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種「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以身運手」的運動。實際訓練中對呼吸的要求應該是一種自然地腹式呼吸,而不是刻意的用意念指導。
初學者也不能盲目的去追求。
新人如果刻意在拳架中配合呼吸,注意力就會受影響。導致動作呆滯不連貫。行拳追求的是一氣呵成。應該在動作自然的熟能生巧以後無意識的呼吸跟動作配合。
建議初學者剛開始別考慮呼吸問題,這個時期是屬於在「招熟」的階段,為了動作不呆滯以自然的呼吸為主。建議先把動作記下來,再通過1-3年的沉澱,待招熟之後再慢慢地體悟這個要求。
聽過老前輩講過:「太極拳是武術與氣功的結合,太極拳採用的呼吸方式就是氣功裡面的《吐納 》法」。
後來在走架過程中細細品味,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不一樣的是氣功「一呼一吸」可以長達一分鐘;太極拳的呼極則要在行拳走架中配合動作的開合,快慢,蓄髮。
太極拳是有氧運動,它的「健身、養生」屬性,非常受大眾的歡迎,因此不管是在武術界、民間、門派,還是哪種形式的太極拳主張的都是以「腹式呼吸」為主。
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的區別
腹式呼吸:利用橫膈膜肌的升降來帶動呼吸,過程中會明顯的使腹部鼓蕩。
胸式呼吸:是由胸部的開合起伏來帶動呼吸。
不管是哪種呼吸都是肺部呼吸。
太極拳以腰為主宰比較重視「氣沉丹田」,而腹式呼吸能夠明顯的使丹田穴位突起,採用腹式呼吸容易促使氣沉丹田。
腹式呼吸又分兩種方式:
1. 自然呼吸:
腹式呼吸,呼吸的過程中腹部自然的鼓起,並逐漸地做到:深、長、細、勻狀態,術語上稱「氣沉丹田」。
腹式呼吸有利於氣血下行,因此可以促進下盤的穩固。也由於腹部鼓脹加上胸部的擴張使大量的氧氣存在於肺部與腹部,增加了肺的吸氧量,使有氧運動呼吸循環更加及時,因此腹式呼吸對於初學太極拳的人比較適宜。
2.逆式呼吸
這種呼吸又稱「逆腹式呼吸」,一般是在行拳走架的時候,腹部的肌肉收縮配合太極拳的以腰帶手。逆腹式呼吸特點是吸氣的時候小腹會收縮,呼氣的時候小腹會向外鼓出。因此與腹式呼吸剛好是相反的,這一點初學者很容易混淆。
注意:
由於逆腹式呼吸在吸氣的時候橫膈膜肌上升。會使肋底部橫膈膜肌提起,肺組織就不得不向4周擴張,以保證更多的空氣進入肺部。
這種呼吸是需要習練者有一定的基礎的。
建議:最好在練拳三五年以後學習
原因:防止橫膈膜肌因為呼吸不當而受損。
腹式呼吸的方法:
舌頂上顎,提肛,用鼻子吸氣;呼氣的時候氣流沿舌兩邊呼出。自然的吸氣,自然的呼出,過程絕對不能憋氣,不然產生岔氣,否則出現胸悶,頭暈的現象就不好了。
所以習練過程任何有關呼吸節奏的都要格外的注意。
太極拳的逆複式呼吸要求先從丹田吸到命門,再由命門傳導到背脊。注意含胸,為了讓氣順利的到達背脊,呼氣的時候從任脈下來,再分流:往手走,往丹田再往腳走。
「如果按摩,針灸是通過外部穴位打通經絡;太極拳就是通過內氣的撫摸,從內部打通經絡」。所以「呼吸吐納」在養生上是非常重視的。
研究氣與力的關係:「吸氣的時候力量較小」「呼氣的時候力量較大」「閉氣的時候力量最大」。
太極拳發力時的呼氣,外氣呼出恰好是內氣達到四捎的時候。所以拳配合發力時呼氣力量最大。
注意:新人在習練太極拳時,由於習慣導致發力不當。沒有掌握節奏會導致憋氣。
雖然我們提倡自然呼吸為主,行拳後期招熟之後為更上一層樓,一定會形成逆腹式呼吸。初學者在架熟之後也一定會經歷「無意識」到「有意識」,再到「無意意」的過程。
針對第二個「有意思」的階段,呼吸配合動作的規律參考如下:
蓄吸發呼
合吸開呼
虛吸實呼
升吸降呼
退吸進呼
遵循以上幾點規律,我們基本上就可以很好地讓呼吸配合拳架的動作。
實際行拳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動作不可能完全按照這個節奏來,遇到有的式子動作較長,較短或較慢。一次呼吸可能不是很舒暢或節奏跟不上,此時我們可以再加一個「小呼吸」。
動作在創編的時候是從「攻防含義」,套路的「間架結構多」角度出發,強行地把呼吸和動作配合在一起,反而會造成呼吸不順暢,動作散亂,
總之呼吸要自然,要以動作協調為原則。
有人提議呼吸的時候配合提肛,目的是收縮肛門的「括約肌」。但是這個多用於道家養生站樁的時候,是一種閉氣的形式。
但是不建議初學太極拳習練者去用,以免初學者弄巧成拙產生憋氣現象。
最後建議打太極拳就穿太極服
一是對太極文化的尊重;二是穿太極服寬鬆,能夠保持氣血的流暢,沒有腰帶的束縛也不會影響腹式呼吸的質量。
練習呼吸就是練習肺部的功能,中醫認為肺主納氣主肅降。
肺朝百脈,對肺部的練習可以有效地增強臟腑功能。另外肺可以帶動橫膈膜肌上下蠕動,有效地按摩內臟,提升臟腑的功能。
在行拳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肺部呼吸的暢通。不能出現橫氣填胸,否則會出現胸悶氣短,阻礙氣血運行。