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裡面的誅九族是指的哪九族?

2021-02-07 秦腔

"誅九族",是我們今天看歷史戲尤其是皇朝戲頻率很高的詞彙,往往會將要案重犯"九族"誅殺,可謂慘不忍睹。那麼「誅九族」所說的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

九族就是如下圖所示的九族。是不是很恐怖?好在人類文明在進步,如今法律一人做事一人當,再也沒有歷史上曾有過的"誅九族"誅聯酷刑了。

誅九族最早來自於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直到清末後結束。

其中的九族通常是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這是同姓的族(按照五服所代表的親屬關係來說,九族之內的人都是有服的。無服的叫做黨,比如父黨、母黨、妻黨)。

分得細點,父之父為祖,古稱王父;父之母為祖母,古稱王母。祖之父母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為高祖父、高祖母。

至於為什麼要誅九族,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傳統社會既強調「忠」,也得強調「孝」,並將「孝」作為「忠」的基礎。那麼,當一個人不「忠」與犯上作亂時,危及到皇權時,由於「孝」,他的家人他的子女理應站到他的一邊,支持他的行為,因而「誅連制」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是同時要求「忠」與「孝」,而當「忠」與「孝」相衝突時的必然結果。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到了清末明初,人們的觀念逐漸改變,因而誅九族得以廢除。

當中國社會的基本價值從「又孝又忠」轉到只需要「忠」後,就使得「誅連制」轉為了「劃清界限」。當然,「劃清界限」的做法仍然不妥。個人只需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不必為他人的行為後果承擔責任。所以,即使他真的犯了罪,也不能牽連到他的家人,也不能要求他的家人要與他「劃清界限」才能免於牽連或減輕牽連。

在最後,還是需要說道一個小故事,歷史上最後一個被誅九族的人——胡惟庸。

據歷史的說法,明朝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他家的舊宅井裡湧出了醴泉,邀請明太祖前來觀賞。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皇帝的車馬前,緊拉住韁繩,急得說不出話來。衛士們立即將他拿下,亂棍齊上,差點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著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宮城,發現胡惟庸家牆道裡都藏著士兵,刀槍林立,於是立即下令將胡惟庸逮捕,當天即處死。

值得注意的是,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屬於子虛烏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胡惟庸確實是一個奸臣,得到如此下場也算是惡有惡報了。這裡也就不說太多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
    所謂「十族」,就是除了九族之外,又加上了「門生」這一沒有血緣關係的族群。而方孝孺家被誅殺的,不過高、曾、祖、考、子、孫、曾、玄,等,只是一族,母黨、妻黨還不曾及,哪裡誅得到門生頭上?聽他這意思,好像有點惋惜朱棣下手太輕,不夠狠。士人心思之凌亂可見一斑。不過,我們可就此探討一下關於九族的問題。什麼是九族?
  • 古代「誅九族」指哪九族?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說文解字:族
    古代「誅九族」指哪九族?估計連家裡的小強都被消滅掉了吧!
  • 人們常說的「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三親三親指的是兄弟。即哥哥和弟弟。在三親裡,包括兄弟的配偶,比如嫂子,弟媳等,都屬於三親。四親四親指的就是姐妹,即姐姐和妹妹,四親裡,包括姐妹的配偶,比如姐夫和妹夫等。五親這裡的五親指的是夫妻之間。其中還包括雙方的父母,比如嶽父嶽母,公公婆婆等,這種關係被稱為是五親。六親六親指的就是子女了,包括子女的配偶,比如兒媳婦,女婿等。
  • 看一看古代刑法中的誅九族,具體是指哪幾族?
    最嚴重的時候,犯人的九族都會被全部誅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誅九族」,這個詞語相信大家在清宮戲中都經常聽到。那麼,誅九族到底是指哪幾族呢?古代誅九族九族之一:犯人自己所在的家族解釋一下,犯人自己所在的家族不僅指犯人的父親、母親、兄弟和子侄,還包括犯人所有未出五服的家族成員。
  • 九族是哪九族,為什麼皇帝殺了罪臣還要誅滅九族?
    還有一種九族的說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種說法在文獻中出現並不多。正常情況下皇帝不會出現誅九族的現象,一般是夷其三族。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取得魏國大權之後,曹爽作為失敗者被夷三族。但是作為曹爽的表弟夏侯玄當時並沒有在被誅殺行列,夏侯令女是嫁給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她也沒有被誅殺。
  • 古時候,誅九族到底會誅多少人?
    直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次明確記載有「誅九族」的是發生在隋末,《隋書.刑法志》載:「及楊玄感反,帝誅之罪及九族」,613年,隋煬帝二次出徵高句麗時,楊玄感趁機反叛,屯兵於黎陽,後為大將軍宇文述所敗,隨後隋煬帝下詔誅其九族。因此,從史書寥寥記載來看,夷九族非是正規記載在律書上的律法,它非律令,而只是根據皇帝的意思來執行的一種懲罰的方式,簡單說就是「潛規則」。
  • 「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史上最殘酷誅九族,人數險些沒湊夠
    他的結局往往是「懲罰九族」。觀眾可能會知道懲罰九族的概念。替身的謀反罪似乎可以懲罰九族。主犯的親朋好友將被處以連坐處決。但是從歷史上看,懲罰九族並不是經常性的事件。甚至在車站很少發生這種事。因為懲罰九族太殘忍了,本來只懲罰一個人的事,偏偏牽連了無數無辜的人的生命。真的有傷口和天空,影響王室的統治,引起天怒之怨,漸漸失去民心。九族由古代宗族制來判斷。
  • 株連九族是哪「九族」?歷史上真正被誅滅九族有誰?
    「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人被株連九族?請看下面分解。九族有三種說法:說法一:自己本姓家族九族五服。從自己身上往上數:父,祖,曾祖,高祖;從自己身上往下數:子,孫,曾孫,玄孫;加上自己一輩,共九輩人。不僅僅指自己個人一條線上的父輩祖輩子孫輩,而是指整個家族所有牽連人員。見下圖九族五服圖,就知道株連九族是多麼恐怖的刑法。
  •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其實僅有2例
    看現代古裝電視劇,經常會出現皇帝下令誅人九族的情節,而這個「誅九族」其實可以算是株連族人,這條律法的最高量刑標準。電視劇敢如此演出,但是古代皇帝可不是真的就能隨著性子動不動下令誅九族的,翻閱史料,就能發現,也不過2例。
  • 誅九族到底有多可怕?誅三族更噁心?韓信慘遭誅三族!
    誅九族的範圍實際非常廣,主要分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裡的「父族四」指的是出嫁的姑母和孩子,出嫁的姐妹和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就是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和兒子;「妻族二」包括嶽父全家和嶽母的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統統算進去,牽連甚廣,徹底毀掉復仇的種子。
  • 誅滅三族、株連九族是哪三族、哪九族?
    族誅始於商朝,當時稱為劓殄(讀:yìtiǎn),即斬殺犯罪者及其後代的刑法,可謂族誅的雛形。至秦朝,劓殄逐步發展為誅三族、誅五族、誅七族。《史記·秦本紀》中說:「法初有三族之罪。」此處,「三族」通常指父母、兄弟、妻子。《後漢書·楊終傳》中寫道:「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此處,「三族」則指父族、母族、妻族。此外,「三族」還有指父、子、孫的說法。不論哪種說法,都堪稱慘絕人寰。
  • 比誅九族更嚴重!歷史上被誅十族的人!
    誅九族一直都是一種嚴重的刑法,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會有些被誅九族的人,九族便是包含所有跟自己有關係的人,不過卻有著比九族更嚴重的誅十族,你知道被滅十族的人有誰嗎
  • 古代最重的刑罰是誅九族,方孝孺為何被誅了十族
    方孝孺問:「成王(指的是朱允炆)在哪裡?」朱棣說他已經自焚。方孝孺逼問:「為何不立成王之子為帝?」朱棣回答國賴長君。方孝孺反問為何不立朱允炆的弟弟?面對伶牙俐齒的方孝孺,朱棣這下實在無言以對。他只好以這是皇室家事相推脫。他又請方孝孺起草自己的即位詔書,方孝孺將筆扔在地上,邊罵邊哭:「要殺就殺,絕不起草詔書。」
  • 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縱觀華夏歷史,以法家思想為根本的律法成為封建君主們維繫江山統治的根本方式,在眾多的古代法律處罰名目之中,」夷三誅」和「誅九族」是最讓囚犯及其族親膽戰心驚的判罰。這兩種處罰多對謀反及弒君罪名的重犯叛罰,都是以「斬草除根」的方式徹底消除被處死囚犯後代及親屬復仇的實力和社會關係。
  • 你了解什麼是五服、六親、九族、祖宗十八代嗎?
    比如那「五服」、「六親」、「九族」、「祖宗十八代」他們都是代表關係什麼。五服在我國,同姓同宗的人,按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有親疏的分別。同姓的人陌生人剛認識就有說,我們五百年是一家,來拉近彼此關係;近的有兄弟姐妹。這個「服」是衣服的意思,指的是喪服,五服就是五等喪服。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九族」的概念,對此三字經的解釋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 古代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別被古裝劇騙了,僅2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青筋暴起,憤怒地下達誅九族的命令,那麼,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又有幾例呢?誅九族來自於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法,《史記》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到了漢朝時,夷三族法幾度廢立,著名的大將軍彭越、韓信等人都受到了這一罪罰,只不過夷三族的範圍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出入,誅九族同樣也是如此。
  • 我們應該如何告訴孩子「九族」定義
    最近孩子問我什麼是「九族」,孩子對電視劇裡皇帝口中說的「斬九族」非常好奇,我忽然發現,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孩子對傳統文化知道的卻很少。很多人認為傳統教育,不適合現在社會的發展。可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是否真的正確?
  •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的含義
    即使是「宗親」也是有親疏遠近之別的,比如「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是代指特定親屬的。在中國,同姓同宗之人,按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有親疏之別的。人們常說,某某和某某是沒出「五服」的兄弟,通俗的說法,兩人是「近門兒的」。現今人們常說的五服,指的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及自身的五代人。
  • 【收藏】你知道「五服、九族、祖宗十八代」是怎麼回事嗎?
    歷史上,被滅了九族的有:秦朝的李斯;西漢的韓信,李陵,衛青,霍光,王莽;東漢的竇憲,鄧鷺;唐朝的徐敬業;明朝的方孝孺,胡惟庸等等。 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朱棣:「難道不顧及你的九族嗎?」方孝孺:「不要說九族,誅十族也不怕。」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他的學生湊成十族,統統殺掉。 關於九族所涉及的範圍,歷來有幾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