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2020-12-18 古言文化

引言

前言:從古到今,我們在評論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往往會用「六親不認」來評論,大概意思就是我們可都是好兄弟,你做事居然不講情面。實際上多用在不講人情的時候。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說「六親」呢?難道古人的親人只有六個?

來源

「六親」一詞,早在《老子》中就出現: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六親不認」這個成語出自於《苦菜花》,在《苦菜花》的第三章提到:我丟了差事去找他,他不惟不幫忙,反倒六親不認了。

六親不認被人當作鐵面無私的代表,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親戚關係譜中,每個人的親戚從祖輩到後輩,遠遠不止六個,那「六親」指什麼?

以前的「六親」?

在以前,「六親」的含義各不相同。其中一種說法是父子、兄弟和夫婦。在《老子》的這句話中,意思是家庭出現了種種矛盾後,才能顯示出來其中的孝心和慈善。而文中的「六親」被王弼註解為: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

還有一種說法是:父、母、兄、弟、妻、子。在古代《漢書》中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唐人顏師古曾註解: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

除此之外,實際上還有多種「六親」的說法,也有「天地君親師友」的說法,但是在古代,六親就已經被泛指成了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現代的「六親」?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把六親分得比較詳細,從我們的親戚家譜中看出,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關係,所以這樣來分更加地一目了然。

一親

一親指的是父親一輩。包括父親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比如姑姑,叔叔,伯伯,爺爺等。父親這一輩中,姑姑的孩子稱呼為表哥表妹等,叔叔伯伯的孩子則稱呼為堂哥堂妹等。

二親

二親指的是母親一輩。包括母親的兄弟姐妹和父母。比如舅舅,姨姨,以及姥姥和姥爺等。母親這一輩裡,她們的孩子我們都稱呼為表哥表妹表姐等,都是「表」字輩。

三親

三親指的是兄弟。即哥哥和弟弟。在三親裡,包括兄弟的配偶,比如嫂子,弟媳等,都屬於三親。

四親

四親指的就是姐妹,即姐姐和妹妹,四親裡,包括姐妹的配偶,比如姐夫和妹夫等。

五親

這裡的五親指的是夫妻之間。其中還包括雙方的父母,比如嶽父嶽母,公公婆婆等,這種關係被稱為是五親。

六親

六親指的就是子女了,包括子女的配偶,比如兒媳婦,女婿等。

其實除了這六種親戚還有很多親戚,比如外甥女,還有姨媽的姐妹的孩子,還有奶奶姐妹的孩子和孫子等等,我們之所以把這六種親戚稱為六親,實際上是因為這種親戚是含有直系血緣關係的親戚。如果這六種親戚都不認,那真是「六親不認」了。

什麼是「大義滅親」?

除了「六親不認」來表示心狠手辣之外,還有大義滅親,秉公滅私等等,那麼大義滅親是什麼意思呢?《左傳》曾有記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歷史上,在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石蠟大義滅親的故事人人皆知,據說石蠟的兒子石厚常常和衛莊公的三兒子州籲玩耍,但是州籲從小就殘忍暴戾,放蕩不羈,後來成為了朝歌的大害,百姓人人痛恨之。

後來這二人被捉,在百官面前,人人都說:州籲罪該萬死,但是石厚是石蠟的孩子,況且不是罪魁禍首,從犯可免一死。石蠟卻說道:難道我石蠟可以徇私枉法?我兒助紂為虐,實在該殺,希望將二人處死。這話一出,百官都不敢說話,言外之意就是可以處死石厚。

石厚被問斬的時候,還口出狂言:我希望見到我的父親再死。可是石蠟家臣羊肩說道:我還是把你的頭顱帶回去見你父親吧!

這石蠟的做法得到了百姓的讚許,後人都說這石蠟大義滅親,實際上是說,大公無私的意思,後人把包拯等人,都作為大公無私的表率。

什麼是「誅九族」?

在古代,有一種酷刑叫「誅九族」,那麼古代的九族是有多麼嚴重呢?我們通常理解的三族,實際上是指父母,兄弟,和妻子。那麼其他六族呢?

這裡九族指的是父輩四族,母輩三族,妻輩二族。父輩四族裡,還包括嫁出去的姑姑,和父輩的姐姐妹妹,以及女兒三代人的子女。母輩三族指的是姥姥姥爺,還有嫁出去的大姨等子女。妻輩的兩族指的是嶽父嶽母的兩族。

所以在古代,如果你犯了「誅九族」的大罪,那一家人要倒黴了。古代遠在他鄉的親戚,突然犯了重罪,你還渾然不知,等到你知道後已經遲了。從我們所理解的九族來看,一家人基本上被殺完了,也就是我們說的,基本無後了。

「什麼是「祖宗十八代」?

我們在生活中還會說道:你感謝你祖宗十八代。那麼這裡說的祖宗是十八代是追溯到哪一代呢?庸俗來講,是上九代和下九代。

我們的父母之父母,被稱為祖,再往上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我們平日裡說的:他是網紅鼻祖,指的就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了。

我們的孩子被稱為子,孩子的孩子被稱為孫子,再往下即::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我們生活中所說的玄子玄孫,實際上沒有雲孫和耳孫久遠。現在看來,可以見到曾孫已經是高齡了,如果有幸可以見到玄孫,那估計就是百歲老人了。

相關焦點

  •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的含義
    即使是「宗親」也是有親疏遠近之別的,比如「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是代指特定親屬的。在中國,同姓同宗之人,按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有親疏之別的。人們常說,某某和某某是沒出「五服」的兄弟,通俗的說法,兩人是「近門兒的」。現今人們常說的五服,指的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及自身的五代人。
  • 人們常說「六親不認」是哪六親?「人有三急」又指哪三急?
    其中,自然就有小編今天要說的。人們常說「人有三急」,你知道是哪「三急」嗎?人們還常說「六親不認」,你知道是哪「六親」嗎?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兩種說法的意思,但並不一定明白這「三急」和「六親」的含義。今天,小編就來解釋一下,這兩種說法的含義,看完你就明白了。關於「人有三急」的「三急」,有三種說法。其中說法流傳最廣的是指尿急、便急、屁急。
  • 你了解什麼是五服、六親、九族、祖宗十八代嗎?
    比如那「五服」、「六親」、「九族」、「祖宗十八代」他們都是代表關係什麼。五服在我國,同姓同宗的人,按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有親疏的分別。同姓的人陌生人剛認識就有說,我們五百年是一家,來拉近彼此關係;近的有兄弟姐妹。這個「服」是衣服的意思,指的是喪服,五服就是五等喪服。
  • 戲曲裡面的誅九族是指的哪九族?
    "誅九族",是我們今天看歷史戲尤其是皇朝戲頻率很高的詞彙,往往會將要案重犯"九族"誅殺,可謂慘不忍睹。
  • 什麼是五服、六親、九族?祖孫十八代又是哪十八代呢
    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們常聽說的「五服」、「六親」、「九族」和「祖孫十八代」。所謂「五服」,是指《儀禮·喪服》篇中所制定的五等喪服,由重至輕分別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每一等都對應有一定的居喪時間。死者的親屬根據與死者關係親疏遠近的不同,而穿用不同規格的喪服,以示對死者的哀悼。
  • 什麼是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你真的知道嗎?
    再往外就是出五服了,出了五服不意味著大家沒有共同血緣,而是大家的關係沒有那麼近而已,同輩的只能說是族兄、族弟、族姐姐、族妹妹。什麼是六親?所謂六親,是指六種最親近的關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夫妻。六親是最親的親人,有一個成語叫「六親不認」,意為不重天倫,不通人情,不認親朋好友,對親屬都不顧。泛指對誰都不講情面。什麼是九族?
  • 「人有三急」,哪三急?「六親不認」,哪六親?我們的理解粗淺了
    在面對像「人有三急」「六親不認」這樣的詞時,因為隨著語言的發展,這些成語大都被當作名詞或者是形容詞使用,我們只是大概了解這個成語表面的意思,卻很少去深究其中蘊含的深意。比如「人有三急」指的是哪三急?「六親不認」指的是哪六親?
  • 【收藏】你知道「五服、九族、祖宗十八代」是怎麼回事嗎?
    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為證也! 從小到大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什麼是九族? 如果說五服之外還存在什麼親屬關係,還有什麼瓜葛,那就是九族。從秦始皇開始,古代的刑法中有一種酷刑叫「滅九族」。
  • 中國古代」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
    但是同行的杜慎卿說,「夷十族」之說很不恰當,歷史上漢朝法律最重,也不過是「夷三族」,即父黨、母黨、妻黨。而方孝孺家被誅殺的,不過高、曾、祖、考、子、孫、曾、玄,等,只是一族,母黨、妻黨還不曾及,哪裡誅得到門生頭上?聽他這意思,好像有點惋惜朱棣下手太輕,不夠狠。士人心思之凌亂可見一斑。不過,我們可就此探討一下關於九族的問題。什麼是九族?
  • 古代「誅九族」指哪九族?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說文解字:族
    古代「誅九族」指哪九族?估計連家裡的小強都被消滅掉了吧!
  • 昌平俗語「人有三急」是哪三急?「六親不認」是哪六親,看後漲知識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有很多俗語或者老話,我們都曾聽說,但是要追問為什麼這麼說,卻很少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人有三急」,究竟是哪三急,還有一句我們經常說的「六親不認」,到底是哪六親呢?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人有三急和六親不認的真實含義。
  • 「人有三急」是指哪三急?「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看完漲知識了
    當然了,也許很多人聽到「俗語」這兩個字,就會簡單地認為,這不就是我們日常說的一些話而已嘛,有啥哲理可言?其實不然,俗語作為漢語語彙裡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文化史上還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一般來說,俗語大多數都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很好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狀況,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古代的很多君王中,都會以俗語或童謠來判斷地區狀況。
  • 古人常說:「人有三急」,是哪三急?「六親不認」又是哪六親?
    但儘管成語用得如此廣泛,人們在真用時,其實並不是特別清楚它的意思,只不過是習慣了而已。那麼有哪些成語是我們經常使用卻實際上並不特別清楚它的意思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盤點幾個這樣的成語。比如,人有三急、六親不認等。
  • 看一看古代刑法中的誅九族,具體是指哪幾族?
    最嚴重的時候,犯人的九族都會被全部誅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誅九族」,這個詞語相信大家在清宮戲中都經常聽到。那麼,誅九族到底是指哪幾族呢?當然這裡的姑姑是指犯人的嫡親姑姑,也就是犯人父親的血親姐妹,犯人叔伯的姐妹就不在這個範圍內。另外姑姑的丈夫也不在誅殺範圍內,可以躲過一劫。九族之三:犯人出嫁的姊妹及甥女、甥男具體是指犯人已經出嫁的姐妹和其所生的子女。這裡的姐妹是指犯人的嫡親姐妹,也就是犯人父親所生的女兒,犯人叔伯所生的女兒(犯人的堂姐妹)不在這個範圍。
  • 「六親不認」到底是指的哪六親?你們可知道嗎?
    六親不認:是形容不重天倫,不通人情,對親屬都不顧。有時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無情。那六親到底是指的哪六親呢?你們可知道嗎?
  • 株連九族是哪「九族」?歷史上真正被誅滅九族有誰?
    「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人被株連九族?請看下面分解。九族有三種說法:說法一:自己本姓家族九族五服。從自己身上往上數:父,祖,曾祖,高祖;從自己身上往下數:子,孫,曾孫,玄孫;加上自己一輩,共九輩人。不僅僅指自己個人一條線上的父輩祖輩子孫輩,而是指整個家族所有牽連人員。見下圖九族五服圖,就知道株連九族是多麼恐怖的刑法。
  • 九族是哪九族,為什麼皇帝殺了罪臣還要誅滅九族?
    還有一種九族的說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種說法在文獻中出現並不多。正常情況下皇帝不會出現誅九族的現象,一般是夷其三族。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取得魏國大權之後,曹爽作為失敗者被夷三族。但是作為曹爽的表弟夏侯玄當時並沒有在被誅殺行列,夏侯令女是嫁給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她也沒有被誅殺。
  • 「六親不認」是哪六親?「人有三急」又是哪三急?道理很深刻
    我們常常聽到「人有三急」、「六親不認」等等之類詞彙。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它,那我們大概就會明白,他們大概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但是如果具體研究起來就會發現,真正了解答案的人並沒有那麼的多。就從「人有三急」這句話來講,它常常用在某個人有非常要緊的事必須要離開的場景。但如果追問起來,其中的「三急」到底是什麼意思?卻很少的人會回答上來。
  • 「人有三急」是哪三急?「六親不認」是哪六親?看完你就知曉了
    很多人在生活中,常會用到一些四字成語。比如,人有三急、六親不認等。當然了,既然我們會用,就表明我們知道它的大致意思是什麼。不過,若是要問其具體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那可能曉得答案的人並不是很多。其中,心急的意思就是說,自己看到什麼事情想幫忙卻根本幫不上,只能幹著急。比如說男人在產房外等媳婦兒生孩子的時候,就屬於心急的情況。而內急,比較好理解,意思就是說人總有著急上廁所的時候。至於性急,說白了就是指急於入洞房的意思。二、「六親不認」中「六親」的意思。所謂的六親不認,大家都知道是不懂禮數、不敬親友的意思。
  • 「六親不認」指哪六親?「胡說八道」是哪八道?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中國人對文字遊戲的熱愛也是由來已久,從文人騷客的詩酒會到平民百姓的俗語文化,無一不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創造性。成語可以說是中國文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短小精煉卻又內涵豐富。成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學的一部分,匯集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較,成語從未跳出人們的生活。它永遠不會過時,並且對於我們來說也將會一直是現在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