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站樁還是邁太極步,乃至練拳架,都強調要提肛,為什麼?
因為肛門附近有三條經脈:督脈、任脈和衝脈,可以說不懂提肛,就預示沒有入門~
這三條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的經脈都起於會陰,它們分別主管著氣、血和性。督脈主管人的一身之氣,任脈主管人的一身之血,衝脈主管人的一身之性。而氣、血、性是人活在這個世上的最關鍵的東西。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這三條經脈決定著人的生老病死,故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沒事的時候就要經常做做提肛的動作,其實練武術都先練站樁,這也是在練提肛術。太極拳能夠真正起保健作用的,關鍵是要使太極拳達到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效果。究竟如何練法呢?從前,多數前輩們都不外宣,把這一關看成是太極秘要中之秘要,當這一張簿的窗紙沒有衝破之前,個個覺得神乎其神,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就是太極拳的固精還原法。
其具體練法是:練拳者在調身、調心、調息的基礎上,同時做到「收陰提肛門」。從起式的第一吸開始,就同步進行「收陰提肛門」,並持久地保持到收功才放鬆。
固精還原法,談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千萬不能小看,這裡特別要注意和強調的:一是要微微收提,萬萬不可用力過大;二是意念也不能過重,三是配合調息,更要文火燉之,不能過急過重。關鍵是口腔要松,呼吸要深、細、勻、長,招式要柔、緩、綿、連。練拳中要時時檢驗自己口中的津液是否增多,是否清香,如果感覺口乾,味苦,就是過火了。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你想一下如果翹著屁股,能提肛嗎?
如果腰往前踏能提肛嗎?我看到有的太極老拳師,反對含胸拔背。結果把自己練得濁氣填胸,走起路來,挺著大胸肌。
一看不是練健美的就是練外家拳,太極拳就是內斂,什麼都往裡含住。不可能挺著大胸脯,雄赳赳。其實不懂不可怕,可怕是不去驗證。搞不明白有的還是拜了名師,那名師能個不能把一下關,教好自己的徒弟。才讓他們出來傳授,要付責任。不要整天只為賺錢。
介紹解決翹屁股的方法,因為看到有人花了幾千塊跟名師學,還是翹屁股。臀部不能翹。
解決的辦法是:百會上領、尾閭下垂、上提下墜,把脊柱抻直的同時,用丹田氣充斥,使腰向後放鬆,臀部後挪,收丹田,身不能前傾,大腿根部虛空,使脊柱的運動範圍加大。垂尾閭的同時必須提肛,免得氣機下降,而出現下肢靜脈曲張或疝氣。
下蹲的動作多練習,把胯練鬆了。最後可結合站樁,站樁不僅是採氣聚氣,而且要調整形體,改變形體的自然彎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結構模式。新經絡公眾號提示站樁時脊柱要直,練功時腰還要往後凸。大腿根那裡空一空,尾閭下垂不能往後翹,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癟肚子,腰往後凸,百會往上領,下頦往回收,身體放鬆。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同志們如果真想出功夫長本事,不要只盯著什麼高級功,還得從基本功練起來。一般會教拳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先練站樁,半年後腰站開了才正式教拳。
最少也得2個月,然後邊教拳,還得練站樁 。樁除了無極樁外,還要站站升降樁。最後還得練練單式,以纏絲勁的雲手為主,每天最少要半小時。從纏繞中求松,動作必須注意走順逆纏絲的螺旋勁,從纏繞之中求放鬆,因為太極拳的鬆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須從圓活旋轉中求放鬆。
時刻注意四肢的順逆纏絲,直來直去的動作則很難有松。上盤中盤的松沉必須是建立在下盤穩固的基礎上,尤其是在鍛鍊低勢拳架時,下盤就更加吃力。
實踐證明,拳走低架最有利於增強下盤的穩固,也只有下盤紮實,才更有利於腰以上各個部位的放鬆,同時也有利於虛腿的靈活性,從此處可以理解松與緊的辨證關係。為此,平時就要注意鍛鍊低架,鍛鍊下盤,特別是獨立步的支撐力,想要松必須要有強大的下盤支撐力,這樣為周身放鬆創造條件。
先注意拳架的外形,以形帶氣,以氣帶意;經過長期的盤架子,逐步過渡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的高級境界。注意套路架式的準確和動作的連貫,練拳時要先把拳架放大,不要覺得小架就要小,不敢出腿伸胳膊,因而縮肩夾襠,氣洩身僵。所以,拳要往大處練,朝小處收,然後再往大處開,再朝小處收,反反覆覆,久而久之,才能定型。
拳學會後,先不要急於走勁,過早的走勁,容易僵硬和扭擰。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肝病患者相比較心臟病患者,雙手抱球導引的位置比較單一,常規胸前抱球導引即可,但是,也可以時而抱球導引至雙眉,因為,肝部病垢的消融非常緩慢,所以,非上下即可迅即康復,所以,當求心之所變,當心靈的方向發生了改變,再重的疾病自會康復,病垢自會消解。
腎病患者抱球導引當屬自胸部平行開始,隨著各臟器的柔軟復甦,導引的位置將不斷上移,但是,當左右腎臟不斷的柔軟,牽動頭部業力的融基,導引卻下移至肚臍,但是,這種情況卻並非唯一選項。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其他的脾胃、肺部等等其他疾病,導引之法無非上下移位,各有不同的效果,均因人而異。但是這種抱球導引的核心精髓,卻要靜動結合,不可急躁冒進,否則,大失所效。初始抱球導引3-6次,即可停止,體會靜樁的不動之大動,即可感受到病灶處猶如千萬螞蟻兵團,在不斷地蠶食病垢,又如千萬斤的重物掛在病垢上,促其融化。所以,此時,病垢如石、如硬、如緊、又如皮筋;如軟、如柔、當氣血蠶食的現象消失,繼續下一個循環的導引,如此循環,不斷往復。
雙手抱球高下導引的目的,是為了找到病灶,促其融化,所以有時候,這種高下的導引,使得站樁的站姿變形,其實,這是無可厚非的問題,畢竟動靜結合,靜態站樁又回到了標準站姿,因為,動態過程中只要重心不變,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其他的就無所謂了,所以,不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畫地為牢,此為大忌。所以,此時「動」是為了找到病灶,導引是藉助內外陰陽相合的外力,為了加速病灶的快速消融;而此時「靜」態(靜樁)是為了加速氣血的復甦,使得內外相濟,體會不動之大動,大動之小動、小動之內動。所以,動靜結合實為氣血平衡之效。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態過程中,應當持續站樁,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你自己就會感覺到,原來融化的部位,氣血又會重新凝結,堅固。原本消融的病垢之處,又堅固了,所以,你如果耽誤一次站樁,你至少要花費20-40分鐘才能找回失去的快速消融病垢的柔軟,但是,當你停止一天甚至兩天,那麼,至少你要站樁2次以上,才能找回失去的效果,所以,站樁要持續和堅持,才能立竿見影。
但是對於站樁時間長短的療效,我也實驗過,並且也瘋狂過,有過一段時間每次站樁3小時,一天站樁5個小時,為的是快速康復,可是等我試驗到,一天5小時的站樁,隨著站樁的深入,卻是巨大的壓力,站樁融化病垢的效果,並沒有增長多少,反而愈加艱難,但是,當我尋求自心的改變,改變心靈的方向,生活中無我利他、犧牲奉獻、理解包容、寬恕懺悔的時候,每天站樁2-3個小時左右,病垢反而如泥沙聚下,所以,自此,站樁的時間不斷縮短到每日兩次,每次2小時左右,或者3個小時足矣。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因此,如果一味的追求站樁的時間延長,來達到融化病垢的療效,猶如南轅北轍,實屬終不可得。你可以翻閱站樁的歷史,看看我們的站樁前輩和先驅,他們六十多、七十多、八十多,如此核算下來,他們站樁的總和,讓我們望塵莫及,為什麼他們不能無疾而終、為什麼他們不能預知天命,為什麼他們不能坐化駕鶴而去,這是為何?因為站樁無法更改因果,當心靈的方向改變了,因果的方向自會改變,這就是玄妙所在。
故心為生死之門、而非站樁萬能,站樁實屬一種修行的工具而已。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