判斷。
  • 古代最重的刑罰是誅九族,方孝孺為何被誅了十族
    朱棣命人將方孝孺帶上大殿,方孝孺身穿喪服,一進來就大哭不止。朱棣安慰道:「先生不要悲傷,朕本來要效法周公輔佐成王的。」方孝孺問:「成王(指的是朱允炆)在哪裡?」朱棣說他已經自焚。方孝孺逼問:「為何不立成王之子為帝?」朱棣回答國賴長君。方孝孺反問為何不立朱允炆的弟弟?面對伶牙俐齒的方孝孺,朱棣這下實在無言以對。他只好以這是皇室家事相推脫。
  • 我們應該如何告訴孩子「九族」定義
    互相謙讓,兄弟有愛。有人則認為這麼一個小小的孩子去謙讓是違背常理的,四歲孩子什麼都不懂的年紀,不應該會懂得謙讓。也許對這個故事,很多人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我個人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靠照搬,而是真正結合現在社會去理解其中的很多道理。那麼誅滅九族中的「九族」指的是什麼?
  • 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其實除了這六種親戚還有很多親戚,比如外甥女,還有姨媽的姐妹的孩子,還有奶奶姐妹的孩子和孫子等等,我們之所以把這六種親戚稱為六親,實際上是因為這種親戚是含有直系血緣關係的親戚。如果這六種親戚都不認,那真是「六親不認」了。什麼是「大義滅親」?
  • 九族是哪九族,為什麼皇帝殺了罪臣還要誅滅九族?
    一般不會出現皇族誅殺九族的現象出現,當然也有特例,比如明成祖殺方孝孺時,殺的是十族,第十族就是門生舊吏為一族,這個是特例。皇帝為什麼還要誅滅罪臣之九族呢?主要是為了恩威並舉天子之恩威,止於爵三公、夷九族。恩威盡,而人思以勝之矣。故明君養恩不盡,常使人有餘榮;養威不盡,常使人有餘懼。此久安長治之道也。
  • 方孝孺,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大儒
    先是「夷三族」,後代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誅滅九族的殘暴血腥與血海深仇,導致倖存者祖輩念念不忘地復仇報復的遺言、遺志、遺訓、冤冤相報,這也是歷代王朝改朝換代之際,皇親國戚被屠戮殆盡的重要原因。自暴秦後,因臣子們冒犯天威、忤逆龍鱗、妄猜聖意、進諫衝撞天子,一起起血雨腥風的誅滅九族案件,就不時發生在正大光明的宮殿中。
  • 被電視劇誤導的歷史真相,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別再被騙了
    在電視連續劇裡,現在我們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愛看古裝劇。這些古裝劇讓我們了解了許多與現代生活完全不同的古代生活。這是歷史留下的痕跡,很吸引那些喜愛歷史,愛探索歷史的人。但是這些電視劇很多純粹是編劇亂編的,跟歷史毫不符合,只是逗人一笑,讓人們娛樂而已。當然也有很多是改編真實歷史的。無論如何這些電視劇都是和真實的歷史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很多關於古代的知識是不正確的。對於那些歷史劇我們看看就好,萬萬不可太過於信任了。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年被電視劇誤導的真相,以後再也不會再被編劇欺騙了。
  • 誅滅三族、株連九族是哪三族、哪九族?
    族誅始於商朝,當時稱為劓殄(讀:yìtiǎn),即斬殺犯罪者及其後代的刑法,可謂族誅的雛形。至秦朝,劓殄逐步發展為誅三族、誅五族、誅七族。《史記·秦本紀》中說:「法初有三族之罪。」此處,「三族」通常指父母、兄弟、妻子。《後漢書·楊終傳》中寫道:「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此處,「三族」則指父族、母族、妻族。此外,「三族」還有指父、子、孫的說法。不論哪種說法,都堪稱慘絕人寰。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資本主義已經開始萌芽的時代,竟然推動實行了奴隸制度,開啟了歷史的倒車!如果沒有朱棣造反,明朝會出現史無前例的動亂,到時候諸侯四起,剛剛統一的大明會再次陷入戰亂。朱棣質問方孝孺:你不怕誅你九族!不顧親人死活?朱棣原以為拿住了方孝孺的弱點,便可以左右他做事,這本是任何一個人都要猶豫的問題,可結果讓人意外,方孝孺大叫道:」你就是誅我十族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